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均较高。手术清除血肿是高血压脑出血的重要治疗手段,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改善患者的预后。但是采用何种手术方式仍存在着一定的争议。我科自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采用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40例,获得较为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手术治疗 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 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 清除血肿 生存质量
  • 简介: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52倒手术治疗分析:脑出血破入脑室发生率取决于出血部位是否接近脑室;手术方式选择与出血部位、血肿大小、血肿侵入脑室系统的范围及性状有关;Ⅱ、Ⅳ脑室及中脑导水管铸型是临床预后的决定固素;尽快恢复脑脊液的正常循环是治疗高血压出血破入脑室的关键。

  • 标签: 高血压 脑出血 脑室 手术治疗 出血部位
  • 简介:脑出血超早期(6小时以内)手术不仅可以提高生存率,还可以提高生存质量.我院自1991~2000年对27例重症小脑出血病人进行了超早期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 标签: 重症小脑出血 超早期 手术治疗
  • 简介:1对象与方法2005年1月~2007年12月,我科对280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进行立体定向微创手术,其中男220例,女60例;年龄≥50岁206例,〈50岁74例。出血部位:基底核198例,丘脑69例,

  • 标签: 颅内出血 高血压性 立体定位技术 神经外科手术
  • 简介:早期、超早期手术是降低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intracerebralhemorrhage,HICH)死亡率的有效方法,而术后再出血是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致死的重要并发症之一。我科从2000年10月至2008年11月手术治疗612例高血压脑出血,其中术后再出血65例,现将采用不同手术方法及手术时机对术后再出血发生的影响进行I临床分析。

  • 标签: 手术方法 高血压脑出血 再出血
  • 简介:目的研究高血压脑出血最佳手术时机。方法100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内科组507例,外科组493例。按发病一治疗时间分为:超早期组(〈7h),早期组(7~24h)和晚期组(〉24h)共3组,分别进行内、外科疗效比较和组间外科疗效比较。疗效判定指标为:近期疗效、远期疗效、病死率、优良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1)超早期组和早期组,手术疗效优于内科治疗;(2)超早期组和早期组,手术疗效无显著差异;(3)超早期组术后颅内再出血风险高,早期组再出血率下降;(4)晚期组,外科组的呼吸、泌尿和消化系统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内科组。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发病后早期(7~24h),是最佳手术时机。

  • 标签: 脑出血 高血压 手术时机
  • 简介:我院自1996年1月至1999年11月采用手术方法治疗70岁以上高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共26例,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做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均系急性起病,保守治疗无效,家属强烈要求手术者.其中男18例,女8例;年龄最小70岁,最大88岁,平均75.2岁;深昏迷4例,浅昏迷14例,朦胧或嗜睡7例,清醒1例;呕吐12例,呼吸困难6例,大小便失禁10例,上消化道出血2例;单侧瞳孔散大6例,双侧瞳孔散大1例.

  • 标签: 老年人 高血压性脑出血 手术疗法
  • 简介:妊高征性脑出血临床少见,其起病急,发病迅速,抢救不及时使产妇致残,甚至死亡.我院自1991年12月至2002年12月,共对13例妊高征性脑出血进行手术治疗,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妊高征 脑出血 手术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个体化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2001年1月-2012年6月我科共收治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045例,根据患者年龄、发病时间、并发症、病情危重程度,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术后1个月按GOS评分评定疗效。结果2045例患者中,好转1450例(70.90%),植物生存190例(9.29%),死亡(包括自动出院,放弃治疗者)405例(19.80%)。结论针对不同个体的多因素,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能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手术 效果
  • 简介:目的总结幕上高血压性脑出血个体化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153例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锥颅软管穿刺引流术、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以及组合方式治疗。结果术后存活142例,出院时按日常生活能力分级:Ⅰ级24例,Ⅱ级36例,Ⅲ级43例,Ⅳ级29例,Ⅴ级10例。死亡11例。结论对于高血压性脑出血手术方法选择,无需拘谨于单一手术方式,可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选择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 标签: 高血压性脑出血 手术治疗 疗效
  • 简介:我科2005年1月至2009年10月共收治82例高血压脑出血并双侧脑室铸型患者,均采取血肿侧对侧额角脑室穿刺引流结合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一、对象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82例,男性46例,女性36例,年龄43-79岁,平均61.2岁,均有明确高血压病史。起病到手术时间4-6h25例,6-12h37例,12-24h15例,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骨窗开颅术 脑室穿刺术
  • 简介:目的比较锁孔内镜和开颅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比较锁孔内镜组28例和传统开颅组30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血肿清除率、感染率和再出血率,术后3个月采用GOS评分对两组预后进行评价。结果锁孔内镜组血肿清除率明显高于开颅组(92.1%±3.9%vs86.5%±9.1%,t=3.007,P=0.004),锁孔内镜组手术时间明显少于开颅组(138min±15minvs232min±16min,t=-23.041,P=0.000),锁孔内镜组感染率显著低于开颅组(21.4%vs50.o%,χ^2=5.119,P=0.024)。两组术后GOS预后评分无显著性差异(Z=-1.754,P=0.079)。结论锁孔内镜是一种治疗脑出血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法。

