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食管癌切除应用食管断端及胃舌形切口采用单层、宽边吻合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首先将中、下段食管切除,然后把胃提入胸腔并把胃固定干食管的后方,在胃顶下方3cm处的前壁以及食管断端后壁作舌形切除造口,采用单层、宽边吻合术。结果全部病例吻合口均一期愈合,术后进食通畅,远期吻合口无狭窄,无返流性食管炎等并发症。结论形胃悬吊于食管吻合口的上方,可避免张力性吻合口瘘。舌形切除单层宽边吻合口的形态与传统吻合手法不同,能够减少环形狭窄,且在胃顶下方前壁处吻合具有很好的抗返流作用。

  • 标签: 食管癌 吻合术 技术改进
  • 简介:1临床资料病人男,77岁。因剑突下隐痛7年,黑便2个月,腹胀呕吐10d入院。既往糖尿病史14年。经胃镜诊断:胃癌伴幽门梗阻并行胃癌根治、胃十二指肠吻合术(毕工式),于胃小弯侧留置血浆引流管1根。术后血浆引流管仅可引出少量血性分泌物。术后第.12d病人恢复进流质饮食,4d后病人述腹痛,自血浆引流管引出350ml胃内容物,有吻合口瘘发生的可能,故再次胃肠减压,

  • 标签: 医用生物蛋白胶 内镜 胃肠吻合口瘘 纤维蛋白网
  • 简介:结肠癌致梗阻不同于其它原因所致的结肠梗阻,手术所要解决的问题不仅是梗阻问题,更重要的是根治肿瘤。对肿瘤进行一期切除吻合术最为理想,易被患者接受。我科从1994年以来,对20例结肠癌致肠梗阻的患者行一期切除吻合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标签: 结肠癌 一期切除吻合术 肿瘤 结肠梗阻 患者 体会
  • 简介:目的探讨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吻合口漏的原因、预防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我院52例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2例中术后发生吻合口漏3例,发生率为5.77%,全部经非手术治疗于3周内痊愈。结论吻合口漏重在预防,充分的术前准备,规范精细的手术操作是预防吻合口漏发生的关键,早期发现、及时合理的治疗对吻合口漏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直肠癌 低位前切除术 吻合口漏
  • 简介:目的:评价食管和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狭窄气囊导管扩张术的治疗效果。方法:57例(男31例,女26例)吻合口狭窄作了气囊导管扩张术,其中食管-胃吻合54例,食管-空肠吻合3例。作1次扩张术者28例,2次扩张术者15例,3次扩张术者5例,4次扩张术者9例。全部病例均在门诊随访和作钡餐造影随访观察。结果:本组病例于末次扩张术后经2mo-36mo(平均21mo)的随访观察,疗效满意者44例(77.2%);扩张无效者13例(22.8%),给予放置金属内支架治疗。采用丝线和采用金属吻合吻合的两组吻合口的扩张术疗效对比无显著性意义(x^2=0.138,P>0.05);扩张术前吻合口最大舒张期直径0.2cm~0.3cm和0.4cm~0.5cm两组之间的疗效差异也无显著性意义(x^2=0.235,P>0.05);扩张术前吻合口长度0.2cm-0.4am,0.5cm—1.0cm,1.1cm-4.5cm三组之间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7.746,P<0.05)。结论:食管及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狭窄气囊导管扩张术简单、安全而有效,应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金属内支架置入可作为气囊导管扩张术无效的补救治疗措施。

  • 标签: 食管癌 贲门癌 吻合口狭窄 气囊导管扩张术 预后 手术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三角吻合技术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医院里的50例远端胃癌患者,将他们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5例病患。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实验组采用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联合三角吻合技术。比较和记录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病患术中、术后的情况以及吻合口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术中出血量明显比较少,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较、重建消化道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3d疼痛评分、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因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吻合口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几乎为0,,比对照组的26.67%显然要低,因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角吻合技术应用于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中,安全可靠,效果显著,非常值得在外科临床中普遍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全腹腔镜 胃癌 根治术 三角吻合术
  • 简介:随着各种急、慢性肾衰病人不断增多,血液透析病人也随之增多,而股静脉置术对于血透病人血管通路建立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性高、成功率高、病人痛苦小等优点,本研究旨在探讨股静脉置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股静脉置管术 病人 临床应用价值 血管通路 血透 人血
  • 简介:我们在外周中心静脉置(PICC)病人化疗过程中观察发现:此种穿刺方法简单、容易操作、保留时间长、留置通畅,无回血及血栓形成,既能保证病人按时化疗,又可减少化疗导致的静脉炎及渗漏性损伤的发生,是减轻病人痛苦提高护理质量的好方法。

