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0 个结果
  • 简介:使秘是骨科卧床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据文献报道其发生率可高达90.47%。骨科患者由于创伤、卧床、疼痛等因素导敛生活习惯和排便方式的改变,极易发生便秘,便秘时常出现下腹膨胀,严重时出现食欲不振、无力、头晕、烦躁等症状,若不及早干预,对患者的饮食、睡眠和骨折的康复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我科自2008年1月至2009年3月收治的62例卧床患者进行护理下预,减少了便秘的发生,促进了患者的康复,现报告如下。

  • 标签: 骨科卧床患者 护理干预 便秘 2009年 骨科患者 排便方式
  • 简介:椎间盘源性疼痛现已逐渐受到广大学者们的认同和重视,但临床中对这类疾病的关注主要集中在慢性椎间盘源性的下腰痛,而对慢性颈椎椎间盘源性疼痛(cervicaldiscogenicpain)较少提及。随着临床中该病的发病率逐渐增高(10%~15%)以及人们对其发病机理的进一步认识,这类以颈椎椎间盘退变为基础的慢性疼痛疾病已在临床诊断中变得越发常见。

  • 标签: 颈椎 椎间盘 疼痛 综述文献
  • 简介: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干预对减少脊柱后路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的效果。方法将山东省淄博市第一医院2012年2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68例择期行脊柱后路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手术室传统护理,而观察组根据引起苏醒期躁动的因素给予针对预防性的护理措施,监测并记录两组苏醒期的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及心率情况,同时分析两组躁动的发生率并评价躁动分布情况。结果两组的基础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苏醒期的舒张压、收缩压及心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躁动发生率为35.3%低于对照组的14.7%,P〈0.05),且两组的躁动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干预可减少脊柱后路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并降低手术对苏醒期血压和心率的影响。

  • 标签: 护理干预 脊柱后路手术 苏醒期躁动
  • 简介:目的观察鲑鱼降钙素喷鼻剂治疗老年骨性疼痛的疗效。方法老年骨性疼痛60例,其中:骨质疏松症40例,癌性骨痛20例。应用鲑鱼降钙素喷鼻剂,每日1次,每次100IU,用药前后检测血清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BGP)、酸性磷酸酶(ACP)。结果用药后血清ALP、BGP、ACP显著下降,骨痛改善,总有效率87.7%。结论鲑鱼降钙素喷鼻剂是治疗老年骨性疼痛安全、有效的药物。

  • 标签: 鲑鱼降钙素 老年人 骨性疼痛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椎体成形术后疼痛缓解不佳的原因、补救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2006-2012年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79例(98个椎体),男7例,女21例;年龄62~86岁,平均67.8岁。手术后效果不佳,疼痛仅部分缓解28例,从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方面对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结果术后效果不佳的28例患者经过分析原因为漏诊、骨水泥填充不佳、合并椎体附件骨折、术后再骨折、多发椎体骨折、术中定位错误等。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后,4周随访,症状完全缓解20例,部分缓解8例。结论对骨质疏松压缩骨折应用椎体成形术治疗术后效果不佳病例,根据发生的不同原因采取不同的补救措施治疗效果满意。

  • 标签: 骨质疏松症 椎体压缩性骨折 椎体成形术 疼痛
  • 简介:目的通过分析本地区农村中老年妇女不明原因腰背疼痛与骨密度的关系,阐明本地区农村妇女骨质疏松的临床症状特点,为骨质疏松的早期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本地区50岁以上农村女性不明原因腰背疼痛患者433例,测量腰椎(lumbarspine,LB)正位(b—k)、髋部股骨颈(Neck)、三角区(ward)、大转子(Troch)的骨密度值,统计各部位的T值(T—Score),比较不同年龄组和不同疼痛程度患者的T值。结果骨密度下降最显著在50~59岁之间,以T值≤-2为骨质疏松患者,腰部316例(75.0%);髋部Neck251例(58.0%);Ward273例(63.0%);Troch187例(43.2%);有354例(81.6%)有1处或多处骨质疏松。年龄越大,骨质疏松发生率越高,超过80岁患者,100%有1处或多处骨质疏松。结论不明原因腰背疼痛的女性不同部位骨密度丢失率均较高,对这一群体的中老年女性进行骨密度检查,有利于提高骨质疏松的检出率,对早期治疗有重要意义。50~59岁是防治骨质疏松的最佳时机。

