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9 个结果
  • 简介:脑卒中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我国脑卒中每年新发病例约150万,而缺血脑卒中占80%.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神经科学研究的进展,人们认识到缺血脑卒中的发病、病理生理过程均与一些基因的表达和调控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从分子和基因水平对缺血脑卒中进行研究,探讨通过基因的调控来预防和治疗这类疾病已经成为缺血脑卒中研究的热点之一.

  • 标签: 脑血管意外 脑缺血 基因表达调控
  • 简介:目的:探讨中青年缺血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在100例缺血卒中患者与对照组间进行12项危险因素对照研究,并将中青年和老年前期分别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心电图异常、脑卒中家族史、眼底动脉硬化、糖尿病、风心病是中青年缺血卒中的危险因素.结论:降低血压、血脂水平对预防缺血卒中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危险因素 中青年 血压 血脂
  • 简介:目的探讨高血糖与缺血脑卒中临床和预后关系。方法对154例CT证实的缺血脑卒中患者分为3组,无糖尿病血糖正常组67例,无糖尿病血糖升高组41例,糖尿病组46例。入院后次晨取空腹静脉血测定血糖。分别对治疗后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无糖尿病血糖升高组的病死率明显高于无糖尿病血糖正常组(P〈0.01),无糖尿病血糖升高组的意识障碍和精神症状与无糖尿病血糖正常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缺血脑卒中早期血糖水平的测定可作为判定病情、估计预后及指导治疗的指标之一。

  • 标签: 脑血管意外 脑缺血 高血糖症 预后
  • 简介:目的研究辛伐他汀对血脂异常人群缺血脑卒中的预防作用。方法将2853例血脂异常人群分为预防组(693例)和对照组(2160例),预防组给予辛伐他汀20mg/d,睡前口服:分析2组血脂变化、心脑血管事件、脑卒中等差异。结果预防组受试者糖尿病患病率比对照组高,预防组随访率98.7%,对照组随访率96.2%。预防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对照组低[(2.54±1.01)mmol/Lus(4.12±1.29)mmol/L,P<0.05],5年生存率高(94.13%vs83.47%,P<0.01),缺血脑卒中和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低。2组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心脑血管疾病、肿瘤和感染。吸烟、高血压、肥胖和糖尿病是脑卒中和心脑血管事件的高危因素。结论辛伐他汀能有效降低血脂异常人群的心脑血管事件。

  • 标签: 斯伐他汀 高脂血症 脑血管意外 危险因素
  • 简介:1资料与方法74例2002年8月~2004年10月因突发头痛、胸闷收入我科的住院患者,均行头颅CT及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确诊为急性缺血脑卒中(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疾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其中男49例,女25例,年龄48~80(62±11)岁,70例有高血压病史,21例合并糖尿病,17例合并血脂异常.所有患者于入院当天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ECG)检查,对ECG异常患者采静脉血检测肌钙蛋白I(cTnI),2例患者入院后ECGST-T改变明显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其余择期行冠状动脉造影.住院治疗两周后复查头颅CT或MRI检查、ECG及cTnI.

  • 标签: 急诊冠状动脉造影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血清肌钙蛋白I 造影分析 常规12导联心电图 ECG异常
  • 简介:心脏疾病是引起缺血卒中的重要来源,心源性脑栓塞占缺血卒中的25%.在脑动脉狭窄基础上由于心脏疾病所致的血流动力学紊乱,可诱发脑梗死.在对隐源性卒中寻找病因的过程中,发现这类患者中卵圆孔未闭的比例较高,特别是小于55岁的年轻患者.为此,卵圆孔未闭与缺血卒中的关系受到关注.

  • 标签: 卵圆孔未闭 缺血性卒中 心脏疾病 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
  • 简介:缺血卒中神经功能恶化占卒中患者的30%左右,导致致残率和死亡率增高,过去几年的研究认为缺血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恶化的时间、过程代表两种不同的发病机制.本文就我科于2001年1月~2003年5月收治的缺血卒中神经功能恶化患者68例有关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于下.

  • 标签: 缺血性卒中 神经功能 临床资料 脑缺血
  • 简介:急性脑血管病目前已被公认是一种主要的致死、致残的常见病.其与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等危险因素的关系,早已被人们重视,并予以积极治疗,但营养因素对脑血管病影响的研究近十年才开始.本文对2001年8~12月入住我院急性缺血脑血管病患者进行血浆叶酸、维生素B12浓度的测定,旨在探讨叶酸和维生素B12与脑梗死的关系.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叶酸 维生素B12 脑梗死 营养因素 疾病预防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时间、不同病情的缺血卒中患者血清中可溶性E选择素、P选择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缺血卒中患者54例,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将患者分为轻型(26例)、中型(16例)和重型(12例);另外选取30名体格检查正常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不同时期、不同程度患者和对照组对象血清中的可溶性E选择素、P选择素的水平。结果①缺血卒中组患者在发病后12、24、72h和7d血清E选择素分别为(53±8)、(60±9)、(70±9)和(51±8)μg/L。P选择素水平分别为(18±4)、(25±6)、(30±6)和(21±4)μg/L。②轻型患者在发病后72h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P选择素分别为(61±9)和(23±5)μg/L;中型为(80±11)和(41±9)μg/L;重型为(84±12)和(49±10)μg/L。结论缺血卒中患者急性期血清中的可溶性E选择素、P选择素水平升高,可以作为判断病情严重程度的血清学指标之一。

