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为什么我的宝宝肚子这么大,有没有什么毛病呀?”“医生,我的孩子常常胀气,敲敲肚子会有‘咚咚’的声音,有什么办法可以改善吗?”宝宝腹胀到底是怎么回事,下面为大家解答这类问题。

  • 标签: 婴幼儿保健 婴幼儿营养 哺育 护理 腹胀
  • 简介:小儿肝胆疾病,特别是先天性胆道疾病在我国很常见,其发病率远远高于欧美国家。提高小儿肝胆疾病的诊疗水平,发展相关学术研究,对于促进儿童健康和提升我国小儿外科在国际上的学术影响力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小儿外科性黄疸与胆道畸形是小儿肝胆外科领域最常见的临床问题,近年来,在诊断、治疗和临床学术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 标签: 小儿外科 外科性黄疸 先天性胆道疾病 肝胆疾病 学术研究 临床问题
  • 简介:1病史摘要患儿,男,30日龄,汉族,江苏省昆山市人。因“皮肤黄染15d”于2004年1月29日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诊治。患儿2004年1月1日出生,系第4胎第1产,孕36周加5d自然分娩,出生体重2065g,Apgar评分1min9分,5min10分,羊水Ⅲ度污染。因生后不吃、少哭,立即入上海市某医院诊治,住院期间无发热,心、肺、肝、脾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因考虑宫内感染,先后检查血甲肝IgM、抗HCV、TORCH全套IgM和EBV-IgM均阴性,HIV和梅毒血清学试验阴性,乙肝除HBsAb阳性外,其余血清学指标HBsAg、HBeAg、HBeAb和HBcAb均阴性。住院首日尿常规:WBC20~25个/HP,第3和第4天复查均正常。肝功能及血液生化检查结果见表1。以青霉素、头孢噻肟抗感染及支持治疗12d,出院时胃纳可,尿液清,皮肤黄染“不明显”。出院诊断: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感染。2004年1月14日发现皮肤黄染明显,伴少吃、少哭和反应差,入江苏省昆山市当地医院诊断为“婴儿肝炎综合征”,头孢他定抗感染,腺苷蛋氨酸利胆保肝治疗,胃纳转好,精神渐好转,皮肤黄染减轻。2004年1月...

  • 标签: 婴儿黄疸 持续不退 黄疸持续
  • 简介:宝宝的时间认知发展其实,孩子们从很小的时候就有时间观念了,只是他们的时间观念不像成人的“几点钟”这么详细确切。他们对时间的判断标准是随着年龄增长而变化的。在三岁以前,幼儿几乎都是活在“当下”,对于时间的流逝没什么感觉,言谈中自然很少提到过去或未来所发生的事。

  • 标签: 婴幼儿保健 时间观念 年龄增长 条件性反应
  • 简介:婴幼儿在生后1周内约60%-80%出现黄疸,多数情况下如不伴有肝胆系统疾病,黄疸很快消退。如果黄疸延迟消退一定要尽快明确病因,及时给予合理诊疗,避免延误外科疾病导致黄疸的治疗。婴幼儿胆汁淤积症病因复杂,包括肝外胆道梗阻、感染、内分泌异常、代谢和基因紊乱以及药物性肝损伤,胆道闭锁是引起胆汁淤积最常见的外科原因。关注婴幼儿梗阻性黄疸,早期干预,避免发生不可逆转的损害,已成为广大儿科医务工作者的共识。现就胆汁淤积性黄疸外科诊疗工作的相关问题论述如下。

  • 标签: 胆汁淤积性黄疸 外科诊疗 婴幼儿 肝胆系统疾病 肝外胆道梗阻 药物性肝损伤
  • 简介:有些母亲认为牛奶煮的时间越长越好,这样有利于消毒杀菌。殊不知,这样做是完全错误的。牛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加热时呈液态的蛋白质微粒会发生很大变化。当牛奶到60℃~62℃时,就会出现轻微的脱水现象,蛋白微粒由溶液状态变为凝胶状态,并可出现沉淀。

  • 标签: 煮牛奶 蛋白质 消毒杀菌 脱水现象 微粒 状态
  • 简介:断奶需要选择合适的时机,必须在宝宝身体状况良好时断奶,否则不但会断奶失败,还会影响宝宝的健康。给宝宝断奶的最佳年龄宝宝从4个月开始添加辅食并逐渐增加品种,一般6-7个月就可以吃稀饭或面条,先从每天一次加起渐增至2—3次。随着辅食的增加相应地减去1—3次母乳,到10个月基本上就可以断奶了。当然断奶的时间不一,但最佳的时间是1O-12个月,最迟不要超过2岁。