  • 标签: 农村中老年妇女 腰背疼痛 骨密度 骨质疏松症
  • 简介:通过检索2013年至2018年2月知网、维普、万方、pubmed等数据库中有关中医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疼痛症(primaryosteopototicpain,POPP)的文献,按照中医疗法和作用机理分析总结其临床应用的新进展。结果提示国内外治疗POPP的中医疗法主要集中在中药内服、针灸、推拿、中药熏蒸、中药外敷、中药离子导入、穴位注射、针刀、手法复位和健身气功等10个方面,中医药治疗POPP的研究水平显著提高,且中医与西医互相借鉴、互为补充、相互结合的趋势性越来越明显。认为目前相关研究在研究对象的选择、分组方法、干预措施、指标测量等方面仍存在不足,建议今后逐渐形成规范化的POPP研究指导策略,以期为中医药治疗POPP提供更加有利的循证医学证据,也为今后本病的临床研究设计和治疗方案提供借鉴和思路。

  • 标签: 中医中药 骨质疏松症 疼痛 治疗进展 综述
  • 简介:腰椎间盘摘除术是一个解除根性痛和下腰痛的术式,但不幸的是仍有部分患者在成功的手术之后几天内还存在根性痛,原因可能是神经根的炎性反应。AminmansourB等对61例患者,进行了一项前瞻性、随机、三盲临床实验。伴有单间隙(L4/L,或L5/S,)椎间盘突出患者被随机分成3组,术后分别给予40mg、80mg地塞米松和安慰剂:第一组19例患者给予40mg地塞米松静滴,第二组20例患者给予80mg,而第三组为安慰剂组共22例患者。所有患者同时给予50mg雷尼替丁。用可视性评分(visualanalogscoreVAS)评估术前和术后的根性痛和下腰痛的程度。吗啡作为唯一的止痛剂视患者的疼痛情况而给予。结果:所有组术后下腰痛减轻程度相同;第一组根性痛平均下降4.26点,第二组为4.15点,而第三组为2.73点(P=0.006)。而吗啡用量第一组明显比第三组少(5.26vs9mgp=0.012)。结论:在单间隙腰椎间盘摘除术中给予静滴40mg地塞米松可以有效减少术后根性腿痛以及麻醉药品的应用。

  • 标签: 腰椎间盘摘除术 术后疼痛 地塞米松 静滴 大剂量 疗效
  • 简介:目的评价发散式体外冲击波治疗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自2012年5月至2012年8月通过发散式体外冲击波治疗仪(AGD-800)治疗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36例患者,每位患者都以痛点定位冲击点,每次治疗一个或多个冲击点(疼痛区域),每个冲击点次数2000次,治疗周期7d/次,连续治疗3次,分别为0、7、14d,治疗时间为5~10min,并随访记录治疗前、治疗后、7d、14d、21d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医生评价评分、患者反应评分及总体评分。结果36例患者中32例获得完全随访,均无不良事件发生。VAS评分随着时间延长、治疗次数增加逐渐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对治疗效果较满意,总有效率末次随访达到50%。结论冲击波技术无明显损伤、安全、简便、有一定的疗效,可作为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综合治疗中的一种辅助治疗,值得推广。

  • 标签: 体外冲击波 颈肩肌筋膜 疼痛综合征
  • 简介:骨质疏松条件下,强化椎弓根内固定稳定的传统的方法有增大螺钉的长度、直径和改变椎弓根螺钉植入的角度等。有学者在钉道内添加生物骨水泥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认为强化效果明显。也有学者在改进螺钉的结构设计方面进行了相关的研究,相继出现了包括膨胀式椎弓根螺钉等各种设计的螺钉,并取得明显效果。临床上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强化效果持久的强化方案。

