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经静脉注射骨髓间充干细胞(MSCs)对心肌梗塞大鼠模型心功能的影响及其在体内的分布情况。方法:在心肌梗塞后1周将标记的MSCs注射到大鼠舌下静脉内,在细胞移植后不同时间点取心、肝、脾、肺、肾脏器,进行组织学检查,观察移植细胞的分布。选取心肌梗塞模型大鼠通过心脏超声评价移植后3周、6周心功能改变情况。结果:静脉注射MSCs后其组织结构未发现明显异常改变,早期主要分布在正常心肌组织内,1周后主要分布在梗塞及交界区内,正常心肌组织内很少见细胞存留。超声检查发现在细胞移植后实验组(12只)左心室没有进一步扩大.左心功能明显好于对照组(12只):[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0.92±0.16):(1.078±0.15)cm;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0.66±0.13):(0.79±0.11)cm;左心室短轴缩短率(28.4±4.2):(24.3±3.1)%;左室射血分数(52.7±4):(42.89±4.2)%,P均〈0.05]。结论:静脉注射移植MSCs后细胞可以分布到重要组织器官内,移植细胞有向梗塞心肌组织内迁移的趋势,能明显延缓左心室重构及其所导致的心功能恶化。

  • 标签: 间质干细胞 心肌梗塞 干细胞移植
  • 简介:为了探讨器心脏病患者全身耐力下降的原因,我们用心肺运动试验系统对16正常人和16名器心脏病患者进行最大症状限制心肺运动试验,并测定运动前后动脉血乳酸浓度和酸碱代谢参数,结果发现;器心脏病患者的全身耐力和动脉血乳酸浓度显著低于正常人,但二组其它酸碱代谢参数无明显差异,由此提示酸性代谢产物乳酸不是影全身耐力的主要因素,本研究还发现;病人组的最大潮气量.每分通气量都减低,生理死腔和肺泡动脉氧压差升高,二组之间有统计学的差异,说明心力储备下降,运动诱发肺淤血,肺的顺应降低,通气血流比例失调是心脏病患者全身耐力下降的主要原因。

  • 标签: 耐力 心肺运动试验 乳酸
  • 简介:无麸饮食不只适用于有乳糜泻的人。看看对你适合吗?在时尚饮食领域,最新的广告词是无麸饮食。这是对如小麦、黑麦、大麦等谷物蛋白不耐受的一种有乳糜泻的人的基本饮食方式。虽然只有30万美圈人被诊断为患有乳糜泻病,但有200万美围人也在食用兀麸饮食。国际乳糜泻权威专家和哈佛医学院助理教授丹尼尔·莱弗勒博士说:“是的,近来这种饮食深受欢迎,但它似乎确实为有胃肠道疾病的人群提供了一些帮助”。

  • 标签: 饮食方式 麸质 哈佛医学院 胃肠道疾病 乳糜泻 广告词
  • 简介:目的通过对器心脏病室心律失常患者的窦性心率震荡(HRT)现象特征的研究,探讨窦性心率震荡现象对器心脏病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对经超声心动图及冠脉造影确诊为器心脏病的患者82例(试验组)及健康对照组55例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计算心率震荡的两个量化指标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比较两组间TO、TS的均值。将试验组分为HRT异常亚组和HRT正常亚组,比较其心脏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器心脏病组TO值明显升高[(0.74±1.66)ms比(-1.04±1.38)ms,P〈0.01)],TS值明显降低[(6.73±6.68)ms/RRI比(12.20±10.64)ms/RRI,P〈0.05)]。对器心脏病患者进行随访(6-42个月),发现HRT异常亚组的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HRT正常亚组(34.5%比18.2%,P〈0.05)。结论器心脏病患者窦性心率震荡现象明显减低,对于预测器心脏病患者复合心脏事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器质性心脏病 窦性心率震荡
  • 简介: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作为一类内源、进化上高保守、由20~22个核苷酸构成的单链非编码RNA[1],广泛分布于真核生物中,人类身体上已有超过2500个microRNA被确认[2].人类基因组中有20%~30%的基因受microRNA调控,一个microRNA可调控多个靶标,一个基因可被多个microRNA共同调控[3,4].

