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示指固有肌腱移位重建功能术后对拇指和示指功能的影响及其解剖学机制。方法对12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男7例,女5例,年龄18~78岁,平均42.3岁,拇长肌腱损伤的平面为III区4例,IV区5例,V区3例。采用示指固有肌腱移位重建功能,术后8~83(33.5±29.9)个月进行电话随访。评价指标包括拇指和示指的功能。拇指功能评价指标:(1)患手手掌向下平置于桌面,能否主动将拇指指尖抬离桌面;(2)能否完成“挑大拇指”的动作;(3)在保持拇指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伸直的情况下,能否完成以第一腕掌关节为支点的拇指划圈运动;(4)在拇指处于中立位时,能否较好地完成拇指指间关节屈曲动作。示指功能评价指标:(1)患手手掌向下平置于桌面时,能否主动将示指指尖单独抬离桌面;(2)在第3~5指呈握拳位时,能否将示指伸直至与手背同一平面,完成指示的动作;(3)能否完成“兰花指”的动作;(4)示指能否自如地使用鼠标,并完成连续双击左键的动作。另外,对5具成年男性尸体的前臂标本进行解剖学研究,重点测量了指总肌腱中示指和中指肌腱腱性起点的位置。结果术后所有患者都能使用患手较为顺利地完成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常用动作,年轻患者中除1例外,均恢复了原工作。12例中有11例主观评价手术疗效满意,1例表示对疗效不满意。其中有8例能完成全部4项拇指功能评价的动作,有3例可以完成拇指功能评价动作的3项,1例仅能完成拇指功能评价动作中的2项。12例均能使用示指自如地使用鼠标,有9例能够在患手手掌向下平置于桌面时主动将示指指尖单独抬离桌面。12例均能单独示指,完成指示动作,但仅有7例能在第3~5指呈握拳位时将示指伸直至与手背同一平面,另5例单独

  • 标签: 肌腱病 修复外科手术 解剖学 局部 随访研究
  • 简介:目的:评价限制背支具治疗近指间(proximalinterphalangeal,PIP)关节背侧骨折脱位的效果。方法2009年9月至2013年9月,对48例PIP关节背侧骨折脱位患者采用阶段性限制背支具治疗,随访其远期功能情况,记录关节活动范围。采用TAM评分进行手指客观运动功能评价,采用VAS评分进行主观满意度评价。结果48例均获4~48个月随访,平均18个月。骨折全部愈合;关节复位满意;PIP关节屈曲110°,伸直0°;TAM评分:优48例,优良率100%;VAS主观满意度9.9分。侧方不稳定且开口征<30°的4例,支具治疗后无明显侧方不稳定,开口征<15°,除侧方梭形膨胀外,无其它并发症。结论限制背支具治疗PIP关节背侧骨折脱位方法简单,效果可靠。

  • 标签: 指关节 指骨 骨折固定术 骨折
  • 简介:常规的甲状腺手术体位要求患者肩、背部垫高,头部尽力后仰,使下颏、气管、胸骨接近直线。此体位手术野显露最佳,便于手术操作,但患者可能出现颈过脑循环紊乱综合征,表现为术中出现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甚至出现喉痉挛,

  • 标签: 紊乱综合征 手术体位 脑循环 甲状腺 预防 手术野显露
  • 简介:目的比较胫骨近端肿瘤假体置换术后不同方法重建膝装置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行胫骨近端肿瘤扩大切除、人工假体置换、膝装置重建术的患者,评估术后膝关节功能和并发症情况。检索PubMed,Springer,Ovid,LWW,EMBASE数据库,关键词为胫骨、肿瘤、关节成形术。将相关文献纳入一并讨论。结果本组膝装置重建患者32例,均采用假体重建方式。术后随访中出现膝迟滞5例,感染2例。共检索到9篇文献,其中骨肉瘤362例,软骨肉瘤26例,尤文肉瘤21例,骨巨细胞瘤21例,软组织肉瘤25例。经典假体重建272例,自体移植物重建2例,生物重建24例。所有膝关节重建术后发生膝迟滞29例、感染39例、韧带断裂24例、肿瘤复发25例、假体重建失败133例。结论膝装置重建能有效恢复患者膝关节功能,但术后存在并发症较多。比较不同重建方式,没有哪一种技术表现出明显的优越所在。现今手术更趋于生物性重建来改善功能

