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80 个结果
  • 简介:拭子标本具有易保存及运送携带方便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质控标本(品)的制作.我们亦采用拭子作为开展沙眼衣原体(Ct)检测室间质量评价(室间质评)标本的制作.为保证质控标本的质量,本实验室对2006年10月制备的Ct质控标本进行了为期1年的检测观察,以探讨标本可保存的最佳时间.本文将英国Unipath公司生产的Ct快速免疫层析试剂与美国Roche公司生产的Amplicor衣原体PCR试剂用于质控标本的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标签: 沙眼衣原体 室间质评 标本 保存时间
  • 简介:巴西天疱疮(FS),一种地方性落叶型天疱疮(PF),是以抗桥粒核心糖蛋白-1自身抗体阳性为特点的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疾病,之前该病主要集中在巴西MatoGrossodoSul的LimaoVerde地区,,在FS患者的血清中亦可检测出抗桥粒核心糖蛋白-3(Dsg3)抗体,为进一步确定该病的血清学、地域分布、临床流行病学特点,作者试图应用ELLSA法检测生活在该地区及非本地人的正常个体的血清中抗Dsg3自身抗体。146例来自Li-maoVerde的正常人中有53例(占36%)检测到抗Dsg3自身抗体,而来自周边地区的140例正常人中只有8例(占6%),检测出的阳性率比例与该高发区域的距离呈现显著性的相关趋势。(P<0.001)。作者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支持FS发病中触发了抗体反应的环境因素很可能就位于该地,也同意来自Brasilia合作研究者所报道的观点,即可能发展为FS的危险人群也可能有发展成地方性寻常性天疱疮的危险。巴西地方性天疱疮患者抗桥粒核心糖蛋白-3抗体检@Hilario-VargasJ.@DasherD.A.@L.A.Diaz$DepartmentofDermatolo...

  • 标签: 地方性天疱疮 天疱疮患者 巴西地方性
  • 简介:目的:考察全自动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实验(CMIA)与TP-IgM抗体检(TP-ELISA)在梅毒检测中的应用效果差异。方法:采用TPPA法作为金标准检测1000例住院患者血清标准,评价CMIA与TP-ELISA在梅毒检测中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金标准中1000例血清标本梅毒检出率为12.3%,CMIA阳性检出率为12.9%,TP-IgM为11.7%。CMIA法灵敏度为98.4%(121/123),特异性为99.1%(869/877),阳性预测值为93.8%(121/129),阴性预测值为99.8%(869/871)。TP-ELISA法灵敏度为89.4%(110/123),特异性为99.2%(870/877),阳性预测值为94.0%(110/117),阴性预测值为98.5%(870/883)。两组间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CMIA的灵敏性和阴性预测值优于TP-ELISA法,可以替代TP-PA成为梅毒检测的血清学检测首选方法。

  • 标签: 梅毒 血清学检验 CMIA TP-ELISA
  • 简介:目的探讨生殖器疱疹(GH)患者HSV—Ⅰ、Ⅱ型IgG、IgM抗体检的临床意义,评价其对GH诊断的重要性和实用性。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生殖器部位有皮损者检测HSV的抗原及IgG、IgM抗体。结果男性患者有生殖器皮损者215例,HSV抗原阳性率45.58%(98/215),抗体阳性率98.14%(211/215)。女性患者有生殖器皮损者193例,HSV抗原阳性率为38.86%(75/193),抗体阳性率99.48%(192/193)。生殖器有皮损者HSV抗体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抗原阳性率。男女IgMⅠ型阳性率42.37%(100/236),提示HSV—Ⅰ所致GH明显增加。结论对生殖器皮损时间短的进行HSV抗原检测,及对生殖器皮损时间长或反复者进行抗体检是判断HSV感染的检测方法。IgM抗体检对有生殖器皮损但抗原检测阴性,及对无皮损排毒期具有辅助诊断意义。

  • 标签: 单纯疱疹病毒 抗体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 简介:目的分析食物特异性IgG抗体与新疆地区变态反应性疾病的相关性,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965例患者及对照组血清中14种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水平。结果965例中阳性率达70.57%;湿疹皮炎、荨麻疹阳性率较高,分别为75.81%和70.42%;鸡蛋和牛奶阳性率最高(58.88%和45.81%),且患者数均3级>2级>1级。男性多于女性(P<0.01);汉族多于少数民族(P<0.05);0~6岁儿童的阳性率最高(95.19%),66岁以上老年患者最低(48.48%),年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春季>夏季>冬季>秋季(P<0.01);与食物特异性IgE介导的速发型变态反应无相关性。结论食物不耐受的发病与患病种类、性别、民族、年龄和季节分布有关。

