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0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人骨形成蛋白-2(BMP-2)全长基因的克隆,及其真核表达重组子构建方法。方法采用Trizol法从人髁状突骨组织中提取制备总RNA,利用逆转录技术转录出BMP-2cDNA,以其为模版,PCR扩增出BMP-2全长基因,与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连接.构建真核表达重组子pcDNA3.1(+)/BMP-2.经酶切和序列分析鉴定重组子的构建情况。结果PCR扩增产物在1200000处有扩增条带.与目的基因大小相符.重组质粒经限制性内切酶HindⅢ和XbaⅠ双酶切后。得到5400000和1200000的BMP-2条带,BMP-2基因已成功克隆且成功与pcDNA3.1(+)连接。结论成功克隆出人BMP-2基因,并构建其真核表达重组子pcDNA3.1/BMP-2,为进一步研究BMP-2的功能、BMP-2基因在骨髓间充质细胞(hMSCs)中表达以及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研究奠定了基础.

  • 标签: 骨形成蛋白-2 基因克隆 真核表达载体
  • 简介:目的探讨RECK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表达与成釉细胞瘤(AB)临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及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liVision^TMplus法检测69例AB(原发45例,复发24例)、6例成釉细胞癌和16例牙源性角化囊性瘤(KCOT)中RECK、MMP-2蛋白的表达,同时采用RT-PCR方法检测22例AB(原发12例,复发10例)、2例成釉细胞癌和16例KCOT中RECK、MMP-2mRNA的表达水平。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RECK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在KCOT、AB和成釉细胞癌中依次明显降低(P〈0.05),且复发AB显著低于原发AB(P〈0.01);AB和成釉细胞癌的MMP-2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KCOT(P〈0.05):RECK蛋白与MMP-2蛋白在AB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431,P〈0.001)。RECKmRNA在AB、KCOT中均见表达,但在AB的表达较KCOT显著降低(P〈0.001).成釉细胞癌中则无表达:MMP-2mRNA在KCOT、AB和成釉细胞癌中均见表达,但在AB的表达水平较KCOT显著增高(P〈0.001),在成釉细胞癌中均呈高水平表达:复发AB的RECKmRNA表达水平较原发AB显著降低(P〈0.05),但复发与原发AB的MMP-2mRNA表达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ECKmRNA与MMP-2mRNA在AB中的表达水平无相关性(P〉0.05)。结论RECK表达降低或缺失及MMP-2表达增高与AB的临床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RECK可能通过转录后水平调控MMP-2参与AB的侵润、复发和恶性转化过程。

  • 标签: RECK 基质金属蛋白酶-2 成釉细胞瘤 免疫组织化学 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 简介:目的探讨C—erbB-2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的蛋白表达及基因扩增,并评估其在OSCC发生、发展和预后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03年1月至2013年6月辽宁省人民医院手术切除并经病理确诊为OSCC的石蜡包埋组织蜡块60例及正常口腔黏膜组织蜡块30例,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与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C—erbB-2蛋白表达及基因扩增。结果C—erbB-2蛋白在OSCC、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1.7%、3.3%;扩增阳性率分别为28.3%、0;OSCC中C—erbB-2蛋白表达、基因扩增与正常口腔黏膜组织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OSCC组织中C—erbB-2蛋白表达、基因扩增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分化程度均无相关性(均P〉0.05),与肿瘤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临床分期相关(χ^2=10.808、17.100、4.627,χ^2=8.840、20.044、5.102,均P〈0.05)。结论C—erbB-2与OSCC的发生、发展有关,可以将其作为判断OSCC的生物学行为的重要参考指标。

