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小干扰RNA(siRNA)抑制高迁移率族蛋白A2(HMGA2)基因表达对人肾癌细胞系786-O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人肾癌细胞系786-O扩大培养后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Ctrl组)、阴性对照组(NC组)和siHMGA2组。NC组、siHMGA2组分别转染阴性对照siRNA和HMGA2siRNA,Ctrl组常规培养。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Western免疫印迹法检测转染后HMGA2mRNA和蛋白的表达;Western免疫印迹法检测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蛋白钙粘蛋白E和波形蛋白的表达;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的变化;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siHMGA2组HMGA2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较Ctrl组和NC组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HMGA2组钙粘蛋白E表达水平较Ctrl组、NC组明显升高,波形蛋白表达水平较后两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HMGA2组细胞迁移能力较Ctrl组显著降低,siHMGA2组细胞侵袭能力较Ctrl组及NC组显著降低。结论抑制HMGA2的表达可抑制肾癌细胞系786-O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其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EMT实现的。

  • 标签: 高迁移率族蛋白A2 肾癌 迁移 侵袭
  • 简介:世界范围内,膀胱癌发病率居癌性疾病第12位,其中男性发病率居第6位。膀胱癌年龄标准化发病率在男性为9.6/10万,女性2.4/10万,死亡率分别为3.2/10万和0.9/10万^[1]。病理学上,膀胱癌包括移行细胞(尿路上皮)癌、鳞状细胞癌和腺细胞癌,以及较少见的小细胞癌、混合型癌、癌肉瘤及转移性癌等,其中移行细胞癌最常见,占膀胱癌的90%以上。膀胱癌按浸润程度可分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n-muscleinvasivebladdercancer,NMIBC)和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uscleinvasivebladdercancer,MIBC)。近75%的膀胱癌患者初诊时病变局限于黏膜层(Ta,Tis)或黏膜下层(T1),即所谓的NMIBC^[2]。

  • 标签: 膀胱肿瘤 经尿道 等离子双极电切 安全共识
  • 简介:目的探讨通过RNA激活(RNAactivation,RNAa)技术上调E-cadherin基因的表达而影响人膀胱癌5637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方法将与E-cadherin基因启动子DNA序列互补的双链RNA分子(dsEcad)转染入5637细胞中,采用RT-PCR法及Westernblot检测E-cadherin的表达;用Transwell小室法及划痕法检测RNAa后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改变;用细胞免疫荧光法及Westernblot检测β-catenin蛋白在细胞内的重新分布结果。结果dsEcad转染5637细胞72h后E-cadherin表达显著上调,RNAa有效;5637细胞对细胞外基质的侵袭能力及迁移能力也明显下降。β-catenin在胞核及细胞质的水平明显下降并重新再分布至细胞膜上。结论RNAa技术激活E-cadherin基因表达并抑制细胞侵袭、转移等恶性行为,可作为膀胱癌或其他恶性肿瘤基因治疗的一种有效手段。

  • 标签: 膀胱肿瘤 RNA激活技术 E-CADHERIN 侵袭
  • 简介:粉防己碱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在多种肿瘤细胞中呈现显著的抗肿瘤活性。然而,粉防己碱在前列腺癌细胞中的作用却知之甚少,且其作用于前列腺癌的具体机制也尚未有人阐述。为了探究粉防己碱对前列腺癌DU145和PC-3两种细胞系生长抑制、凋亡诱导、迁移和侵袭抑制等方面的作用,通过MTT实验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其对前列腺癌细胞的生长抑制能力,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对前列腺癌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后通过Westernblotting实验检测粉防己碱处理后两种前列腺癌细胞系中PARP、Caspase-3、Akt、p-Akt、Bcl-2、Bax等蛋白的表达情况。而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则分别用来检测粉防己碱对前列腺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结果显示,粉防己碱可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地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系DU145和PC-3的生长;且经粉防己碱处理后,两种前列腺癌细胞系的细胞克隆数明显受到抑制。且粉防己碱可抑制两种前列腺癌细胞系的侵袭,并显著抑制其迁移能力。由此可知,粉防己碱对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有显著抑制作用。另外,粉防己碱可剂量依赖性地诱导前列腺癌细胞的凋亡,且此过程是通过caspase级联反应的激活和PI3K-Akt信号通路的抑制而得以实现的。上述结果提示粉防己碱在临床中可作为前列腺癌治疗的一种潜在治疗药物。

  • 标签: 凋亡 侵袭 迁移 增殖 前列腺癌 粉防己碱
  • 简介:随着前列腺等离子切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医院采用该技术治疗前列腺增生患者。虽然前列腺等离子切技术安全性高于普通单极切,但是绝大多数前列腺增生患者为高龄人群,且多合并各种基础疾病。因此,安全有效地使用该技术对确保医疗安全、提高前列腺增生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前列腺增生 等离子电切 安全共识
  • 简介:报道经尿道前列腺切术200例的经验,年龄57~92岁,平均73岁。主要临床表现为进行性排尿困难,夜尿次数增多和尿潴留。术中做膀胱穿刺引流。可有效防止TUR综合症。现在TURP仍然是治疗前列腺增生(BPH)的一种流行手术方法,且有不少优点,我们应用取得良好效果。

