学科分类
/ 3
60 个结果
  • 简介:为了对氯吡氧乙酸1-甲基庚酯对映进行分离分析,合成了纤维素-三(3,5-二甲基苯基氨基甲酸酯)(CDMPC),并将其涂敷在球形氨丙基硅胶(APS)上制成液相色谱手性固定相,采用该固定相在正相色谱条件下首次成功地对氯吡氧乙酸对映进行了拆分.考察了流动相中异丙醇含量以及流速对拆分的影响,并对拆分的机理进行了探讨.当流动相组成为正已烷+异丙醇(99∶1,体积比),流速为0.5mL/min时,对映分离因子a为1.16,分辨率Rs为1.13.结果表明,氯吡氧乙酸1-甲基庚酯对映在氨丙基硅胶柱上能得到较好的拆分,依此可建立一个有效的对映分析方法.

  • 标签: 高效液相色谱 氯氟吡氧乙酸1-甲基庚酯 手性固定相 对映体拆分
  • 简介:草酯是芳氧苯氧丙酸类除草剂中惟一对水稻具有高度安全性的品种,和该类其他品种一样,也是内吸传导性除草剂。由植物体的叶片和叶鞘吸收,韧皮部传导,积累于植物体的分生组织区,抵制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ase),使脂肪酸合成停止,细胞的生长分裂不能正常进行,膜系统等脂结构破坏,最后导致植物死亡。从氰草酯被吸收到杂草死亡比较缓慢,一般需要1—3周。杂草在施药后的症状如下:四叶期的嫩芽萎缩,导致死亡。二叶期的老叶变化极小,保持绿色。对水稻等具有优良的选择性,选择性基于不同的代谢速度,在水稻体内,氰草酯可被迅速降解为对乙酰辅酶A羧化酶无活性的二酸态,因而对水稻具有高度的安全性。因其在土壤中和.典型的稻田水中降解迅速,故对后茬作物安全。主要用于防除重要的禾本科杂草。氰草酯对千金子高效,对低龄稗草有一定的防效,还可防除、马唐、双穗雀稗、狗尾草、牛筋草、看麦娘等。对莎草科杂草和阔叶杂草无效。

  • 标签: 氰氟草酯 乙酰辅酶A羧化酶 禾本科杂草 芳氧苯氧丙酸类 脂肪酸合成 莎草科杂草
  • 简介:近日,美国环保局(EPA)收到一批农药产品的登记申请,其中含有的活性成分此前并未进行过登记。依据联邦杀虫剂、杀菌剂和灭鼠剂法案(FIFRA)规定,EPA公布了这些产品名单并接受评审意见,此次评议期截止日为2014年9月12日。EPA对上述申请并未做出具体决定。申请细节信息如下。

  • 标签: 产品登记 活性成分 EPA 清单 美国环保局 农药产品
  • 简介:按照“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的规定,测定了溴菊酯对7种环境生物的毒性。结果表明:其对鸟类、蜜蜂和蚯蚓的毒性较低;对鱼类属中等毒性;对B045类、藻类和家蚕属高毒性。由于溴菊酯用量少,在环境中降解快,因此在田间使用时对水生生物的实际危害要小得多,但要严格防止对邻近桑树的污染。

  • 标签: 杀虫剂 溴氟菊酯 环境生物 毒性 安全评价
  • 简介:新型除草剂唑磺隆是磺酰脲类小麦田除草剂,为明确其在野燕麦植株中的内吸传导特性以及为合理使用唑磺隆防除杂草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分别采用水培法和涂药法研究了唑磺隆在野燕麦Avenafatua植株中的传导特性。结果显示:采用水培法以50mg/L的唑磺隆处理野燕麦根部,药后24h野燕麦根、叶鞘和下部成熟叶中唑磺隆含量的占比分别为22%、74%和4%,心叶中未检测出;药后48h野燕麦根、叶鞘、下部成熟叶和心叶中唑磺隆含量的占比分别为23%、58%、8%和11%。采用涂药法以50mg/L唑磺隆处理野燕麦成熟叶片,药后24h野燕麦下部成熟叶和心叶中唑磺隆的含量占比分别为57%和43%,根和叶鞘未检测出;药后48h野燕麦根、叶鞘、下部成熟叶和心叶中唑磺隆的含量占比分别为1%、1%、68%和30%。结果表明,唑磺隆能被野燕麦的根吸收,具有优异的自下而上的内吸传导特性;同时唑磺隆能被野燕麦的叶片吸收,并可在叶间传导和向根传导。表明唑磺隆在野燕麦中具有双向传导的能力。

