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2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PICC在肿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间收治的60例接受PICC治疗的肿瘤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其中给予对照组患者临床常规护理,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统计发现,观察组首次穿刺成功28例,成功率为93.4%,显著高于对照组首次穿刺功率73.3%(22/30),两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另外,观察组并发症发病率为13.3%(4/30),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病率36.7%(11/30),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共计1例患者不满意,总满意度达到96.7%,显著优于对照组76.7%的总满意度(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ICC用于肿瘤护理过程中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意义,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显著提高PICC穿刺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病率,同时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质量和就医满意度。

  • 标签: PICC 肿瘤护理 临床价值
  • 简介:目的评价前庭功能检查在眩晕患者病变部位中的价值.方法1997年12月至2002年12月间在我院检查的1400例眩晕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温度试验得出前庭中枢病变464例,末梢病变530例.结论前庭功能检查对眩晕患者能确定前庭是否异常(检出率71.0%);人体姿态图结合温度试验可判断迷路病变的侧别.

  • 标签: 眩晕 前庭功能检查 眼震电图 姿式图
  • 简介:1窄带成像技术(narrowbandimaging,NBI)NBI是生物内镜中最新的一项技术。传统白光内镜是单纯观察病变黏膜的特点,而窄带光内镜不同,它可观察到病变深处。虽然目前对病变诊断的“金标准”仍是组织病理学,但生物内镜技术正尝试减少不必要的活检,而且可加强对上呼吸消化道黏膜发生病变的监测及白光内镜观察不到的早期病变的探查。

  • 标签: 头颈部肿瘤(Head and NECK Neoplasms) 早期诊断(Early Diagnosis)
  • 简介:目的通过本实验证明s/z比值在聋儿言语呼吸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在上海市随机选取4-17岁640名健听儿童,从国内外数家康复中心随机选出共29名配戴助听器且采用腹式呼吸的聋儿接受s/z测试,以及30名接受胸式呼吸训练的配戴助听器聋儿.方法采用"实时言语矫治仪"进行测试,令受试者先发/s/音,然后发/z/音,均符合最长声时的发音要求,然后求其比值.结果s/z比值不受年龄、性别的影响,且聋儿组康复训练前后s/z比值有着显著性差异,胸式呼吸的s/z比远大于腹式呼吸组.结论s/z比值能够进一步检测出聋儿言语呼吸不协调的问题,为制定康复方案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同时证明胸式呼吸不仅使得聋儿的言语呼吸支持不足,而且造成呼吸和发音系统的严重不协调.

  • 标签: s/z比值 聋儿康复 言语矫治 重读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胎盘植入和胎盘残留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例临床患有胎盘残留和胎盘植入的患者进行常规超声检查后,采用声诺维造影剂进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超声造影过程,分析造影剂灌注特点,记录胎盘残留的部位及大小,所有病例均进行子宫部分切除术,然后对其标本进行病理检查。结果常规超声检查宫腔内可见明确的团块状病灶,病灶边缘和内部也可以看出有明显的血流信号。且患者子宫壁在5mm左右,超声造影表现为浆膜层、宫腔内部分病灶及临近子宫肌层、正常子宫肌层依次顺序增强。结论超声造影显示病灶与浆膜层间很薄,但浆膜回声连续者结合临床有多次清宫仍有残留者提示胎盘粘连或胎盘部分植入。

  • 标签: 超声造影 胎盘植入 胎盘残留
  • 简介:目的:了解诺尔康人工耳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0名6~59周岁的语后聋患者进行诺尔康人工耳蜗植入术前评估、植入手术、术后开机调试及评估。术后随访4年,受访植入者完成了开放式、闭合式言语测试和残余听力检测。结果所有植入者均未发生任何人工耳蜗术后并发症;所有植入者的评估结果均逐步提升,开放式和闭合式言语测试平均得分分别从术前的0%和20%以下水平逐步提升到了术后4年的80%以上水平;术后1个月52.94%的植入者保留了残余听力,术后24个月45.83%的植入者保留了残余听力。结论经过4年连续观察,证明诺尔康人工耳蜗设备安全、有效。

