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检测不规则抗体在受血者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与有无输血史、有无妊娠史的关系,分析筛查不规则抗体在输血安全中的意义。方法:对6439例受血者分别进行不规则抗体阳性筛查,对阳性表达者进行特异性鉴定,分析其表达与输血、妊娠的关系。结果:6439例患者中不规则抗体呈阳性21例(0.33%);其中1983例无妊娠、无输血史者中阳性1例(0.05%);94例有妊娠及输血史者阳性1例(1.06%);2471例无妊娠有输血史者中阳性8例(0.32%);1891例有妊娠无输血史者阳性11例(0.58%)。无妊娠及输血史者明显低于有输血史者或有妊娠史者,也低于有妊娠及输血史者,组间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有妊娠及输血史者明显高于有输血史者或有妊娠史者,组间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1例不规则抗体阳性者中非特异性抗体1例(4.8%),特异性抗体20例(95.2%),其中主要为抗-D、抗-M、抗-E和抗-C等。结论:进行不规则抗体的筛查为临床寻找相容血液争取时间,检出有针对性的抗体,以减少输血风险,确保临床输血安全。

  • 标签: 受血者 不规则抗体 表达 输血安全
  • 简介:目的:探讨骨折患者血浆D-二聚体(D-dimer)升高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集235例骨折患者的血浆标本,在SysmexCA-7000型全自动血凝仪上采用胶乳增强的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浆D-dimer,并分析性别、年龄及病情严重程度与D-dimer之间的关系。结果:骨折患者组D-dimer增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与D-dimer增高无关(P〉0.05)。年龄小于25岁的骨折患者血浆D-dimer增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龄的增加,D-dimer增高明显,特别是大于50岁的骨折患者其血浆Ddimer含量是对照组的8~10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骨折部位、伤情分轻、中、重3度,单纯闭合性较轻微的骨折患者其D-dimer变化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着骨折病情严重程度增加,血浆Ddimer增高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是肢体2处及2处以上骨折伴有血管损伤或脏器损伤的严重骨折患者。结论:骨折患者应例行测定血浆D-dimer,对于年龄较大、病情比较严重的骨折患者应特别注意其血浆D-dimer的升高,及时抗凝,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 标签: 骨折 D-二聚体 影响因素
  • 简介:目的:观察血糖水平在下降过程中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和血小板(PLT)参数的变化,探讨降低血糖对MCV和PLT参数的影响。方法:用135例高血糖症患者治疗前、后血糖下降过程中的血常规标本,在SysmexXE-50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中检测MCV、MPV、PCT、P-LCR、IPF等参数,对各项检测指标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①治疗前、后血糖下降过程中各项检测结果经配对样本t检验,Glu(t=12.456,P=0.000)、MCV(t=2.198,P=0.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PV(t=1.260,P=0.213)、PCT(t=1.258,P=0.213)、P-LCR(t=1.479,P=0.144)、IPF(t=-1.265,P=0.0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治疗前、后血糖与MCV的变化呈正相关关系。③以治疗前、后血糖下降幅度10mmol/L为分割点分2组,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2组各检测结果差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糖症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水平的下降对MCV有影响,对PLT参数无影响;而血糖下降幅度的大小对MCV和PLT参数的影响不大。

  • 标签: 高血糖 红细胞平均体积 血小板平均体积 血小板压积 大血小板比率 幼稚血小板
  • 简介: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对拟诊冠心病的170例患者用免疫散射比浊法进行hs-CRP检测,并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采用Gensini评分系统对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程度进行定量评分,得出Gensini积分,统计分析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hs-CRP的相关性。结果:由低至高Gensini积分四分位分组后,hs-CRP在不同Gensini积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CRP的水平与Gensini积分呈显著正相关(R=0.382,P〈0.01)。结论:血清中hs-CRP浓度的含量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呈正相关,可作为临床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指标之一。

