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5种测量喙突形态的方法的数值变化,探讨何种指标对于判断喙突撞击症导致的肩胛下肌腱损伤最有意义,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100例肩胛下肌腱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2例,女性58例;左肩52例,右肩48例;损伤分级:0级22例,1级36例,2级23例,3级19例,行MRI检查,分别测量患者喙肱距离(coracoid-humeraldistance,CH)、喙突指数(coracoidindex,CI)、喙突体与关节盂之间的夹角(A1)、喙突颈与关节盂之间的夹角(A2)、喙突颈与喙突体之间的夹角(A3),整理、统计、分析数据。结果分别计算各组数据的P值(α=0.05),CH: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I:P=0.25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1:P=0.0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2:P=0.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3: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喙突的形态改变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喙突撞击症发生,最终引起肩胛下肌腱不同程度的损伤。

  • 标签: 喙突 形态改变 肩胛下肌 损害 MRI
  • 简介:目的通过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骨密度的测定和骨组织形态计量分析,探讨骨质疏松性骨折骨密度与骨结构的关系。方法选择低、中能量创伤所致髋部骨折需要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30例,分为2组,男性14例,女性16例。以双能x线吸收骨密度仪(DEXA)测量患者健侧股骨近端大转子BMD。手术中用切面积1cm×1cm的环钻于患侧股骨大转子问区松质骨按统一标准定位后,钻取骨柱,进行骨组织形态计量学观察与分析。结果根据BMD测定的结果男性患者能诊断为骨质疏松症的有9例(64.29%),女性患者能诊断为骨质疏松症的有12例(75.00%)。骨组织形态计量学结果提示老年男女骨结构参数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老年男、女性股骨大转子BMD均与%Tb.Ar、Th.Th、Tb.N、N/F成正相关,与Th.sp成负相关(P〈0.05)。结论老年人男女两个组的股骨近端转子间区骨组织形态计量参数无明显差异,股骨近端转子间区的BMD与骨结构有一定的相关性,骨形态计量学分析较BMD更可靠、更敏感、更真实地反映骨质疏松的情况。

  • 标签: 老年人 髋部骨折 股骨转子间 骨密度 骨组织形态计量学 骨质疏松症
  • 简介:目的比较不同代次成人正常髓核细胞体外培养的形态及生长动力学差异。方法从成人正常髓核组织分离培养髓核细胞,传代后对细胞形态、生长曲线、噻唑蓝(methylthiazolyltetrazolium,MTT)摄取等进行比较研究。结果体外培养条件下,传3代之前的细胞形态正常,胞浆丰富;传4代起,部分细胞的形态逐渐向长梭形演化。生长曲线提示传3代之前的髓核细胞持续增殖能力强。MTT测定吸光度值,传1、3代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传5、7代与传1代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培养条件下,前3代成人正常髓核细胞形态良好,活性高,增殖能力强,适合作为组织工程椎间盘的种子细胞。

  • 标签: 椎间盘 细胞培养技术 组织工程
  • 简介:目的探讨Graves病(GD)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骨密度(BMD)及骨转换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了73例GD患者和34例正常对照组腰椎及股骨近端的骨密度,并同时检测其甲状腺激素(FT3、FT4)、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typeⅠcollagencross-linkedtelopeptide,ICTP)和Ⅰ型前胶原羧基末端前肽(PICP)水平。结果GD患者的BMD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血清ICTP、PICP浓度则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组的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腰椎和股骨近端各测量部位骨密度之间呈显著负相关,甲状腺激素水平与ICTP,PICP的水平呈正相关关系,ICTP,PICP的水平与骨密度不相关。血清ICTP浓度与PICP呈正相关。结论GD患者骨密度减低,骨转换增强,骨代谢紊乱,与甲亢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有关。定量检测ICTP,PICP的水平对于甲亢代谢性骨病有重要的价值。

  • 标签: GRAVES病 骨密度 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 Ⅰ型前胶原羧基末端前肽
  • 简介:目的观察类风湿性关节炎早期胫骨骨小梁形态计量学参数的变化.方法将3月龄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12只,实验组采用右后足皮内注射福氏完全佐剂的方法诱导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3周后处死大鼠,取右侧胫骨近端,制备不脱钙的骨切片后行形态学计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大鼠胫骨骨小梁体积明显减少(P<0.01),成骨细胞表面、类骨质表面减小(P<0.01,P<0.05).破骨细胞数增多(P<0.01),吸收表面增高(P<0.01).结论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早期可引起继发性骨质疏松.

