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60 个结果
  • 简介:超声成像技术已成为临床医学许多领域重要诊断工具,随着超声技术的研究进展,高频超声逐渐应用于皮肤科,特别是肿瘤诊断、边界、深度判定及激光美容术前术后评估。皮肤高频超声可用于正常人群皮肤厚度测量,可分辨表皮、真皮及皮下组织,为肿瘤边界确定提供理论依据。目前高频超声的临床研究主要涉及黑素瘤的诊断及深度边界测定。高频超声主要指大于10MHz以上的超声装置,20~50MHz主要用于黑素瘤深度及边界判定,诊断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50MHz以上特别是100MHz超声对于微小黑素瘤特别是小于1mm的黑素瘤在诊断及边界判定方面具有足够优势。近年来超声系统自动分析技术应用皮肤肿瘤边界确定,甚至与3D成像技术结合,1min便可确定肿瘤边界。

  • 标签: 高频超声 黑素瘤 边界
  • 简介:20世纪80年代末,视之为西方性自由产物的艾滋病刚刚传人我国,尚未引起人们重视。随着感染病例的增多,相关机构和专家开始指出要以他国为鉴,不能等到大规模流行之后再去补救。时至今日,我国艾滋病的防控形势相当严峻,这是可以肯定的。造成此种局面的原因有多种,这里从生命价值体认的角度进行一些讨论。

  • 标签: 生命价值 艾滋病 防控 感染病例
  • 简介:目的:观察分析超声造影检查在睾丸扭转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经手术和临床随访证实的睾丸扭转患者共计66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33)和对照组(n=33),对照组应用常规超声检查,观察组应用超声造影检查。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诊出睾丸扭转的符合率、不同类型睾丸扭转检出率以及两种检查方法的超声表现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诊出睾丸扭转符合率(84.8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诊出睾丸扭转符合率(42.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睾丸完全扭转检出率(51.52%)和睾丸不完全扭转检查率(33.33%)均高于对照组患者(12.12%、30.3%),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检查诊断患者睾丸扭转符合率高,同时能够准确判定睾丸缺血受损的程度和范围,为睾丸扭转诊断以及评估提供重要影像学资料。

  • 标签: 超声造影检查 睾丸扭转 常规超声检查 诊断价值
  • 简介:应邀为《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拟文,针对目前我国临床各科包括皮肤性病科在内的医生医学真菌学知识较为欠缺,真菌学基础较为薄弱,已经影响了对常见或/和少见真菌病的诊治质量的现状,笔者从以下几方面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 标签: 医学真菌学 临床医生 皮肤性病科 价值 学习 真菌病
  • 简介:近年,以深度学习技术为代表的人工智能(AI)正席卷各行各业,而AI框架有多种,多数采用深度卷积神经网络(CNN)技术结合迁移学习进行训练,虽然在皮肤AI研究中取得长足进展,但其研究结果未能真正走出实验室进入临床应用。制约这些因素主要是缺乏高质量的皮肤疾病图像的大型数据集。本文针对皮肤科常见的图像采集方法,包括临床摄影图像、皮肤镜图像、反射式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RCM)图像、皮肤B超图像和组织病理图像的质量要素进行探讨和述评,希望对解决因皮肤图像质量的问题而影响AI研究进展的瓶颈问题能有所帮助。

  • 标签: 皮肤图像质量 人工智能 皮肤摄影图像 皮肤镜图像 反射式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图像 皮肤超声图像
  • 简介:1987年9月20日,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成功发出,揭开了中国人通过互联网与世界相连的序幕。人工智能的登场,更是为互联网医疗找到了新的出口。作为皮肤病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的皮肤影像,已从起初的放大镜、显微镜辅助诊断,发展到如今的数字影像学技术和智能分析。国内各家医院的皮肤影像数据并非共享资源,于是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这直接阻碍着人工智能所需要的“大数据”的形成。中国人群皮肤影像资源库的建立无疑是破冰之举。通过互联网使皮肤影像数据“流动”起来,通过人工智能使皮肤病诊疗“智慧”起来,在此基础上,让分级诊疗、区域协同等纷纷落地,不断提升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从而实现患者、医生、医疗机构等多方共赢。

