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5 个结果
  • 简介:近日发表于美国《糖尿病护理》杂志的一份研究报告称,在饮食中添加维生K剂.可显著减轻老年男性的胰岛抵抗,这一研究结果是在基于历时36个月的对照实验及随访后得出的。不过,由于没有检测添加维生K剂对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的影响等因素,该项研究也具有一定局限性。研究者认为,目前已有较充分的依据证明维生K剂对老年男性胰岛抵抗有保护作用,

  • 标签: 胰岛素抵抗 维生素K 老年男性 葡萄糖耐量实验 对照实验 保护作用
  • 简介:最近一些研究,发现糖尿病时,体内维生D缺乏,维生D可预防胰岛细胞死亡,增加移植胰岛细胞存活率。维生D是胰岛合成后分泌的必需物质,可以提高胰岛敏感性,当维生D水平以25mmol/L增加到75mmol/L时,胰岛敏感性提高60%,当空腹血糖受损患者服用500mg钙和7001U维生D,可有效阻止空腹血糖升高,而且建议补充维生D3而不是D2

  • 标签: 维生素D缺乏 胰岛素敏感性 空腹血糖受损 降糖 细胞存活率 维生素D3
  • 简介:选择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为糖尿病组,健康体检者48例为对照组,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两组血清25-羟维生D3水平。同时测定糖尿病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钙、磷及碱性磷酸酶等。结果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D3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2型糖尿病血清25-羟维生D3水平与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成负相关。结论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血清25-羟维生D3水平低下,血清25-羟维生D3水平低下可能与2型糖尿病发生有关。

  • 标签: 初诊2型糖尿病 25-羟维生素D3 空腹血糖 糖化血红蛋白
  • 简介:吸纳120名II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名,实验组1∶40名为二甲双胍(500mg,3次/d)组,实验组2∶40名为二甲双胍联合维生B12组,观察患者血清中维生B12及叶酸水平的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1维生B12,叶酸水平下降(P〈0.05);与实验组1相比,实验组2维生,叶酸水平上升(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长期服用二甲双胍会引起体内维生B12及叶酸的下降。

  • 标签: 二甲双胍 2型糖尿病 维生素B12 叶酸
  • 简介:据2010年的流行病学研究报告显示.糖尿病的流行与饮食中营养不均衡以及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由于糖尿病患者须严格控制饮食,极易导致体内维生及矿物质失衡和维生摄入不足.

  • 标签: 防糖尿病 维生素 矿物质 中老年人 控制饮食 营养不均衡
  • 简介:2型糖尿病传统的治疗方式是一种阶梯式治疗模式,从饮食运动治疗开始,继而口服降糖药物单药治疗,根据血糖情况调整药物剂量,如血糖不能够满意控制,开始联合用药,最后过渡到胰岛治疗。这种按部就班的治疗模式必然使患者在接受胰岛治疗之前经历了一段时间的高血糖状态,当不得不使用胰岛治疗时,胰岛B细胞功能已经丧失殆尽。因此有必要重新调整目前的治疗策略,在B细胞功能保留更多的情况下,提前启动胰岛治疗。

  • 标签: 胰岛素治疗 2型糖尿病 胰岛B细胞功能 高血糖状态 口服降糖药物 阶梯式治疗
  • 简介:重庆沙坪区赵先生,57岁,患糖尿病7年,同时伴有肥胖、高血压。曾经服用过二甲双胍、拜唐苹及相关降压药物,开始血糖控制较好,时间长后越来越不理想,目前给予胰岛治疗,胰岛用量高达75单位/天,但血糖控制仍不稳定,糖尿病的治疗老是不能达标,患者煞是着急!

  • 标签: 2型糖尿病 胰岛素治疗 胰岛素抵抗 血糖控制 二甲双胍 降压药物
  • 简介:目的调查分析甘精胰岛联合短效胰岛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3年7月—2015年9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90例,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进行预混胰岛皮下注射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甘精胰岛联合短效胰岛皮下注射强化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治疗12周,检测记录患者治疗过程中每天的空腹血糖水平及三餐后血糖水平,并计算每天患者血糖水平波动值,治疗结束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对比两组的低血糖发生率及患者临床治疗的花费。结果数据显示两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均有所下降,观察组患者早餐与中餐后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晚餐后血糖水平两组无差异,观察组每日血糖波动值明显小于对照组,两组差异进行统计学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为6.67%,远小于对照组的24.44%,两组差异明显,治疗花费方面,观察组患者的治疗费用少于对照组,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精胰岛联合短效胰岛应用于2型糖尿病的强化治疗,不仅降血糖效果优于预混胰岛治疗,有效的控制了患者餐后血糖水平,而且低血糖发生率降低,患者治疗花费少,减轻了患者的经济压力,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甘精胰岛素联合短效胰岛素 2型糖尿病 强化治疗
  •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胰岛泵输注门冬胰岛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9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皮下注射胰岛治疗,观察组给予胰岛泵输注门冬胰岛注射液进行强化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糖化血红蛋白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糖水平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糖控制平稳所需胰岛剂量以及血糖达标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泵输注门冬胰岛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血糖,缩短住院时间,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胰岛素泵 门冬胰岛素 强化治疗 2型糖尿病
  • 简介:6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A组给予赖脯胰岛三餐前皮下注射联合重组甘精胰岛睡前皮下注射。B组通过胰岛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治疗。治疗14d。结果经治疗后,2组个时点血糖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2组治疗后各时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糖达标时间﹑日胰岛用量以及低血糖发生率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较B组治疗费用低,易于灵活操作。结论与胰岛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比较,重组甘精胰岛联合赖脯胰岛是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种理想﹑经济的方案。

