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主要从酶促褐及非酶褐两个方面初步对香蕉酒的褐变现象进行探讨。分析了酒中PPO活力的变化与非酶因子含量的变化与褐度上升的相关性,并比较了温度、光照、SO2添加量对褐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褐度的增加与PPO活力和还原糖含量的变化没有显著的相关性,而与总酚、总黄酮、还原糖等非酶褐变因子含量的变化间有显著的相关性;光照及温度的升高,加速香蕉酒的褐,而添加少量的SO2可减缓褐变速度。

  • 标签: 香蕉酒 褐变 储藏 相关性分析
  • 简介:采用多种防褐试剂对香蕉片进行护色实验,详细研究了柠檬酸、抗坏血酸、偏重亚硫酸钠和NaCl等在不同质量分数和不同浸泡处理时间下对产品的防褐效果。研究发现,质量分数0.05%的偏重亚硫酸钠和质量分数1.6%的NaCl溶液抗褐效果最好。

  • 标签: 香蕉片 防褐变 工艺
  • 简介:黑豆发酵制品包括黑豆豆豉、黑豆豆酱、黑豆酱油、黑豆豆腐乳等,是通过微生物发酵而制成的传统食品。豆豉具有开胃增食、消食化滞、发汗解表、除烦平喘、驱风散寒之功效,对大肠杆菌和芽孢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酱油和豆酱有抗氧化作用;豆腐乳及臭豆腐含有大量的维生素B。能防治老年痴呆症。下面就对黑豆豆豉、黑豆酱油、黑豆豆酱的制作做简单介绍。

  • 标签: 黑豆酱油 抑制作用 发酵制品 调味酱 微生物发酵 抗氧化作用
  • 简介:(1)鱼头李时珍在中有"鳙之美在头"之说.这里所说的鳙鱼,俗称胖头鱼,多产于江南各地,胖头鱼头作汤或与豆腐同煮是烹饪名菜.民间食疗验方中亦有"煮鱼头豆腐,给少儿及老年人佐餐,起到健脑益智、延年益寿"之说.鱼头中DHA(二十二碳六烯酸)含量较多,尤其是冷水性海鱼,含量特别丰富,经常吃鱼头对人脑组织有益.

  • 标签: 鱼类弃物 保健食品 鱼头 鱼鳞 鱼子 鱼脑石
  • 简介:在我国,搅拌型酸奶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发酵乳食品,不仅具有凝固型酸奶营养丰富、容易消化吸收和特殊生理功能等特点,而且风味更加多样化,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在搅拌型酸奶生产中,经常发生乳清析出、粘度不足、质构不均等缺陷.这些缺陷的产生除工艺因素外,还与所添加的稳定剂有关.食品工业中常用的稳定剂有很多种,如瓜豆胶、明胶、果胶等.瓜豆胶是一种酸不稳定胶,在酸性条件下粘度急剧下降.海藻酸钠与Ca2+结合生成高强度凝胶.琼脂在酸性条件下亦不稳定,且所形成的凝胶强度随时间延长而增强并脱水收缩.羧甲基纤维素钠与Ca2+结合,生成沉淀,粘度下降.本文以明胶、低甲氧基果胶、黄原胶为研究对象,对搅拌型酸奶复合稳定剂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 标签: 搅拌型酸奶 复合稳定剂 配方
  • 简介:以雪梨为主要原料,配以川贝母、百合、甘草等药典成方药食同源中药熏蒸,强化雪梨产品的食疗功效;在生产过程中利用真空膨化干燥设备,应用温压差膨化干燥技术,形成了较完善的川贝雪梨脆片温压差膨化干燥技术工艺。

  • 标签: 川贝 雪梨脆片 变温压差 膨化干燥 熏蒸
  • 简介:以0℃冷库中贮藏85d后的白罗莎里奥葡萄果实为试材,进行常温(25℃)货架试验,研究不同褐程度(1、2、3级)葡萄果实的品质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货架期的延长,葡萄果皮由原来的鲜绿色逐渐转变为红褐色,原红褐色则逐渐加深;果实表皮褐度和色差a*值均呈增加趋势,但不同褐程度变化差异较大;果实硬度呈缓慢下降趋势;可滴定酸含量呈缓慢增加趋势;各级果实VC含量均呈下降趋势;1级果实丙二醛含量随货架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而2级和3级果实随货架时间延长而降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变化不大;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葡萄表皮褐度与各生理和品质指标之间存在一个二次方程关系,且大部分有较高的拟合度。

