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30例杓状软骨移位术应用于两侧喉返神经瘫痪的患者,使其有日常活动的足够呼吸量并保持一定的发声功能。采用颈侧途径声带移位术式和喉裂开途径杓状软骨摘除术式,成功率为83.3%。

  • 标签: 杓状软骨移位术 声带麻痹手术 喉返神经瘫痪
  • 简介:目的研究非接触式角膜内皮镜中参与分析的细胞数(NC)对测量结果重复性的影响。方法收集2011年3月至2016年3月到我院诊治并在同一时间行2次以上(含2次)非接触式角膜内皮镜测量的患者,其测量结果包括中央角膜厚度(CCT)、内皮细胞密度(ECD)、平均细胞面积(ACS)、细胞面积变异系数(CV)和六边形细胞百分比(HEX%),排除NC=0的结果,〉2次测量的患者,选择NC最大的2组结果,以每位患者所得的2组结果中NC较小者(NCmin)为分组依据,10个细胞为一个等级,获得(NCmin〈10、10~20……90~100、≥100)11个组段,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及其95%置信区间(95%CI)对各组段内2组数据的重复性进行评估,并对ICC进行F检验,检验水准α=0.05。结果各组段CCT的ICC均〉0.9,且95%CI下限在0.75以上;ECD和ACS的ICC,当NC≥100时,均〉0.9,且95%CI下限在0.75以上,当NC≥50时,均〉0.75;CV的ICC,当NC≥90时,〉0.75,其余组段均〈0.75;HEX%的ICC,当NC≥100时,〉0.75,其余组段均〈0.75。结论CCT测量结果的重复性不受NC限制;分析ECD和ACS时,NC应在50以上,当NC≥100时,测量结果的重复性最佳;分析CV和HEX%时,NC应分别在90和100以上。

  • 标签: 非接触式角膜内皮镜 重复性 中央角膜厚度 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形态
  • 简介:<正>笔者从1995年7月以来,对24例24眼翼状胬肉(简称胬肉),行切除病变组织、灼烙和球结膜联合角膜缘上皮移位术治疗(治疗组)。取得良好效果,并与1992年1月~1994年6月期间行切除病变组织、灼烙联合球结膜移位治疗27例27眼(对照组)作疗效对比,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角膜缘上皮 球结膜 病变组织 移位术 治疗 带蒂结膜瓣
  • 简介:目的:探讨在后节手术中合并节疾病(白内障、青光眼、角膜病)联合手术的利与弊,并分析影响手术效果的危险因素。方法:有针对性的分为A组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diabeticretinopathy,PDR),B组复杂性视网膜脱离(retinaldetachment,RI)),为了便于对比,又将A组分为A,组:单纯玻璃体切割组;A:组:玻璃体切割+白内障摘除组;A,组:玻璃体切割+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组。将B组分为B,组:单纯玻璃体切割组;B2组:玻璃体切割+白内障摘除组;B组:玻璃体切割+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组。结果:手术的并发症为主要观察指标,A组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B组为手术复发或更严重的PVR形成。其并发症的发生率A3〉A2〉A1,A3明显高于A2和A1,均有统计学意义,A2〉A1,但无统计学意义。B组三组的结果与A组三组相同。结论:可能的情况下尽量不选择联合手术,如影响操作则选择非一期植入人工晶状体。

  • 标签: 后节 前节 联合手术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脱离
  • 简介:探讨特殊人群葡萄膜炎的治疗方法。方法针对全身应用激素治疗受限制的特殊人群,应用散瞳、局部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及热敷等局部治疗方法,对43例葡萄膜炎的治疗效果进行临床总结。结果43例特殊人群葡萄膜炎全部临床治愈。结论特殊人群葡萄膜炎应用局部治疗,方法简单,疗效可靠,与全身应用激素治疗的一般葡萄膜炎病例无明显差异,能避免葡萄膜炎格式化的静脉滴注和大剂量的激素治疗误区。

  • 标签: 特殊人群 前葡萄膜炎 局部治疗
  • 简介:目的:比较前节OCT与A超测量中央前房深度的差异,以评价节OCT在眼前节参数测量中的准确性。方法:对白内障患者25例(26眼)使用节OCT通过眼球瞳孔中心分别进行45度、90度、135度、180度方向扫描前房深度,每个方向连续测量3次,并且不对眼球施加任何外力。再用A超通过瞳孔中央连续测量前房深度5次。结果:节OCT测量中央前房深度与A超测量结果两者有显著性差异;两者测量的稳定性相差明显,其中,节OCT标准差(s)平均值0.02619mm;A超的标准差(s)平均值0.20773mm。结论:节OCT测量中央前房深度与A超测量结果存在一定差异,节OCT测量结果波动度、重复性优于A超。

  • 标签: 前节OCT A超 前房深度
  • 简介:目的探讨拆除缝线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疗效观察。方法对已确诊的闭角型青光眼67例,在小梁切除中巩膜瓣两角对位缝合后,再行巩膜瓣两侧外置拆除缝线缝合2针。结果67例患者中仅2例术后出现浅前房现象。结论拆除缝线可有效减少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术后早期浅前房的发生率。

