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神经鞘瘤是一种罕见的、发生于胃黏膜下的肿瘤。它起源于胃壁神经丛的雪旺氏细胞,发生率占全部胃肿瘤的0.2%,胃间叶组织来源肿瘤的6.3%,胃良性肿瘤的4%。自1988年首次被Daimaru明确描述并被确诊为一种单独类型的肿瘤以来,至今文献报道的共有约200例。

  • 标签: 胃神经鞘瘤 雪旺氏细胞 胃良性肿瘤 胃肿瘤 壁神经丛 组织来源
  • 简介:中华医学会神经科学分会主办的第七届全国神经外科大会定于2008年10月17日至19日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召开。这是中华医学会神经科学分会1986年成立以来首次在上海召开全国神经外科大会。会议由上海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及复

  • 标签: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 会议通知 全国神经外科
  • 简介:由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主办,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承办的'第三届哈尔滨国际神经科学术会议,将于2007年7月28-29日在哈尔滨市召开。届时将邀请国内外著名的专家、教授进行专题讲座,欢迎各医院、医学院神经外科的同行们踊跃投稿。更多还原

  • 标签: 神经外科 学术会议 中国医师协会 摘要格式 外科新技术 报到时间
  • 简介:目的观察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取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2014年11月至2017年4月共47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残留神经症状的患者,分为A组240例、B组232例,其中A组加用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B组加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分别记录两组治疗前后体征和症状,利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评分进行评判,记录治疗后症状改善情况,计算总有效率。结果A组VAS、ODI评分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痊愈+显效率为79.17%,高于B组的66.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比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改善腰椎间盘突出术后患者的疼痛及神经功能更好。

  • 标签: 神经生长因子 椎间盘移位 神经康复
  • 简介:目的评价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患者化疗的客观疗效,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总结2000年3月~2008年9月我院收治的23例接受化疗的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化疗效果,用COX生存模型回顾性分析年龄、性别、是否手术、是否放疗、是否有远处转移、CD99的表达强度及是否接受新辅助化疗对其生存预后的影响。结果23例患者中女性11例,男性12例,中位年龄27岁,化疗后CR0例,PR11例,客观有效率55%,有效率与CD99表达强度不相关(P=0.843),中位生存期为12个月。年龄(P=0.024)、远处转移(P=0.032)和放疗(P=0.044)对死亡风险有显著性影响,CD99表达强度在模型中P值为0.067。结论本组研究中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患者男女比例相当,多为年轻患者,化疗有效率较高,但生存期不长。接受放疗、年龄小、无远处转移、CD99表达强度低的患者死亡的风险小,CD99表达强度越高死亡的风险越大。

  • 标签: 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 化疗 预后因素
  • 简介:恶性外周神经鞘瘤(MPNSTs)是一种罕见的高度侵袭性的软组织肿瘤,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和免疫组化。目前,MPNSTs尚无标准治疗方案,外科手术是唯一确定的有效治疗方法,放化疗的作用仍未得完全确定。MPNSTs恶性程度较高,复发率和转移率均较高,尽管经过多学科综合治疗,预后仍较差,5年生存率为35%~50%。因MPNSTs比较罕见,临床医师多对其认识不足,本文对MPNSTs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等作一综述,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并规范诊疗。

  • 标签: 恶性外周神经鞘瘤 治疗 靶向治疗 临床表现
  • 简介: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广西壮族自治区肿瘤医院、广西壮族自治区肿瘤防治研究、广西医科大学肿瘤医学院是广西一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社区服务与康复为一体的省级肿瘤防治研究机构和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肿瘤学专业被遴选为2013~2014年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是国家临床药物试验基地,广西肿瘤诊疗、放疗、化疗、妇科肿瘤诊疗、妇科内镜诊疗、综合介入诊疗技术质量控制中心的挂靠单位;是广西肿瘤防治研究中心、肿瘤人才培训中心和肿瘤医学信息中心;是广西医科大学的硕士/博士点、临床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单位、广西临床医学人才小高地基地之一。