  • 标签: 重组甘精胰岛素 赖脯胰岛素 2型糖尿病
  • 简介:目的为临床2型糖尿病的治疗提供用药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1月期间2型糖尿病13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A组:强化治疗方案(人胰岛联合中性鱼精蛋白人胰岛);B组:预混胰岛联合人胰岛类治疗方案;C组:门冬胰岛治疗方案。根据患者治疗前后血糖差异及住院情况的差异进行综合疗效评价。结果患者入院初期的性别、年龄、病程基础资料的统计,及空腹血糖、BMI的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A组患者空腹、早餐后2h、午餐后2h及晚餐后2h的血糖数值均小于B、C组,相较B组,A组患者各检测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相较于C组,仅空腹、午餐后2h的患者血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住院期间低血糖发生情况方面,C组低血糖发生率仅为7.4%,显著低于A、B两组患者(P〈0.05)。结论门冬胰岛(超短效胰岛)的治疗方案,虽然短时间的降糖效果不如胰岛强化治疗方案,但综合低血糖发生情况来看,门冬胰岛降糖效果稳定,使用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2型糖尿病(T2DM) 强化治疗方案 预混胰岛素 门冬胰岛素
  • 简介:目的比较分析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应用多次皮下注射胰岛与胰岛泵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5年5月—2016年5月期间在该院新诊断为2型糖尿病患者中,选取9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多次皮下注射胰岛治疗,观察组接受胰岛泵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BG、2hPG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HbA1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短于对照组,胰岛用量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8.33%,较对照组29.17%明显降低(P〈0.05)。结论针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泵有利于控制血糖,减少胰岛用量,降低低血糖发生率,比多次皮下注射胰岛治疗更具有优势。

  • 标签: 新诊断2型糖尿病 胰岛素泵 皮下注射胰岛素 临床效果
  • 简介:40例大剂量胰岛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加服盐酸吡格列酮15mg/d,进行为期16周的用药观察。结果:与治疗前比较:空腹及餐后血糖均明显下降(P〈0.05),糖化血红蛋白也下降0.9%(P〈0.05),胰岛用量减少12U(P〈0.05)。结论:2种药物联合应用可使高血糖得到满意控制,同时可以改善胰岛B细胞功能,降低胰岛抵抗,增加胰岛敏感性,减少胰岛用量,二者起协同作用。

  • 标签: 吡格列酮 胰岛素 胰岛素抵抗
  • 简介: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高血压与糖尿病之间存在着相关性,高血压患者中2型糖尿病发生率是正常受试者的25倍,而糖尿病患高血压者是无糖尿病者的2倍[1-2]。按JNC["TheSeventhReportoftheJointNationalCommitteeoPrevention,Detection,Evaluation,andTreatmentofHighBlooPressure:]糖尿病诊断标准为:空腹血糖≥126mg/dl和/或餐后2小时血糖≥200mg/dl,或使用降糖药物;

  • 标签: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 胰岛素抵抗 餐后2小时血糖 治疗 正常受试者 高血压患者
  • 简介:30例门诊初诊T2DM患者分别单独应用胰岛(16例)和联合应用格列美脲(14例)进行血糖控制。结果:治疗3月后,两种治疗方法在空腹血糖(FPG)、餐后血糖(PPG)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降低无显著性差异(P〉0.05);单独应用胰岛组的血糖达标时间比联合应用胰岛和格列美脲组短(P〈0.05),而联合治疗组的每日胰岛剂量和体重的增加以及HOMA-IR指数均低于胰岛组(P〈0.01或P〈0.05)。结论:对于门诊初诊的T2DM患者,联合应用胰岛和格列美脲治疗可能是一种较好的治疗策略。

  • 标签: 初诊2型糖尿病(T2DM) 胰岛素 格列美脲
  • 简介:对新诊断6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2周胰岛强化治疗,后继用胰岛控制共12周,检测控制前后血糖,血脂,血压及SOD的变化。结果胰岛强化治疗在使血糖得到良好控制的同时,血脂及SOD也得到明显降低。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强化控制血糖的同时,可使血脂水平下降,并可有效降低SOD。

  • 标签: 超氧化物歧化酶 血脂 血糖 糖尿病 2型糖尿病
  • 简介:为更好地指导中国内分泌科临床医生合理规范的使用胰岛短期强化治疗方案,促进患者胰岛B细胞功能的恢复和改善,为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带来显著获益,《药品评价))杂志组织多位内分泌科专家联合起草了一份《2型糖球病短期胰岛强化治疗临床专家指导意见》(简称《专家指导意见》),并于2017年4月15日在洛阳发布。

  • 标签: 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 内分泌科专家 2型糖尿病 临床医生 胰岛B细胞功能 强化治疗方案
  • 简介:胰岛泵(CSII)模拟B细胞分泌模式,持续24小时释放,来维持未进食时机体的正常机能;当进食时给予餐前大剂量,使血糖得到良好的控制,依照每个人不同的需求在不同的时段设定不同的剂量胰岛。使血糖达标时间缩短。对比胰岛多次皮下注射法(MSII)治疗,得到更为理想的血糖控制。现总结如下:

  • 标签: 皮下注射治疗 胰岛素泵 2型糖尿病 疗效观察 血糖控制 皮下注射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