  • 标签: 类风湿性关节炎 骨小梁形态计量 模型大鼠 对照组 正常 胫骨近端
  • 简介:目的研究老年骨质疏松女性髋部骨密度(bonemineraldensity,BMD)与血清总胆固醇(totalcholesterol,TC)、血清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和血清尿酸(uricacid,UA)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就诊的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者108例.记录患者的年龄、身高、体重、股骨颈BMD、股骨大转子BMD、股骨粗隆间BMD、髋部整体BMD、Ward’s区BMD、TC、TG、HDL-C、LDL-C、UA、血清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C-terminalcrosslinkingtelopeptideoftypeⅠcollagen,CTX)、Ⅰ型原胶原N-端前肽(procollagentypeⅠNpropeptide,PINP)、25羟基维生素D(25-OH-VitD,VitD-T)及基础疾病情况等资料.髋部BMD、体质量指数(bodymassindex,BMI)、β-CTX、PINP、VitD-T、TC、TG、LDL-C、HDL-C、UA相关性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结果股骨颈BMD与年龄、β-CTX呈负相关,与BMI、VitD-T、TG、UA呈正相关(r〈0,P〈0.05).股骨大转子BMD与年龄、β-CTX呈负相关(r〈0,P〈0.05),与BMI、VitD-T、TC、TG、LDL-C、UA呈正相关(r〉0,P〈0.05).股骨粗隆间BMD与年龄、β-CTX、PINP呈负相关(r〈0,P〈0.05),与BMI、VitD-T、TC、TG、UA呈正相关(r〉0,P〈0.05).髋部整体BMD与与年龄、β-CTX呈负相关(r〈0,P〈0.05),与BMI、VitD-T、TC、TG、LDL-C、UA呈正相关(r〉0,P〈0.05).股骨Ward’s区BMD与年龄、β-CTX呈负相关(r〈0,P〈0.05),与BMI、VitD-T、TC、LDL-C、UA呈正相关(r〉0,P〈0.05).TC与β-CTX、PINP呈负相关(r〈0,P〈0.05),与VitD-T、UA呈正相关(r〉0,P〈0.05).TG与UA呈正相关(r〉0,P〈0.05).HDL-C与VitD-T、UA呈正相关(r〉0,P〈0.05).LDL-C与β-CTX、PINP呈负相关(r〈0,P〈0.05),与VitD-T、UA呈正相关(r〉0,P〈0.05).结论骨质疏松患者髋部不同

  • 标签: 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性骨折 尿酸 血脂代谢 骨密度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血糖控制水平糖尿病患者的骨转换情况与骨质疏松的关系,为控制患者骨折风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于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患者494例纳入研究,分别测定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hemoglobin,HbA1c)与25羟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D,25-VD),I型胶原氨基延长肽(typeIcollagenamino-lengtheningpeptide,P1NP),β胶原降解产物(β-crosslaps,β-Cross),骨钙素(osteocalcin,OC)。按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将糖尿病患者分为A组(HbA1c<7.0%)、B组(7.0%≤HbA1c<9.0%)、C组(HbA1c≥9.0%),同期非糖尿病体检人群45例作为对照组。对不同分组的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糖化血红蛋白与25羟维生素D、I型胶原氨基延长肽、β胶原降解产物、骨钙素均存在负相关关系(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11、-0.10、-0.10、-0.19.对照组4项骨代谢标志物均高于A、B、C3个糖尿病患者组(P<0.05),糖尿病患者A组的骨钙素水平高于B组和C组(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影响骨转换标志物水平。骨钙素在骨转换标志物中是更为敏感的实验室检测指标,可能在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的诊断和治疗监测中更值得关注。

  • 标签: 糖化血红蛋白 骨转换标志物 骨钙素 骨质疏松 糖尿病
  • 简介:目的:探讨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血清戊糖素水平与骨转换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以了解戊糖素对骨代谢的影响。方法190例绝经后女性及>60岁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于空腹状态下抽取空腹静脉血液查肝肾功能、糖化血红蛋白(HbA1C)、I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I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骨钙素(OC)及戊糖素水平,分析戊糖素与肝肾功能及骨转换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相关分析结果提示戊糖素与糖尿病病程、HbA1c、β-CTX水平相关(r=0.492、0.158和-0.156,P均<0.05),而与PINP及OC之间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646和0.72)。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戊糖素水平与糖尿病病程、HbA1C相关(P均<0.05),而与β-CTX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199)。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戊糖素水平与骨转换指标PINP、β-CTX及OC水平之间无明显的相关性。

  • 标签: 2型糖尿病 戊糖素 骨转换指标
  • 简介:目的观察牛膝醇提取物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骨密度(BMD)、骨转换和骨组织I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背侧切口切除大鼠双侧卵巢,分为去卵巢组,牛膝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和雌激素对照组,另设一假手术组,分别给予基础饲料和不同剂量治疗药物,12w后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股骨、胫骨和腰椎的骨密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骨转换指标血清骨碱性磷酸酶(BAP)、血清骨钙素(BG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尿I型胶原氨基末端肽(NTx)/肌酐比值(NTx/Cr)进行测定,并利用Western免疫印迹法检测骨组织I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大鼠去势后骨密度和I型胶原蛋白的表达显著下降(P〈0.01),骨转换指标有较大变化。牛膝醇提取物高、中剂量组可使去势大鼠骨密度和I型胶原蛋白的表达显著提高,改善骨转换指标的变化,且存在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结论牛膝醇提取物能提高去势大鼠的骨密度和I型胶原蛋白的表达。