  • 标签: 冠状动脉 狭窄 超敏C反应蛋白 相关性
  • 简介:目的:检测原因不明习惯性流产(UHA)患者免疫治疗前后血清中表皮生长因子(EGF)水平变化,探讨其变化在UHA发病及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皮下注射丈夫淋巴细胞的方法治疗UHA患者;应用ELISA法检测正常非孕妇女30例和UHA妇女30例免疫治疗前后血清EGF水平变化(Pg/mL)。结果:UHA患者血清中EGF水平(107.5±47.9)明显低于正常非孕妇女(169.1±56.6),P<0.01;免疫治疗后EGF水平(152.3±63.9),比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结论:血清EGF水平降低可能与UHA的发生相关,免疫治疗可上调UHA患者血清中EGF水平,利于胎盘胎儿生长,使妊娠成功。

  • 标签: 流产 习惯性 EGF 血清 主动免疫治疗
  • 简介:目的:探索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前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一氧化氮(NO)、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75例试验组结直肠癌患者和对照组43例健康体检者分别采用硝酸还原法及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手术前及手术7d后NO及TNF-α、IL-1β、IL-6表达水平,比较2组结果变化,同时对手术前后的检测指标作相关性分析。结果: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前血清中TNF-α、IL-1β、IL-6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NO浓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手术治疗后7d,TNF-α、IL-1β、IL-6血清含量明显降低(P〈0.05),而NO含量恢复正常水平。手术前后TNF-α与IL-6、NO、IL-1β及NO与IL-6、IL-1β均无相关性,而IL-1β与IL-6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结论:血清中TNF-α、NO、IL-1β、IL-6浓度与结直肠癌密切相关,可作为结直肠癌诊断及手术治疗新的参考指标。

  • 标签: 结直肠癌 肿瘤坏死因子-α 一氧化氮 白细胞介素-1Β 白细胞介素-6
  • 简介: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水平与实验室相关指标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法检测42例SLE患者及30例体检健康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水平,并与自身抗体和免疫球蛋白(IgG、IgA、IgM)、补体3(C3)、补体4(C4)进行比较分析。结果:SLE组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SLE组患者ANA高滴度亚组及低滴度亚组之间,抗Sm抗体阳性与阴性之间,25羟基维生素D3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ds-DNA抗体阳性组25羟基维生素D3水平明显低于抗ds-DNA抗体阴性组(P〈0.05);SLE组25羟基维生素D3水平与IgG、SLEDAI评分呈明显负相关,与C3呈明显正相关,而健康对照组25羟基维生素D3与各指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SLE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水平明显下降,与抗ds-DNA抗体和疾病活动程度密切相关。检测25羟基维生素D3对SLE诊疗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系统性红斑狼疮 25羟基维生素D3 自身抗体
  • 简介:医疗废物管理是血站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血站在开展采血、供血等业务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医疗废物,诸如采血针头、血袋等,倘若这些医疗废物未被妥善处置,将增加站内及站外人员感染风险,同时也易引发医疗废物环境污染。

  • 标签: 医疗废物 血站 管理
  • 简介:按照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定义,风险是"effectofuncertaintyonobjectives",即作用于目标的不确定性效应。由于风险的存在,我们的很多行动往往无法达到预期的结果,有时可能适得其反,特别是在采供血工作中,由于存在大量的不确定因素,是

  • 标签: 采供组 风险管理 策略
  • 简介:在血站检验工作中,自动化设备已应用在血液标本的离心、加样、酶免实验、转氨酶实验、血型实验等各个环节中。检验设备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因此,血液检验设备的正常运行是血液安全的重要保障,检验设备的完善管理是设备正常运行的前提。