  • 标签: 微小核糖核酸 脂质代谢 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目的证实来源于胎儿肝脏的间充干细胞(FMSCs)具有向心肌细胞方向分化的潜能.方法取6~9代细胞,用不同浓度的诱导剂组合诱导细胞,分别置于不同的条件下进行培养,包括不同温度、不同氧浓度及不同培养液.结果在使用心肌分化培养液及常规培养条件下(37℃、20%O2),5-氮胞苷(50/μmol/L)、维甲酸(10-3μmol/L)、二甲基亚砜(0.8%)的联合应用,诱导了FMSCs发生向心肌方向的分化.分化细胞呈小圆形细胞,具有相互聚集并形成球样细胞团结构的趋势,同时表达结蛋白及心肌肌钙蛋白Ⅰ.结论FMSCs具有向心肌细胞分化的潜能,FMSCs发生向心肌方向的分化所需条件与来源于其他动物种属的间充干细胞的分化条件不同.

  • 标签: 间质干细胞 干细胞移植 阿扎胞苷 细胞分化 肌钙蛋白Ⅰ
  • 简介:目的观察犬骨髓间充干细胞(BMSCs)分离体外培养的生长特性及诱导分化为心肌细胞。方法利用骨髓穿刺,Percoll分离液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穿刺骨髓细胞继而通过贴壁筛选纯化骨髓间充干细胞进行接种培养、体外扩增经5-氮胞苷(5-azacytidine)诱导分化为心肌样细胞。倒置显微镜观察诱导前后细胞形态变化,流式细胞分析及免疫化学进行相关免疫抗原检测。结果分离细胞流式细胞分析细胞表面分子抗原CD105(间充干细胞抗原)阳性,CD34(造血干细胞表面抗原)阴性,CD31(内皮主细胞表面抗原)阴性。利用5-溴-2-尿嘧啶脱氧核苷(Brdu)进行细胞增殖标记,结果增殖细胞核标记率为(77.2±6.1)%。传4代后,经5-aza诱导,细胞形态发生改变,由梭形变为“心肌样”,同时有自发性细胞搏动和“肌管”样结构。免疫化学检测分化细胞肌球蛋白重链(MHC)、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Ⅰ(cTnⅠ)、连接蛋白-43(Cx-43)等心肌细胞特异蛋白表达阳性。结论BMSCs分离纯化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可以实现大量扩增,同时维持其未分化状态。与5-氮杂苷(5-azacytidine)共培养,可以诱导其分化为心肌样细胞。BMSCs是细胞移植“心肌再生”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理想种子细胞来源。

  • 标签: 骨髓细胞 骨髓祖代细胞 细胞移植 心肌再生 心肌缺血 先天性
  • 简介:目的观察血管帕金森综合征(VP)对复方多巴的反应以及多巴反应与病变部位的相关。方法临床诊断VP的患者共61例(VP组)进行急性阶梯左旋多巴治疗试验,计算服用左旋多巴.苄丝肼后统一帕金森病(PD)评分量表(UPDRS)运动部分评分最大改善率。同期146例PD患者(PD组)作为对照。根据头颅MRI所示缺血性病灶部位,将VP组再分组,第1种分组:基底节区病变组(25例);白质病变组(21例);黑质病变组(3例);混合病变组(12例)。第2种分组:黑质纹状体通路病变组(28例);白质病变组(21例)。经t检验比较各组间UPDRS运动部分最大改善率。结果VP组和PD组的UPDRS运动部分平均最大改善率依次为(10.4±7.4)%和(40.1±14.9)%,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VP各分组:基底节区病变组UPDRS改善率(23.2±11.3)%,高于白质病变组的(6.5±4.3)%,低于PD组(P〈0.01)。黑质病变组UPDRS改善率为(35、4±8.7)%,但例数少无法进行统计学分析。黑质纹状体通路病变组UPDRS改善率(26.3±10.6)%,高于白质病变组,但低于PD组(P〈0.01)。结论VP组由于不同的病变部位,对复方多巴有不同的反应;以累及黑质、基底节等黑质纹状体通路病变为主的VP对复方多巴有一定的反应,而以白质病变为主的对复方多巴反应较差。可根据MRI提示的病变部位决定是否应用复方多巴治疗VP患者。

  • 标签: 帕金森病 左旋多巴 纹状体黑质变性 诊断
  • 简介:心力衰竭(心衰)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已成为全球的公共卫生问题,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有文献报道[1],根据美国和欧洲的统计数据,心衰发病率约在1%-12%.病程中易出现急性肾损伤(AKI),其发病率高,早期症状不典型,缺乏早期诊断指标,使诊治延迟,影响预后.近期相关研究[2]显示,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运载蛋白(NGAL)可作为早期预测AKI新型的特异性指标.NGAL能否早期预测心衰患者并发AKI的观点尚不统一,本文对此做一综述.