  • 标签: 青光眼 小梁切除 可拆缝线
  • 简介:目的:通过分析细胞因子的性质,旨在探讨葡萄膜炎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取20例HLA-B27相关葡萄膜炎患者、20例小柳原田患者外周血和正常人作为对照组,通过酶联免疫反应(ELISA)检测患者外周血IFN-γ,IL-4和IL-10的含量。结果:两组患者外周血IFN-γ的含量较正常人显著增高(P〈0.05),且小柳原田患者外周血中IFN-γ含量显著高于HLA-B27相关葡萄膜炎患者外周血中IFN-γ含量(P〈0.05)。结论:葡萄膜炎发病机制可能和对自身抗原诱发的Th1型免疫反应过强有关。

  • 标签: HLA-B27相关前葡萄膜炎 小柳原田病 细胞因子
  • 简介:目的对照观察和评价弥保和腺苷钴胺片治疗外伤性视神经挫伤的临床疗效,评估弥保的治疗有效性和优越性。方法将37例外伤性视神经挫伤患者随机分为二组,分别用弥保和腺苷钴胺片治疗,比较两组间视力改善及视神经萎缩发生情况。结果弥保治疗组视力改善有效率为63.15%,腺苷钴胺片对照组视力改善有效率为27.78%;两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弥保治疗组视神经萎缩发生率为46.15%,腺苷钴胺片对照组视神经萎缩发生率为72.22%,两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弥保对外伤性视神经挫伤的治疗有明显的临床疗效,是一种疗效肯定的治疗外伤性视神经挫伤的药物,其对视功能的恢复优于腺苷钴胺片。

  • 标签: 弥可保 腺苷钴胺片 视神经 挫伤
  • 简介:<正>目前对于青光眼的治疗,主要采用小梁切除术,取得良好的疗效,而其术后并发症如浅前房、低眼压、脉络膜脱离,黄斑水肿等成为影响术后效果及视力恢复的主要因素。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在术中采用拆式巩膜瓣缝线,术后拆线方法,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总结如下。

  • 标签: 小梁切除术 巩膜瓣 脉络膜脱离 术后浅前房 闭角型青光眼 视力恢复
  • 简介:目的:探讨脉络膜厚度和特发性黄斑膜(idiopathicmacularepiretinalmembrane,IMEM)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01/2016-12期间我院就诊的IMEM患者48例48眼,并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50例的右眼进行对照,比较IMEM组患眼、健眼及对照组黄斑中心凹脉络膜厚度(subfovealchoroidalthickness,SFCT)水平,随访观察术后IMEM患者患眼及健眼SFCT水平变化,并分析术后脉络膜厚度和最佳矫正视力的相关性。结果:术前IMEM组患眼SFCT(362.22~40.75m)明显较对侧健眼(410.56~38.45m)及对照组右眼(420.73~39.63m)低,且对侧健眼较对照组右眼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MEM组患者术后1wk患眼和健眼SFCT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mo患眼和健眼SFCT均显著升高,和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后SFCT值趋于稳定,而术后1mo患眼和健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不同SFCT值患者术后BCVA≥0.5患者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SFCT值>380m组术后BCVA≥0.5患者构成比明显较<320m组和320~380m组高,经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Pearson分析,IMEM患者术后脉络膜厚度和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存在正相关性(r=0.629,P<0.05)。结论:脉络膜变薄可能是IMEM的重要诱因,且术前脉络膜厚度对术后视力恢复也有一定影响。

  • 标签: 特发性黄斑前膜 脉络膜厚度 关系
  • 简介:目的了解屈光检查在学龄儿童弱视普查中的临床用途.方法应用日本尼康手提全自动检影仪对学龄儿童进行小瞳孔验光,发现屈光有异常的儿童,再进一步进行散瞳检影验光.结果学龄儿童屈光异常主要以远视散光和混合散光为主,近视与近视散光较少.学龄儿童屈光异常的发病率是7.87%,弱视发病率为4.04%,接近全国其他同类报告(3.83%).结论儿童弱视屈光普查优于视力普查,准确性高、效率高.