  • 标签: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广西壮族自治区 肿瘤防治 研究所 医学院 临床医学人才
  • 简介:背景与目的:面神经瘫痪是听神经瘤切除术中最常见的并发症,近年来随着术中神经监测技术的应用,术后面神经功能已得到较好的保护。本研究旨在探讨术中神经监测在听神经瘤手术中对面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分析本院收治手术的57例听神经瘤患者,其中直接显微镜下切除肿瘤(非监测组)35例,显微镜下切除肿瘤过程中使用术中神经监测仪对面神经进行监测(监测组)22例。观察术中面神经实时监测情况,随访所有患者术后面神经功能。结果:术后3个月患者面瘫情况按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Ⅰ-Ⅵ级)进行评价,监测组Ⅱ级2例,Ⅲ级2例,其余均元面神经功能异常(Ⅰ级);未监测组Ⅱ级9例,Ⅲ级6例。Ⅳ级2例,Ⅵ级1例,无面神经功能异常者(Ⅰ级)17例。监测组面神经功能保护良好率明显高于未监测组(P〈0.05)。结论:术中神经监测技术可以提前发现面神经的可能位置,辨别面神经.决定粘连于面神经上肿瘤的剥离程度,判断术中面神经功能的保存情况,明显降低面瘫率,对听神经瘤手术的面神经保护有着积极作用。

  • 标签: 听神经瘤 术中神经监测 面神经 神经保护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男,32岁,因左小腿、左足背肿块20年。于2014年3月5日入住徐州仁慈医院。患者20年前发现左小腿后侧花生米样大小无痛性包块,未予重视。近3年来肿块增大蔓延至足背伴随疼痛。体检:各系统检查无异常。

  • 标签: 神经纤维瘤 神经纤维瘤病1型 腓肠神经 腓浅神经
  • 简介: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DNAmethyltranferase,MGMT)是一种能将DNA上的加合物移除,并可修复损伤DNA的酶。其作用机制已逐渐被人们深入了解,但是MGMT在神经胶质瘤中表达调控依然有较多有待探讨之处。本文就MGMT表达调控、MGMT表达的意义、MGMT在肿瘤中表达的检测以及MGMT与胶质瘤化疗的新进展这几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MGMT 胶质瘤 表达调控 检测 化疗
  • 简介:环状RNA(circularRNA,circRNA)是1种特殊的内源性非编码RNA,由前体RNA的3′末端与5′末端首尾相连形成闭合环状结构。主要通过可变剪接、转录调控、编码蛋白、抗病毒免疫反应、微小RNA(microRNA,miRNA)海绵作用等发挥作用。circRNA在神经胶质瘤细胞增殖、凋亡、侵袭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随着基因芯片的问世,circRNA有望成为1种诊断神经胶质瘤的新型生物学标志物,也可为预防、靶向治疗神经胶质瘤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环状RNA 靶向治疗
  • 简介:目的:观察神经妥乐平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残留下肢神经症状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于本院骨科就诊的患者,按入组标准共有4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残留神经症状的患者(术后4周,VAS≥50分)入组。分为联合用药组25例和对照组22例。联合用药组使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神经妥乐平,对照组则仅用鼠神经生长因子。两组均在治疗前后分别记录症状及体征,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analoguescale,VAS)及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评分进行评定,并按治疗后症状改善情况计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14天与治疗3个月时两组间的VAS及OD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天时两组的总有效率在64.0%和45.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3个月时两组的总有效率在72%和5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应用神经妥乐平和鼠神经生长因子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残留下肢神经症状有较好的缓解作用。

  • 标签: 神经生长因子 椎间盘移位 腰椎 治疗结果 神经妥乐平
  • 简介:目的研究远端胃癌根治术中保留迷走神经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优越性.方法入选无迷走神经直接侵犯的进展期胃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两组:保留迷走神经组(保迷组,n=30)和传统术式组(传统组,不保留迷走神经,n=30),分别宴施保留逃走神经的胃癌根治术及传统的胃癌根治术、对比观察两种不同术式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淋巴结清扫程度、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期间患者恢复情况方面的差异.结果(1)保迷组平均手术时间较传统组长(P<0.05);但后15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与传统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保谜组与传统组术中平均失血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3)保迷组清扫淋巴结的总个数及不同站别的个数与传统组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4)保谜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较传统组无明显增加(P>0.05).(5)保迷组术后进食后不适感发生率较传统组低(P<0.05).(6)随访过程中保迷组胆囊病变、胆石症和腹泻发生率均低于传统组(P<0.05).结论对无迷走神经直接侵犯的进展期胃癌患者,行保留谜走神经胃癌根治术能达到与传统术式相同的根治要求.与传统术式相比,保留迷走神经胃癌根治术术后患者胆汁返流、胆囊病变、腹褥及进食后不适症状发生率低.

