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5 个结果
  • 简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EGFR)家族成员在人类多种实体肿瘤如结直肠癌、头颈部肿瘤、食管癌、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神经胶质瘤等均有过度表达,这种现象与肿瘤细胞增殖、侵袭、转移、血管生长及细胞凋亡的抑制等有关。本文就食管癌组织EGFR家族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EGFR家族 食管癌组织 临床研究 蛋白表达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RECEPTOR
  • 简介:p90核糖体S6蛋白激酶(rihosomalS6kinase,RSK)为Ras信号转导通路下游途径的重要调控因子,对Ras通路起调控作用。近年发现RSK家族与恶性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就RSK家族与恶性肿瘤的关系作简要综述。

  • 标签: 恶性肿瘤 p90核糖体S6蛋白激酶家族
  • 简介:类Y染色体编码睾丸特异蛋白基因家族(Testis—specificproteinYencoded-like,TSPYL)编码一类具有参与核小体装配,维持细胞活力状态功能的蛋白。这些蛋白在人体内分部广泛,并参与机体的多种生理病理过程。近期研究表明该类基因的变异及其表观遗传学调控与某些发育性疾病和肿瘤的发生发展有较为密切的关系。通过研究TSPYL类基因的生物学特性和功能,以及与其相关疾病的关系,可为今后的基因靶向治疗提供新的方向和策略。

  • 标签: 类Y染色体编码睾丸特异蛋白基因 核小体装配蛋白 DNA甲基化 抑癌基因
  • 简介:探讨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问题。方法对1984-2002年收治的18例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有家族史者9例,癌变8例。手术方式:全结肠直肠切除8例,其中回肠造口2例,回肠储袋肛管吻合6例;结肠次全切除6例,其中回肠直肠吻合5例,升结肠肛管吻合1例;结肠部分切除2例;Miles术1例,结肠会阴造口1例。结论认识该病的临床特点,根据息肉的分布特点和有无癌变等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首选结直肠全切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

  • 标签: 家族性结肠息肉病 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 回肠直肠吻合术
  • 简介:目的:探索肝癌聚集分布和分布特点与遗传的关系。方法:以1988-01/1999-05手术切除的318例系列肝癌患者为先证者,对其中二系三代一级亲属和二级亲属中肝癌曾患情况作分析,研究肝癌聚集分布特点。结果:318例肝癌先证者中,男254例,女64例。年龄24-75a。有2例以上肝癌的占37.11%(118/318)。118个家族中曾患肝癌224例。包括先证者本人共为342例。即每个家族平均为2.9个肝癌。其中5例以上有11个家族。最多—个家族中出现10个肝癌。一级亲属(父母、同胞、子女)163例,二级亲属(伯、舅、姑、姨等)61例。有80个家族一级亲属连续二代发生肝癌(单、双亲患肝癌后子女发生肝癌);3个家族连续三代发生肝癌;4个家族隔代发生肝癌。结论:研究结果对照文献报告,显示肝癌有明显的遗传倾向,认为肝癌高发与遗传有密切相关性。遗传因素可能是启东肝癌重要的病因之一。

  • 标签: 肝癌 切除术 家族史 遗传因素 病因
  • 简介:背景与目的:家族性脑血管母细胞瘤是一种特殊的脑血管母细胞瘤,临床对其认识不足,发现率较低。本文探讨家族性脑血管母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和适宜的外科处置。方法:采用同顾方法对10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家族性血管母细胞瘤进行临床分析一结果:本组病例占同期血管母细胞瘤8.92%(10/112),家族性血管母细胞瘤产生新病灶率(40%)明显高于散发性血管母细胞瘤(3.92%);肿瘤伞切除18枚(其中囊结节肿瘤13枚,实质性肿瘤5枚),手术死亡1例,出院9例中5例复发.复发问隔4~127个月.平均42个月一恢复劳动或丁作6例,生活自理2例,仍需他人照料1例。结论:家族性脑血管母细胞瘤较散发性血管母细胞瘤易产生新病灶和复发,预后较差,应终身随访;临床应加强对家族性脑血管母细胞瘤的认识.VHL基因诊断是现今可取的诊断手段,并改变患者及家族成员的处置过程。

