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病例:患者女,60岁,因“反复上腹痛5年,黑便10余天”于2009年5月22日入院。患者5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反复阵发性上腹部钝痛,无放射性,与进食排便无关,无恶心呕吐,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行胃镜检查诊断为非萎缩性胃炎,未予系统性诊治。

  • 标签: 间质瘤 免疫组织化学 诊断
  • 简介:食管交界腺癌(AEG)发生于食管和交界区域,目前尚无统一的分类标准,以解剖学为基础的Siewert分类法逐渐被临床认可。Barrett’s食管通路和通路是AEG的主要发病机制。手术切除是AEG的主要治疗方法,新辅助疗法的应用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预后,基因靶向疗法是治疗AEG的新方向。目前,东西方国家对AEG的研究结果存在争议,其病因、临床病理特点、分子生物学特点以及治疗方法等仍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就AEG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食管胃交界腺癌 分类法 危险因素 治疗
  • 简介:背景:息肉的检出率逐年增高,其临床症状不明显且有一定癌变倾向。目的:了解胃镜下息肉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对2010年1月~2013年1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出的111例息肉患者的内镜、病理资料和手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老年患者(≥60岁)为息肉高发人群(56.8%);单发性息肉80例(72.1%),多发性息肉31例(27.9%);息肉主要位于体(52.3%);息肉直径≤0.5cm多见(69.4%);息肉类型主要为增生性息肉(40.5%)和炎性息肉(33.3%)。息肉治疗以活检钳钳除30例,内镜黏膜下注射0.9%NaCl溶液联合高频电切摘除54例,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6例,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4例,余17例行外科手术治疗。12例患者接受随访,其中2例复发。结论:息肉直径较小,多为单发;息肉主要位于体,以增生性息肉和炎性息肉为主;治疗方式多选择内镜下切除,息肉切除后有复发的可能性,应加强随访。

  • 标签: 胃镜检查 息肉 治疗 回顾性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肝脏和肝内胆管肿瘤的临床发病特点。方法收集2003年~2011年我科诊断的肝脏和肝内胆管肿瘤746例,分析其发病特点。结果肝脏肿瘤发病位于前九位的依次为肝细胞癌(43.4%)、血管瘤(37.3%)、肝内胆管细胞癌(5.8%)、转移性肿瘤(3.8%)、造血和淋巴样肿瘤(1.1%)、胆道乳头状瘤病(0.94%)、局灶性结节状增生(0.94%)、肝细胞不典型增生(0.67%)和不典型增生结节(0.54%);本组未发现孤立性纤维肿瘤、淋巴管瘤病、假脂肪瘤、胚胎性肉瘤、Kaposi肉瘤、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血管肉瘤、癌肉瘤、横纹肌肉瘤、畸胎瘤、卵黄囊瘤和横纹肌样瘤;肝细胞癌的发病年龄高峰在40~69岁,男性比女性高发,肝内胆管细胞癌高发年龄为50~69岁,男性与女性发病人数相当;血管瘤发病年龄高峰为30~49岁,女性比男性高发;转移性肿瘤发病高峰为40~59岁,男性与女性发病人数相当。结论肝脏肿瘤发病有逐年递增的趋势,来源于上皮的肝细胞癌是肝脏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来源于间叶的血管瘤是最常见的良性肿瘤

  • 标签: 肝脏肿瘤 肝内胆管肿瘤 临床特征
  • 简介:FTY720是一种由冬虫夏草培养液多球壳菌素合成的鞘氨醇类似物,作为一种新型的免疫抑制剂广泛应用于临床复发型多发性硬化症的治疗。近年研究发现FTY720还能诱导多种肿瘤细胞凋亡、增强化疗敏感性、抑制肿瘤转移。本文就FTY720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FTY720 肿瘤 细胞凋亡 抗药性 肿瘤 肿瘤转移
  • 简介:由中国医促会胃病专业委员会主办,武警总医院承办的第八届全国消化系统中晚期恶性肿瘤学术交流年会定于2013年8月9-11日在北京长峰假日酒店召开。同时为推广先进的诊治理念,提高武警部队消化道晚期肿瘤的诊治处理水平;构建武警部队消化内、外科交流的平台,更好地服务部队,第一届武警消化论坛同期举行。

  • 标签: 中晚期恶性肿瘤 消化系统 征文通知 学术年会 胃病专业委员会 武警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