  • 标签: 骨肿瘤 关节成形术 置换 胫骨 髌韧带
  • 简介:近年来,由于颅颌面外科与显微外科手术的进步,颅底、头面部肿瘤手术治愈率明显提高,同时肿瘤切除后缺损与再建方法也逐渐增加,特别是应用各种肌皮瓣,如带蒂帽状腱膜骨膜及颞浅筋膜瓣的采用,游离腹直肌皮瓣及游离背阔肌皮瓣等的应用,使重建外科手术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本文收集13例颅底、副鼻窦恶性肿瘤,采用经颅-鼻腔双重人路方法切除肿瘤。术中行双额冠状瓣开颅、骨瓣形成、经颅窝底探查肿瘤侵犯部位及程度,一期整块切除颅底及筛窦恶性肿瘤。应用鼻窦

  • 标签: 前颅底 肿瘤切除 显微外科手术 背阔肌皮瓣 肿瘤手术 腹直肌皮瓣
  • 简介:背景与目的:小脑上部肿瘤位置深在且后颅窝空间狭小,如何有效显露病变部位及保护病变周围重要结构是手术的难点,本文探讨Poppen入路切除小脑上部肿瘤的可行性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采用Poppen入路切除小脑上部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肿瘤全切除18例,术后全部病例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无脑神经损伤及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选择Poppen入路切除小脑上部肿瘤是安全可行的,该入路手术具有损伤小,术野开阔,肿瘤全切除率高,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 标签: Poppen手术入路 小脑前上部肿瘤
  • 简介:低位直肠癌切除综合征严重影响了病人的生活质量,这些症状的机制及治疗之前为人们所忽略,这里不但关注重建肛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还将探讨切除综合征的病理生理学及相关风险,为了提高人们对切除综合征的认识和理解,并突出病因的临床研究及针对性治疗的重要性。

  • 标签: 前切除综合征 生活质量 病理生理学 治疗
  • 简介:壮骨筋胶囊是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主任、全国著名骨科专家刘柏龄教授多年的临床经验方。是治疗骨质增生、颈椎病、腰椎病、风湿骨痛、四肢麻木、颈肩痛、臂痛、手麻痛的最新中成药。骨质增生、颈椎病、腰椎病、风湿骨痛、四肢麻木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极大危害了人类的健康,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尤其是神经根型颈椎病、腰椎病对人类的危害最为广泛。为了解除广大患者的痛苦,研制者在20多年的临床实践中根据祖国医学"肾主骨""肾之合骨也"和"肝主筋""肝之合筋也"的理论指导,认识本病以肝肾两虚为内因之本、风寒湿邪外袭为外因之标所致的筋骨本身退变的病象。选补肾药以补肾生髓、壮骨,补肝药以通络滋肝;镇痛药以止痛,组成了本药——壮骨筋胶囊,主要成份:淫羊藿、熟地黄、鹿衔草、骨碎补(灸)、肉苁蓉、鸡血藤、红参、洋金花等。

  • 标签: 壮骨伸筋胶囊 神经根型颈椎病 骨质增生 四肢麻木 肩臂痛 腰椎病
  • 简介:在前面九期中我们谈了病理学的概念及其分支,让大家了解了病理学的概况,本期开始我们从“面”转向“点”,谈谈大家比较感兴趣的病理学问题。