  • 标签: 氟唑磺隆 野燕麦 内吸 传导性
  • 简介: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虫腈在东北黑土、江西红壤和太湖水稻土中的降解特性。结果表明,虫腈在土壤中降解较慢,其在好气条件下的东北黑土、江西红壤和太湖水稻土中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165、267和42d,在渍水条件下的3种土壤中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31、173和32d。虫腈在pH偏中性的太湖水稻土中降解最快;微生物对虫腈在土壤中的降解起主要作用;渍水条件有利于虫腈的降解,推测降解虫腈的微生物主要是厌氧菌属。

  • 标签: 氟虫腈 降解 土壤 代谢产物 半衰期
  • 简介:巴斯夫近期在阿根廷推出了苹果杀螨剂Nealta■(活性成分:丁螨酯),该杀螨剂可防治卵、幼虫、若虫、成虫各生长阶段的螨虫。

  • 标签: 杀螨剂 阿根廷 巴斯夫 氟螨 苹果
  • 简介:4月22日,浙江省温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组织召开了由浙江美丰农化有限公司承担的省级新产品试制试产计划“10%氰草酯水乳剂”鉴定会,鉴定委员会一致同意通过鉴定。该产品采用水性化农药加工技术,以氰草酯原药、少量溶剂油、复合乳化剂为主要原料,经高剪切加工而成。该制剂以水为分散相,配方合理、工艺可行。产品为省内首家取得农业部农药登

  • 标签: 乳剂通过鉴定 农化氰 氟草
  • 简介:利用荧光标记法及分子模拟法,研究了虫腈与昆虫γ-氨基丁酸(aminobutyricacid,GABA)受体的相互作用。荧光标记试验结果显示,虫腈与家蝇脑内GABA受体有较强的相互作用,其最大结合量[RT]值和亲和常数K_d值分别为(21.3±2.5)pmol/mgprotein和(109±9)nmol/L。分子模拟结果显示:虫腈与果蝇RDL受体间形成3条氢键;两者之间的CDOCKER的相互作用能为–137.93kJ/mol。试验和理论两方面均证实,虫腈对昆虫GABA受体的强亲和性是导致虫腈对昆虫产生高毒性的重要原因。

  • 标签: 氟虫腈 昆虫 Γ-氨基丁酸受体 分子模拟 荧光标记
  • 简介:2017年7月20日,比利时通过RASFF系统通报鸡蛋中检出虫腈。问题鸡蛋已被销往12个国家或地区。据报道,问题鸡蛋产自荷兰,虫腈被不恰当的用于养鸡场的清洁物品中,造成鸡蛋被检出残留物。

  • 标签: 氟虫腈 鸡蛋 监管 事件 欧洲 F系统
  • 简介:为了评价环唑在小麦生产上使用的残留安全性,建立了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检测环唑在小麦植株、小麦籽粒及土壤中残留的分析方法,并对环唑在小麦植株、小麦籽粒和土壤中的最终残留量及小麦植株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添加水平为0.01、0.1和2mg/kg(小麦籽粒和土壤)和0.01、0.1和10mg/kg(小麦植株)下,环唑的回收率为82%~93%,相对标准偏差为3.0%~9.7%。环唑在小麦植株、小麦籽粒和土壤中的定量限均为0.01mg/kg。环唑在小麦植株和土壤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3.5~8.4和10~30d。当以有效成分112.5g/hm^2的剂量施药2次、采收间隔期为21d时,小麦籽粒中环唑的残留量为〈0.05mg/kg,低于中国制定的小麦中环唑的最大残留限量值(0.05mg/kg)。建议环唑在小麦上使用时最大剂量为有效成分112.5g/hm~2,施药2次,安全间隔期为21d。

  • 标签: 氟环唑 小麦 土壤 残留 消解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