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索颅脑手术控制性降压的适宜药物。方法:选用20例颅内动脉瘤摘除术患者,分别采用异丙酚或硝普纳控制性降压,观察其血压、心率及颅内压的变化。结果:与硝普纳相比,异丙酚的降压较平稳,不影响心率,可降低颅压,降压结束后血压缓慢回升,无反跳。结论:异丙酚用于颅脑手术控制性降压较硝普纳为适宜。

  • 标签: 异丙酚 颅内动脉瘤 控制性降压 血压 心率 颅内压
  • 简介:肌松是现代全麻的重要组成成分,对几乎所有麻醉医生来观是“必不可少”的药物。似乎,它为麻醉医生提供了“安全舒适”的麻醉条件,但不见得其必然为外科医生带来更优越的手术条件,同时也肯定为手术患者带来隐患。不用肌松实施全麻是天方夜谭吗?常规需要永远延续下去?打破常规的利弊如何权衡?

  • 标签: 肌松药 黄金 麻醉医生 手术条件 组成成分 外科医生
  • 简介:麻醉师比其他医师更易对一些药物上瘾,研究者调查这一现象时发现,手术室的空气里含有静脉注射麻醉的成份。可能正是由于长期暴露在这些化合物中,使人脑对它们变得更加敏感。“二手麻醉”吸多了以后,麻醉师就更易滥用药物了。

  • 标签: 麻醉药 成瘾 医师 手术室 静脉注射 滥用药物
  • 简介:1803年Henry提出惰性气体在各种物质中的溶解度概念。1891年Ostwald描述了分配系数(partitioncoefficient,λ)的定义。麻醉的分配系数是麻醉溶解度的一种表示方法,其定义为在一定大气压和温度条件下,麻醉分子在两个物相间的运动达到平衡,即麻醉在两个物相间的分压相等时的浓度比值。

  • 标签: 麻醉药 分配系数 测定方法 惰性气体 溶解度 物相平衡
  • 简介:目的:观察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结合控制降压(CH)对口腔颌面外科手衍病人血流动力学及组织器官氧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口腔颌面外科病人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A组为封照组,B组为单纯组AHH组,C组为AHH+CH组。三组都在全身麻醉下手术,连续监测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率(HR)、心电图(ECG)、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和尿量;稀释前插管后(H0)、稀释后(H1)、稀释后1h(H2)、术毕(H3)、衍后24h(H4)5个时同点,分别采集动脉血和静脉血,测定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乳酸、静脉血氧饱和度(STO2),动脉血氧含量(CaO2)、静脉血氧含量(CVO2)以及血Na^+K^+Ca^2+,计算氧摄取率(ERQ);术中记绿输血量,输液量、失血量和尿量。结果:与A组比较,B、C两组失血量减少(P〈0.05);B组、C组尿量增多(P〈0.01);与B组比较,C组失血量显著性减少(P〈0.05)。与稀释前比较,B组和C组AHH后CVP都升高,B组比C组更为显著(P〈0.01)。C组在CH后HR升高(P〈0.05)。三组同ERO2、K^+、Na^+、乳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术前施行AHH结合CH用于口腔颌面大手术病人,可保持血液动力学稳定.出血量和输血量明显减少,氧代谢无明显影响。

  • 标签: 血液稀释 高容量 低血压 控制性
  • 简介:为了干预心肌缺血引起的梗塞及保护心脏,研究了许多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自由基清除剂、钙拮抗剂,但效果均不理想。近年来,人们发现心脏自身对心肌缺血再灌性损伤具有强大的内源性保护作用,即:如果心脏经历了短暂的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对随后长时间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产生保护作用,并将这种现象称为缺血预处理(预适应)。预适应对心肌的保护作用主要表现在缩小心肌梗死范围、抗缺血再灌注性心律失常、改善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等。但对心肌缺血预适应的机制,仍不十分清楚:普遍认为:与内源性心脏保护物质的释放以及膜受体信号传导通路有关。