  • 标签: 变态反应性疾病 食物不耐受 食物特异性IgG抗体
  • 简介:目的比较荧光多重PCR和血清型特异性抗体测定在生殖器疱疹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评价各自的优缺点。方法以细胞培养法作为“金标准”对照,分别用荧光多重PCR和血清型特异性抗体检法对121例临床诊断为生殖器疱疹的标本进行检测。结果以培养法作标准,并通过结果的差异性分析,荧光多重PCR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88.89%;血清型特异性抗体测定则分别为77.68%和77.78%,荧光多重PCR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显著高于血清型特异性抗体测(P<0.05),但前者不能检测出无皮损患者的HSVDNA,而后者可检测出无皮损患者中的HSV抗体。结论荧光多重PCR和血清型特异性抗体检各有其自身的优缺点,单独用PCR和其它病毒分离的方法或单独使用血清特异性抗体检的方法来诊断生殖器疱疹都是不完整的,均可造成漏诊。临床上将两种方法有机的结合起来应用能发挥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对早期、准确、快速地诊断生殖器疱疹及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使用价值。

  • 标签: 荧光多重PCR 血清型特异性抗体 生殖器疱疹 病毒 流行病学
  • 简介:目的探索VISIA皮肤测试在黄褐斑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激光美容中心就诊的黄褐斑患者72例,利用VISIA皮肤测试对斑点、紫外线光斑、红色区域、棕色斑等指标进行测试评分;同时行目测法评估的黄褐斑皮损面积和严重度指数(MASI)评分。分析VISIA检测各指标值与人工目测法计算所得MASI评分间的相关性。结果斑点、红色区域、棕色斑无论特征值和分值与MASI评分呈正相关,而紫外线光斑与MASI评分结果无相关。结论VASIA皮肤测试可用于判定黄褐斑的临床严重度。

  • 标签: 黄褐斑 病情评估 VISIA皮肤测试仪
  • 简介:目的探讨生殖支原体在非淋菌性尿道炎(NGU)/粘液脓性宫颈炎(MPC)中的发病情况。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对236例STD门诊的非淋菌性尿道炎(NGU)/粘液脓性宫颈炎(MPC)患者泌尿生殖道标本进行了生殖支原体的检测。结果生殖支原体的阳性检出率为17.8%。结论生殖支原体在性病高危人群中有一定发病率,可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NGU)/粘液脓性寓颈炎(MPC)。

  • 标签: 生殖支原体 PCR检测 NGU 粘液脓性宫颈炎 MPC
  • 简介:目的:评价超声治疗联合糠酸莫米松软膏治疗慢性单纯性苔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010年9月1日至2010年12月8日于我院就诊的30例慢性单纯性苔藓患者采用自身对照试验方法,选择右侧作为治疗侧,使用糠酸莫米松软膏联合超声治疗进行治疗;左侧为对照侧,仅使用糠酸莫米松软膏治疗。结果:4周后,30例患者治疗侧治愈15例,显效13例,有效2例,无效0例,治愈率50.00%,有效率93.33%;对照侧治愈10例,显效8例,有效9例,无效3例,治愈率33.33%,有效率60.00%,两侧有效率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侧在皮损面积、瘙痒、红斑、丘疹、苔藓样变程度及总体评分较对照侧下降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未发现超声治疗后并发症。结论:超声治疗联合糠酸莫米松软膏用于慢性单纯性苔藓的治疗有效、安全。

  • 标签: 慢性单纯性苔藓 糠酸莫米松软膏 超声治疗仪
  • 简介:(接上期)梅毒的广泛流行和传播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公共卫生问题,因此梅毒的规范化治疗也受到高度重视。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梅毒治疗方案和2006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梅毒治疗指南是我国在制定梅毒

  • 标签: 梅毒
  • 简介:为端正学术风气,保护科研原创成果和强化作者版权意识,提升学术修养,本刊正式启用“学术不端文献(期刊)检测系统(AMLC)”。该系统由中国知识资源总库提供权威技术支持,实现在线检测各类学术文献,可以多维度统计分析雷同文字的比例和详细来源。望广大作者秉承严谨治学的态度,坚守学术底线,避免重复发表、自我抄袭、随意摘用、东拼西凑等行为,事实求是地发表学术成果。本刊检索到学术不良行为时,将向作者提出警告及修正意见、记录科研诚信档案。希望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来保护原创作者著作权,促进学术期刊的健康发展。

  • 标签: 学术成果 检测系统 学术期刊 文献 公告 不良行为
  • 简介:今年6月,为进一步控制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率先消除儿童新发感染,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决定自2015年起在全国全面开展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由于梅毒在早期阶段可实现治愈,尽早进行梅毒筛查和诊断,及早预防和治疗,对尽早切断传染源,有效控制梅毒的传播意义重大。

  • 标签: 梅毒检测 疾病传播 计划生育委员会 质量 母婴传播 切断传染源
  • 简介:皮肤屏障的完整是维持皮肤功能活动和健美肌肤的首要条件。利用无创检测技术评估皮肤的屏障功能,方法简单易行,已广泛用于皮肤病及化妆品领域的研究。本文对皮肤屏障及其功能、近年来用于皮肤屏障功能的无创检测技术做一综述。