  • 标签: 脑缺血 E选择素 P选择素
  • 简介:达纳康(Tanakan)是法国博福——益普生制药集团从银杏叶中提取的一种多环节对抗脑缺血及继发性损伤的药物。为观察其对缺血脑血管病的疗效,我们从1995年12月~1996年10月用达纳康加常规方法(简称治疗组)治疗缺血脑血管病42例,并用常规方法作对照,治疗36例,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治疗组 达纳康 缺血性脑血管病 疗效观察 继发性损伤 抗脑缺血
  • 简介:目的:观察低能量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ILIB)治疗缺血脑病的疗效。方法:将87例缺血脑病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2例加用ILIB治疗,比较两组间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ILIB治疗缺血脑病可提高疗效,减少病残率。

  • 标签: 低能量HE-NE激光 血管内照射 ILIB 缺血性脑病
  • 简介:国外报道卒中后的致死,致残率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有关.下肢静脉血栓是急性缺血卒中的并发症之一,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笔者自1996年1月~2003年12月间收集了286例急性缺血卒中,对其中的15例合并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作临床分析如下:

  • 标签: 急性缺血性卒中 合并症 下肢 静脉血栓 临床资料 溶栓治疗
  • 简介:目的观察通窍活血汤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迟发性缺血脑损害(DID)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入院时FisherCT分级,将283例SAH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中药组143例,使用通窍活血汤与尼莫地平片预防DID;对照组140例,使用安慰剂及尼莫地平片预防DID.两组患者均于入院后24h内口服或鼻饲给药,疗程21d,其他治疗两组相同.结果住院期内,中药组患者病情恶化总发生率、DID发生率分别为47.6%与11.9%,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0.7%与22.9%(P<0.05);中药组与对照组再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2.6%与11.4%,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中药组DID患者重残、植物生存、死亡的总发生率为2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9.4%(P<0.05).结论通窍活血汤可有效地防治SAH后DID,改善DID患者生存质量,无诱发再出血的危险.

  • 标签: 通窍活血汤 缺血性脑损害 临床疗效 患者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 迟发性
  • 简介:他汀类药物(以下简称他汀类)因具有降脂作用,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被应用于临床。它是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的抑制剂,主要通过竞争性抑制HMG—CoA还原酶而减少甲羟戊酸和其他甲羟戊酸通路的中间产物生成。以往用于临床的主要目的是降低血脂,尤其是降低胆固醇。迄今为止,很多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证实,他汀类在心血管病事件一级和二级预防中有显著作用。其中,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4S试验和胆固醇与复发性血管事件研究(CARE)试验证实,他汀类对心血管疾病有预防作用的同时,对卒中也有积极的预防作用。

  • 标签: 缺血性脑血管病 他汀类药物 药物预防 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 降低胆固醇 甲羟戊酸
  • 简介: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growthfactor,PDGF)是一种具有广泛生物学作用的多肽,它是体内较强的促有丝分裂剂和化学诱导剂,与机体组织的生长、发育以及各种损伤后修复有密切的关系.现代医学发现,缺血脑血管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需要生长因子(如PDGF)的参与.我们着重综述近年来对PDGF及受体功能的研究进展,以及如何在缺血脑血管病中发挥功能.

  • 标签: 受体 血小板源生长因子 脑缺血
  • 简介:猝死(suddendeath)是一种突然、意外的自然死亡。死亡的原因十分复杂,按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发生在24h之内突然、意外死亡才能定为猝死。猝死若是由心血管疾病引起的称为心脏性猝死(suddencardiacdeath),它是猝死的第一大原因,仅在美国每年就有超过30万病例。虽然冠心病是心脏性猝死的最主要原因,但是非心肌缺血病例在解剖时经常会遇到。其中心律异常所致突然死亡占猝死的5%,这类疾病并没有发现心脏的结构异常,

  • 标签: 非缺血性心脏病 猝死 分子生物学 冠心病 心律异常 QT综合征
  • 简介:低能量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血液(intravascularlaserirradiationofblood,ILIB)是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它是通过纤细柔软的光导纤维将激光导入血管内直接照射循环血液,具有广泛、良好的临床效果,作者采用ILIB治疗缺血心脑血管疾病96例,现报告如下。

  • 标签: 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 ILIB 血管内照射治疗 He—Ne激光 脑血管病 血液
  • 简介:缺血脑血管病是中老年患者常见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则是其最常见的致病原因之一,可用其反映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颈动脉双功能超声具有安全、无创、简便易行及直观准确的特点,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作者对642例缺血脑血管病患者进行了颈动脉超声检查,以探讨颈动脉斑块与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白细胞增高等动脉硬化危险因素的关系,以及与脑梗死发生、发展的相互关系。

  • 标签: 缺血性脑血管病 颈动脉斑块 危险因素 超声分析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颈动脉超声检查
  • 简介:目的通过对农村地区蒙、汉两族成年人群缺血卒中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相关危险因素的调查,为缺血卒中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制定统一的调查问卷,按标准化调查方法,由培训过的医师进行人户询问、血压测量及资料收集。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辽宁省阜新农村地区的7个乡镇〉135岁30214名农村常驻(〉15年)成年人进行性别、民族、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史、吸烟、嗜酒及饮食情况等方面调查。结果辽宁省农村蒙族居民缺血卒中患病率为2.36%,标化率为2.48%;汉族为1.73%,标化率1、78%。随着年龄或高血压级数的增高,卒中患病率呈明显的增高趋势。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显示年龄、性别、高血压及高血压家族史等因素是蒙、汉两族患病的相同危险因素,同时文化水平对汉族居民卒中的患病率也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中高血压人群患卒中的危险性是非高血压人群的5~8倍。结论辽宁省阜新农村蒙族居民患病率高于汉族居民,可能与其生活方式、遗传因素等有关。高血压患者对自己的保护意识较弱。应提高农村居民对高血压等危险因素和相关知识的认识,以减少卒中的患病率。

  • 标签: 中风 缺血性 农村人口 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