  • 标签: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 肿瘤 化疗 PICC 穿刺方法
  • 简介:临床营养支持是适应现代治疗学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它分肠内营养及肠外营养两种。由于肠内营养具有价廉、简便、有效、合乎生理等特点,因此其常被看作营养支持的首选方法。我科先后对15例重症消化系统疾病患者采用螺旋型鼻空肠营养施行鼻空肠营养,均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螺旋型鼻空肠 营养管 消化系统疾病 营养支持 置管方法 内分泌功能
  • 简介:背景:急性胰腺炎(AP)病程早期可发生急性液体积聚,积液可继发感染或形成假性囊肿。目的:评价超声引导经皮置引流(PCD)治疗AP早期急性液体积聚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1年9月~2011年3月泰州市人民医院103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伴早期胰腺、胰周急性液体积聚的住院患者纳入研究,其中42例接受保守治疗,61例在保守治疗的基础上于入院48h内接受超声引导PCD治疗。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PCD治疗组体温和血清CRP水平恢复正常时间、积液消失时间、住院天数显著短于保守治疗组(P〈0.05),多器官功能衰竭、败血症、假性囊肿发生率以及手术率和死亡率显著低于保守治疗组(P〈0.05):置和引流过程中无一例患者发生内脏损伤,局部皮肤无严重感染,拔后无瘘管形成。结论:超声引导PCD治疗胰腺、胰周积液简单、有效、安全,可作为AP早期急性液体积聚的首选治疗方法。

  • 标签: 超声引导经皮置管引流 急性胰腺炎 急性液体积聚 治疗结果 安全 回顾性研究
  • 简介:目的比较不同吸痰和囊套放气时机对全麻拔期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50例全麻腹部手术病人在拔期随机分成深麻醉组(A组,n=25)与浅麻醉组(B组,n=25),A组于深麻醉下吸痰和囊套放气、浅麻醉下拔.B组于浅麻醉下吸痰,囊套放气.拔。分别记录两组关腹膜时、拔时、拔后5min三个时点的HR、SBP、DBP。对结果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A组拔期心血管反应明显轻于B组。结论深麻醉下吸痰和囊套放气,浅麻醉下拔,有效地减轻全麻拔期心血管反应。

  • 标签: 深麻醉 吸痰 囊套放气 预防 全麻 拔管
  • 简介:目的:观察预见性护理干预对老年患者实施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行PICC置的老年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分为预见干预组和常规组,每组各6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预见干预组成立预见小组:首先找出常规组存在的主要并发症即导管相关性感染、导管堵、过敏性皮炎及血栓并进行全面分析判断,其次针对性对小组成员进行有关PICC的系统化培训,理论和操作均合格者方可入选小组成员,干预组对置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后,笔者对两组患者置后的发生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预见干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8.33%,低于常规组的2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PICC置的老年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可显著降低导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利于患者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老年患者 PICC置管
  • 简介:目的:探讨低电压联合低对比剂浓度对胃肠道恶性肿瘤供血动脉CT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300例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河北省衡水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A组(对照组)、B组(泛影葡胺组)和C组(10%泛影葡胺),各100例。给A组患者口服水,给B组患者口服2%泛影葡胺,给C组患者口服10%泛影葡胺。观察并比较三种诊断方式的敏感度、准确度以及特异度。结果:B组的诊断灵敏度(95.89%)高于A组(89.04%)和C组(83.56%),B组的诊断特异度(44.44%)低于A组(59.26%)和C组(70.37%),各组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B组诊断的准确率(70.00%)高于A组(55.00%)和C组(45.00%),各组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低电压联合口服低浓度造影剂能够有效提高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供血动脉CT图像质量,此种方法的诊断准确率高,并且有着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此种诊断方式有着较高的推广价值。

  • 标签: 低管电压 低对比剂浓度 胃肠道恶性肿瘤 供血动脉 CT 图像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三腔二囊压迫、外科门奇静脉断流术及内镜下多环套扎术治疗食管静脉破裂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采用三腔压迫、外科门奇静脉断流术及内镜下多环套扎术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共55例,对这3种治疗方法止血成功率、并发症作比较。结果在止血成功率上套扎组、手术组明显优于三腔压迫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并发症及病死率方面套扎组明显少于三腔压迫组、门奇静脉断流组。结论对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应优先选择内镜下套扎。

  • 标签: 治疗 三腔管 压迫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内镜下 门奇静脉断流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