  • 标签: 口腔鳞状细胞癌 C-ERBB-2 免疫组织化学 荧光
  • 简介:目的调查口腔副溶血链球菌黏附蛋白Fap1糖基化相关基因产物Gap1、Gap2和Gap3的亚细胞定位,以及相关基因缺陷株的黏附能力改变情况。方法等位置换技术获得口腔副溶血链球菌黏附蛋白糖基化相关基因缺陷株gap1-、gap2-和gap3-,穿梭质粒构建该三种基因的补偿株,WesternBlot检测Gap1、Gap2和Gap3在副溶血链球菌内的亚细胞定位;闪烁计数法检测gap1-、gap2-和gap3-对羟基磷灰石的黏附能力。结果Gap1和Gap2被发现分布于所有亚细胞组分中,但主要集中于胞浆和胞膜内,而Gap3仅分布于胞浆和胞膜;体外黏附实验显示gap1-、gap2-和gap3-对羟基磷灰石的黏附能力显著下降。结论糖基化修饰对副溶血链球菌黏附蛋白Fap1的黏附功能至关重要;Gap1、Gap2和Gap3可能在Fap1糖基化修饰过程中协同作用,该协同作用发生在胞内环境。

  • 标签: 副溶血链球菌 糖基化相关基因 亚细胞定位 黏附功能
  • 简介:目的:观察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白(parathyroidhormone—relatedprotein,PTHrP)对去卵巢大鼠牙槽骨的影响。方法:选用80只5月龄健康雌性大鼠,随机选其中60只行双侧卵巢摘除术(ovariectomized,OVX),另外20只行假手术不去卵巢;6周后,60只去除卵巢的大鼠再随机分为3组:PTHrP组注射PTHrP,雌激素组(E:组)注射苯甲酸雌二醇,安慰剂组(OVX组)注射生理盐水,每组20只;假手术的大鼠20只作为空白对照组(sham—OVX组)亦注射生理盐水。给药60d后,处死大鼠解剖分离右侧下颌骨,测定并比较4组大鼠磨牙区段牙槽骨骨密度(bonemineraldensity,BMD);颌骨第一磨牙区段制取切片,进行HE染色观察各组牙槽骨组织形态;切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比较各组根周牙槽骨中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t—relatedtran-scriptionfactor2,RUNX2)的表达。结果:BMD测定结果中,PTHrP组明显高于OVX组(P〈0.05),且与E2组及sham—OVX组问无明显差异(P〉0.05);HE染色显示,PTHrP组、E2组和sham—OVX组牙槽骨形态均较完整,而OVX组牙槽骨吸收较多;免疫组化染色显示,PTHrP组牙槽骨的RUNX2的表达明显高于于其余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HrP可能对去卵巢大鼠牙槽骨的骨形成有促进作用。

  • 标签: 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白 去卵巢大鼠 牙槽骨
  • 简介:本病例报告介绍了在上颌骨和下颌骨缺损中.用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和可吸收胶原海绵(ACS)来增宽严重缺损的侧向牙槽嵴。利用外科手术技术结合螺钉和胶原膜,以维持ACS的空间。经过7个月的愈合期,牙槽嵴宽度由1~2mm增加到6~9mm,从而为成功植入种植体提供了保证。通过外科手术维持rhBMP-2/ACS空间的技术,使骨重新形成,由此证明,骨再生不需要额外的颗粒骨。

  • 标签: 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 牙槽嵴 外科手术技术 RHBMP-2 下颌骨缺损 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ecombinanthumanbonemorphogeneticprotein-2,rhBMP-2)促进颗粒骨移植同期牙种植形成骨结合的可行性和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预成直径为2.0mm的螺纹状钛种植体48颗。新西兰大白兔12只,随机分为4组。每只随机选择一侧胫骨钻4个孔,孔直径为6mm。近端2孔为实验组,远端2孔为对照组。取自体髂松质骨粉碎后与rhBMP-2/透明质酸钠复合物结合后植入实验组2孔,同时植入种植体。对照组植入颗粒状髂松质骨和透明质酸钠复合物。分别于术后4、8、12和16周处死1组动物,制作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标本,观察移植骨及种植体-骨界面变化情况及分析每一时期Ca、P、S元素的含量。结果实验组每个时期移植骨的成熟度均好于同时期对照组,16周时实验组的移植骨和受区骨基本一致,而对照组移植骨和受区骨界限明显。实验组每个时期种植体-骨界面Ca和P元素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S元素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16周时种植体与移植骨形成较为完善的骨结合。结论rhBMP-2可以加速颗粒状移植松质骨的成熟过程,并可促进种植体-骨界面早期形成完善的骨结合。