  • 标签: 缺血预适应 阿片类物质 心肌缺血 高血压 信号传导 蛋白激酶
  • 简介:新的神经肌肉传递功能完全恢复的全标准是TOF比值≥0.9,TOF值〈0.9可视为有术后残余肌松箭毒化作用(PORC),在临床工作中,全麻恢复期能观察到有残余肌松阻滞,为了降低PORC的发生率,使患者完全恢复骨骼肌收缩功能和反射活动,以抗胆碱酯酶作为拮抗剂拮抗残余肌松。但抗胆碱酯酶有术后恶心,呕吐,心动过缓等副作用,衡量肌松拮抗的利弊,并做出合理的决定,对麻醉医师来说尤为重要。本篇就术后肌松残余阻滞作用及肌松拮抗应用方面的争议作一综述。

  • 标签: 术后残余肌松箭毒化作用(PORC) 拮抗 抗胆碱酯酶药 SUGAMMADEX
  • 简介:据以色列学者报道,某些麻醉可以增强对肿瘤细胞转移的敏感性,其原因在于抑制了NK细胞的活性。其中,氯胺酮的抑制作用最强,但是可以用β肾上腺受体阻滞剂和免疫增强剂预防。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的MelamedR博士指出,术后的免疫抑制一部分与麻醉有关,这种免疫抑制会减弱病人对感染和肿瘤转移的抵抗力。为此,研究人员比较研究了不同的麻醉对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活性的影响及对实验性肿瘤转移的抵抗力,并且研究了其可能机制和预防措施。

  • 标签: 麻醉药 术后 转移 NK细胞 肿瘤细胞 免疫抑制
  • 简介:为了促进中西医疼痛治疗技术交流、推广,提高疼痛工作者的临床水平,逐步实施中华中医药学会疼痛学分会“中医疼痛系列技术研推工程”,疼痛学分会将于2011年4月在北京市举办疼痛微创疗法与刀靶向治疗班。现将培训各事项通知如下

  • 标签: 靶向治疗 微创疗法 疼痛 药刀 中华中医药学会 技术交流
  • 简介:目的:观察硝普钠(SNP)或硝普钠复合美托洛尔(MET)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旨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30例择期颅脑手术病人.随机分为SNP组(A组)和SNP复合MET组(B组),每组15倒,均吸入1.0MAC异氟醚维持麻醉.麻醉后放置食道超声多普勒传感器.用HEMOSONECTM100监测血流动力参数,需行控制性降压时.A组用微量泵输注SNP,B组先静注NET0.04mg·K^-13—5分钟后再泵注SNP,初始量1.0—2μq·Kg^-1·min^-1.然后调节SNP泵入速度,将平均动脉压(MAP)降至并维持于7.33-8.0KPa(50-60mmHg)。分别于降压前、降压达目标时、维持降压5分钟,15分钟、30分钟、停降压5分钟、10分钟测定MAP、HR、CO、SV、LVET、血流峰速度(PV),血流加速度(ACC)和(外周血管阻力TSVR)等参数。结果:降压期间A组CO、PV、ACC均较降压前增加(P<0.05).TSVR降低,但HR明显增快,B组降压中HR稳定,SV、CO均增加,PV和ACC无显著变化,血压下降速度B组明显快于A组,达到降压目标时SNP用药量较A组减少50%,降压期间平均药物用量降低60.7%.结论:MET复合SNP控制性降压能够强化SNP的降压作用.减少SNP用量.维持降压中血流动力稳定.避免心动过速发生。

  • 标签: 硝普钠 美托洛尔 控制性降压 血液动力学 合理用药
  • 简介:目的:研究常用局部麻醉对离体鼠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成年SD大鼠16只,取抗凝血制备成所需浓度的红细胞悬液,与等体积的临床血药浓度、2倍、4倍及8倍临床血药浓度的各研究麻醉药物孵育后,加入补体致敏酵母菌或用自身血浆作为补体为致敏的肿瘤细胞,测定红细胞、酵母菌花环率(RYRR)和肿瘤细胞-红细胞花环率(TRRR)。结果:酰胺局麻药利多卡因、布比卡因和罗比卡因对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无明显影响(P>0.05)。临床血药浓度及以上浓度的酯类局麻药丁卡因和普鲁卡因对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p<0.01)。结论:酯类局麻药通过多重途径干扰红细胞细胞结构和代谢,对鼠离体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起明显的抑制作用。

  • 标签: 局部麻醉药 红细胞 免疫粘附功能 动物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