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儿童恶性生殖细胞瘤(malignantgermcelltumor,MGCT)的临床及预后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16年1月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收治的初发颅MGCT患儿138例。对患儿的临床特点、疗效及预后做综合分析。结果:按病理分期,Ⅰ期患儿5年总生存期(overallsurvival,OS)为100.00%,Ⅱ期患儿5年OS为94.44%,Ⅲ期5年OS为96.43%,Ⅳ期5年OS为88.73%。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理分期对生存率的影响有统计学差异(P<0.01),年龄、性别及部位对于生存率的影响无显著统计学差异。本研究中共有13例Ⅰ/Ⅱ期患儿接受手术后临床观察,有5例(38.5%)在2年内出现疾病复发进展的情况并接受化疗,目前均达到临床缓解。结论:通过以手术联合含铂类药物化疗并根据临床危险度的不同分层治疗MGCT瘤患儿,可得到较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儿童 恶性生殖细胞肿瘤 化疗
  • 简介:目的比较外侧中和钢板和后外侧解剖钢板治疗骨质疏松性踝骨折的疗效。方法本组共44例,其中男25例,女19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外侧中和钢板组(24例),其中男13例,女11例,平均年龄(69.6±15.8)岁(60~84岁),术前腰椎骨密度(0.889±0.104)g/cm^2,股骨颈骨密度(0.675±0.092)g/cm^2;后外侧解剖钢板组(20例),其中男12例,女8例,平均年龄(67.9±13.2)岁(60~78岁),术前腰椎骨密度(0.925±0.093)g/cm^2,股骨颈骨密度(0.568±0.062)g/cm^2;平均术前住院时间分别为4.8天和4.5天。致伤原因:平地摔伤24例,自行车摔伤4例,楼梯扭伤16例;根据影像学旋后旋型损伤分度:Ⅱ度(单纯的踝骨折)7例,Ⅲ度(踝和胫骨远端后外侧骨折)4例,Ⅳ度(踝、胫骨远端后外侧及内踝骨折)33例。术后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后足踝评分系统(Americanorthopedicfootanklesociety,AOFAS)对两组的疗效和并发症进行评价。结果44例获平均17(12~25)个月随访,两组的性别比例、年龄、合并症、旋后旋型骨折分度、术前住院时间和股骨颈骨密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平均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0.26)。术后12个月随访AOFAS评分:外侧中和钢板和抗滑钢板组分别为平均(93.7±6.1)分和(94.5±6.0)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切口相关并发症:外侧中和钢板组9例并发切口感染和内固定激惹等,后外侧抗滑钢板固定组并发内固定激惹和腓骨肌腱病各1例,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结论两种方法治疗骨质疏松性旋后旋型踝骨折均安全有效,但后外侧解剖钢板可以减少切口局部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骨质疏松性骨折 踝骨折 骨折固定术
  • 简介:目的探讨下腹部横内纵小切口取标本的全腹腔镜下右半肠癌根治术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自2017年6月至2018年10月期间34例实施下腹部横内纵小切口取标本的全腹腔镜下右半肠癌根治术的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全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114~295(中位数176)min;出血量10~100(中位数30)ml;肿瘤大小1.1~9.5(中位数4)cm;下腹部横内纵小切口长度4~7(中位数5)cm。患者术后排气时间18~96(中位数38)h,术后镇痛时间26~46(中位数36)h,术后住院时间4~11(中位数6)d。术后腹腔感染2例,均未出现吻合口漏等其他并发症,术后1个月内,无二次住院患者及死亡病例,术后随访3~16个月,未见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结论下腹部横内纵小切口取标本的腹腔镜下右半肠癌根治术安全可行,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结肠肿瘤 右半结肠切除术 完全腹腔镜 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 功能性端端吻合 无菌无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