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制大川芎提取物鼻腔给药用离子敏感即型凝胶,并对其毒性进行初步评价。方法以去乙酰结冷胶为凝胶材料,以甘露醇为渗透压调节剂,醋酸洗必泰为防腐剂,制备大川芎提取物鼻腔给药用离子敏感即型凝胶。结果最终处方中去乙酰结冷胶用量是0.4%,甘露醇用量是5%,醋酸洗必泰用量是0.02%。该鼻腔喷雾剂不会对用药者的局部组织产生明显的刺激作用,对蟾蜍上颚黏膜纤毛毒性无明显影响。结论大川芎提取物鼻腔给药用离子敏感即型凝胶的处方初步设计合理,可进一步研究开发。

  • 标签: 大川芎提取物 离子敏感即型凝胶 鼻黏膜给药
  • 简介:小儿至宝锭根据明代《婴童百问》琥珀散组方略作修改而成,由陈皮、焦山楂、焦麦芽、全蝎、蝉蜕、白附子(矾制)、天麻、羌活、钩藤、槟榔、白僵蚕、川贝母、紫苏叶、滑石、炒白芥子、胆南星(酒炙)、茯苓、六神曲(麸炒)、牛黄、麝香、冰片、朱砂、雄黄、琥珀组成,炼蜜为锭,每锭重1.5克。每次服l锭,一日l-2次。有清热导滞、祛风化痰、解惊熄风之效.

  • 标签: 至宝锭 毒性因子 小儿 炒白芥子 祛风化痰 琥珀散
  • 简介:纳米递药系统(NDDS)是指药物与药物载体形成的、粒径在1000nm以内的药物输送系统,一般是以聚合物胶束、脂质体、纳米囊、微乳以及有机或无机纳米粒子为载体,将药效物质以一定的方式与载体结合制成新型控/缓释制剂,或直接将原药加工制成纳米粒子.NDDS的胚胎毒性评价其非临床安全性的重要内容.体外研究显示,NDDS的胚胎毒性与纳米粒子的理化性质如尺度和表面修饰物、纳米粒子暴露时间和剂量相关.已有的研究显示,氧化锌纳米粒子胚胎毒性明显,二氧化钛、二氧化硅、氧化镁纳米粒子和碲化镉量子点也有不同程度的胚胎毒性,而聚苯乙烯基纳米粒子无胚胎毒性.体内研究结果显示,氧化锌纳米粒子、含镉或硒量子点和高浓度纳米银对大鼠、小鼠、斑马鱼、海胆、爪蟾和紫贻贝等动物中的一种或几种胚胎有毒性作用;不同剂量、不同尺寸的二氧化钛、二氧化硅、壳聚糖纳米粒子和碳纳米管对不同种属动物胚胎发育的影响不同.NDDS的胚胎毒性反应主要表现为发育停滞、流产和畸形,其胚胎毒性机制主要与氧化应激和炎症有关.NDDS的胚胎毒性研究虽然在模型、方法和内容方面都有待进一步探索和深入,但已开展的研究为后续的纳米药物胚胎毒性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 标签: 纳米技术 胚胎研究 毒性试验
  • 简介:目的:通过上下法(UDP)观察牛蒡子苷元注射液大鼠静脉注射及皮下注射毒性反应。方法UDP试验分静脉注射和皮下注射两组,根据AOT425StatPgm设定程序进行试验。健康SD大鼠40只,各组20只。结果静脉注射LD50为8.9mg·kg-1,95%置信区间6.6-17.5g·kg-1,皮下注射LD50为227.3mg·kg-1,95%置信区间166.3-348mg·kg-1。结论牛蒡子苷元注射液静脉注射毒性较大,皮下注射较为安全。

  • 标签: 牛蒡子苷元 上下法 急性毒性
  • 简介:目的:评价跌打丸的质量现状及存在问题。方法按现行标准结合探索性研究进行样品检验,统计分析检验结果对跌打丸的质量现状进行评价。结果检测显示34批样品的重量差异、水分、溶散时限、微生物限度和含量测定均符合规定。结论该品种质量状况总体评价良好,现行检验标准可行,但探索性研究显示现行质量标准还需进一步完善。

  • 标签: 跌打丸 评价性抽验 质量评价
  • 简介:根据实践工作经验,从试验人员的角度,就试验前准备、试验实施、原始资料整理及总结报告撰写等方面总结了药物非临床生殖发育毒性试验的质量控制要点:1制定科学合理的实验方案和记录表格;2建立完善的实验动物背景数据资料库;3制定标准统一的各项试验操作和检测指标;4妥善整理并保存各类原始资料;5严谨细致撰写总结报告。