  • 标签: 胃癌根治术 迷走神经
  • 简介:目的探讨保留迷走神经近端胃癌根治术的安全性,评估其临床有效性.方法2007年6月至2009年12月经胃镜检查病理证实的40例近端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接受保留迷走神经的近端胃癌根治术(A组)、传统近端胃癌根治术(B组)和全胃切除胃癌根治术(C组).术后1年观察并比较患者生活质量、食管黏膜改变、胆囊收缩功能.结果4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研究,其中A组10例、B组13例、C组17例.A、B、C三组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Borrmann分型、病理分化、Lauren分型方面,无显著性差异.A、B、C三组淋巴结清扫数量分别为(28.0±2.83)、(28.46±3.75)、(29.05±5.1)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1年,生活质量Spitzer评分分别为(8.1±1.1)、(7.0±1.1)、(6.9±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C三组的腹泻发生率分别为10.0%、58.3%和66.7%,A组与B、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A、B、C三组胆囊收缩功能良好比例分别为80.0%、75.0%和26.7%,A、B组功能良好比例显著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A、B两组食管黏膜改变程度Savery-Miller分类0/I级比例分别为60.0%(6/10)和16.7%(2/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结论保留迷走神经的近端胃癌根治术在技术和临床疗效方面安全、可行,肿瘤根治程度与传统近端/全胃切除的胃癌根治术相当.

  • 标签: 胃癌 胃切除术 迷走神经 生活质量
  • 简介:《中国神经肿瘤杂志》由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和中国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创刊于2003年,季刊,大16开,进口铜版纸印刷胶装.公开发行。《中国神经肿瘤杂志》刊登神经肿瘤基础和临床研究的最新动态、与神经肿瘤相关的科研成果和临床工作经验。主要栏目有:述评、论著(包括基础和临床研究论文)、讲座、综述、短篇论著、国外文摘(国外神经肿瘤最新动态摘要)、临床病理(例)讨论、技术与方法、个案报告等。

  • 标签: 《中国神经肿瘤杂志》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稿约
  • 简介:一、概况美国神经肿瘤协会(SocietyforNeuro-Oncology,SNO),成立于1995年,总部设在美国Texas州Harris县.是由MDAndersonCancerCenter的Dr.VictorLevin发起创建,1996年在NewMexico州召开第一次会议。现有会员1160余名。现任主席SusanM.Chang女士。

  • 标签: 神经肿瘤 美国 协会 ANDERSON NEW
  • 简介:纵隔神经母细胞瘤是原发于纵隔的神经原性恶性肿瘤,比较少见,恶性程度高。现将我们解放军总医院自1980年~2002年经手术治疗并病理确诊的3例纵隔神经母细胞瘤报告如下并就有关问题进行讨论。

  • 标签: 纵隔 神经母细胞瘤 肿瘤 病例报告 手术 治疗
  • 简介:背景和目的:听神经瘤的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护是目前被关注的一个课题。本文结合我们的临床经验,探讨大型听神经瘤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护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例大型听神经瘤的患者进行术中面神经、三叉神经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监护。结果:术后仅1例出现轻度面瘫,并很快恢复,余颅神经和脑干功能保存良好。结论:神经电生理监护对大型听神经瘤手术的监护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听神经瘤 手术治疗 神经电生理 心电监护 肿瘤
  • 简介:神经外科目前已经发展到了“微侵袭”阶段。现有的一些技术,如功能性核磁共振(functionalMRI,fMRI)、术中核磁共振(intraoperativeMRI,iMRI)、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ositronemissiontomography,PET)、术中导航(neurosurgerynavigationsystem)等技术的发展可以有效地指导病灶范围判断.但是这些基本都是解剖定位,而非针对神经功能的功能定位。而且,由于个体差异及病灶导致的功能重塑,使解剖定位亦出现困难。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护(intraoperativeneurophysiologicmonitoring,IONM)可以进行非常肯定的神经功能定位。本文就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护技术在保护脑功能区的应用做一综述。

  • 标签: 术中 神经电生理监护 神经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