  • 标签: 检验 设备 管理 血站
  • 简介:自1998年《献血法》颁布以来,卫生部对全国采供血机构的质量管理越来越重视。2003年卫生部开始了对全国血站系统行政及质量管理人员大规模培训,如QMP、AQMP、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等的培训。本中心同全国各采供血机构一样,也非常重视采供血全过程的质量管理,继2005年通过IS0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以来,坚持科学管理,摸索出一套较为有效的全过程管理方法,较好地保持了中心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 标签: 采供血机构 质量管理
  • 简介:血液安全形势不容乐观,需要引起更多关注。血液安全管理的焦点应当包括安全要素、处理过程以及结果监测等几个方面,需要全面审视和评估从血管到血管的采供血及输血过程。在国家制定的保障血液安全相关法律法规框架的约束下,尝试采取以下策略:全员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 标签: 输血 安全 管理 焦点 策略
  • 简介:随着医疗新技术、新项目的快速推广应用以及各类医疗保险的完善与普及[1],近年来我国机采血小板制品已被临床广泛应用,增长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如何满足机采血小板制品的临床供给,同时减少不合理的过期报废,在国内许多地区仍然是一个难题。因此,采供血机构实施机采血小板的有效库存管理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构建一个有效库存管理的保障体系,来达到供给与需求的平衡是有效库存管理的基础。

  • 标签: 机采血小板 库存管理 初探
  • 简介:按照卫生部卫办发[2002]116号关于《医院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的通知,医院输血信息管理系统根据《医院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为采集、加工、存储、检索、传递患者医疗信息及相关的管理信息而建立的人机系统。数据的管理是医院信息系统成功的关键。

  • 标签: 信息 输血 管理 质量管理
  • 简介:如今大型医院的工作越来越多地采用计算机控制,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人为的干预越来越少,因此在管理模式上计算机管理替代人工管理也就成了必然趋势。随着医院规模的不断扩大,住院或门诊患者输注血液的总量和次数也是与日俱增。

  • 标签: 输血科 输血信息管理系统 计算机网络 信息化管理 安全用血
  • 简介:目的:了解我国临床合理用血的状况,为加强临床用血管理提供依据。方法:用文献计量法,对临床合理用血的状况及管理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有74篇论文提到了临床用血存在不合理现象,研究地区覆盖我国东中西24个省市。有17篇定量研究,表明了我国临床用血的合理性在不同的医院、科室、成分血之间存在差异。在16篇临床用血管理论文中,加强临床用血的制度建设被提及次数最多。结论:临床合理用血水平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加强医院的输血管理重点在于提升临床医生自身的专业素养,及医院管理层的重视。

  • 标签: 临床用血 合理性 文献计量法
  • 简介:目的:探讨血液病房输血的环节质量管理,降低输血风险,保证输血治疗的安全有效。方法:细化血液病房输血管理组织和制度,制定血液品种的输注流程,加强薄弱环节的风险控制。结果:通过加强对临床输血的管理,最大程度地保证输血的安全、有效。结论:要重视输血过程每一环节的安全管理,加强输血流程中的风险控制,有助于保证输血治疗的安全有效。

  • 标签: 血液病房 输血安全 环节控制
  • 简介:血液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但说起血液安全、血液质量来,似乎觉得只要不输上什么传染病血液就是安全的、高质量的。不可否认输血检验是保障血液质量,安全输血的核心,而采供血过程中所使用的物料也是输血安全最基本的保证,大家在献血时的一句“所用材料是一次性的吗?”表达了献血者对物料安全的关心。

  • 标签: 关键物料 安全输血 质量管理
  • 简介:目的:了解临床输血管理持续改进后医院相关输血质量控制情况,探讨降低不合格率、提高输血质量的措施。方法:持续改进前后收集分析全市的用血报表,每月由各用血单位输血科整理临床输血申请单不合格项、输血科接收标本不合格项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2-2014年的人均用血量分别为4.67U,4.08U,3.84U。对照组、试验1组和试验2组的输血申请单不合格率分别为42.3%、23.1%和10.3%,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2.3,P〈0.01)。3组的标本不合格率分别为4.86%、3.84%和2.89%,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P〈0.01)。结论:目前采用的临床输血管理持续改进措施明显提高了全市的输血质量,是促进输血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及科学化管理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 标签: 输血 持续改进 输血质量
  • 简介:2006年随着新的《血站管理办法》、《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的颁布及实施,我站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为主框架,将两个规范的要素和条款整合融汇到体系内,完善血站ISO9000质量体系文件;并建立以常态核查、内

  • 标签: 血站 质量管理体系 常态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