  • 标签: 互联网医疗 人工智能 深度学习 辅助诊断 信息孤岛
  • 简介:近期,干细胞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得到了极大关注。目前的热点集中于研究和利用干细胞的肿瘤靶向性,从而达到精确地释放药物或造影剂的目的。同纳米颗粒所实现的靶向性相比,干细胞能够进入肿瘤组织,并定植于该处,而纳米颗粒则会被恶性细胞所吞噬、内化。

  • 标签: 药物载体 干细胞 皮肤肿瘤 肿瘤靶向性 价值 治疗
  • 简介:目的:比较B超和宫腔镜对子宫内膜息肉(EP)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55例阴道异常出血、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或不孕的患者进行阴道B超及宫腔镜检查,以病理诊断为标准,计算两种方法与最后病理的诊断符合率、敏感性、特异性、假阴性率、假阳性率。结果:阴道B超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的符合率、敏感性、特异性、假阴性率、假阳性率分别为62.50%、77.92%、87.05%、12.95%、22.08%。宫腔镜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符合率、敏感性、特异性、假阴性率、假阳性率分别为89.41%、92.68%、96.70%、3.30%、7.32%。结论:阴道B超诊断子宫内膜息肉与病理的符合率较低,因其无创、方便和快捷,可作为子宫内膜息肉术前筛查和术后随访的手段。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息肉具有更高的病理符合率、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诊断其的首选检查方法。

  • 标签: 宫腔镜 诊断 子宫内膜息肉
  • 简介:目的:探讨卵巢的内胚窦瘤伴发巧克力囊肿的超声检查声像图特征性的表现,以提高超声对其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的分析2003年3月至2014年11月期间于我院经手术以及病理确认为卵巢的卵黄囊瘤伴发巧克力囊肿的37例超声资料,探讨其超声图像表现,同时与手术以及病理检查的结果进行对比,以分析其临床诊断价值。结果:37例的研究病历中,13例呈现实质性的回声,局部还可以见到蜂窝样的改变,22例呈囊实性的改变以及2例呈现囊性多房,同时实质部分还可以检出丰富的血流信号;此外,巧克力囊肿内部回声多样化,依据病程长短以及月经周期而不同,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超声对于卵黄囊瘤伴巧克力囊肿的诊断正确率达到86.5%。结论:卵巢的卵黄囊瘤伴发巧克力囊肿的超声图像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了解和认识卵黄囊瘤以及巧克力囊肿的超声图像特点,结合患者的年龄、血清中甲胎蛋白的水平等可提高相应的诊断率,对于临床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卵巢 卵黄囊瘤 巧克力囊肿 表现 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联合液基薄层细胞检测技术(TCT)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就诊接受HR-HPV及TCT检测的1426例患者,并行阴道镜活检做病理组织学诊断,对TCT、HR-HPV以及TCT联合HR-HPV检测结果分析。结果:从CINⅠ级、CINⅡ级、CINⅢ级至SCC患者TCT检测阳性率呈显著升高趋势,与宫颈炎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多重感染患者中,其CINⅠ级、CINⅡ级、CINⅢ级至SCC患者HPV感染率显著高于宫颈炎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随着CIN分级的增加HR-HPV检测阳性率而显著升高,与宫颈炎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CT联合HPV检测中,CINⅠ~CINⅢ级及SCC组HPV感染均非常显著高于宫颈炎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CT联合HR-HPV检测在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显著优于TCT、HR-HPV单独检测,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危型HPV联合TCT在宫颈癌筛查中较单一检测可明显减少漏诊率、误诊率,使宫颈癌前病变患者早期介入治疗,降低宫颈癌患者发病率及病死率。