  • 标签: 诺尔康人工耳蜗 临床验证 语后聋 残余听力
  • 简介:摘要膝关节处的结构精细且复杂,支撑整个身躯,易导致损伤。对于膝关节及周围病变的检查中,方法主要有X射线检查、超声检查、关节造影、关节镜检查、核磁共振等,其中以超声检查准确率高,且方便、快捷、无损伤等优点更容易被患者所接受。

  • 标签: 膝关节 病变 超声检查 准确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外科在护理中注重细节,并积极发现存在缺陷和分析原因,探讨安全管理应对措施,降低护理缺陷的发生概率;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问题的方法,通过对医院神经外科从2014年3月到2015年3月出现的26例护理缺陷类的资料分析。结果该科室护理人员工作时没有按要求执行工作制度、规范和流程;由于年轻护士缺乏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结果出现病情观察不及时的情况;分析发现护理缺陷的频发时间段为午夜班和节假日。结论针对神经外科患者的特点和使护理缺陷频繁发生相关缘由、护理人员、高发时间段,采取具体措施,加强管理力度,可很大程度上降低发生率,提高了护理水平。

  • 标签: 神经外科 护理细节 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老年患者用药情况及其药学干预效果。方法我院于2013年1月~2014年1月没有实施药学干预的100例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同时观察组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实施药学干预之后的100例老年患者,对两组老年患者的临床用药情况进行恢复性分析,对比分析两组老年患者的不良用药情况和用药依从性情况。结果老年患者用药存在多种药物同时服用以及不合理饮食情况,并有着错误用药习惯。对照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位25%,观察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大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患者用药依从性为90%,大于对照组的70%,P<0.05。结论老年患者用药存在多种误区,多种药物同时服用,错误的用药习惯以及不合理的饮食,药学干预的加强,不仅仅可以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也能将患者用药依从性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老年患者 用药情况 药学干预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如何应用12582120医疗信息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平台)做好城镇社区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就医指导、远程及疑难病会诊,并实施效果评价。方法通过电话、短信、广播、报纸、电视等形式为咨询者提供咨询、远程指导和疑难病会诊。结果34500人次通过医疗信息服务平台不同形式的健康咨询、就医指导和预约挂号,使医院门诊就医患者平均月增长14.49%,预约挂号月增长39.15%,由于开通远程会诊,部分患者选择当地医院和协作医院就医。结论有效应用医疗信息服务平台,是方便患者咨询、就医,提高基层医疗质

  • 标签: 医疗信息服务平台 医疗咨询 应用 评价
  • 简介:目的观察语前聋患儿在人工耳蜗开机后一年内听觉能力的发展状况,为康复教学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52例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进行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并开机和定期调机的患儿,于开机后半年和一年时分别进行声场评估,得到每位患儿的术后平均听闽,同时由康复教师对患儿进行韵母、声母、声调、单音节词、双音节词、三音节词、短句和选择性听取等8项评估。使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对半年和一年时各项评估结果进行组内纵向统计学比较,并分别就两次言语识别能力评估中音节要素、词语方面各自所含测试项进行组间横向统计学比较。结果开机后半年与一年患几的平均听阈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单项识别率开机后半年与一年纵向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组间横向比较,开机半年及一年时,韵母识别能力始终优于声母、声调识别能力,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单音节词识别能力相对弱于双音节词、三音节词识别能力,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次评估中,选择性听取能力始终落后于其他各项。结论听觉康复过程符合从声音察觉、感知再到理解的规律,对语言的理解识别也符合先简单后复杂的规律,即从音节要素到词语、再到短句。康复过程需有侧重,人工耳蜗开机后前半年需注重听觉感知能力的提高,而后半年需注重对语言理解能力的培养。