  • 标签: 皮肤屏障 无创检测 经表皮失水率 PH值 角质层含水量
  • 简介:为端正学术风气,保护科研原创成果和强化作者版权意识,提升学术修养,本刊已启用“学术不端文献(期刊)检测系统(AMLC)”。该系统由中国知识资源总库提供权威技术支持,实现在线检测各类学术文献,可以多维度统计分析雷同文字的比例和详细来源。望广大作者秉承严谨治学的态度,坚守学术底线,避免重复发表、自我抄袭、随意摘用、东拼西凑等行为,事实求是地发表学术成果。本刊检索到学术不良行为时,将向作者提出警告及修正意见、记录科研诚信档案。希望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来保护原创作者著作权,促进学术期刊的健康发展。

  • 标签: 学术成果 检测系统 学术期刊 文献 公告 不良行为
  • 简介:神经酰胺即N-脂酰基(神经)鞘氨醇,是人体角质层脂质的重要成分,皮肤中的神经酰胺在人表皮角质层结构稳定、细胞增殖和分化、表皮屏障损伤修复中起重要作用,其性质和数量影响着皮肤屏障及部分皮肤病,目前检测神经酰胺的方法种类较多,但只有小部分可运用于皮肤角质层神经酰胺的检测。本文简单综述现有的皮肤角质层神经酰胺的检测方法。

  • 标签: 皮肤 神经酰胺 高效液相色谱法 质谱法
  • 简介:近年来,关于难治和复发的生物膜相关感染报道越来越多。临床上很多常见病如龋齿、膀胱炎、心内膜炎、中耳炎、角膜炎等均与生物膜形成有关,生物膜一旦在体内形成,往往引起感染的久治不愈和多重耐药的发生,而生物膜相关感染导致的耐药也成为临床上的一大难题。因此,生物膜的抑制和破坏就成了治疗生物膜相关感染的重要突破口。本文就生物膜的破坏及检测方法进行综述。

  • 标签: 生物膜 破坏 检测
  • 简介:目的:探讨吸入过敏原和食物过敏原对慢性荨麻疹发病的影响.方法:对576例慢性荨麻疹患者皮内试验进行变应原检测.结果:吸入组中螨、屋尘、野苋菜花、秋季花粉、蟑螂、蜜蜂、蚕蛹等均有较高的阳性率,食物组中虾、尤墨鱼、蟹、芝蔴、冬菇、芝麻、黄豆亦有较高的阳性率.结论:变应原检测可使慢性荨麻疹患者明确过敏原,并为临床脱敏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慢性荨麻疹 变应原
  • 简介:目的观察湿疹患儿血清总IgE水平,分析不同年龄组变应原变化规律。方法选择门诊7岁以内湿疹患儿456例,抽取静脉血,收集血清。采用全自动体外变应原检测系统进行变应原特异性IgE检测。结果456例患儿中,血清变应原特异性IgE升高者为376例,总阳性率为82.5%。其中1~2岁组、3~4岁组易发生食物过敏,5~7岁组易发生吸入性过敏,阳性率分别是84.5%、57.1%和51.9%。结论湿疹患儿血清总IgE水平普遍增高;最易引起患儿过敏的变应原为牛奶、牛肉、羊肉;不同年龄组患儿变应原似有差异,可能与食谱发生改变有关。

  • 标签: 变应原 儿童 变应原特异性IgE
  • 简介:目的:了解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有关情况。方法:对1231名自愿咨询检测者的人口学状况、检测原因和危险行为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咨询者以男性青壮年为主,求询原因主要为发生危险性行为(77.7%),HIV感染检出率0.16%。结论:VCT服务有助于更早发现HIV感染者,加强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

  • 标签: 艾滋病 自愿咨询检测(VCT)
  • 简介:目的评价PCR检测女性自取阴道下端拭子标本诊断淋病的检验效果方法每例入选者均取2个宫颈拭子标本和1个自取阴道下端拭子标本,1个宫颈拭子标本和自取阴道下端拭子标本行淋球菌PCR检测,另1个宫颈拭子标本行淋球菌培养。结果共有298例入选者。诊断出淋病31例。宫颈拭子培养、宫颈拭子PCR、自取阴道下端拭子标本PCR的敏感性分别是75.8%(25/33),87.9%(29/33)和97.0%(32/33),特异性分别是100%(265/265),99.6%(264/265)和99.6%(264/265)。结论自取阴道下端拭子标本PCR检测淋球菌的敏感性至少不低于传统的宫颈拭子,自取阴道下端拭子标本可以替代宫颈拭子行PCR诊断女性淋病。

  • 标签: PCR 女性 阴道下端 拭子标本 淋病 淋球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