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肝细胞癌(HCC)死亡率高,晚期治疗手段有限,生存期短,对多种化疗药物易产生多药耐药。近年来HCC的分子靶向药物研究取得到了很大的进展,且与其它化疗药物联合作用有着很好的研究前景。本文对目前肝细胞癌的治疗药物进行了归纳与阐述,深入探讨各类药物在未来发展的潜力以及可能面对的挑战,为延长晚期肝癌生存期寻求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案。

  • 标签: 肝细胞癌 治疗 分子靶向药物 多药耐药
  • 简介:在CT或B超等引导下经皮直接植入瘤内或肿瘤手术中植入残留灶及可能有微小转移瘤灶区域的化疗缓释植入剂,既提高了肿瘤局部药物浓度及作用时间,同时也降低或避免了全身化疗常见的毒副反应,这无疑为肿瘤的化学治疗提供了一条新的给药途径;肿瘤内直接注入化疗缓释剂也为一些失去手术、放疗或不能耐受全身化疗的晚期肿瘤患者减少痛苦带来新的希望.

  • 标签: 缓释植入 化疗药物
  • 简介:目的:对MTT法肿瘤药物敏感试验的方法进行选择,旨在建立一种MTT肿瘤药敏试验的规范化操作流程。方法:MTT法测定K562细胞对抗癌药卡铂与紫杉醇的敏感性实验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在每孔K562细胞数为5×10^3(浓度为5×10^4个/ml)、药物作用时间48h、MTT20μl作用6h、单波长570nm处测OD值时,药物对肿瘤细胞的抑制率较高,实验效果较好。结论:规范化的MTT肿瘤药敏试验可以为临床医师开展和实现化疗个体化提供较为可靠的实验依据。

  • 标签: 肿瘤 化学治疗 K562细胞株 MTT法
  • 简介:铂类抗肿瘤药物是一类细胞周期非特异性抗肿瘤药物,自从Rosenberg首次观察到其能抑制细胞生长,人们对铂类配合物的研究就一直没有中断,期待发现疗效更高、适用范围更广、毒副作用更低、更经济的药物品种,至今仍不断有新的顺铂类配合物合成并应用于临床试验。该文在此对铂类抗肿瘤药物及其临床研究发展进行简要介绍。

  • 标签: 铂类抗肿瘤药物 临床研究发展
  • 简介:目前老年非小细胞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患者越来越多见,据资料统计因老年NSCLC患者多伴有生理功能衰退及老年疾病,化疗时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增高,故较少使用标准铂类联合方案化疗。由于缺乏老年特殊群体NSCLC化疗的前瞻性临床试验证据,目前尚未建立老年NSCLC临床治疗规范。目前有临床试验通过以下几途径对老年NSCLC的治疗进行了有益探索。

  • 标签: 老年 非小细胞肺癌 化学治疗 靶向治疗
  • 简介:原发性脑肿瘤中的脉络丛乳头状瘤、室管膜瘤、髓母细胞瘤、生殖细胞瘤等容易沿脑脊液转移播散,其中高级室管膜瘤脑脊液播散的发生率高达80%;颅外肿瘤也易侵入蛛网膜下腔形成脑膜癌病(癌性脑膜炎),其中白血病、淋巴瘤有5%~15%发生脑脊膜转移,其他实体瘤的发生率为4%~15%。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传统的全身静脉化疗方法无法在脑脊液中形成有效的抑瘤浓度,并且全身用药的毒副作用也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痛苦。经脑脊液途径给药可以避开血脑屏障,直接增加药物的在患区的局部浓度,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同时还能减少机体其他脏器与药物的接触,

  • 标签: 脑肿瘤 脑脊液途径 抑瘤作用
  • 简介:背景与目的:脑胶质瘤是一个需要多学科综合治疗的恶性脑部疾病,国内外学者都在积极探索更加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法。本文探讨脑胶质瘤细胞在体外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有效治疗胶质瘤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ethylthiazolyltetrazolium,M田对胶质瘤化疗的7种常用药物体外敏感性进行检测。结果:总体化疗药物敏感性BCNU〉VM-26、TMZ〉DDP〉CBP〉VP-16〉VCR;低级别胶质瘤(WH0分级I、Ⅱ级)化疗药物敏感性BCNU〉TMZ〉VM-26、DDP〉CBP、VCR〉VP-16;高级别胶质瘤(WHO分级Ⅲ、Ⅳ级)化疗药物敏感性BCNU、VM.26〉TMZ、DDP〉VP.16〉CBP〉VCR。结论:体外药敏试验对排除无效药物、筛选敏感药物对脑胶质瘤进行个体化的化疗,提高临床化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脑胶质瘤 体外化疗药敏试验 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
  • 简介:目前肿瘤的药物治疗仍主要依据各种用药指南和医生的临床经验。同样病症的不同患者使用相同的药物后常表现出明显的疗效差异,副作用亦千差万别,这一直是困扰临床用药并影响肿瘤治愈率的重大问题。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和人类基因组研究的飞速发展,人们期望药物基因组学的应用能真正崛起解决这一难题。