  • 标签: 癌前病变 世界 病理学
  • 简介:目的探讨胃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贫血发生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和发病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年住院接受辅助化疗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贫血的发生率及贫血的发病程度,从单因素、多因素两个层面针对年龄、性别、临床分期、手术方式、病理组织类型、血清白蛋白水平等诸方面对贫血发生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232例胃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贫血发生率53.5%。单因素,分析:年龄≥60岁的贫血构成比显著高于年龄〈60岁的患者(P〈0.05);女性患者贫血构成比显著高于男性患者(P〈0.05);Ⅲ、Ⅳ期患者的贫血构成比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P〈0.05);不同手术方式贫血发生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白蛋白水平低于35g/L的患者贫血发生率明显高于不低于35g/L的患者(P〈0.05)。Logistic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年龄[比数比(OR)26.422,95%可信区间(CI)5.716~122.129]、血清白蛋白(OR4.987,95%CI1.840~13.514)、病理分期(OR4.590,95%CI1.488。14.163)、手术方式(OR9.440,95%CI2.313~38.535)是胃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合并贫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胃癌术后辅助化疗贫血的发生与年龄、血清白蛋白、手术方式、分期等因素有相关性。高龄、营养不良、全胃切除、中晚期患者更易发生贫血。

  • 标签: 贫血 胃癌 辅助化疗 危险因素
  • 简介:岩斜区由于解剖位置深,周围结构复杂,一直被认为是手术禁区。本文探讨乙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岩斜区肿瘤术中颞骨的处理技巧。方法:总结4例头颅标本关于颞骨岩部的应用解剖,23例岩骨斜坡区肿瘤的临床表现,显微手术技巧及术后处理。结果:岩大神经是磨除颞骨岩部的重要标志,肿瘤全切16例(69.2%),无死亡,脑脊液漏2例。结论:以岩大神经为标志磨除颞骨岩部为安全手术提供了保证,适用于骑跨中后颅凹的岩斜区肿瘤。

  • 标签: 颞骨岩部 岩大神经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探索交叉韧带(anteriorcruciateligament,ACL)缺陷对单髁置换(unicondylarkneearthroplasty,UKA)术后假体生存率的影响,探究ACL缺陷是否为UKA的禁忌证。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行UKA的患者进行1~3年(平均2年)的随访,以术前MRI或术中ACL是否存在缺陷将患者分为ACL缺陷组和对照组。随访后,比较两组之间翻修率和翻修原因是否存在差异。结果ACL缺陷组UKA术后2年翻修率为6.25%,对照组为6.63%,用χ~2检验对两组翻修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翻修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翻修原因无差异,均为术后持续性疼痛、外侧间室骨性关节炎进展。结论对于术前MRI或术中发现ACL存在缺陷的患者,若膝关节不存在前后方向不稳定,ACL缺陷不应作为固定平台UKA的禁忌证。

  • 标签: 前交叉韧带 膝关节 人工膝关节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单髁置换
  • 简介:目的探讨颅底肿瘤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措施。方法对38例颅底肿瘤经额颅内入路手术或颅面联合入路手术,并对颅底缺损进行修复。结果肿瘤全切除35例,近全切除2例,部分切除1例。术后出现脑脊液鼻漏2例(5.26%),经加压包扎后控制,颅内出血2例(5.26%),经开颅再次手术处理后治愈。脑水肿1例,1例术后失语、1例颅腔积气。均无手术死亡、脑脊液漏和颅内感染及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术前对患者全身状况的正确评估,安全、有效地分隔颅腔和鼻腔的颅底手术重建,术中彻底止血、术后严密观察和细致护理,是预防和处理颅底肿瘤术后并发症行之有效的方法。