  • 标签: 前列腺增生症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 简介:膀胱尿路上皮癌是常见的泌尿系统恶性肿瘤,具多源性和异质性。多源性为尿路上皮癌可先后或同时在整个尿路上皮多处发生,且有较高复发几率;异质性是指有较大的生物学行为差异,易复发~([1])。一般认为尿道癌是泌尿系统中唯一的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的恶性肿瘤,而最新版坎贝尔泌尿外科学指出,有研究统计发现尿道癌男性发病仍较女性多。女性尿道癌的发病率占女性恶性肿瘤的0.02%~([2])。

  • 标签: 术后复发 尿道癌 膀胱肿瘤 泌尿系统恶性肿瘤 膀胱尿路上皮癌 生物学行为差异
  • 简介:目的研究长链非编码RNA-NR_024158在肾肿瘤中的表达及其调控机制,并探讨其对肾肿瘤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逆转录实时定量PCR检测NR_024158在肾肿瘤组织和细胞系中的表达;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NR_024158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逆转录实时定量PCR检测非特异性去甲基化药物(5Aza.dc)处理后肾肿瘤细胞系中NR_024158表达的变化;MTS技术检测过表达NR_024158后细胞的生长情况;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过表达NR_024158后细胞的迁移和侵袭情况。结果肾肿瘤组织和细胞系中NR_024158的表达较相对参照系(HK-2)降低;NR_024158启动子区存在甲基化;5Aza.dc处理后,肾肿瘤细胞系NR_024158的表达明显增加;过表达NR_024158后肾肿瘤细胞系的增殖和迁移、侵袭明显受到抑制。结论NR_024158在肾肿瘤中发挥抑癌基因样作用,其表达受甲基化调控。

  • 标签: 肾肿瘤 长链非编码RNA 表达调控
  • 简介:自1993年以来,我院开展TURP手术近300例,其中三例为巨大前列腺三叶增生,中叶突入膀胱。切时,采用先阻断中叶血运最后切除中叶的方法获得成功,现予报道。临床资料三例年龄在59~68岁之间,排尿困难3~8年。因尿潴留在外院行膀胱造瘘后转入我院。入院检查,心、肺、肝、肾功能都在正常范围之内。B超检查三例

  • 标签: 电切方法 经尿道 前列腺增生 巨大前列腺 膀胱造瘘管 中叶突
  • 简介:目的探讨经尿道汽化切术治疗重度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经尿道汽化切术方法治疗60例重度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排尿通畅,54例患者得到6~40个月随访,I-PSS评分由术前的28.64±5.38降至12.86±6.03(P<0.01),残余尿量由(155.62±48.37)mL降至(35.83±9.72)mL(P<0.01),生活质量评分由5.3±0.7降至1.4±0.6(P<0.05),术前术后血红蛋白含量、血钠无明显改变,无切综合征、永久性尿失禁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经尿道汽化切术治疗重度前列腺增生症疗效显著,并发症少,安全性好,是重度前列腺增生症的有效治疗方法.

  • 标签: 治疗 重度前列腺增生症 经尿道汽化电切术 并发症 患者 术前
  • 简介:经尿道前列腺切术(TURP)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经典术式,膀胱颈挛缩(BNC)是TURP术后常见的且严重的晚期并发症之一,BNC的发生给患者带来身心痛苦及经济损失,对此作者回顾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对BNC的诊治做一综述,期望能给临床工作带来参考价值。

  • 标签: 膀胱颈挛缩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良性前列腺增生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窦道刮除+窦口黏膜灼术对早期膀胱阴道瘘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5例女性患者,分别为剖宫产术后1例、子宫肌瘤剥除术后2例、子宫全切术后2例,术后拔除导尿管后均有液体自阴道不自主流出,术前经膀胱尿道镜检查及阴道美蓝试验确诊膀胱阴道瘘,均为单一瘘口,膀胱尿道镜下瘘孔直径0.5~1.0cm,术前3d清洗阴道并排除泌尿系及会阴部感染,5例随即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膀胱阴道瘘窦道刮除+窦口黏膜灼术,其中1例二次行窦口黏膜灼术,术后均给予敏感抗生素3d,留置尿管2周。结果手术时间约为30~60min,平均45min。术中出血平均10mL。围手术期未见重大并发症。4例术后无阴道漏尿;1例阴道漏尿症状明显减轻,二次行窦口黏膜灼术,术后无阴道漏尿症状发生。随访12个月无复发。结论窦道刮除+窦口黏膜灼术治疗早期膀胱阴道瘘,具有创伤小、简单易行等特点,可在早期进行,疗效确切。