  • 标签: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 心力衰竭患者 急性肾损伤 早期预测 并发 公共卫生问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Rho蛋白与喉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的沧州市人民医院喉癌组织,同时直接抽样法选取喉部非癌组织作为对照。采用免用组织化学方法进行检测Roh蛋白(RhoC、Rac等)表达情况,(统计方法)研究分析Rho蛋白在正常喉组织及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同时研究病理参数的相互关系,及在喉癌表达中的相关。结果Rho蛋白在喉癌组织中分布阳性表达率为84.21%(16/19),高于非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33.33%(8/24),统计学两者差异具有显著(x?=11.131,p=0.001)。结论在喉癌组织中Rho蛋白分布明显高于非癌组织。这样提高了Rho蛋白和它们的效应因子成为抗肿瘤靶点,针对这些靶点,可以研究有效的药物或基因治疗物质,干涉Rho蛋白的功能,促进肿瘤临床治疗的发展。

  • 标签: Rho蛋白 喉肿瘤 抗肿瘤靶点
  • 简介:目的:分析抗阻训练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和脂代谢的影响。方法:我院确诊的15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被随机分为:常规宣教组(75例,仅予以一般健康宣教),抗阻训练组(75例,实施抗阻训练)。两组均观察12周,分别于入组前后检测患者的血压、血脂水平变化。结果:治疗12周后,与常规宣教组比较,抗阻训练组收缩压[SBP,(156.5±21.3)mmHg比(139.6±20.2)mmHg]、舒张压[DBP,(91.5±12.6)mmHg比(82.7±12.8)mmHg]水平及总胆固醇[TC,(5.9±2.1)mmol/L比(4.5±2.0)mmol/L]、甘油三酯[TG,(1.7±0.5)mmol/L比(1.1±0.4)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9±1.2)mmol/L比(2.0±1.1)mmol/L]水平显著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6±0.3)mmol/L比(1.9±0.4)mmol/L]水平显著上升(P均=0.001)。结论:抗阻训练有利于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改善血脂状况,具有临床实践价值。

  • 标签: 高血压 抗阻训练 血压 脂代谢障碍
  • 简介:目的探讨静脉途径移植骨髓间充干细胞(MSCs)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20只,分为干细胞移植组(10只)和对照组(10只)。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同种异体大鼠MSCs体外分离、纯化、扩增,4’,6-二脒-2-苯基吲哚(4’,6-diamidino-2-phenylindole,DAPI)标记,并通过尾静脉于心肌梗死后1周移植入AMI大鼠体内,对照组则注射等量培养液。4周后测定心功能,并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心肌梗死4周后,干细胞移植组心肌组织冷冻切片中可以观察到DAPI标记细胞存在,免疫组织化学显示阳性标记细胞a-Actin肌动蛋白检测阳性。干细胞移植组心功能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MSCs经静脉移植可以归巢至梗死心肌处,并能改善受损的心功能。

  • 标签: 心肌梗塞 骨髓 造血干细胞移植 免疫组织化学 心脏功能试验 大鼠
  • 简介:目的探讨外周血间充干细胞(MSCs)移植对模型兔颈动脉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防治作用。方法新西兰大白兔65只,5只作为产生MSCs的种兔,60只随机分为MSCs移植组和对照组,每组30只,术后7、14、28天处死免,取颈动脉血管标本通过Weigert弹力纤维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形态学分析、内皮化程度分析、归巢MSCs的鉴定和分化跟踪等。结果MSCs移植组术后7、11、28天内膜面积、内膜面积/中膜面积及再狭窄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内皮化程度兮析显示.MSCs移植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MSCs移植组术后7、14、28天血管组织中有绿色荧光蛋白(GFP)阳性细胞分布,且部分细胞同时为GFP和CD31阳性,但在未损伤血管及对照组则无。结论静脉移值外周血MSCs能促进模型免颈动咏球囊成形术后损伤血管的快速内皮化,抑制内膜增生和减少术后再狭窄;这一有益作用可能与MSCs归巢到损伤血管局部并部分分化为内皮细胞有关。

