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GMP作为药品生产质量管理体系的一部分,是药品生产管理和质量控制的基本要求,旨在最大限度地降低药品生产过程中污染、交叉污染以及混淆、差错等风险,确保持续稳定地生产出符合预定用途和注册要求的药品。适宜的人员,是执行GMP最重要的因素,因而通过有效的人员培训,才能确保GMP得到可靠的执行,最终确保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

  • 标签: 人员 培训 GMP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心电图检查在放射工作人员中的效果。方法:于2019年9月-2020年9月间在我中心接受职业健康检查的放射工作人员中随机选取200例进行临床研究,所有研究对象均根据年龄和工龄进行分组,比较不同年龄和工龄放射工作人员的心电图检查结果差异。结果:经临床比较后发现,高工龄组放射工作人员的心肌缺血、传导阻滞和窦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均要明显高于低工龄组(P<0.05),且高年龄组放射工作人员的心肌缺血、传导阻滞和窦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均要明显高于低年龄组,P<0.05。结论:放射工作人员随着年龄的增加及工龄的增加,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也会随之增加,放射工作人员应做好影响的防护工作。

  • 标签: 放射工作人员 心电图 检查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在疫苗接种过程中,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注射疫苗,总结低温组、常温组疫苗接种情况,总结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于2019.1-2019.12期间在我社区医院接种疫苗儿童,共计822例,按照不同温度条件进行分组,常温组则在室温条件下进行疫苗接种、共纳入411例儿童,低温组则接种低温疫苗、共纳入411例儿童。对照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常温组:411例儿童在接种疫苗后留观30分钟,有6例儿童发生了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411(1.46%);低温组:411例儿童在接种疫苗后留观30分钟,有25例儿童发生了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411(6.08%),常温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6%明显低于低温组的6.08%,两组差异明显,P

  • 标签: 疫苗接种 温度条件 不良反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是近些年来医院在发展过程当中所新建的一个工作场所,同时其也是一种全新引进的工作开展模式。从国内的发展情况来看,这一模式目前还处于初步探索的阶段。由于专业知识受限以及发展起步较晚,所以如何加强知识更新,做到及时学习以及取长补短,成为了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工作人员在未来工作的重中之重。护理人员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工作参与,确实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工作效率,这是因为其在相关工作开展过程当中有着明显的优势。为此,本文受限针对护理人员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开展工作的具体作用和意义进行分析和阐述,其次针对现阶段护理人员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工作中所暴露出的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最后从其参与工作的优势及其未来工作展望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希望能够切实提高护理人员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工作的实际作用,将其优势发挥出来,也为其在未来的发展指明方向,早日实现与国际化的接轨,提高静脉用药合理调配的整体水平,为促进医院合理用药工作的开展保驾护航。

  • 标签: 护理人员 静脉用药 调配中心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临床检验人员职业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8月——2019年8月之间临床检验人员发生职业感染的情况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分析临床检验人员发生职业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临床检验人员发生职业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有5种,分别为自我防护意识薄弱、科室条件不足、职业暴露、防护制度不完善以及仪器消毒不及时等。结论:临床检验人员应该积极做好自身的防护工作,避免发生职业感染,以保持身心健康。

  • 标签: 临床检验人员 职业感染 危险因素 防范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整改措施。方法:在本院2020年5月到2021年5月期间,随机选取在本院工作的31名护理人员,分析护理人员发生针刺原因,对比护理人员整改前后发生针刺的概率和心理状态改善情况。结果:整改后护理人员发生针刺的概率和心理状态改善情况均要优于整改前(p

  • 标签: 针刺 整改措施 护理人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常规检验影响因素及检验人员生物安全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血常规检测结果,总结并分析血常规检验影响因素以及检验人员的生物安全问题。结果:血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试剂、仪器、生理因素以及人为因素,检验人员生物安全问题主要包括黏膜污染、皮肤破损、穿刺。结论:血常规检验影响因素较多,检验过程中检验人员面临较多生物安全问题,需要高度重视。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影响因素 生物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站采血护理人员对献血者采取心理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所纳入的研究对象(n=176),是我院2019.7~2020.7血站无偿献血者。根据护理干预方式不同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n=88,常规护理)和实验组(n=88,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心理护理)。分析观察两组护理效果差异。结果:与护理干预前相比,两组护理干预后焦虑量表评分有显著降低,但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2.27%、献血者对护理干预方式满意度高89.77%(P

  • 标签: 血站采血 献血者 心理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在手术室护理人员实施分层分组管理的效果。方法:从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我院手术室护理人员中抽选36例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18例,接受分层分组管理,对照组18例,接受常规管理,对比两组手术室护理管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手术室护理人员无菌意识、基础护理、护理文书、消毒隔离、护理技术操作等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973、3.401、4.306、3.819、3.399,P