  • 标签: 脑肿瘤 血管母细胞瘤 家族性 VHL
  • 简介:亨廷顿病(huntington’sdisease,HD)是一种遗传性神经退化性疾病,其发生癌症的危险性明显低于其一级亲属及一般人群,预示着HD患者体内应该存在某些可以抑制肿瘤发生发展的生物活性物质。近些年来亨廷顿相关蛋白1(huntingtin-associatedprotein1,HAP1)因与亨廷顿蛋白相互作用并直接或间接影响了HD的发病机制从而倍受关注,论文就HAP1近些年的研究进展作一概括阐述,以期为预测肿瘤发生发展提供一种功能性分子标志物。

  • 标签: 亨廷顿蛋白 亨廷顿相关蛋白1 研究进展 肿瘤标志物
  • 简介:Smac/DIABLO印第2个线粒体衍生的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激活剂/低等电位点的凋亡抑制蛋白的直接结合蛋白,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线粒体促凋亡蛋白。它通过消除凋亡抑制蛋白家族的功能而增强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活性,促进细胞的凋亡。本文从Smac/DIABLO的生物学特征、参与凋亡的机制、与肿瘤的关系等方面以及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可能的研究趋势进行综述。

  • 标签: SMAC/DIABLO 肿瘤 凋亡抑制蛋白 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
  • 简介:骨桥蛋白是一类介导细胞与细胞外基质及细胞与细胞间黏附的细胞黏附分子。肿瘤细胞的生长、分化、浸润转移等行为与细胞黏附密切相关。本文就骨桥蛋白与肿瘤的侵袭转移关系作一综述。

  • 标签: 骨桥蛋白 肿瘤 侵袭转移
  • 简介: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uman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HER/erbB)家族是酪氨酸激酶受体,他们包括4种同源的跨膜蛋白:HER1(EG-FR或erbB1)、HER2(neu或erbB2)、HER3(erbB3)和HER4(erbB4)。各成员酪氨酸激酶活性域高度保守,结构和功能具有很高的同源性,是受体间相互作用及交叉激活的分子基础。HER家族形成一个复杂的网络系统,

  • 标签: 基因家族 HER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酪氨酸激酶受体 乳腺癌 RECEPTOR
  • 简介:微小RNAs(microRNAs,miRNAs)是一类长18~25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小分子RNA,在转录水平调控基因表达,与目标mRNA结合抑制蛋白的翻译,参与细胞增殖、分化和死亡.人let-7家族为miRNAs的一种,有13位成员,位于9个不同的染色体位点,许多恶性肿瘤往往失去let-7家族的表达调控作用,因此,let-7家族被视为抑癌基因.因能调控细胞的终末期分化及凋亡,恢复let-7家族的表达在癌症的治疗中是有意义的.作者对let-7家族在肿瘤研究中的进展及前景进行了综述.

  • 标签: LET-7 MIRNA 抑癌基因 细胞凋亡 基因治疗
  • 简介:目的了解24h尿蛋白(Upro)水平和血清白蛋白(Salb)水平对慢性肾脏疾病(CKD)患者血清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蛋白抗原199(CA199)、糖蛋白抗原125(CA125)、糖蛋白抗原724(CA724)、糖蛋白抗原153(CA153)、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fPS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化素蛋白片段19(CYFRA21-1)和鳞癌抗原(SCC)血清浓度的影响。方法根据Upro将232例CKD患者分为Upro〈1.5g/d组,Upro1.5-3.5g/d组和Upro〉3.5g/d组,比较各组肿瘤标志物水平;再根据Salb水平将上述患者分为Salb〈25g/L组、Salb25-35g/L组和Salb〉35g/L组;对其中的男性患者亦按上述方法分组,比较各组PSA和fPSA水平。结果CA125、CA153、CYFRA21-1NSE和SCC水平在不同蛋白尿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显示其血清水平均与Upro呈正相关,而CEA、CA199、AFP、CA724、PSA和fPSA水平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A199、CA125、CYFRA21-1、NSE和SCC水平在不同salb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且其血清水平均与Salb水平呈负相关,而CEA、AFP、CA153、CA724、PSA和fPSA水平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大量蛋白尿伴或低白蛋白血症的患者中,部分血清肿瘤标志物诊断相应肿瘤的假阳性率增高。

  • 标签: 血清肿瘤标志物 大量蛋白尿 蛋白水平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 癌胚抗原(CEA) 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AFP阳性胃癌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2004-2009年收治的406例胃癌患者血清AFP值.观察AFP阳性胃癌与AFP阴性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差异.结果胃癌患者中血清AFP阳性表达率为3.9%,AFP阳性胃癌患者与AFP阴性胃癌患者在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肝转移、淋巴结转移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AFP阳性的胃癌是更具高度恶性的胃癌,易发生肝转移或淋巴结转移,预后更差.