  • 标签: 高危HPV TCT 宫颈癌筛查 阴道镜活检
  • 简介:目的:观察分析包皮环切术整形改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从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包皮过长和包茎患者共234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改良包皮环切术,共117例;对照组患者则采用传统包皮环切术共117例。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手术时间对比没有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的手术出血量以及术后疼痛持续时间则明显比对照组要短,两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差异。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率为23.1%,对照组的不良反应率为66.7%,两组数据对比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组患者的IIEF-5评分在术后评分出现下降,并且对照组患者下降的幅度大于对照组,说明患者术后性功能受到影响,但观察组的影响要少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对比有显著性差异。而患者在TSS评分方面,对照组对比手术前后改变不大,观察组患者则是在术后患者性生活满意度得到提高,两组数据对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改良包皮环切术安全、美观,能够有效治疗包皮过长和包茎,可为患者提供满意的临床效果

  • 标签: 包皮环切术 整形 改良
  • 简介:目的:分析光动力疗法治疗中重度痤疮的疗效。方法:将80例中重度痤疮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异维A酸软胶囊口服,晚上外擦阿达帕林凝胶,白天外擦盐酸克林霉素凝胶;观察组在对照组外用药的基础上再加以艾拉光动力治疗仪(ALA-PDT)治疗,两组均治疗8周后进行疗效判定,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0.0%和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73,P〈0.05)。结论:光动力疗法治疗中重度痤疮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痤疮 光动力疗法
  • 简介:目的:探讨比较梅毒螺旋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学实验(TRUST法)、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法)和19S-IgM-TPELISA检测4种不同方法对可疑新生儿期先天性梅毒诊断价值.方法:选取80例拟诊为新生儿期先天性梅毒患儿为研究对象,分别应用上述4种方法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测,同时对罹患梅毒患儿进行抗病毒治疗2周,分析4种方法在治疗前后检测结果并进行随访观察.结果:四种检测方法检测的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RUST法和19S-IgM-TPELISA检出阳性率分别为63.75%(51/80)和75%(60/80);TPPA法(76/80)和TP-ELISA(78/80)检出阳性率为95%和97.5%,显著高于其他两种方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19S-IgM-TPELISA的阳性率也明显高于TRUST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19S-IgM-TPELISA检测阴性结果显著高于其他三种方法(P<0.05),而TRUST检测阴性率则明显高于TP-ELISA法和TPPA法(P<0.05).结论:4种检测方法筛查梅毒各具优势而且具有潜在的联合应用前景,其中19S-IgM-TPELISA法敏感度和特异度较高,有助于早期判断新生儿期先天性梅毒治疗的早诊和疗效观察.