  • 标签: 牛膝 骨质疏松 骨密度 胶原
  • 简介:目的观察雷奈酸锶对糖皮质激素诱导骨质疏松大鼠骨形态计量学的影响。方法24只3.5月龄SPF级雄性SD大鼠适应性喂养1W后,随机等分为3组:Nrm组:正常对照组;Met组:皮下注射甲强龙(Met)5mg/(kg·d),每周5次;SrR组:在Met组基础上给予雷奈酸锶900mg/(kg·d)灌胃。实验期9w。第5腰椎(L5)和右侧股骨用于骨密度测定,右侧胫骨行骨形态计量学分析。结果Met组L,和股骨BMD显著低于Nrm组;SrR组L。和股骨BMD显著高于Met组。Met组BV/TV,Tb.Th,Tb.N,%Ct.Ar显著低于Nrm组,Th.sp,%Ma.Ar,ES/BS显著高于Nrm组;SrR组BV/TV,Tb.Th,Tb.N,%Ct.Ar显著高于Met组;Tb.Sp,ES/BS显著低于Met组。结论给予大鼠SrR900mg/(kg·d)灌胃,在提高激素诱导骨质疏松大鼠的骨密度,促进骨形成,降低骨吸收,延缓骨量丢失方面有积极作用;对继发性骨质疏松的预防和治疗有一定前景。

  • 标签: 雷奈酸锶 骨密度 骨形态计量学 糖皮质激素 大鼠
  • 简介:目的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观察可注射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phosphatecement,CPC)联合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recombinanthumanbonemorphogeneticprotein,rhBMP-2)作为植骨材料在老年肱骨近端骨折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59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手术复位后的骨缺损分别采用可注射rhBMP-2/CPC(实验组)和单纯CPC(对照组)进行充填,并用PHILOS接骨板进行内固定。比较两组患者术后Lane-SandhuX线评分和肩关节功能的差异。结果全部病例经过平均14.2个月随访。切口局部无搔痒感或疼痛。随访发现实验组术后平均20.8周获得骨性愈合,优于对照组的25.8周。通过Lane-Sandhu评分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的X线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验组和对照组对比术后关节功能评分提示:运用可注射rhBMP-2/CPC人工骨患者在术后1年的Neer关节功能评分表结果优于单纯运用CPC人工骨患者(P〈0.05)。结论可注射rhBMP-2/CPC具有安全、方便、副作用小、充填效果确实等优点,能有效避免复位后骨量的再丢失,可促进骨折的愈合过程,是充填老年肱骨近端骨折骨缺损的较佳方法之一。

  • 标签: 磷酸钙 骨形态发生蛋白-2 骨移植替代物 肱骨近端骨折
  • 简介:目的探讨青少年L5/S1峡部裂性腰椎滑脱患者的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2017年1月收治的29例青少年L5/S1峡部裂性腰椎滑脱患者影像学资料,以30例年龄匹配的正常青少年影像学资料作为对照。在站立位全脊柱侧位X线片上测量滑脱角(SA)、滑脱距离(SD)、骨盆入射角(PI)、骨盆倾斜角(PT)、骶骨倾斜角(SS)、骨盆矢状面厚度(SPT)、L5入射角(L5I)、腰椎前凸角(LL)、胸椎后凸角(TK)、脊柱矢状位平衡(SVA)、骶骨平台角(STA)、S1指数、腰骶角(LSA)等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并计算滑脱率(SP),比较滑脱组与对照组以及低滑脱(SP≤17%)与高滑脱(SP〉17%)亚组之间的差异,并采用Pearson相关检验分析SP与各影像学参数的相关性。结果滑脱组SA为-4.5°±9.6°,SD为(7.1±3.6)mm,SP为(22.2±11.1)%。滑脱组的LSA、STA、S1指数小于对照组,PI、PT、SS、SPT、L5I、SVA及LL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TK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滑脱亚组的SA、TK、LSA、STA及S1指数均显著小于低滑脱亚组,PI、PT、SS、SPT、L5I和SVA均大于低滑脱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个亚组的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滑脱组PI、PT、SPT、L5I、LL与SP呈正相关,TK、LSA、STA及S1指数与SP成负相关,SS、SVA与SP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腰骶部先天发育不良可能是青少年峡部裂性腰椎滑脱发生的始动因素。受滑脱程度影响,其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显著异常,表现出腰椎前凸增大、躯干前倾,同时骨盆后旋、屈髋屈膝等异常代偿姿势。

