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药剂学是综合性、应用性极强的一门课程,实验教学是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重要途径。统计分析近十年不同院校运用于药剂学实验教学的方法,针对学院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微视频的翻转课堂式药剂学实验教学法,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标签: 翻转课堂 微视频 药剂学实验 教学研究 自主学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内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效果。方法:本次实验跨越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这一时间段,研究人员对60名内科实习护理人员进行研究。研究人员将本次实验所选实习护理人员按照双盲对照原则分组,对照组所选30名实习护理人员实施常规教学模式,实验组所选30名实习护理人员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记录对照组及实验组实习护理人员测试成绩、对教学工作所持态度,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75.68±6.92)分及(90.12±8.25)分分别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实习护理人员测试成绩,分析相关数据,差异较大,(p<0.05);对照组所选30名实习护理人员中对教学工作持十分认可及比较认可态度的人数为24人,占组内所选患者人数的比例为80.00%,实验组对应人数为29人,占比为96.67%,分析两组实习护理人员对教学工作所持态度相关数据,差异较大,(p<0.05)。结论:在内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着不俗的表现。

  • 标签: 内科临床护理教学 常规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测试成绩
  • 简介: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更新和普及,幕课和微课越来越为大众所熟知,大学英语教学尤其是听说教学要应对培养国际化人才的挑战需要利用幕课和微课翻转课堂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该文着重于输出驱动假设和翻转课堂的互融性研究,旨在为大学英语听说课堂提供借鉴。

  • 标签: 幕课 微课 翻转课堂 输出驱动假设
  • 简介:【摘要】目的: 对“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在临床教学中进行研究。 方法: 选择 2018.01-2019.01 , 1 年以内我校护理专业的学生 100 例,按照教学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 50 例,传统的授课模式),观察组( 50 例,“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对两组学生的教学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两组学生通过使用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成绩皆有一定上升,但是观察组的学生实践教学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 p<0.05 ,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应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在临床教学中效果良好,能够帮助学生更好掌握临床医学的知识,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肝胆外科临床见习中翻转课堂法的作用。方法:本次实验跨越2021年2月至2022年5月这一时间段,研究人员对50名肝胆外科临床见习人员进行研究。将双盲对照原则作为本次实验所选见习人员的分组依据,研究人员在本次实验中分别采用传统带教模式、翻转课堂法来完成对照组及实验组见习人员带教任务,记录对照组及实验组带教效果、见习人员带教满意,并加以分析比较。结果:对照组及实验组带教效果之间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差异,两组在视频评价、临床思维、实践操作、理论测试方面的评分均有着较大的差距,(p<0.05);对照组及实验组见习人员中对带教工作持满意态度的人数分别为19人及23人,占比分别为76.00%及92.00%,组间对应数据之间的差异是不容忽视的,(p<0.05)。结论:在肝胆外科临床见习中翻转课堂法的应用效果显著优于传统带教模式。

  • 标签: 肝胆外科 临床见习 带教 翻转课堂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翻转课堂模式在抗帕金森病药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选择2020年1月到2022年1月我科规培医生80名,随机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规培医生采取传统的带教模式进行抗帕金森病药物教学,研究组规培医生使用翻转课堂模式教学,比较两组规培医生各项考核成绩。结果:我科规培结束后,研究组规培医生各项考试成绩均优于对照组规培医生,且研究组对其教学质量满意更高。结论:翻转课堂模式有利于提高规培医生在抗帕金森病药物学习中的考核成绩,提高规培医生对带教教学质量的满意

  • 标签: 翻转课堂教学 抗帕金森病药 应用效果
  • 简介:翻转课堂教学法是在全球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出现的一种新兴教学方法,它通过对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颠倒安排,在最大程度上开放了课堂时间。笔者首次将翻转课堂教学法与双语教学法相结合,并灵活地应用到药学专业有机化学课程讲授中。探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有机化学双语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及可能性。通过翻转式有机化学双语课程的开发实例,为其他相关课程翻转式双语教学模式的形成性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翻转课堂教学法 双语教学 有机化学 形成性研究
  • 简介:【摘 要】目的:为提高教学效果,培养规培生自主学习能力,对在线“翻转课堂”教学在中医规培生急诊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效果作进一步探究,为临床教学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急诊教学实践的中医规培生为研究对象,共计68名,根据教学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4名)。结果:统计研究表明,两组中医规培生在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后,通过在线“翻转课堂”教学的观察组规培生考试成绩、学生课程满意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明显,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结论:分析表明,在线“翻转课堂”教学在中医规培生急诊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有效提高教学质量,调动学习积极性,提升规培生考核成绩,更好的完成学习,应用价值良好,对此教学方案建议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在线“翻转课堂” 中医规培生 急诊教学 应用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近些年来教育方法出现了很多的新型模式,比如说翻转课堂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很多学校与老师都开始采取这种教学方法来指导学生。之所以翻转课堂受到这么多教育者的欢迎,是因为它有着极其开放的特点,能够让学生更加主动的去学习,与传统填鸭式的教学不一样,这更能够激发学生们的积极性,而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模式在中职护理教学中起着非常明显的效果。本文就阐述了翻转课堂在中职护理《正常人体学基础》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经验与应用,并说明这一新型教学方法的效果。