  • 标签: 肿瘤 前颅底 手术 并发症
  • 简介:目的观察中药欣胃颗粒治疗胃癌病变(GPL)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由胃镜和病理学诊断为GPL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32例以欣胃颗粒治疗,对照组30例以胃复春片治疗,疗程均为12周,治疗期间停服其他药物。结果①治疗组治疗前后症状缓解总有效率为96.88%(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P〈0.05);②胃镜及病理学改变上,治疗组在黏膜萎缩、肠化及不典型增生改善程度上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组及对照组在治疗前后血清EGF表达均有显著降低,而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明显,两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欣胃颗粒可明显改善GPL患者的临床症状,并可以通过适当降低血清EGF的表达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使患者的胃黏膜病理状态有所逆转。

  • 标签: 欣胃颗粒 胃癌前病变 临床观察
  • 简介:真核基因组的绝大部分都会被转录.转录产物中含有许多无或有弱翻译功能的长链非编码RNA(longnon—codingRNA,lncRNA),lncRNA曾被认为是转录过程中的副产物.无生物学功能,但随着基因组学的不断发展.对非编码转录产物的研究不断深入.人们已经认识到lncRNA在生物体的生长发育.物质代谢.肿瘤形成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长链非编码RNA 基因表达调控 调控机制
  • 简介:交叉韧带(anteriorcruciateligament,ACL)损伤是目前常见的膝关节运动损伤,ACL损伤患者往往还有其它伴随损伤,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半月板损伤。如对合并半月板损伤术前评估及准备不足,认识及处理不当,势必会影响ACL重建的效果及患者的功能恢复。了解ACL与半月板的损伤相关性,一方面可指导选择较好的手术时机,减少半月板损伤等伴随损伤的发生,另一方面,对术前良好评估合并损伤的情况及制订手术方案非常重要。为提高临床医生对该合并损伤的重视,现就ACL合并半月板损伤的相关进展综述如下。

  • 标签: 半月板 胫骨 前交叉韧带 膝关节 创伤和损伤
  • 简介:随着影像医学的发展,CT和MRI已经成为当前脑肿瘤最主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但常规的形态学诊断方法已经不能满足临床需要。磁共振波谱成像(magneticresonancespectroscopy,MRS)、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tensorimaging,DTI)、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iffusiontensortractography,DTT)、CT灌注成像(CTperfusion)和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perfusion—weightedimaging,PWI)和血氧水平依赖效应功能磁共振成像(bloodoxygenleveldependent—functionalMRI,BOLD—fMRI)等新技术的出现为临床医师提供了脑肿瘤的功能信息,为常规CT和MRI检查方法提供了重要的补充。

  • 标签: 脑肿瘤:功能性成像
  • 简介:目的分析绝经雌激素受体(ER)阳性、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阴性乳腺癌患者复发转移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54例ER阳性HER2阴性绝经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临床及复发转移特征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54例绝经ER阳性HER2阴性乳腺癌患者,中位发病年龄45岁(26~53岁),中位无病生存时间(DFS)52.4个月(6.1~329.1个月),复发转移多发生在术后2~5年(49.4%,76/154);非内脏转移较内脏转移多发(55.8%vs44.2%);骨转移最多(52.6%,81/154),内脏转移以肺多见(26.6%,41/154);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状态是DFS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绝经ER阳性HER2阴性乳腺癌患者复发转移多发生在术后2~5年,主要为非内脏转移,骨转移最多;淋巴结转移状态是影响DFS的重要因素。

  • 标签: ER阳性 HER2阴性 绝经前 复发转移性乳腺癌
  • 简介:术者简介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院长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外科主任、胃肠外科中心主任中山大学胃癌诊治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胃肠外科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上消化道外科医师委员会副主委兼秘书长中国抗癌协会胃癌委员会副主委。

  • 标签: 直肠癌前切除术 机器人辅助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 达芬奇 低位 主任医师
  • 简介: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75例需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按检查时间先后顺序分为2组。干预组39例,对照组36例。两组病例均按照常规进行检查指导,干预组另增加心理、家庭、认知等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对象在检查的焦虑情绪、收缩压及心率变化等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的焦虑情绪、HR、SB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明显减轻患者焦虑程度,缓解其应激反应。

  • 标签: 护理干预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术前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