  • 标签: 高血压性脑出血 锁孔 神经内镜 微侵袭外科
  • 简介:本文采用放免法测定了32倒正常人及32例手术和非手术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血浆心钠素(ANF)含量。结果发现: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发病后入院当日血浆ANF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手术患者术前与术后1天、3天、及7天血浆ANF含量比较分别为无差异(p>0.05)、差异(p<0.05)及显著差异(p<0.01);手术组患者与非手术组患者1天、3天及7天血浆ANF含量同步比较分别为无差异(p>0.05)、差异(p<0.05)及差异显著(p<0.01);死亡患者入院当日血浆ANF含量高于存活组且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结果提示:动态测定血浆ANF含量,可以作为观察高血压脑出血病情发展变化的一项指标,同时对判断高血压脑出血的预后亦有一定临床意义。

  • 标签: 高血压 脑出血 手术治疗 血浆心钠素 含量测定 ANF
  • 简介:目的探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手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方法总结62进行该手术病例,探讨其适应证、手术时机、操作方法及预后.结果恢复良好9例,轻残23例,重残19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10例(其中4例死于再出血).结论该手术是一种在直视下简单、快捷、有效、损伤小的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方法.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开颅手术治疗 血肿清除手术 脑出血治疗 小骨窗开颅 手术病例
  • 简介:目的究高血压脑出血出血的相关因素.方法人入院后给予控制血压,控制标准为比其基础血压高10~20mmHg,最高不超过180/100mmHg,如发生再出血,根据手术适应症进行手术.结果组病人GOS标准,轻残4例,生活自理2例,重残12例,死亡9例,死亡率为333%.结论血压脑出血是一种死残率均高的疾病,特别是再出血的发生将严重影响病人预后,增加死亡率及病残率,因此,有效的控制血压可以减少病人的再出血和脑梗塞的发生.预防及治疗脑出血患者的再出血.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再出血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锁孔手术-内窥镜协助显微镜血肿清除术的临床分析.方法CT定位锁孔内窥镜协助显微镜下清除高血压脑内出血.结果血肿清除率为823%,32例死亡6例,死亡率<20%,提高了生存质量.结论高血压脑出血,血肿在CT定位下,锁孔手术内窥镜协助显微镜下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 标签: 锁孔手术-内窥镜 显微镜 治疗 高血压脑出血
  • 简介:目的为提高经微创清除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清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护理内容及处理方法。制定合理的术前、术中和术后的心理护理、引流管护理措施,以及生命体征和并发症的观察方法,并认真地组织实施。在护理的过程中随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调整治疗方案。结果通过及时的治疗及积极的护理,本组78例患者出院时按日常生活能力分级,其中Ⅰ级43例,Ⅱ级13例,Ⅲ级10例,Ⅳ级7例;死亡5例。结论合理的围手术期护理对改善经微创清除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预后非常重要,可有效控制其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和病残率。

  • 标签: 脑出血 清除术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法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将263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两组,即直视下开颅血肿清除组(n=78)和钻孔血肿引流组(n=185),出院后3~6个月按ADL评定两组患者的远期疗效.结果术后开颅组死亡16例(20.5%),引流组死亡34例(18.4%),两组患者的病死率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出院3~6个月后,开颅组预后不良(ADL4~6分)41例(52.6%),引流组预后不良90例(48.6%),两组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对体积>50ml的血肿患者,开颅组预后不良28例(35.9%),引流组预后不良57例(30.8%),两组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出血量>50ml的患者行开颅血肿清除术预后较好,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不应强调某一术式明显优越,根据血肿量和病情分级选择治疗方法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开颅术 钻孔引流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