  • 标签: 药物基因组学 研究平台 肿瘤 分子生物学技术 人类基因组 临床经验
  • 简介:胰腺癌是恶性度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与病死率逐年上升,但是治疗进展缓慢。目前进展期胰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是全身化疗。靶向药物中除了厄洛替尼联合吉西他滨在Ⅲ期临床试验中取得了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疗效外,其他靶向药物尚未取得切实的疗效。

  • 标签: 靶向药物 胰腺癌 进展期 综述文献
  • 简介:库欣病(Cushing’sdisease,CD)是垂体腺瘤所致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分泌过量引起的疾病,约占所有内源性库欣综合征(CS)的70%.大约90%为微腺瘤(最大直径测量小于10毫米).局部占位效应在起病时并不常见。库欣病的高致病率和死亡率与系统性的皮质醇过量有关.这些系统性的改变大致可分为代谢性(中心性肥胖.高血糖.血脂异常),

  • 标签: 库欣病 药物治疗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库欣综合征 中心性肥胖 垂体腺瘤
  • 简介:目的研究羟考酮替换盐酸吗啡减轻癌症病人对阿片类药物耐药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自身对照试验,以1.5∶1作为各组病人吗啡向羟考酮转换的基础比率,用数字分级评分(NRS)、卡氏行为状态量表评分(KPS)和生活质量评分(QOL)作为转换前后镇痛效果、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的评价指标。结果不同剂量组盐酸吗啡与羟考酮的平均转换比率随着吗啡剂量的增加而增加,转换比值与吗啡的的剂量呈一次线性拟合趋势(F=0.003、P=0.954),大剂量吗啡组比小剂量吗啡组替换后羟考酮的需要量更小。结论应用羟考酮替换大剂量盐酸吗啡止痛是一种减轻阿片类药物耐药的新途径。

  • 标签: 吗啡 羟考酮 耐药 替换治疗
  • 简介:随着对肿瘤血管和肿瘤微环境研究的不断深入,医学界对抗血管生成药物与放射联合应用治疗的机制有了进一步认识,并初步验证了放疗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的可行性和疗效。本文就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 标签: 肿瘤 放射治疗 抗血管生成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和即释吗啡片两种不同滴定方案治疗中重度癌痛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123例中重度癌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长效组(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初始剂量10~20mg,q12h)和短效组(口服即释吗啡片,初始剂量10mg,q4h),采用疼痛数字分级评分法(NRS)评定两组患者在24、48、72h的疼痛缓解率及总缓解率,采用SF-36量表评估生活质量,同时统计额外给药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长效组24、48、72h内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53.2%、75.8%和83.9%,均高于短效组的34.4%、41.0%和6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长效组48h的总缓解率为95.2%,高于短效组的83.6%(P〈0.05)。长效组1周期完成滴定的患者比例为58.1%,高于短效组的3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额外给药次数明显减少。长效组便秘发生率为45.2%,与短效组的52.5%相当(P〉0.05),但长效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为30.7%,低于短效组的52.5%(P〈0.05)。长效组生活质量改善明显优于短效组。结论盐酸羟考酮缓释片与即释吗啡片在72h的总缓解率相当,但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能更好地在短期内控制癌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降低医务人员的工作量,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癌痛 盐酸羟考酮缓释片 即释吗啡片 滴定
  • 简介:疼痛是一种疾病吗?疼痛是一种疾病吗?回答是肯定的。但有人会不以为然,觉得每个人都会有疼痛的感受,扛一扛不就过去了吗?其实不尽然。在医学上,疼痛是机体对损伤组织或潜在的损伤产生的一种不愉快的反应,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活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 标签: 疼痛 药物治疗 癌痛 损伤组织 心理活动 疾病
  • 简介:多巴胺受体激动剂不能使泌乳素水平正常化和大泌乳腺瘤体积缩小50%者称多巴胺受体激动刹耐药。在用溴隐亭治疗的患者中约25%患者和使用卡麦角林患者中约10—15%患者泌乳素不能正常化。使用溴隐亭患者中大约有1/3患者和在使用卡麦角林患者中约10—15%患者的肿瘤的体积缩小未能超过50%。对这些患者的处理方法包括换成另一种多巴胺激动剂,或增加药物的剂量只要有持续响应于剂量的增加和高无不良影响。经蝶手术也是一种选择。如有卞育需求的.克罗米芬,促性腺激素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可以使用。对于那些不渴望生育的.雌激素替代在大腺瘤中是可以使用的,同时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是必要的,尽管控制肿瘤的生长依然是一个问题。在许多患者,只要没有肿瘤增长,轻度的甚至没有肿瘤缩小是可接受的。激素替代[雌激素或睾丸酮]可能引起多巴胺激动剂的效能的降低。减少内源性雌激素,用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以及芳香酶抑制剂是潜在的治疗方法。替莫唑胺可能对浸润性,其他药物难治性泌乳素腺瘤有效。