  • 标签: 骨质疏松症 强化 椎弓根螺钉
  • 作者: 田茂星
  • 学科: 医药卫生 > 骨科学
  • 创建时间:2022-11-22
  • 出处:《中国典型病例大全》2022年第16卷第7期
  • 机构:六盘水市人民医院,贵州盘州553000
  • 简介:目的:探究分析轴式滚动移位法在减轻胸腰椎术后患者伤口疼痛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取我院于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所收治的共计60例行胸腰椎术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样本对象,通过电脑随机的方式,将这入选的60例患者随机乱序均分为30例应用常规平抬搬运法的对照组患者,以及30例应用轴式滚动移位法搬运的观察组患者。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VAS评分以及对于护理的满意度。结果:采用了轴式滚动移位法搬运的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显著更低于仅接受了常规平抬搬运法的对照组患者,两组的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且应用了轴式滚动移位法搬运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更高于仅接受了常规平抬搬运法的对照组患者,两组的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结论:针对行胸腰椎术的患者,在术后采用轴式滚动移位法进行搬运能有效降低患者的伤口疼痛,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进而提升了患者的舒适度和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临床上具有优秀的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胸腰椎术;伤口疼痛;轴式滚动移位法;满意度
  • 简介:目的比较补肾壮骨冲剂、密盖息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成本-效果,进行经济学评价,为临床提供有效、实用治疗方案。方法将17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补肾壮骨冲剂组88例,失访8例;密盖息组90例,失访4例。补肾壮骨冲剂组给予口服补肾壮骨冲剂;密盖息组给予密盖息肌肉注射治疗。观察治疗第2、4周两组的疼痛强度缓解情况、镇痛有效率,运用药物经济学方法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①补肾壮骨冲剂组、密盖息组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后第2周的疼痛强度分别为4.7365±1.6895和3.9535±1.3187,两组比较(P〉0.05),总有效率分别为42.5%和53.49%(P〉0.05);治疗后第4周的疼痛强度分别为2.2375±1.3430和1.9047±0.9239,两组比较(P〉0.05),总有效率分别为92.5%和95.3%(P〉0.05);②成本-效果比:治疗后第2周疼痛强度缓解的成本一效果比分别为75.47和398.05,有效率的成本-效果比分别为5.9953和30.2860;治疗后第4周疼痛强度缓解的成本-效果比分别为86.74和382.44,有效率分的成本-效果比别为5.5092和24.554;③敏感度分析:治疗后第2周疼痛强度缓解敏感度分析分别为67.93和358.25,有效率敏感度分析分别为5.3958和27.2574;治疗后第4周疼痛强度缓解敏感度分析分别为78.0664和344.20,有效率敏感度分析分别为4.9583和22.10。结论补肾壮骨冲剂可明显缓解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患者的疼痛,其疗效与密盖息相仿;但补肾壮骨冲剂有更好的成本-效果比。因此,补。肾壮骨冲剂能比密盖息以更少治疗成本获得更大的效益。

  • 标签: 补肾壮骨冲剂 密盖息 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 成本-效果分析
  • 简介:目的吸取以往神经根性疼痛动物模型的优缺点,模拟临床椎间盘突出的病理形式,建立一个新的坐骨神经痛动物模型。方法取大鼠自体尾部椎间盘组织放置在L5神经根下,造成对L5神经根的直接压迫,术后不同时间点测定大鼠后足底机械刺激疼痛阈值的变化。根据行为学结果检测脊髓背角伤害性刺激标记物c—fos蛋白的表达,并与行为学结果相对照。结果术后实验组大鼠后足底产生了一个长时程机械痛觉敏感性的升高,3周时达到峰值,然后逐渐恢复。3周时相应脊髓背角浅层中出现了c—fos蛋白的表达。结论新建立的椎间盘源性坐骨神经痛动物模型在病理机制上与临床腰椎间盘突出的产生过程相似,并且此模型能够产生一个长时程的机械痛觉过敏,因此这一模型适于用来研究临床腰椎间盘突出所致的坐骨神经痛的机制。

  • 标签: 大鼠 腰椎 椎间盘 坐骨神经痛
  • 简介:Hosono对3种不同方式的椎板成形术的轴性疼痛的发生率进行前瞻性研究,以确定是C7椎板成形还是深部伸肌剥离是椎板成形术后产生轴性疼痛的主要原因。通过对91例颈脊髓病的患者进行研究,患者被分成3组,2001年前的患者均采用了C3-7的椎板成形术(左开门C3-7组,共37例),

  • 标签: 椎板成形术 疼痛 颈椎后路 深部 肌肉 颈脊髓病
  • 简介:骨质疏松症已成为全球重大公共卫生与健康问题之一。本文作者总结自己多年社区护理中的工作经验,提出通过健康教育使骨质疏松症患者改善生活方式,改变饮食习惯,进行合理运动及科学锻炼,从而降底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和预防其并发症,维护病人身体健康。