  • 标签: 手术室护理 分层分组管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某市儿科护理人员的健康素养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应用问卷星电子平台对本市儿科护理人员进行调查,分析其健康素养现状及影响因素。结果:本市儿科护理人员健康素养水平为99.5%;三个方面最高得分项目为健康基本知识和理念素养水平(94.1%),最低得分项目为健康基本技能素养水平(84.4%);不健康行为普遍存在,其中每天上网时间长、每天进食乳制品少、叫外卖次数多、体育锻炼时间少尤为突出。结论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血站采血护理人员对献血者的心理护理效果。方法:研究时段选取范围2019年01月~2021年01月,入选此次研究80例均为我中心接收的献血人员,结合此间献血人员应用护理方法的差异,将其分别纳入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依次实施常规护理以及心理护理,比较在不同干预措施应用下的护理满意度、SA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分析护理满意度,经护理后,观察组献血者的护理满意度(97.50%)得到了显著提升,和对照组(80.00%)相比,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和对照组(12.50%)相比,观察组(2.50%)更低,但两组数据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前,两组SAS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评分更低,P<0.05。分析不同时间段VAS评分,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更低,P<0.05。结论:在血站采血护理期间,通过予以心理护理,减少焦虑情绪的同时有助于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且献血人员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较高,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护理水平。

  • 标签: 血站采血 献血者 心理护理 SAS评分 不良反应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旨在研究护理人员安宁疗护的认知及相关培训现状。方法:本次80例研究者,均是来自2020年6月~2021年6月,采用随机抽取法抽取本院的护理人员,调查内容包括一般资料、培训现状等。结果:护理人员安宁疗护培训现状在护理院校,学习过安宁疗护相关课程,是占比为61.25%否占比为38.75%;在临床实习阶段,接受过安宁疗护相关培训,是占比为52.5%否占比为47.5%;工作期间,接受过安宁疗护在职教育培训,是占比为73.75%否占比为26.25%;最近一次接受安宁疗护教育培训的时间>1年占比为26.2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据以上表述,护理人员安宁疗护能够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制定全面的安宁疗护培训体系能够提高服务质量,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安宁疗护 认知 培训现状 护理人员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分析并了解血液内科护理工作人员的疼痛管理知识水平以及态度的现状,并讨论疼痛管理知识的水平以及态度的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抽取我院348名血液内科的医护工作人员,以问卷调查的模式获得调查结果,使用自制的一般情况问卷、以及中文版疼痛管理知识以及态度问卷(2008)进行调查。结果:中文版问卷答对率为(44.5±9.7)%;不同岗位、学历以及是否为专科护士对于中文版问卷的答对率比较差异,其中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内科护理工作人员的疼痛管理知识的水平还需要进一步的提高,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继续教育等多种培训的模式来进一步提高护理工作人员的疼痛管理知识水平。

  • 标签: 血液内科 护理工作人员 疼痛管理知识 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手术室护理人员对患者术中压疮的认知和防范应用的效果。方法 本研究随机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1月期间于本院工作的手术室护理人员共3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14例)和实验组(16例)。对照组护理人员采取常规手术室护理,实验组护理人员采取术中压疮认知及防范应用;主要关注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压疮认知与防范后知识考核评分、防范操作和手术室护理质量评分,同时观察患者术后满意度情况。结果 实验组的压疮认知评分、防范操作评分、手术室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结论 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对患者术中压疮的认知和防范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术后满意度,护理人员的术中压疮知识及防范技能得到显著提高,有利于避免术中压疮的产生,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 标签: 手术室护理 术中压疮 压疮护理 认知与防范
  • 简介:摘要:自我国进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在不断发展,同时国内形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思想教育工作也在不断跟随时代的进步而发展。政工人员是我国比较特殊的一类文化群体,在当今不断变化的形势下,也对政工人员的思想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加强政工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其中需要不断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让政工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为社会服务。不断加强政工人员思想政治教育以及相应的方法是我国的一项重要工作。

  • 标签: 政工人员 思想政治教育 必要性 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 调查与分析医院感染科工作人员职业危险因素,提出对应的防护对策。方法 对我院感染科工作人员展开调查,工作人员包括医生、护士和医技。评估他们对职业危险因素的知晓情况,并使用数据分析方式对感染科工作人员的职业危险因素展开分析,结合分析结果提出防护对策。结果 我院感染科工作人员的职业危险因素知晓率调查结果比较符合预期,职业危险因素多样化,传染病疫苗接种(91.30%)和个人防护依从性(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