  • 标签: 鲜食葡萄 褐变 品质变化 货架期
  • 简介:为有效控制新鲜葛根加工过程中发生的酶促褐,研究了新鲜葛根中多酚氧化酶(PP0)的部分酶学性质,包括PPO的最适pH值、最适温度、热稳定性等,以及不同化学抑制剂对PPO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葛根PPO的最适pH值为4.4,最适温度为55℃;在90~100℃下热处理1-3min,可使该酶基本失活,质量分数1.5%的氯化钠,0.75%的柠檬酸和0.3%的氯化钙配成的复合护色液,对葛根PPO活性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加工过程中,采用复合护色液对切分成型后的葛根半成品进行护色处理,可使其维持原有组织的洁白色泽。

  • 标签: 葛根 多酚氧化酶 褐变 抑制剂
  • 简介:综述了桃果实的采后贮藏特性及贮运中容易出现的软化、低温伤害、果肉褐与絮败、风味丧失及腐烂等品质劣发生机理的研究进展,从低温、气调、冰温、减压、温贮藏和外源物质处理等多方面介绍了其预防技术的研究现状.并展望了桃果实保鲜技术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

  • 标签: 桃果实 贮藏 品质劣变 防治技术
  • 简介:以鸡蛋壳为原料,研究制备醋酸钙的工艺技术。采用蛋壳粉直接与醋酸在常温常压下发生中和反应来制备醋酸钙,EDTA络合法检测成品中醋酸钙的含量。结果表明,当蛋壳粉投料量为2.5g,中和反应时间为3.0h,料液比为1:16时,醋酸钙的产量最高,达2.91g,由此制得的醋酸钙纯度为71.0%,产率达99.0%。

  • 标签: 蛋壳 醋酸钙 制备 直接法
  • 简介:以邻苯二酚为底物,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新鲜白头蒜氧化褐主要酶——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研究了不同温度和pH值对其活性的影响,探讨了NaHSO3,L-cys,EDTA-2Na,抗坏血酸和柠檬酸等5种氧化抑制剂对白头蒜氧化主酶(PPO)的抑制效果。

  • 标签: 白头蒜 PPO 褐变 抑制剂
  • 简介:设计花生采收秸秆回收利用一体机,产品操作简单、体积小,适于每家每户独立拥有。重点研究了花生采收机的拔出花生、摘取果实及果实的分拣去杂等装置,同时响应国家禁止焚烧秸秆政策,设计了秸秆制动粉碎装置,粉碎后的秸秆可以直接回田也可打包用作牲畜饲料,省力环保,市场前景广阔。

  • 标签: 花生采收 秸秆粉碎 环保 全自动
  • 简介:利用小麦芽粉中的醛脱氢酶(ALDH)对大豆进行脱腥处理,使大豆中的腥味物质转变为酸,从而有效消除大豆中的豆腥味。通过测定总醛含量(以己醛计),结合感官评定,研究了作用温度、作用时间、ALDH添加量对豆腥味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芽最佳作用温度为45℃;最佳作用时间为2.5h;最佳添加量为大豆干质量的2%,对豆腥味及适口性影响的因素大小依次为:作用温度〉作用时间〉添加量。

  • 标签: 豆腥味 小麦芽 醛脱氢酶 总醛含量
  • 简介:为研究鸭梨可溶性固形物(SSC)等内在品质对其组织褐发生的影响,进而为鸭梨组织褐采前防控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利用K—BA100R型无损水果糖度检测仪,按SSC高低对鸭梨进行分级,贮于0℃环境中,分别采用1%02+10%C02浓度的气体进行诱导褐处理15d和30d,分析鸭梨果实采后品质与其组织褐的关系。结果表明,诱导处理30d。鸭梨果皮和果肉褐指数与SSC分别呈极显著(R=0.999,R=0.992)正相关,与果实单果重呈显著(R:0.965,R=0.959)正相关,与可滴定酸(TA)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0.958,R=-0.966)。随着诱导时间的延长,果实组织褐程度越重,TA和VC含量下降明显,且鸭梨果皮、果肉和果心组织的细胞膜透性增大。同时,在鸭梨果皮组织中,N、Ca和B元素的含量越高,则果皮无褐或褐程度较轻;在果肉和果心组织中,无褐或褐变相对较轻的果实,其K和B元素含量较高:褐程度较重的果实.其组织中的Ca含量较低。表明鸭梨果实的TA与VC含量及K、B、Ca等元素含量与其组织褐关系密切,提高鸭梨果实的内在品质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褐的发生.而SSC含量与高CO2伤害型黑心病的发生程度无明显规律。

  • 标签: 鸭梨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内在品质 组织褐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