  • 标签: 泌乳素腺瘤 难治性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 药物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
  • 简介:恶性肿瘤存在多药耐药,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因此预防肿瘤产生多药耐药已成为肿瘤药物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近年来文献报道,生育三烯酚作为化疗药物的增敏剂,不论是在体外实验还是动物实验中都展现出协同抗肿瘤效应。本文就生育三烯酚的协同抗肿瘤机制作一综述,为以后生育三烯酚作为化疗药物的增敏剂应用于临床提供更多证据。

  • 标签: 生育三烯酚 抗肿瘤作用 联合用药 增敏
  • 简介:肾癌是近年来靶向药物应用最成功的领域之一,被批准用于晚期肾癌的靶向药物已有5种之多。如何行之有效地运用这些药物,是临床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就循证医学证据、药物自身特点、患者具体情况和国情等,综述晚期肾癌靶向药物的一线选择和合理的有序选择。

  • 标签: 晚期肾癌 靶向药物
  • 简介:“神农尝百草”是一个流传至今的美丽传说,也是最早最原始的临床试验。古往今来,医者以“济世救人”为宗旨,留下了无数闪耀着人文主义光辉的范例,如战国时期的扁鹊、东汉时期的华佗、明代的李时珍……他们所留下的不慕荣华富贵,终生以医济世的杏林佳话流芳百世。但医学发展到今天,正如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在《关于医学技术发展的价值思考》主题报告中所指出的,“技术至上”盛行正在导致医学离人渐行渐远。

  • 标签: 药物临床试验 人文关怀 受试者 中国科学院院士 医学发展 神农尝百草
  • 简介:中医理论认为.静脉炎发生系药物伤及经脉.形成瘀血.稽留于经脉之中,壅遏不行而化热,郁热互结而出现诸症。静脉输液过程穿刺使局部脉络损伤.血溢肌肤或血热内蕴则局部发红;气血不畅,凝聚肌肤.津液输布受阻则肿胀;瘀血内蕴,蕴久化热则局部发热:脉络血行不畅,瘀血阻滞,不通则痛。根据中医审证求因理论,化疗药离经后即成淤生湿化热,导致肌肤渝热蕴积.血脉瘀滞.而血瘀贯串疾病始终。

  • 标签: 化疗药物渗漏 中药外敷治疗 静脉炎 瘀血阻滞 中医理论 脉络损伤
  • 简介:为达成骨肉瘤临床规范化诊治的共识,为将来推出中国版《骨肉瘤临床诊断及治疗专家共识》奠定基础,CSCO骨肉瘤诊治专家共识北京一天津研讨会于2012年4月20日在国家会议中心召开。会议由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CSCO骨肉瘤专家委员会及中国抗癌协会肉瘤专业委员会化疗学组(CACA)委托北京积水潭医院主办。来自全国20余家医院的40余位代表出席本次会议。大会由CSCO骨肉瘤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肉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化疗学组组长、北京积水潭医院骨肿瘤科主任牛晓辉教授主持;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肿瘤内科的先驱孙燕院士发表开幕式演讲;骨肉瘤新辅助化疗的先驱、美国纽约St.Vincent’s肿瘤中心的Rosen教授,骨肉瘤专家徐万鹏教授,北京市创伤骨科研究所副所长黄啸原教授等应邀参加。会议本着多学科相互学习和交流、共同提高的宗旨,在骨肉瘤规范化的诊断和治疗领域进行了热烈的交流与讨论。

  • 标签: 北京积水潭医院 专家委员会 规范化诊治 成骨肉瘤 CSCO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