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黄疸患儿血清学检测时间对诊断新生儿溶血病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黄疸患儿100例,观察患儿溶血三项实验结果,抗体释放实验和血清检测时间及结果并进行分析。结果检测出19例抗体释放实验阳性,患儿1~3d检测出12例(12.00%),4~6d检测出5例(5.00%),7d后检测出2例(2.00%)。结论新生儿黄疸血清检测越早,发现新生儿溶血病就会越及时,能够为患儿尽早争取治疗时间,阻止病情的发展。

  • 标签: 黄疸患儿 血清学检测 新生儿 溶血病
  • 简介:摘要目的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治疗效果及黄疸指数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2月-2015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给予综合护理,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护理干预,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67%(29/30);而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0%(24/30),并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黄疸指数较低,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将护理干预措施运用在新生儿黄疸的治疗中,不仅可以降低黄疸指数,还能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儿康复。

  • 标签: 新生儿黄疸 护理干预 黄疸指数
  • 简介:摘要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病变,主要累及中等以上动脉,导致心脑肾重要器官功能及结构改变,引起冠心病及脑卒中发生,他汀类药物的出现是一个里程碑,能稳定减少甚至逆转动脉斑块,明显减少冠心病脑卒中等发病率,已被大量临床研究证实。但是他汀消退斑块作用都是在大剂量时出现的,大剂量他汀有明显副作用,尤其我们中国人对大剂量他汀耐受性差,大大限制了他汀的应用,我们发现应用针刺减肥配合小剂量阿托伐他汀钙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明显消退作用,颈动脉作为大动脉的一个窗口,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和内膜中层厚度增加可定性和定量地反映早期血管病变,我们把对颈动脉观察作为观察指标,2010年—2016年我们应用针刺减肥配合阿托伐他汀钙对颈动脉斑块消退作用观察,报告如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1月-2012年5月间本院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实施早期干预,之后对比两组黄疸发生率、黄疸持续时间及血清胆红素最高峰浓度。结果实施干预后观察组黄疸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39.7%vs58.5%),黄疸持续时间缩短,血清总胆红素高峰浓度较对照组也显著降低。结论早期干预能够有效防止黄疸的发生,对促进婴儿健康成长有积极作用。

  • 标签: 新生儿 黄疸 早期干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对小儿黄疸的中医疗法及结果进行探讨分析。随机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收治的本病患儿30例作为研究对象。经过对患儿进行中医治疗,30例患者中有12例治疗效果显著,15例患儿治疗效果明显,有一定好转,其余3例患者治疗无效或效果不明显。通过中医治疗小儿黄疸可以有效的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新生儿皮肤和巩膜黄染观察及护理。方法对438名新生儿观察护理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对438例新生儿观察,可见2-3天出现黄疸的有186例,第4天出现的轻微黄染19例,有2例第1天开始出现(1例体重2400克属低体重儿,有1例体重正常的新生儿在第3天黄染明显加重)转上级医院治疗;其余231例均无明显皮肤黄染。样本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新生儿黄疸观察护理及健康教育意义。

  • 标签: 新生儿 黄疸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科近一年来40例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方法及心得体会。方法对40例新生儿黄疸病例的临床治疗和护理经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0例新生儿黄疸治愈38例(95%),好转2例(5%),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结论新生儿黄疸病因复杂,除临床治疗外,还应重视常规护理。

  • 标签: 新生儿 黄疸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比较驱黄Ⅱ方与黄疸茵陈颗粒在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分析,为优化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黄疸茵陈颗粒与驱黄Ⅱ方在治疗新生儿黄疸中的疗效,运用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数据处理,当F值>F0.05时认为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性差异。结论使用黄疸茵陈颗粒在治疗新生儿黄疸与使用驱黄Ⅱ方在治愈时间与继发感染发生率上无显著性差异,但在合理用药与减少不良反应上具有明显优势,黄疸茵陈颗粒可全面替代驱黄Ⅱ方在新生儿黄疸上的治疗。