  • 标签: 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 牙种植 扫描电镜 能谱分析
  • 简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fibrin,PRF)被誉为新一代血小板浓缩制品,最早由法国科学家Choukroun等[1]于2001年报道。PRF制备简单,不需添加任何人工制剂,避免了交叉感染的风险及伦理道德的争议。此外,其具有良

  • 标签: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即刻种植 骨缺损
  • 简介:热休克蛋白(heatshockprotein.HSP)是一个进化上高度保守的蛋白家族,广泛存在于原核和真核细胞中。其产生可被多种因素诱导,包括高温、缺氧、重金属、氧化剂、乙醇、蛋白变性等。根据分子量的大小可以将热休克蛋白分为五大家族:HSP110、HSP90、HSP70、HSP60及小分子量HSP(12000,43000).如HSP27。HSP生物学功能主要有在应激状态下维持细胞必需的蛋白质空间构象,维护细胞生命:

  • 标签: 热休克蛋白27 鳞状细胞 癌相关性 HSP90 口腔 小分子量
  • 简介:目的:探讨少突胶质细胞谱系基因一髓鞘碱性蛋白(genesoftheoligodendrocytelineage—myelinbasicprotein,Golli—MBP)在口腔扁平苔藓(orallichenplanus,OLP)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OLP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39例OLP患者病损组织和16例健康口腔黏膜组织中Golli—MBP的基因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8例OLP及2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石蜡标本中Golli—MBP的表达情况。结果:Golli一删即mRNA在OLP组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OLP患者石蜡标本中Golli—MBP的表达水平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固有层淋巴细胞中Golli—MBP的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上皮细胞中Golli—MBP的表达在OLP患者及对照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Golli—MBP在OLP组织中高表达,可能在OLP的发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

  • 标签: 口腔扁平苔藓 少突胶质细胞谱系基因-髓鞘碱性蛋白 实时荧光定量PCR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目的研究牙周膜相关蛋白1(PLAP-1)在人牙周膜细胞(PDLC)成骨分化过程中的表达变化,为明确PLAP-1在牙周组织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酶消化法培养人PDLC,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其来源和PLAP-1的表达,茜素红染色和碱性磷酸酶(ALP)实验鉴定其成骨分化能力,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其成骨分化过程中,PLAP-1、Periostin、RGD-CAP、RUNX2、OCN和OPNmRNA表达变化,Westernblot检测PLAP-1、RUNX2和OCN蛋白表达变化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培养的人PDLC来源于间充质;人PDLC矿化诱导21d后茜素红染色阳性,矿化诱导后7、14、21d时ALP活性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具有成骨分化能力;PLAP-1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阳性;定量RT-PCR和Westernblot结果显示,人PDLC在mRNA和蛋白水平均表达PLAP-1,且mRNA表达量随人PDLC成骨分化过程发生变化,诱导14d上调,诱导21d下调,较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Westernblot检测蛋白表达显示类似的表达趋势.结论PLAP-1在基因蛋白水平均高表达于人PDLC,其表达量随人PDLC成骨分化成一定模式,提示其参与调控牙周膜的功能与稳定,但其精细的调控功能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 标签: 牙周膜相关蛋白1 牙周膜细胞 成骨分化
  • 简介:目的:研究体外果蝇裸露角蛋白2(nakedcuticlehomolog2,Nkd2)对大鼠牙囊细胞(ratdentalfolliclecells,rDFCs)成骨向分化的调控机制。方法:体外培养rDFCs,鉴定其组织来源并进行成骨向分化诱导,茜素红染色验证其成骨向分化能力,激光共聚焦检测检测Nkd2在中rDFCs的表达;采用小RNA干扰技术,干扰rDFCs中的Nkd2表达后进行成骨向分化诱导,westernblot检测小RNA干扰对rDFCs表达成骨向分化因子Runx2、Col-1和OCN的影响;免疫荧光染色检测β-catenin在rDFCs中的分布变化,westernblot检测小RNA干扰对rDFCs表达蓬乱蛋白1(Dishevelled-1,Dvl-1)的表达变化和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激活剂Wnt3a与阻断剂FH535处理rDFCs后Nkd2的表达改变。结果:获得体外培养的rDFCs,并成功诱导其成骨向分化,茜素红染色显示矿化结节形成。Nkd2在rDFCs中的表达主要分布于胞浆和胞核周围。Nkd2小RNA干扰后的rDFCs中Runx2、Col-1蛋白表达明显下调,Dvl-1的表达下调。同时,Wnt3a处理组rDFCs中Nkd2蛋白表达量升高,而FH535处理组的表达量下降。结论:Nkd2通过Dvl-1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rDFCs的成骨向分化;Nkd2是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靶基因,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起正反馈调节作用。