  • 标签: 间质干细胞移植 血管威形术 手术后并发症 绿色荧光蛋白质类 颈动脉狭窄
  • 简介: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骨髓间充干细胞(BMSC)增殖的影响及其在BMSC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中的作用。方法取16只SD大鼠的骨髓,体外培养BMSC,采用差速贴壁法分离细胞,并进行鉴定。按不同浓度给予G-CSF,分为四组(G0-3组),G0组不含G-CSF,设为阴性对照;G1~3组分别含G-CSF5、10、20ng/ml,按1×10^5/ml密度接种于平底96孔培养板中(每孔100μl)。MTT法测定各组加入G-CSF第1、3、5、7天吸光度(A值)的变化,观察G-CSF对BMSC增殖的影响。以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预诱导24h后,按神经胶质细胞衍化营养因子(GDNF)和不同浓度G-CSF组合分组(B1-5)进一步诱导,B1不含GDNF、G-CSF,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神经细胞标记物GFR-α1的表达。结果①在给予G-CSF第1、3、5、7天,G0组A值呈下降趋势(F=23.5083,P〈0.05),G1~3组内A值呈上升趋势(F1=202.5940,F2=1301.8815,F3=1222.0091,均P〈0.05);同一时间点组间A值比较,G2、G3组较G1组增高(P〈0.05),G2与G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B2~5组细胞逐渐变成圆形、多角形,伸出树突,并且均表达GFR-α1,而B1组无类似改变,也不表达GFR-α1。比较各诱导组在同一时间点(诱导第1、3、7天)组间灰度比值,B2-5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CSF能促进大鼠BMSC的增殖,其适宜浓度为10ng/ml。联用GDNF和适宜浓度的G-CSF,比单用GDNF能更有效地诱导BMSC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 标签: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细胞分化 大鼠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 简介:脑发育静脉异常(developmentalvenousanomaly,DVA)最早由Lasjaunias等提出,并已经替代以前的“脑静脉畸形”、“脑静脉血管瘤”。DVA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畸形,由引流正常脑组织的穿髓静脉的先天发育异常造成的。

  • 标签: 发育异常 静脉 综述文献
  • 简介:颅内动脉狭窄是导致缺血性卒中发作和复发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生有种族差异。WASID(theWarfarinvsAspirinforSymptomaticIntracranialDisease)的569例症状颅内动脉疾病患者的系统分析显示,106例患者发生了缺血性卒中(18.6%),其中77例发生在狭窄动脉供血区(72.6%)。多因素分析显示,颅内动脉狭窄的严重程度与相应供血区卒中的发生有明显的相关,卒中与狭窄率呈线性相关。有短暂脑缺血发作(TIA)或卒中史并且动脉狭窄率≥70%的患者,狭窄动脉供血区卒中的1年发作率为18%(13%~24%),2年发作率为19%(14%~25%)。但对有TIA或卒中发生,并且动脉狭窄率〈70%的患者,狭窄动脉供血区卒中的发作率则明显下降,1年和2年的卒中发作率分别为6%(4%~10%)和10%(7%~14%)。

  • 标签: 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缺血性卒中 动脉供血区 透视 多因素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QRS离散度(QRSd)对致命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方法:120例心脏病患者(分室速组40例;无室速组80例)及80例正常人(对照组)接受体表标准12导同步心电图的QRSd检测。结果:与无室速患者及正常人相比,室速患者的QRSd,QRSmax显著延长(P<0.05),将QRSd>45ms作为室速的预测指标,获得了95%的敏感性和93%的特异性,结论:QRS离散离(QRSd)可用于识别可发生致命心律紊乱的高危患者群。

  • 标签: QRS离散离 心电图 室性心律失常
  • 简介:高血压脑出血是病死率和致残率较高的疾病.但目前有关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治疗(包括开颅和微侵袭手术)的前瞻、多中心、随机对照的研究不多,现有的治疗策略也没有一项被公认为有效.本文作者对近年来的研究结果作一综述.

  • 标签: 高血压性脑出血 外科治疗 微侵袭手术 治疗策略 开颅 研究进展
  • 简介:由脑血管病及其危险因素引起的认知障碍,称为血管认知障碍(vascularcognitiveimpairment,VCI)。在VCI概念提出之前,人们研究较多的是血管痴呆(vasculardementia,VaD)。但随着研究的逐渐深入,人们发现VaD的概念不足以涵盖所有与血管因素有关的各种水平的认知障碍。所以,需要提出一个全新的概念,对VaD概念加以补充和完善,使之更好地为临床、科研、教学服务。因此,VCI应运而生。

  • 标签: 痴呆 血管性 认知障碍 综述文献
  • 简介:目的探讨需静脉使用利尿药的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heartfailure,CHF)患者住院期间电解紊乱的有效预防措施。方法选择使用袢利尿药的心功能Ⅱ~Ⅳ级CHF住院患者2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一定时间后低钠、低钾血症的发生率及心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经过治疗护理后,实验组低钾血症、低钠血症发生率及平均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对饮食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HF患者在使用利尿药过程中,给予预见性的护理措施能降低电解紊乱的发生,有助于患者康复,该方法有效且安全。

  • 标签: 心力衰竭 利尿药 电解质紊乱 预见性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