  • 标签: 胃癌 血清甲胎蛋白阳性 血清甲胎蛋白阴性 临床病理
  • 简介:在宫颈癌中,影响治疗和预后的临床分期是最重要的因素.但仅靠临床分期是不够的,于是需要发现一种更好的预后指标,异常的组蛋白酶D升高被发现在癌细胞中,这种过度表达被认为是通过对胞外基质的消化而增加肿瘤的转移潜力,在局部进展期宫颈癌中,高组蛋白酶D水平相关于短期的无复发生成。

  • 标签: 宫颈癌 组蛋白酶D 预后
  • 简介:Psoriasin(S100A7)是一种分子量为22.9kD的同源二聚体蛋白,属于S100蛋白家族成员。通过与钙离子结合,参与细胞内外重要的生命活动。其基因定位于染色体1q21.2-q22。Psoriasin(S100A7)蛋白最初是从银屑病异常增生的角化细胞中分离得到的,故称为Psoriasin,即银屑素。Psoriasin在异常增生的角化细胞、膀胱鳞状细胞癌和原位及浸润乳腺癌中表达上调。Psoriasin这种分泌和表达特征有可能作为膀胱鳞状细胞癌和乳腺癌等恶性肿瘤的候选标志物。

  • 标签: Psoriasin(S100A7) S100蛋白家族 钙结合蛋白 EF-手相
  • 简介: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MCM)是真核生物DNA复制的主要调控因子,在DNA复制的起始和延伸过程中有重要作用,是标志细胞增殖活性的新指标,MCM2是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家族中的一员,是研究肿瘤细胞生长及评估某些肿瘤预后的较好指标。

  • 标签: IMCM2蛋白 肿瘤 增殖标记物 DNA复制
  • 简介:目的用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技术探寻恶性胸水蛋白标志物,建立快速、简便的恶性胸腔积液诊断方法系。方法收集恶性和非恶性胸水各50例,按照年龄、性别进行一一配对,采用WCX2磁珠技术对血清蛋白进行捕获,用蛋白质谱阅读器PBSⅡ对芯片进行扫描、分析。结果恶性和非恶性的胸水蛋白图谱相比,存在5个差异表达蛋白(P〈0.05),其中包括3个高表达蛋白,分子量分别是5335、7577、11670Da。结论SELDI-TOF-MS技术能筛选出灵敏度和特异性较好的差异蛋白,为恶性胸腔积液的早期诊断提供了一种新的实验方法。

  • 标签: 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技术 胸腔积液 蛋白质组学
  • 简介:X蛋白(HBx)被认为是乙型肝炎病毒(HBV)致原发性肝癌(HCC)的重要物质,具体机制不明,己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近年来对HBx致肝癌机制的研究显示,HBx是一种多功能的病毒蛋白,有转录调控作用,对肝细胞内许多癌基因和/或抑癌基因的表达有直接或间接影响,可影响细胞的生存、增殖和凋亡,调节转录因子活性,促进细胞的侵袭和转移等,在肝癌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 标签: X蛋白 原发性肝癌 乙型肝炎病毒 机制
  • 简介:目的:评价高尔基蛋白73(Golgiprotein73,GP73)作为肝脏疾病尤其是原发性肝癌(primaryhepaticcarcinoma,PHC)血清学标志物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肝占位患者的血清GP73及甲胎蛋白(AFP)的水平以确定肝占位性质。同时选取PHC患者组、肝硬化患者组及健康体检组作为对照进行GP73水平测定。对PHC患者,进一步分析血清GP73水平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肝占位组GP73的灵敏性及特异性分别为77.27%和85.71%,P〈0.05。PHC组、肝硬化组及健康体检组GP73数据比较:PHC组患者GP73值明显高于其余两组,P〈0.05。肝硬化组GP73血清含量高于健康体检组,P〈0.05。PHC组各数据分组比较分析:GP73血清含量与性别、年龄、肿瘤数目无明显相关性,而与肿瘤直径、肿瘤转移情况、Child分级及肝炎感染情况具有相关性。结论:作为新型血清标志物,GP73与AFP一样,临床检测效果良好,与AFP临床诊断上具有互补性,可用于临床肝占位性质的判定、PHC的诊断,并且对于PHC病情分析、恶性程度判断乃至预后评估等均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 标签: 肝脏疾病 原发性肝癌 高尔基蛋白73 肿瘤标记物 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