  • 标签: 断奶 最佳时间 添加辅食 身体状况 最佳年龄
  • 简介:本文对我院2003~2005年收治的50例病毒性肝炎高黄疸的护理体会进行分析。1临床资料本组50例患者,其中男40例,女10例。年龄12~6岁,其中乙型肝炎20例(包括慢性乙型肝炎15例,急性乙型肝炎5例)甲型肝炎10例,中老年戊肝20例,患者总胆红素均>85.5mmol/L。2护理措施2.1熟悉病房向患者介绍主管医生、责任护士、清洁区、污染区、半污染区、卫生间、浴室及探视制度。让患者了解病房环境,消除陌生感。2.2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心理因素与疾病的关系是辨证的,人的心理活动伴随着疾病的发展而变化着、产生着而心理因素也影响着疾病的产生、发展和转归,并贯穿着治疗和护理的全过程。高黄疸儿童容易产生恐惧、焦虑、孤独等心理反应。护士在明确护理诊断之后就应该了解病人的状态,用温馨的语言、友善的态度及所掌握的专业知识进行科学的健康教育,向病人介绍各类肝炎的传播途径治疗方法、预后转归,解除患者的心理负担,增强病人的战胜疾病的信心。2.3介绍药物治疗与疾病的关系向患者介绍药物的作用及不良反应,了解黄疸的诱因及病因。一般常用的药都是护肝、降酶、退黄、改善肝脏微循环的药物,如肝利欣、易善复等。用药的时候介绍不良反应,避免在患者用...

  • 标签: 临床护理 例病毒 性肝炎高
  • 简介:1岁半宝宝的时间概念总是借助于生活中具体事情或周围的现象作为指标的,如早上应该起床,晚上应该睡觉,从小就应该让宝宝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虽不必让宝宝知道确切时间,但可经常使用“吃完午饭后”,“等爸爸回来后”,“睡醒觉后”等话语作为时间的概念传给宝宝。

  • 标签: 时间观念 生活习惯 时间概念
  • 简介:目的观察双歧杆菌制剂“金双歧”在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治疗中的作用。方法60例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口服金双歧,观察黄疸消退的天数。结果治疗组黄疸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金双歧治疗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疗效明确。

  • 标签: 黄疸 新生儿 金双歧
  • 简介:目的观察思连康联合茵栀黄治疗母乳性黄疸的疗效。方法85例母乳性黄疸息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采用苯巴比妥药物治疗;观察组43例.给予思连康联合茵栀黄药物治疗。结果观察组在胆红素下降速度及有效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思连康联合茵栀黄治疗母乳性黄疸疗效快,无毒副反应。

  • 标签: 黄疸/药物疗法 双歧四联活菌片/治疗应用 茵栀黄/药物疗法 母乳喂养 婴儿 新生
  • 简介: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最常见的肘部骨折,其发生率占肘部骨折的首位,肘内翻是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治疗上值得探讨的问题很多,尤其是术后肘关节功能障碍和肘内翻畸形的预防。我院自1998年以来收治儿童肱骨髁上骨折458例,现结合临床对有关问题讨论如下。