  • 标签: 学龄前儿童 屈光异常 弱视 散光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应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OCT)对特发性和继发性黄斑膜(macularepiretinalmembrane,ERM)的形态特征、黄斑中心凹厚度及其与视力的关系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应用频域OCT观察用裂隙灯显微镜、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fluoresceinangiography,FFA)及OCT确诊为特发性ERM(92例112眼)、继发性ERM(78例96眼)的患者,观察膜的形态特征、定量测量膜及其下视网膜厚度、分析黄斑中心凹厚度与视力的关系。结果:ERM的OCT图像表现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表面厚薄不一的高反射光带,主要表现为膜与视网膜内表面出现局灶及大部分粘连,其次表现为黄斑中心凹变浅或消失、神经上皮层增厚、黄斑水肿。特发性ERM患者视网膜平均厚度为398.32±112.07μm,膜的平均厚度为52.28±9.65μm;继发性ERM患者视网膜平均厚度为416.87±104.17μm,膜的平均厚度为57.05±10.33μm。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相同视力区间,两组黄斑中心凹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分别在两组及同组不同视力区间之间,黄斑中心凹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CT可以客观地显示ERM及黄斑部组织结构的改变,并能定量检测ERM、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变化,是ERM可靠的检测手段。

  • 标签: 视网膜 黄斑前膜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视力
  • 简介:目的探讨葡萄膜炎并发白色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5年8月确诊为并发性白色白内障患者15例24眼行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虹膜后粘连范围广泛采用23G玻切环切虹膜缘瞳孔再造,每例均行前囊膜染色。术后观察视力、眼压、瞳孔对光反应、前房炎症反应、并发症及葡萄膜炎复发情况。结果24眼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1w后脱残率87.5%,6m脱残率92.7%。瞳孔恢复灵敏对光反应8眼,对光反应迟钝10眼,并发症包括后发性白内障1眼(0.04%),轻微虹膜后粘连眼3眼(12.5%),一过性高眼压眼3眼(12.5%),术后未见葡萄膜炎复发。结论葡萄膜炎并发白色白内障常常伴随虹膜粘连,晶体全白膨胀,手术复杂,但选好手术时机熟练掌握手术方法,超声乳化吸除术安全可靠,视力恢复好。

  • 标签: 前葡萄膜炎 并发性白色白内障 超声乳化吸除术 囊膜染色
  • 简介:目的通过快速评估避免盲系统评估四川省冕宁县50岁以上人群视力障碍的患病率和致残原因。方法在2011年6月至8月使用RAAB系统对四川省冕宁县50岁以上居民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2850人,根据人口比例,分为57个人群组,每个人群组人数为50人,每个人群组采用紧凑段抽样(compactsegmentsampling,CSS),当紧凑段抽样不可行时,采用配额抽样。使用简易视力卡检测视力,用便携式裂隙灯和直接检眼镜检查晶状体及眼底情况以明确导致视力残疾的原因。结果在冕宁县抽样调查的2850人中,2817人接受了检查(98.8%),参照1973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HealthOrganization,WHO)视力损伤标准,共有视力残疾者537人,患病率为19.1%,其中盲111人,盲的患病率为3.9%(95%可信区间:3.2%-4.7%),严重视力损伤69人,其患病率2.4%(95%可信区间:1.8%-3.1%);视力损伤357人,其患病率12.7%(95%可信区间:10.5%-14.9%),其中避免盲占87.4%。结论1.冕宁县50岁及以上人群盲的患病率为3.9%,严重视力损伤的患病率2.4%;视力损伤的患病率12.7%,其中避免盲占87.4%。未经治疗的白内障仍然是该县最主要的致残原因。2.RAAB系统作为一种在人群中快速筛查避免盲的调查方法,准确性好,简单实用、高效,重复性强。

  • 标签: 患病率 白内障 抽样调查 快速评估可避免盲
  • 简介:白内障手术发展至今多已采用超声乳化术,连续环形撕囊是该手术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但是对于过熟期或是白色白内障等类型,由于在显微镜下没有红光反射,故这一步骤往往不能顺利完成,这就需要囊膜染色剂的辅助。本文将介绍几种经典的囊膜染色剂,为手术中染色剂的选择提供参考。

  • 标签: 白内障 超声乳化 囊膜染色剂 连续环形撕囊
  • 简介:每年,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有数千名婴儿和儿童失去他们的视力和生命,因为一种叫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治愈的眼癌,通常是因为它没有被及时诊断和治疗。尽管视网膜母细胞瘤相对罕见,但对受其影响的儿童可能会造成破坏性的后果。如果治疗太晚,可能会导致失去眼睛,侵袭大脑并且导致死亡。

  • 标签: 视网膜母细胞瘤 致盲性疾病 治愈 中等收入国家 破坏性 儿童
  • 简介:过熟期白内障由于晶状体皮质液化,悬韧带发生退行性变,造成手术操作困难,术中截囊易发生悬韧带断裂、囊袋口放射状撕裂等并发症。笔者对37例过熟期白内障术中采用改良信封式囊切开术治疗,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过熟期白内障 前囊切开术 白内障术 信封式 改良 晶状体皮质
  • 简介:支撑喉镜手术是治疗声带息肉主要的手术方式,但是单纯支撑喉镜手术弊端日益显现,视野小,视距远,对于部分联合声带息肉,暴露较差。30°鼻内镜辅助支撑喉镜下实施声带手术弥补了这一缺陷。我们采用30°鼻内镜辅助支撑喉镜下行声带息肉切除术8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声带息肉切除术 支撑喉镜手术 内镜辅助 前联合 疗效分析 暴露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