  • 标签: 骨质疏松症 预防干预 老年 社区护理
  • 简介:目的观察口服胶原蛋白多肽对中老年女性膝骨关节炎患者关节疼痛和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94例年龄(60.79±7.57)岁的中老年女性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Peptan组46例和安慰剂组48例,分别服用胶原蛋白多肽(Peptan)8g/d和麦芽糊精(安慰剂)8g/d,连续服用3个月,应用WOMAC评分和Lysholm评分来评估服用前后骨关节炎症状和功能的改善状况。结果(1)WOMAC评分:服用前Peptan组和安慰剂组WOMAC评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15.26±4.95与15.77±3.53,P=0.565);服用3个月后Peptan组WOMAC评分明显减少到14.20±5.27(P〈0.001),而安慰剂组WOMAC评分15.79±3.53,与服用前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881);服用前后两组WOMAC评分变化趋势(差值)差别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1);(2)Lysholm评分:服用前Peptan组和安慰剂组评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80.24±11.78vs78.96±9.90,P=0.569);服用3个月后Peptan组Lysholm评分明显增加到82.634-10.49(P〈0.001),而安慰剂组Lysholm评分79.21±9.79,与服用前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O.077),服用前后两组Lysholm评分变化趋势(差值)差别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口服胶原蛋白多肽能有效改善中老年女性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功能,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膝骨关节炎 WOMAC评分 Lysholm评分 胶原蛋白多肽
  • 简介:近年文献提及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与骨及软骨组织中钙分布有联系。鳗鱼降钙素能提高骨质疏松病人骨密度亦有不少报告。为此本组采用益钙宁对同时伴有心瓣膜钙化或前列腺钙化的老年骨质疏松症作干预治疗。企望能推迟内脏器官异位钙化的发生发展。

  • 标签: 钙化 老年人 益钙宁 干预治疗 异位 老年骨质疏松症
  • 简介:目的观察补肾壮骨冲剂和阿仑膦酸钠对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患者的肠源性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浓度和骨密度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2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分为补肾壮骨冲剂组和阿仑膦酸钠组,分析在药物治疗前后肠源性5-HT浓度和骨密度的差异。(1)本研究所有样本为2011年5月-2012年12月到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住院部及门诊部就诊的确诊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患者。(2)肠源性5-HT测定:上午8:00~9:00抽取禁食12h后空腹肘静脉血3ml,3000r/min即时离心5min后,将血清置于-80℃冰箱保存,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5-HT的含量。(3)骨密度测定: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LunarProdigy双能X线(DEXA)骨密度仪,检测各部位BMD。(4)骨生化指标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中肠源性5-HT的含量、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分析血清P1NP、β-Crosslaps、PTH的含量。结果补肾壮骨冲剂组治疗后左侧股骨颈、Ward’s三角和左侧股骨近端处骨密度上升,血清中的5-HT、PINP、β-Crosslaps及PTH浓度全面下降。阿仑膦酸钠组治疗后除腰椎外,其余各部位的骨密度都明显上升,血清中的5-HT、PINP、β-Crosslaps及PTH浓度全面下降。补肾壮骨冲剂组与阿仑膦酸钠组治疗后相关指标比较,两组骨密度改善情况未见明显差别,两组在治疗后的各项骨代谢指标改善情况未见明显差别。结论补肾壮骨冲剂和阿仑膦酸钠均可在提高骨密度同时减低肠源性5-HT浓度,与Ulrike提出的"肠源性5-HT与骨密度成负相关"这个结论相符。

  • 标签: 5-羟色胺 骨密度 补肾壮骨冲剂 阿仑膦酸钠
  • 简介:目的探讨气性坏疽患者的紧急处理方法与护理对策。方法对2003年4月至2009年4月收治气性坏疽患者5例,采取积极有效的救治措施。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原则;迅速明确诊断;实施急诊清创探查术;给予完善的围手术期护理。结果5例患者中,1例保全了肢体,4例实施了截肢术。患者均脱离了生命危险,未发生院内交叉感染及其他护理并发症。结论正确及时的治疗方法及周密完善的护理措施是确保气性坏疽患者康复的重要保证。

  • 标签: 气性坏疽 紧急处理 护理
  • 简介:近年来,在如何缓解病人术后疼痛,提高其术后康复和生活质量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将微输注泵与硬膜外导管或静脉通道相连,使药液按设定的速度输入的病人自控镇痛法(patientcontrolledanalgesia,PcA)技术与传统的肌肉注射相比,具有镇痛效果好、用药量少且维持稳定的血药浓度的优点,从而提供满意的镇痛效果。但随着此项技术的广泛应用,陆续有不少文献报道此法有不足之处,且许多因素影响其镇痛效果。现将我院2003年1月-2003年12月期间,对应用PCA的1200例患者术后情况作一分析。

  • 标签: 术后病人自控镇痛 护理体会 病人自控镇痛法 镇痛效果 硬膜外导管 术后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