  • 标签: Nkd2 牙囊细胞 成骨向分化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 简介: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的蛋白表达与基因扩增,并评估其在OSCC发生、发展和预后中的价值。方法以石蜡包埋组织芯片为材料,分别采用免疫组化SP法与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辽宁省人民医院2003年1-6月手术切除并经病理确诊为OSCC存档石蜡包埋组织蜡块103例及3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的EGFR蛋白表达及基因扩增。结果EGFR蛋白在OSCC、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42.7%和3.3%;扩增阳性率分别为31.1%和0;OSCC中EGFR蛋白表达、基因扩增阳性率与正常口腔黏膜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OSCC组织中EGFR蛋白表达、基因扩增阳性率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分化程度等均无相关性(P>0.05),与肿瘤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相关(P<0.05)。结论EGFR与OSCC的发生、发展有关,可将其作为判断OSCC生物学行为的重要参考指标。

  • 标签: 口腔鳞状细胞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免疫组织化学 荧光
  • 简介:牵引成骨术(DO)中新骨的形成具有胚胎骨的发生和正常骨折愈合的某些特征,骨形成蛋白家族(BMPs)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本文就BMPs与DO的生物学联系、作用调节机制、外源性BMPs的应用等方面作一综述.

  • 标签: 牵引成骨术 骨形成蛋白 骨愈合
  • 简介:许多成人的机体组织中拥有大量干细胞,这些细胞能够再生出类似其生长的微环境,从而使复杂病变组织的再生成为可能.成体干细胞(SCs)包括骨髓干细胞(BMSCs)、牙髓干细胞(DPSCs)以及牙周膜干细胞(PDLSCs),这些细胞具有高度的增殖潜能,表达干细胞相关的特异性标记物及体外培养多向分化的特征.

  • 标签: 牙髓干细胞 牙周膜干细胞 蛋白质 特异性标记物 骨髓干细胞 成体干细胞
  • 简介:目的:研究RECK(reversion—inducingcysteinerichproteinwithKazalmotifs)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metalloproteinase-2,MMP-2)在成釉细胞瘤(ameloblastoma,AB)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探讨两者与成釉细胞瘤临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liVisionTMplus法,检测69例成釉细胞瘤(原发AB45例,复发AB24例)、6例成釉细胞癌和16例牙源性角化囊性瘤(keratocysticodontogenictumor,KCOT)中RECK、MMP-2蛋白的表达,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RECK在KCOT、AB和成釉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依次降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复发AB的RECK表达显著低于原发AB(P〈0.01)。MMP-2在AB和成釉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KCOT(P〈0.05),且MMP-2的表达在AB与成釉细胞癌以及原发AB与复发AB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RECK与MMP-2在AB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431,P〈0.001)。结论:RECK与AB的临床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可能通过调控MMP-2参与AB的浸润、复发和恶性转化过程。