  • 标签: ∶翻转课堂 教学实践 正常人体学基础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公众对磁共振检查的认知水平及相应干预措施的实施。方法: 通过线下及线上收集调查 问卷共 315份, 结果显示, 35.56%的受调查者接受过 MR 检查 ; 51.11%的受调查者 认为 MR 有 电离辐射;有 29.53%的受调查者 不了解将金属物品带进检查室其危害性; 88.39 %的受调查者 认为心理疏导有缓解焦虑情绪作用 。结论: 公众对磁共振检查认知不高,单纯心理辅导 干预措施效果有限 , MR 检查注意事项需要加强 积极宣传及正确引导。

  • 标签: 磁共振检查 认知 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翻转课堂模式在提升中药房实习生中药饮片调剂技能中的作用。方法:我院中药房自2021年7月对实习生采用翻转课堂模式,随机选取2020年1~12月的24名实施常规带教的实习生为对照组,2021年1~12月的24名实习生为观察组,分析比较两组实习生的理论成绩、操作成绩、评判性思维能力。结果:带教后,观察组的理论成绩、操作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翻转课堂 情景模拟 中药房 中药饮片调剂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翻转课堂模式在提升中药房实习生中药饮片调剂技能中的作用。方法:我院中药房自2021年7月对实习生采用翻转课堂模式,随机选取2020年1~12月的24名实施常规带教的实习生为对照组,2021年1~12月的24名实习生为观察组,分析比较两组实习生的理论成绩、操作成绩、评判性思维能力。结果:带教后,观察组的理论成绩、操作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翻转课堂 情景模拟 中药房 中药饮片调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翻转课堂教学法在泌尿外科护理实习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泌尿外科实习护士共42名,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教学方法,观察组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比两组教学效果及满意。结果:观察组考核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满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翻转课堂在泌尿外科护理实习带教中具有良好的效果。

  • 标签: 翻转课堂 泌尿外科 实习带教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以阶段性护理干预慢性盆腔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于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入院就诊,分组形式采用随机数字表进行分组,参比组做基础护理,观察组做阶段性护理,效果分析。结果:病症反应缓解时间,比对后显示观察组用时短(P<0.05),疾病复发率组别间统计,观察组良好(P<0.05)。结论:应用阶段性护理干预慢性盆腔炎,可有效体征患者病症反应缓解时效性,有良好护理作用。

  • 标签: 慢性盆腔炎 阶段性护理 实施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降低临床血液检验误差的有效措施。方法:选择我中心2021年2月~2021年5月期间检验科收集的1100例血液检验者作为本次探究对象,针对血液检验误差因素进行分析,有针对性的提出应对措施,达到降低临床血液检验中产生误差几率的目的,从而保障临床血液检验精准度,提高临床治疗疾病的效果。结果:在1100名血液检验者中一共有76(6.90%)例检验者结果存在检验误差,其中因为自身因素导致血液检验存在误差的有43例(56.58%);因为血液采集过程中因素导致血液检验出现误差的有10例(13.16%);因为标本送检因素导致血液检验出现误差的有11例(14.47%);因为操作不当导致血液检验出现误差的有12例(15.79%)。结论:临床血液检验过程中,导致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患者自身因素、血液采集因素、标本送检因素以及操作因素等,在血液检验的过程中,应当注意每一个环节,规范操作流程,按照规范制度进行操作,从而降低临床血液检验失误率。

  • 标签: 临床诊断 血液检验 误差分析 应对措施
  • 简介:摘要:制造中的交叉污染是影响药品的质量风险最核心问题,制药企业需要从多个环节对药品的交叉污染进行严格控制。从人员、厂房设施设备、物料等方面,识别污染风险因素,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污染风险,从而提升药品生产质量。

  • 标签:
  • 简介:摘要:片剂等固体制剂在规定容剂中溶出速度与程度是检验药剂生产质量的关键,药剂进入血液循环中达到一定的血药浓度,药效才会发挥。本文研究了片剂生产中营销溶出的常见因素,相关因素主要包括原料、辅助料和生产工艺等,在相关领域和环节应用合理有效的控制措施,是提高药物溶出的重要手段。

  • 标签: 片剂生产 溶出度 影响因素 控制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评价药剂科参与抗菌药用药管理,对临床合理性用药的价值体现。方法:遵循“奇偶分组”原则,采用数字编号法对80例住院患者进行分组,每组划入(n=40),分别命名为参照组与研究组,于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展开研究,前者:常规抗菌药治疗;后者:实施药剂科参与管理抗菌药用药,而后进行相关数据的收集整理,统计分析,全情比对。结果:统计学评估后可知,研究组在抗菌药合理使用率、合理用药指标、临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面表现,均显优另一组(P<0.05)。结论:在本次实验中,有针对性的对药剂科参与抗菌药用药管理,在临床用药合理性中的影响价值展开分析研讨,旨在通过对比形式,寻求一种安全可行的用药管理方案,最大限度保证住院患者用药合理性、安全性、有效性。结局所得明确,此项方案的开展实施,不仅极大促进了临床用药合理化,提高了抗菌用药合格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和用药费用,还可切实减少了不良反应发生率,可实施性显著,值得提倡。

  • 标签: 药剂科参与 抗菌药 用药管理 促进 用药合理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足月妊娠分娩时发生羊水栓塞的护理措施及应用后产妇的满意。方法:于2019年8月-2020年8月,选择在我院足月分娩时发生羊水栓塞的产妇2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10例,实施常规性护理方法,分为护理组10例,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方法。比较两组的抢救成功率、生活质量评分及满意。结果:护理组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组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组的满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足月妊娠分娩时发生羊水栓塞产妇实施临床护理方法,可提升抢救成功率,改善生活质量并提升护理满意

  • 标签: 足月妊娠 羊水栓塞 护理 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