  • 标签: 非临床 生殖发育毒性试验 质量控制
  • 简介:毒性心肌炎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本身的病变。据研究,约有5%的患者感染病毒后累及心脏,发生心肌炎。由于该病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且发病患儿年龄较小,不能准确做出诊断,容易发生误诊或漏诊,使得患儿并发心力衰竭、心脏性猝死及扩张型心肌病等概率增大,故应及时、有效诊治小儿病毒性心肌炎,防止患儿出现心源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造成不良后果。中医学认为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主要病机为气阴两虚,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通常采用益气养阴的汤剂配合抗病毒、营养心肌等治疗。笔者采用自拟气阴双补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6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 益气养阴法 治疗 临床表现不典型 心脏性猝死 严重并发症
  • 简介:目的观察Beagle犬连续30天口服单硝酸异山梨酯盐酸伊伐布雷定复方(ISMN-I)所产生的毒性反应,为临床剂量的拟定提供依据。方法Beagle犬32只,雌雄各半,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复方低、中、高(30、75、180mg·kg^-1)剂量组,每组8只动物。每日给药1次,连续给药30天,停药观察14天。实验期间,每日进行一般状态观察,每周测定1次体质量及摄食量,于给药前、给药末期及停药恢复期末,各组动物分别进行眼科、体温、尿液、血压、心电图(Ⅱ导联)、血液学指标、血液生化学检测,给药期及恢复期结束剖检并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ISMN-I复方高剂量组、中剂量组给药末期可使舒张压(DBP)出现降低,且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均可导致Beagle犬在给药期间出现呕吐、振颤、抽搐、无力等反应,低剂量组个别犬偶尔出现一次性的呕吐反应。结论本试验条件下,单硝酸异山梨酯盐酸伊伐布雷定复方对Beagle犬无不良反应剂量(NOAEL)为30mg·kg^-1。

  • 标签: 长期毒性研究 BEAGLE犬 单硝酸异山梨酯(ISMN) 盐酸伊伐布雷定
  • 简介:《药物评价研究》杂志是中国药学会和天津药物研究院共同主办的国家级药学科技学术性期刊,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的办刊宗旨为:报道药物评价工作实践,推动药物评价方法研究,开展药物评价标准或技术探讨,促进药物评价与研究水平的提高,为广大药物研究人员提供交流平台。针对药物及其制剂的评价规范以及药学评价、安全性评价、药效学评价、药物代谢动力学评价、临床评价、上市药物评价评价研究的内容,设置论坛、综述、方法学研究、试验研究(论著)、审评规范、国外信息、专题7个栏目。

  • 标签: 药物评价 天津药物研究院 中国药学会 药学科技 文题名 药物代谢动力学
  • 简介:目的:观察热毒宁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患儿加用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加用热毒宁注射液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退热时间、腹泻消失时间、呕吐消失时间及脱水纠正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心肌酶谱指标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显著下降,且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热毒宁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疗效显著,可缩短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减轻心肌损害,且不良反应少。

  • 标签: 热毒宁注射液 利巴韦林 小儿病毒性肠炎
  • 简介:办刊宗旨:报道药物评价工作实践,推动药物评价方法研究,开展药物评价标准或技术探讨,促进药物评价与研究水平的提高,为广大药物研究人员提供交流平台。内容与栏目:针对药物及其制剂的评价规范以及药学评价、安全性评价、药效学评价、药物代谢动力学评价、临床评价、上市药物评价评价研究的内容,设置论坛、综述、方法学研究、试验研究(论著)、审评规范、国外信息、专题7个栏目。

  • 标签: 药物评价 征订启事 药物代谢动力学 药效学 国外信息 试验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更昔洛韦联合炎琥宁治疗带状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3例带状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8)和对照组(n=45),对照组仅给予更昔洛韦胶囊,观察组采用更昔洛韦胶囊联合炎琥宁,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症状变化及外周血细胞因子.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3.3%、92.1%,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眼干涩不适消失时间、疼痛及畏光缓解时间、角膜损伤愈合时间、荧光素染色转阴时间等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IL-2、IFN-γ显著升高,IL-4、IL-10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更昔洛韦胶囊联合炎琥宁治疗带状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带状疱疹病毒性角膜炎 更昔洛韦 炎琥宁
  • 简介:目的探讨BALB/c3T3细胞中性红摄取试验预测化合物急性毒性的可行性,为建立细胞毒性试验预测急性毒性试验平台,开展化合物急性毒性筛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11种受试物,开展BALB/c3T3中性红摄取试验,以IC50结果与急性毒性试验LD50进行线性回归,将拟合的曲线与RC模型曲线进行比较。同时,将受试物的IC50值代入RC模型方程获得急性毒性LD50的预测值,依据GHS急性毒性分级法进行分级,与急性毒性试验的LD50和分级进行比较,同时对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阳性对照十二烷基硫酸钠的结果符合试验质量控制的要求。受试物拟合曲线与RC模型曲线几乎平行,11种受试物中,LD50预测值与急性经口毒性试验分级一致的有9种。BALB/c3T3细胞中性红摄取试验IC50值与急性毒性试验LD50值存在相关性(Pearsonr=0.997,P〈0.01)。受试物分级结果与实际分级具有等级相关性(Spearmanr=0.905,P〈0.01)。结论在本试验体系下,BALB/c3T3细胞中性红摄取试验能够较好地预测急性毒性。既可以作为化合物急性毒性的快速初筛,又可为动物试验起始剂量的选择提供依据。