  • 标签: 新生儿 先天性梅毒 TRUST TP-ELISA 19S-IgM-TP ELISA
  • 简介:目的:分析液基细胞学检查在宫颈癌筛查中的诊断价值,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选择从2011年9月到2012年9月于我院进行保健筛查的645例已婚女性患者进行TCT检查,对细胞学检查筛查出的ASC-US及以上病变患者进行HPV-DNA检测和在阴道镜下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观察各种检查方法的阳性比率及阴性比率,比较TCT检查方法和HPV-DNA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情况。结果:TCT检查中ASC-US及以上病变201例,其中阴性139例,阳性62例。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TCT阴性139例,其中组织学阴性129例,阴性率92.8%;组织学阳性10例,阳性率7.2%;TCT阳性62例,其中组织学阴性31例,阴性率50.0%;组织学阳性31例,阳性率50.0%。而HPV-DNA检测阴性97例,阳性104例。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HPV-DNA阴性97例中,组织学阴性94例,阴性率96.9%,阳性3例,阳性率3.1%;HPV-DNA阳性104例,其中组织学阴性68例,阴性率65.4%,阳性36例,阳性率34.6%。两种检测方法比较结果为TCT特异度和准确度远高于HPV-DNA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PV-DNA检测敏感度高于TCT。结论: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是一种简单且准确率较高的宫颈癌和前期病变筛查方法,特异性比较强,且可以降低漏诊率,对早期检查和预防宫颈病变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 标签: 液基细胞学检查 宫颈癌 HPV-DNA 检测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1-3)-β-D-葡聚糖(BDG)检测对深部真菌感染辅助诊断的价值。方法:对我院2014年336例疑似深部真菌感染病例分别进行血清BDG检测和真菌培养鉴定;对比分析血清BDG检测和真菌培养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BDG检测阳性171例,阳性率为50.89%(171/336);真菌培养阳性141例,阳性率为41.96%(141/336)。真菌培养阳性组血清BDG含量为(131.18±102.91)pg/mL,真菌培养阴性组血清BDG含量为(45.06±33.64)pg/m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57,P<0.01)。以真菌培养结果为标准,BDG检测的敏感性为54.61%(77/141),特异性51.79%(101/195);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45.03%(77/171)和61.21%(101/165)。真菌培养显示白念珠菌仍然是临床深部真菌感染的主要病原菌。结论:BDG检测可实现疑似深部真菌感染的快速诊断,但对(1-3)-β-D-葡聚糖阳性结果需辅以真菌培养鉴定,两者联合使用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深部真菌感染 (1-3)-β-D-葡聚糖 真菌培养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早期诊断异位妊娠中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收集本院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期间经临床确诊的异位妊娠患者90例的临床资料,且该90例患者均在早期进行过经腹部彩超及经阴道彩超检查,对两种早期彩超检查方法的临床诊断准确率情况进行比较性分析。结果:该组患者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临床诊断准确率为77.78%,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临床诊断准确率为96.67%,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临床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χ2=14.41,P<0.05),有统计学意义。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各种典型异位妊娠超声影像学表现(胚芽、盆腔积液、原始心血管搏动、附件包块、子宫内假孕囊)检出率均显著高于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早期诊断异位妊娠方面较传统经腹部彩超具有显著性优势,对于有效降低异位妊娠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 早期诊断 异位妊娠
  • 简介:目的:观察益母草联合卡孕栓预防自然分娩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26例自然分娩产妇,按入院时间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联合组于胎儿前肩娩出后立即肌注益母草注射液40mg,术者在胎儿娩出后将卡孕栓1粒(1mg)置入直肠内(深度4cm~5cm)保留30s,待其溶解后取出手指;对照组单用卡孕栓.比较两组第三产程时间,产后2h出血量及产后出血发生率.结果:联合组第三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产后2h出血量及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益母草联合卡孕栓能增强子宫收缩,缩短第三产程,促进子宫创面血窦迅速关闭,从达到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且方法简易,适合临床应用.

  • 标签: 益母草 卡孕栓 产后出血 效果观察
  • 简介:目的:调查中、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对性健康知识教育前后的掌握情况,评价教育干预效果,为性教育课程的设置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制问卷调查法,对315名中、高职护生进行性健康知识教育前问卷调查,针对调查的结果设计相应的性健康教育课程,教育学生后再次使用同样的问卷进行调查。结果:中、高职护生性健康知识教育前问卷得分:24.05±5.11;教育后问卷得分:33.31±5.70,性健康知识掌握较好的人员百分比从63%提高到90%。结论:护生性健康知识掌握得分在教育干预后均得到提高,对中、高职护生针对性实施的性健康知识教育课程具有较好的效果,应积极推广。

  • 标签: 护生 性健康 干预
  • 简介:目的:探讨我院因社会因素所致选择剖宫产产妇子宫切口使用连续单层缝合的效果。方法:以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8月间收治的92例因社会因素要求进行剖宫产产妇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将研究对象分为单层组及套锁组,单层组产妇采用连续单层缝合法缝合,套锁组采用连续套锁缝合法缝合子宫,比较两组产妇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情况及主观满意度之间的差异。结果:单层组产妇手术时间和切口愈合时间少于套锁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套锁组,随访主观满意度高于套锁组,其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单层缝合可以在因社会因素所致剖宫产产妇术后缝合中发挥积极作用,可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产妇主观体验。

  • 标签: 剖宫产 社会因素 连续单层缝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