  • 标签: 肱骨骨折/外科学 骨折固定术 外科学
  • 简介:目的观察退黄散保留灌肠加口服序贯治疗新生儿湿热型黄疸的疗效。方法100例湿热型病理性黄疸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蓝光照射加退黄散保留灌肠及口服序贯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蓝光治疗,疗程5d。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血清胆红素消退情况、血清胆红素降至正常水平所需时间及2周内黄疸反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在血清胆红素下降速度和平均退黄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2周内复发例数观察组少于对照组。结论退黄散保留灌肠加口服序贯治疗新生儿湿热型黄疸比单纯蓝光治疗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黄疸 中药保留灌肠 序贯治疗 婴儿 新生
  • 简介:目的提高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重症死亡病例预警症状和体征早期甄别能力。方法复习文献穷尽EV71感染重症病例临床表现,临床诊断EV71感染重症病例时开始观察,死亡病例进入本文分析,以首次发热作为EV71感染起病零时点,系统记录症状和体征出现的时间,统计死亡前(特别是6、12、和24h)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并进行神经系统定位。结果2010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5家参与医院住院并系统观察记录了54例EV71感染重症死亡病例,男31例,女23例,5岁以下53例,发病至死亡时间中位数78.5(6~432)h,120h内死亡43例(79.6%),4项一般指标均被记录(发热、皮疹、咽峡炎和流感样症状),余89项观察指标中7项未被记录到。除一般指标外,起病至36h出现的症状体征有8项:特异性指标(1项)、运动障碍指标(6项)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指标(1项);~48h症状体征增加了25项:运动障碍指标(16项)、意识障碍指标(1项)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指标(8项);~60h症状体征增加了15项:运动障碍指标(11项)、意识障碍指标(1项)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指标(3项)。出现超高热、顽固休克、深昏迷、超高心率和持续超高血压者,神经系统定位主要在延髓和部分下丘脑,6h内死亡;出现眼球共济失调、呼吸共济失调、咽反射减弱/消失、肺渗出、呼吸节律异常和血压升高者,神经系统定位于交感神经、中脑与延髓,12h内死亡;出现焦虑不安、疲倦思睡、肢体抖动、惊跳、呕吐、皮疹、发热者,距离死亡超过24h。结论EV71感染死亡病例临床表现具神经系统定位意义,及时甄别死亡前预警症状体征对降低EV71感染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肠道病毒71型 症状体征 病程 定位 儿童
  • 简介:目的分析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TS)儿童在直立倾斜试验(HUTT)过程中时间依赖性的心率变化,探讨儿童POTS的心率诊断标准。方法回顾性研究2007年1月至2014年12月的HUTT10min内最大心率≥120次/min诊断为POTS儿童105例,分析其在HUTT10min内心率的变化。结果POTS儿童由平卧位变为倾斜60°体位时心率逐渐增加,在HUTT即刻心率增加24±12次/min,HUTT后3min心率增加30±14次/min,5min时增加32±13次/min,10min时增加38±12次/min。10min内HUTT最大心率增加值平均为43±10次/min。结论POTS儿童HUTT10min内心率变化随时间延长而增加,建议儿童POTS诊断标准中心率增加≥40次/min较为适合。

  • 标签: 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 直立倾斜试验 心率 儿童
  • 简介:目的介绍脉搏传导时间(PTT)技术的原理和使用方法,提高对PTT技术的认识,探讨其在诊断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中的应用。方法对高度怀疑OSAHS的儿童进行整夜的PTT监测,连接鼻导管、热敏电阻检测口和鼻气流的变化来判断呼吸暂停及低通气事件,并根据PTT的变化趋势结合口、鼻气流的变化来区分阻塞性和中枢性呼吸事件,心电极、血氧探头共同检测PTT和血氧,体位监测器检测睡眠时体位的变化,记录数据并用SPSS11.0软件分析。结果125例疑似OSAHS儿童,其中男85例,女40例,年龄2~12岁,平均年龄5.8岁,全部顺利通过PTT监测,无一例半途中止,患儿接受程度高。PTT监测结果显示,最长阻塞性呼吸暂停时间(MOAT)为(32.02±20.80)s,其中男(30.47±21.97)s,女(34.26±18.22)s;最长中枢性呼吸暂停时间(MCAT)为(14.45±6.55)s,其中男(14.34±7.59)s,女(14.78±4.54)s;最长低通气时间(MHT)为(57.04±25.22)s,其中男(53.80±21.95)s,女(62.20±30.68)s;阻塞性呼吸暂停指数(OAI)为6.00±6.44,其中男5.44±7.37,女7.33±3.93;中枢性呼吸暂停指数(CAI)为0.85±1.00,其中男0.79±1.07,女0.98±0.87;低通气指数(HI)为5.68±6.04,其中男5.72±5.00,女5.60±7.84;最低血氧(minimumSaO2)为(83.26±12.88)%,其中男(81.97±12.93)%,女(85.58±15.87)%;微觉醒指数(arousalindex,Arousals)为26.39±12.46,其中男28.09±13.58,女22.75±9.29。125例疑似OSAHS儿童中,2例(1.6%,2/125)诊断为正常,13例(10.4%,13/125)诊断为上气道阻力综合征,41例(32.8%,41/125)诊断为轻度OSAHS,47例(37.6%,47/125)诊断为中度OSAHS,22例(17.6%,22/125)诊断为重度OSAHS。对不�

  • 标签: 儿童 睡眠 呼吸暂停 脉搏传导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