  • 标签: 青少年 腰椎 脊椎滑脱 盆骨测量
  • 简介:目的采用大鼠去卵巢合并D-半乳糖诱导老年性骨质疏松的动物模型来评价从红曲提取含辅酶Q10和洛伐他汀的提取物对胫骨形态的骨计量学作用,并与雌激素己烯雌酚比较。方法3月龄SPF级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CON),去卵巢组(OVX),模型组(MOD),己烯雌酚组(DES)和红曲胶囊组(RYR),连续给药60天。实验结束前第13、14天和第3、4天皮下注射钙黄绿素7mg·kg^-1进行骨荧光标记。实验结束时,取右侧胫骨上段制成不脱钙骨切片,胫骨中段制成不脱钙骨磨片用于骨组织形态计量学研究。结果去卵巢合并皮下注射D-半乳糖可导致大鼠体重增加,胫骨松质骨骨量丢失严重,骨显微结构严重退化,胫骨皮质骨的面积减少;含辅酶Q10和洛伐他汀的红曲提取物可使去卵巢合并D-半乳糖大鼠的体重明显减轻,胫骨松质骨以及胫骨皮质骨的骨丢失明显减轻,骨量、骨微观结构得到明显改善。结论去卵巢合并D-半乳糖可导致大鼠出现老年性骨质疏松,补充含辅酶Q10和洛伐他汀的红曲提取物可改善去卵巢合并D-半乳糖大鼠的胫骨骨丢失,提示该提取物具有减肥及防治骨质疏松的良好的应用前景。

  • 标签: 辅酶Q10 红曲提取物 去卵巢 D-半乳糖 骨质疏松 己烯雌酚
  • 简介:目的分析北京地区健康绝经期前女性不同年龄阶段血清Ⅰ型原胶原氨基端肽(procollagentype1N-terminalpropeptide,P1NP)和Ⅰ型胶原羧基端肽交联(βcross-linkedC-telopeptideoftype1collagen,β-CTX)水平的分布趋势差异并初步建立两者的参考区间.方法以北京地区健康绝经期前女性作为研究对象,应用罗氏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对符合入组标准的272名30~54岁女性血清P1NP和β-CTX水平进行检测.以5岁为一年龄段进行分组:30~34岁,35~39岁,40~44岁,45~49岁,50~54岁;运用局部加权回归散点平滑法和Kolmogorov-SmirnovZ检验比较不同年龄段两者的组间分布趋势差异,确定参考人群的特异年龄段,并应用非参数方法建立参考区间.结果272名入组受试者的平均年龄为(39.51±5.85)岁,总体P1NP与β-CTX水平呈非正态分布.35~39岁与40~44岁的血清P1NP与β-CTX水平分布趋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将30~34岁及45~49岁水平分别与35~44岁水平的分布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将35~44岁年龄段的健康绝经期前女性作为参考人群,由此所建立的血清P1NP参考区间为:17.95~65.60ng/mL,血清β-CTX参考区间为0.10~0.49ng/mL.结论北京地区35~44岁健康绝经期前女性血清骨转换标志物P1NP和β-CTX水平分布趋势相对平稳,受变异因素影响最小,两者在此年龄段人群的测定结果适宜作为建立参考区间的参考值.

  • 标签: 骨转换标志物 血清I型原胶原氨基端肽 血清I型胶原羧基端肽交联 参考区间 健康绝经期前女性
  • 简介:目的观察富血小板血浆(PRP)凝胶及腺病毒介导的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基因转染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体外成软骨分化的影响。方法取新西兰大白兔骨髓培养BMSCs,抽取静脉血制备PRP,以Ad-GFP-hBMP-2(BMP-2-BMSCs组)及Ad-GFP(对照组)转染的BMSCs分别与PRP凝胶复合,继续培养。用扫描电镜、MTT检测PRP凝胶的生物相容性,RT-PCR检测各组的I型胶原、n型胶原、X型胶原、蛋白聚糖、SQX-9表达。结果扫描电镜及MTT检测证实PRP凝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RT-PCR分析表明,单层培养的BMP-2-BMSCs组的n型胶原、蛋白聚糖和S0X-9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〇P<0.05),但I型胶原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尸<0.05),同时X型胶原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〇P>0.05);与PRP复合后,BMP-2-BMSCs组的n型胶原、蛋白聚糖和SQX-9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升高(P<0.05),而I型胶原和X型胶原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转染BMP-2的BMSCs在PRP凝胶中生长良好,BMP-2基因转染能促进BMSCs的体外成软骨分化。

  • 标签: 细胞低氧 骨形态发生蛋白质类 间质干细胞 骨髓 细胞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