  • 标签: 人工耳蜗 听觉康复 听阈 言语识别率
  • 简介:摘要目的MRI、CT与钼靶X线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3年08月~2014年08月收治的36例乳腺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在手术开始前实施MRI、CT与钼靶X线三种不同方式的诊断检查,进一步和手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三种不同检查方法诊断结果和术后病理结果对比后发现采用MRI、CT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和术后病理结果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同时钼靶X线诊断结果和MRI、CT以及术后病理结果之间都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乳腺疾病患者采用MRI、CT与钼靶X线不同检查方法检查后,其中钼靶X线可以用于早期乳腺疾病诊断,而MRI和CT两种检查方法具有较高的乳腺疾病检出率和诊断特异性,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MRI CT 钼靶X线 乳腺疾病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增强在结核性脑膜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感染性脑膜炎患者的MRI表现,其中男17例,女9例,年龄20-65岁,平均年龄45,全部行MRI增强检查;结论磁共振平扫+增强是感染性脑膜炎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为临床诊断、治疗和观察疗程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磁共振 结核性脑膜炎
  • 简介: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扫描常规轴位、冠状位重建图像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及中耳胆脂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并行64排螺旋CT容积扫描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及中耳胆脂瘤共105例(107耳)进行回顾性分析。在常规轴位及冠状位重建图像基础上,综合运用图像后处理技术,根据主要CT表现:1、鼓室、鼓窦腔软组织密度影;2、听骨链骨质破坏情况;3、鼓室、鼓窦壁骨质破坏情况;进行术前分型,并将手术阳性结果与CT表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慢性化脓性中耳炎59耳,其中单纯型8耳,肉芽型36耳,硬化灶肉芽型15耳;中耳胆脂瘤48耳,术前CT分型准确率为89%。对主要CT征象,常规轴位+冠状位显示率为88%,结合图像后处理技术,显示率为95%。对于所有可CT显示的术中阳性发现,均可以用多平面重组进行显示;容积再现及多平面容积再现对锤骨、砧骨破坏能较好显示,对镫骨破坏显示受到一定限制;曲面重组对面神经骨管破坏显示较满意,对听骨链骨质破坏也有一定的价值。结论HRCT能对CSOM及中耳胆脂瘤进行较准确的术前分类、分型,常规轴位、冠状位重建图像能较全面、准确地对解剖和病变进行显示,各种图像后处理技术特别是MPR能提高CSOM及中耳胆脂瘤细微病变显示率和诊断准确率,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中耳胆脂瘤 高分辨率CT 后处理技术 诊断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对脑卒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对64例脑卒中者做颈动脉超声检查,同时检测两组的血糖、血脂、和纤维蛋白原等生化指标。结果脑卒中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斑块部位与脑卒中部位有显著同侧相关性(P<0.05).脑卒中组TG、餐后血糖及纤维蛋白原也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相关生化指标的异常可以作为评价脑缺血性疾病及其程度的一个手段。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改进巴德增强型PICC导管的固定方法,以降低PICC导管断裂和延长管产生气泡的发生率。方法对120例置入巴德增强型PICC导管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将PICC导管外留部分常规呈“S”形、和“U”形固定,并应用思乐扣装置固定;观察组将导管外留部分沿血管走行反向留1.5-2.0cm的长度后,与手臂纵轴呈60°角弧行弯曲,使两翼、连接器、减压套筒及前端2cm的导管成一条直线,延长管下面(与皮肤接触处)垫厚(约32层)纱布,将纱布固定延长管上。结果对两组PICC导管断裂和延长管气泡的发生率进行了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观察组的固定方法可以有效预防巴德增强型PICC导管断裂和延长管气泡的产生。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子宫动脉栓塞术在治疗剖宫产术后瘢痕部位妊娠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1例剖宫产术后瘢痕部位妊娠患者均行子宫动脉栓塞术,并于栓塞术后3~7d行人工流产术。结果术中出血10~46(20.35±2.16)mL,术后1周复查血β-HCG水平(11873.53±1948.36)mIU/mL显著低于手术前(39767.53±4158.52)mIU/mL(P<0.05);所有患者月经周期于术后2~3个月恢复正常。未出现盆腔脏器坏死、下肢麻木等严重栓塞并发症。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能保留剖宫产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患者子宫和生育功能,且安全可靠。

  • 标签: 子宫动脉栓塞术 瘢痕部位妊娠 血&beta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