  • 标签: 膀胱阴道瘘 窦道刮除 黏膜电灼 手术
  • 简介:2003年6月至2008年6月,我院经尿道膀胱肿瘤切术(TURBT)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430例,其中因术中闭孔神经反射引起膀胱穿孔改行膀胱部分切除术的患者共32例。本文对膀胱穿孔组和无膀胱穿孔组随访6个月~5年,比较两组间在肿瘤膀胱内复发、膀胱内浸润、膀胱外复发和死亡率的差异,分析膀胱穿孔对膀胱肿瘤预后的影响,现总结如下。

  • 标签: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术中膀胱穿孔 浅表性膀胱肿瘤 肿瘤预后 患者 膀胱部分切除术
  • 简介:目的介绍后腹腔镜行肾输尿管全长及膀胱袖状切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经验。方法经后腹腔镜施行肾输尿管全长及膀胱袖状切除术32例。其中输尿管肿瘤20例,肾盂肿瘤12例。肿瘤位于右侧17例,左侧15例。2例输尿管肿瘤合并膀胱肿瘤。经尿道切镜距输尿管口约0.5cm环形切透膀胱全层,对输尿管末端灼彻底封闭输尿管开口。输尿管末端切结束退出切镜后留置尿管。采用腰部3个穿刺套管针入路,行根治性肾切除,输尿管尽量向下游离,下腹部行5~9cm切口,取出肾标本,然后行下端输尿管及膀胱袖状切除。结果31例手术顺利,1例术前有经皮肾镜术史,术中发生十二指肠瘘,手术中转开放修补十二指肠,术后恢复顺利。手术时间2.0~6.5h,平均3.5h。出血量25~1500ml,平均163ml。术后随访2~36个月。29例患者无瘤存活;1例患者术后2个月发生膀胱、盆腔转移,目前带瘤存活;1例患者术后2年发生膀胱肿瘤,切后无瘤存活;1例患者术后第3个月死于心脏疾病。结论经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盂和输尿管肿瘤,切口明显小于开放手术,术后恢复快。用电切镜环状切除输尿管末端可完整切除输尿管。

  • 标签: 肾肿瘤 输尿管肿瘤 腹腔镜 膀胱镜
  • 简介: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prostatehyperplasia,BPH)经尿道前列腺切术(transurethralresectionprostate,TURP)后再入院的原因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BPH行TURP术后再入院患者122例,其中腺体残留或复发者47例,TURP术后继发出血36例,尿道或膀胱颈狭窄32例,附睾炎6例,气囊尿管乳胶碎片遗留于膀胱1例。结果本组122例,97例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诊6个月至1年,效果满意84例(87.6%);9例尿道狭窄,术后需要定期尿道扩张。结论术前准确诊断、合理选择手术方式及术中、术后正确处理是预防患者再次入院的关键,再次手术应首选经尿道手术。

  • 标签: 前列腺增生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并发症
  • 简介:慢性淋病性后尿道炎治疗困难,近年来发病率较高,我们采用电切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慢性淋病性后尿道炎19例,年龄25~37岁,平均32岁,有不洁性史和急性淋病史,病程1~4年,经多种抗菌素及物理治疗无效。主要症状为尿痛,轻度尿频和尿道烧灼感,2例有排水困难。全部患

  • 标签: 后尿道炎 电切治疗 急性淋病性尿道炎 经尿道 物理治疗 泌尿外科
  • 简介:目的对比研究CO2介导经尿道膀胱肿瘤切术(TURBT)与传统水介导TURBT对膀胱肿瘤的治疗作用。方法52例膀胱肿瘤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28例):以CO2气体为介质行TURBT;B组(24例):行传统TURBT,观察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用水量、[JP3]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天数、肿瘤复发率等。结果A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17(8~35)min、术中微量出血(未精确计算)、[JP]术中平均用水量807.7(500~1000)ml、术中及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5(4~7)d。术后病理:尿路上皮细胞癌26例,乳头状肿瘤2例。随访12~36个月,肿瘤复发3例。B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20(15~40)min、术中少量出血(未精确计算)、术中平均用水量13500(6000~18000)ml、术中1例因闭孔神经反射发生膀胱穿孔(轻微,未更改手术方案)、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5.2(4~10)d。术后病理:尿路上皮细胞癌22例,乳头状肿瘤1例,低度恶性倾向尿路上皮乳头状肿瘤1例。随访12~36个月,肿瘤复发2例。结论与传统TURBT相比,CO2为介质的TURBT在手术时间、并发症、住院天数等方面无明显优势,但视野清晰,用水量少,可作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进行推广。

  • 标签: 膀胱肿瘤 二氧化碳 气膀胱
  • 简介:我院自93年6月以来共收治8例前列腺增生开放性手术后膀胶颈部狭窄病人,均采取经尿道膀胱颈部狭窄切除术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年龄56~65岁,平均59岁,均行耻骨上前列腺摘除术,其中:2例为术后拔管数日内就出现排尿不畅,4例为拔管后一个月出现排尿不畅,其中有2例出现排尿困难给予膀胱造瘘。上述病人

  • 标签: 电切治疗 经尿道 膀胱颈部 狭窄梗阻 手术后 前列腺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