  • 标签: 黄疸茵陈颗粒驱黄Ⅱ方新生儿黄疸单因素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CT在诊断梗阻性黄疸中的价值,达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和临床证实的梗阻性黄疸24例,良性梗阻性黄疸14例,恶性梗阻10例,对其影像学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总结。结果CT检查对梗阻性黄疸部位、病因及定位性诊断标准性较高。结论CT检查梗阻性黄疸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标签: 梗阻性黄疸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新生儿黄疸发病规律,为有效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该院近期106新生儿黄疸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蓝光照射、静滴白蛋白、口服药物等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治疗上积极寻找病因,予光疗及药物治疗。治愈99例占93.%,好转5例占4.7%,转院2人,无死亡病例。结论对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黄疸,及早给予光疗及相应药物治疗,能有效防止核黄疸发生,同时可避免换血治疗,应引起基层医院儿科医生充分重视。

  • 标签: 新生儿黄疸 病因 光疗 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新生儿黄疸患者临床应采用的护理措施和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7月收治的51例新生儿黄疸患儿进行相应护理,随机分组,实验组30例选择综合护理,对照组21例给予常规护理,对比护理后身体的改善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护理后有效率为76.19%,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黄疸患者接受常规的护理措施,能够使身体症状得到改善,减轻病痛,使身体能够早日康复。

  • 标签: 新生儿黄疸 临床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经验,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112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采取蓝光照射期间的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2例患儿全部治愈,无胆红素脑病的发生。结论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过程中精心、有效护理对保证治疗效果,促进患儿康复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恶性阻塞性黄疸手术治疗效果。方法观察30例病人,行胰头肿瘤根治性手术5例,行肝内胆管外引流术8例,肝外胆管外引流术10例,肝外胆肠吻合术7例,术后辅助中药治疗,根据黄疸消退、肝功能好时间来评定疗效。结果28例病人术后黄疸均基本消退消退时间20天-3月,转氨酶好转时间在二十天内,22例腹水15-35天消退,2例三月以上未好转。结论手术及中药辅助治疗对恶性阻塞性黄疸疗效好,明显提高生活质量及生存期?

  • 标签: 恶性阻塞性黄疸 手术治疗 分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母乳性黄疸的发病特点,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分析260例母乳性黄疸患者的发病特点,诊断及治疗用药情况。结果196例总胆红素<220μmol/L的患者,暂停母乳3~5天,总胆红素值明显下降,继喂母乳后黄疸可稍加重,但血清胆红素峰值较原水平下降。30例总胆红素≥220μmol/L的患者,随机选择15例患者做为研究对象,除停母乳外,同时配合口服茵栀黄口服液退黄治疗,临床取得明显疗效(p<0.001);34例总胆红素≥342μmol/L患者均收住院光疗,光疗同时,停母乳与继喂母乳对胆红素下降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母乳性黄疸大多数情况下可采用暂停母乳的方法得到有效诊治,配合使用茵栀黄口服液更能有效治疗和控制黄疸,对于总胆红素≥342μmol/L患者,光疗同时,是否需停母乳尚无明显差异,所有患者无黄疸发生。

  • 标签: 母乳性黄疸 总胆红素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一种临床症状,尤其在早产儿中发生率更高,一般可以分为病理性黄疸和生理性黄疸两种类型。严重的黄疸会对患儿的神经系统造成遗留性损害,因此降低新生儿黄疸致死率和致残率的关键就是要正确的把握其有效治疗时机。一般来说临床上常用的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方案主要有药物治疗和光疗等。本文主要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新生儿黄疸 血清胆红素 治疗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周双管同步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经外周静脉输血、肱动脉或桡动脉抽血在生命体征监护下进行同步换血。结果80例新生儿换血病例中,换血量为100~150ml/kg,换血后总胆红素明显下降,换血后血红蛋白、血糖及电解质无明显改变。结论外周双管同步换血疗法对于治疗新生儿黄疸方便有效且又安全。

  • 标签: 新生儿黄疸 外周双管 同步换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