  • 标签: RECK MMP-2 成釉细胞瘤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叉头框蛋白O(FoxO)转录因子属于叉头框蛋白家族的一个亚类,可在慢性炎症反应中参与骨耦联、溶骨性病损的形成以及骨代谢平衡的体内调控。慢性根尖周炎是发生在牙齿根尖周组织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可引起根尖周骨质丧失,研究FoxO转录因子在骨代谢中的作用和相关机制,对于为慢性根尖周炎寻求新的治疗途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FoxO转录因子对细胞增殖与凋亡、成骨分化的调节作用,以及与炎症、炎症因子、氧化应激间的关系进行综述。

  • 标签: 叉头框蛋白O 慢性根尖周炎 氧化应激 炎症 成骨分化
  • 简介:三磷酸腺苷结合盒(ABC)跨膜转运蛋白超家族参与抗癌药物的跨膜转运,减弱抗癌药物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ABCB1转运体、ABCC1转运体和ABCG2转运体是ABC转运体家族中已知的介导耐药的主要成员,并且在肿瘤组织中高表达,是目前逆转耐药的研究焦点。本文就这三种转运体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 标签: ABCB1转运体 ABCC1转运体 ABCG2转运体
  • 简介:目的:比较不同蛋白质提取方法在牙胚蛋白提取中的效果,寻找适合牙齿发育高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的蛋白质提取方法。方法:取猪胚胎第40、50、60天第三乳磨牙牙胚,利用碱性碳酸盐溶液提取牙胚初步钙化部分的蛋白,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比较液氮研磨法和电动研磨器研磨法提取牙胚总蛋白效果,BCA(bicinchoninicacid)蛋白浓度测定法比较RIPA裂解液与尿素溶液提取牙胚总蛋白含量。结果:与液氮研磨法相比,电动研磨法提取蛋白后的聚丙烯酰胺电泳图谱蛋白条带明显更深,蛋白含量高。尿素溶液对牙胚总蛋白的提取量高于RIPA裂解液组,蛋白电泳分离效果均可。结论:采用电动研磨器研磨牙胚,组织损失量小,提取蛋白效果好于液氮研磨;采用尿素溶液提取牙胚总蛋白效果优于RIPA裂解液。初步找到适合下游高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的牙胚蛋白提取方法。

  • 标签: 牙胚 蛋白质提取 尿素 电动研磨 小型猪
  • 简介:目的探讨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7(Mcm7)和细胞分裂周期蛋白6(Cdc6)在口腔鳞癌(OSCC)和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47例冰冻标本、98例石蜡标本中Mcm7和Cdc6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分析其表达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等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RT-PCR结果显示Mcm7mRNA在口腔正常黏膜、癌前病变以及OSCC组织中均有阳性表达,各组之间相对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c6mRNA在正常黏膜中鲜有表达,癌前病变组与OSCC组均有阳性表达,各组之间相对表达量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Mcm7蛋白在口腔正常黏膜、癌前病变以及OSCC组织中均有阳性表达,其阳性标记指数分别为3.6%、22.3%和45.9%,各组之间阳性标记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OSCC组Mcm7蛋白表达阳性指数高于癌前病变组(P〈0.01)。Cdc6蛋白在以上标本中的阳性表达总体较Mcm7低,在正常口腔黏膜中鲜有表达,癌前病变以及OSCC组织中均有阳性表达。各组之间阳性标记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cm7和Cdc6在有淋巴结转移组其阳性标记指数高于无转移组(P〈0.01)。结论Mcm7和Cdc6的高表达与口腔癌发生及转移有相关性。检测OSCC组织中Mcm7和Cdc6的表达有望成为其早期诊断与判断预后的分子指标之一。

  • 标签: 口腔鳞癌 癌前病变 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7 细胞分裂周期蛋白6 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免疫组织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