  • 标签: BALB/C 3T3细胞 中性红摄取试验 急性毒性预测 验证研究
  • 简介:通过查阅二十余年国内外相关文献,并结合本实验室工作进行,综述了中药色谱指纹图谱评价方法,包括化学模式识别、相似度法、总量统计矩分析法、超信息特征数字化法和系统指纹定量法等,并对相关计算机评价软件进行了对比总结。结果发现近年来,中药色谱指纹图谱评价方法的研究在不断地深入发展,尤为突出的是孙国祥课题组发明了中药指纹整体定量评价的核心技术-系统指纹定量法。

  • 标签: 中药色谱指纹图谱 评价方法 评价软件 化学模式识别 相似度 超信息特征数字化方法
  • 简介:由本刊主办的“2015药品再评价与临床应用系列高峰论坛”日前在南宁顺利召开,此次会议以“肿瘤临床与药物作用”为主题,由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梁宁生教授主持。本刊主编赵志刚教授、广西壮族自治区医院蒿艳蓉教授、卫生部北京医院刘治军博士、首都医科大学刘芬教授、第二军医大学余党会博士等专家分别从肿瘤临床新进展、药物上市后疗效与安全性再评价、肿瘤药物治疗相互作用及多个角度研讨了肿瘤领域治疗药物的最新研究信息。

  • 标签: 药品再评价 高峰论坛 临床应用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广西壮族自治区 卫生部北京医院
  • 简介:实施“医防合作”策略,将医疗机构纳入结核病防治规划,是我国实施现代结核病策略的内容之一。宜昌市从2012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中盖结核病防治项目,推广医防合作新模式,

  • 标签: 结核病防治规划 宜昌市 医防合作 医疗机构
  • 简介:目的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细节护理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4年9月来我院就诊的60例患者,现随机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细节护理,比较2组患者护理的临床效果。结果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显示,观察组对护理满意率要显著优于对照组,2组差异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中应用细节护理效果良好,细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占有重要地位,可有效地提高手术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效果评价是其价值的最好体现,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与应用。

  • 标签: 细节护理 手术室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儿科常见疾病中药新药临床试验设计与评价技术指南》是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临床评价学组制定的、指导儿科中药Ⅱ期、Ⅲ期临床试验和上市后有效性再评价方案设计的、具有病种特色的系列临床评价技术指南,旨在推动儿科中药临床试验设计与评价水平的提高,并为临床提供安全有效的儿童用药。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共识会议法'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发展共识方案(GPP)有关原则,国内全部18个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中医儿科专业的临床儿科专家以及国内相关临床评价专家参加了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厌食、轮状病毒性肠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抽动障碍、遗尿症、手足口病、湿疹11个儿科常见病种指南的起草或多次提出修改建议,历经3年反复完善,最终形成共识,并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于2013年10月发布。本指南从研究背景、研究目标、总体设计、诊断标准、受试者的选择、给药方案、安全性评价、有效性评价、试验流程、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质量保证、相关伦理学要求、试验结束后的医疗措施、资料保存等方面阐述了儿童抽动障碍中药新药临床试验的设计与评价技术要点,期望能为申办者与研究者在临床试验方案设计中提供指导。

  • 标签: 中药新药 儿童抽动障碍 临床评价 技术指南
  • 简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指由于心室泵血或充盈功能低下,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使组织、器官血液灌注不足,并出现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是各种心脏病发展到严重阶段的临床综合征,其预后极差,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已成为各种心脏病患者主要死亡原因之一。随着生物医学模式的改变,人们逐渐意识到心力衰竭是由多种危险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如果早期能够针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可减少患者再住院率、延长患者寿命,进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因此,本文通过对影响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进行综合评估,为医护人员对心力衰竭患者的二级预防干预提供合理意见和个体化治疗方案。

  • 标签: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相关危险因素 预后评价 心脏病患者 心力衰竭患者 个体化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