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门诊时有患者咨询,称其听说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是常见的致盲因素,问铜、锌和叶黄素是否有助于预防呢?对此暂时没有清晰且明确的答案,但是仍有少量关于营养补充剂预防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的大型随机试验。

  • 标签: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营养补充剂 致盲因素 随机试验 叶黄素 预防
  • 简介:目的探讨我国成人血清β淀粉样蛋白(Aβ1-28)含量与年龄之间的关系,为研究Aβ1-28与阿尔茨海默病(AD)的关系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平衡饱和竞争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智能正常成人人群中血清Aβ1-28含量,其中青年组(20~35岁)l00例、中年组(36~59岁)100例、老年组(60~79岁)100例与高龄老年组(80~94岁)35例.结果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高龄老年组血清Aβ1-28含量分别为(0.77±0.16)μg/L、(0.77±0.17)μg/L、(0.68±0.20)μg/L、(0.67±0.25)μg/L.结论我国智能正常成人人群中血清Aβ1-28水平与年龄无直接关系.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淀粉样Β蛋白 年龄因素 放射免疫测定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人血压控制不良患者平均动脉压(MAP)与脑卒中患病的关系。方法采用询问和查询病例资料等方法,收集北京安贞医院门诊、所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门诊筛查血压控制不良的高血压患者1363例,其中脑卒中患者82侈0。结果脉压≥80mmHg(1mmHg=0.133kPa)的患者中,女性所占比例明显高于男性(P〈0.01);女性MAP〈80mmHg的比例明显高于男性;男性舒张压控制不良的比例明显高于女性(P〈0.01)。排除混杂因素影响后,随着年龄增长、糖尿病、MAP的增加,脑卒中患病危险程度明显增高,OR值分别为1.053、2.987和1.024。以MAP≤75mmHg和≥95mmHg为节点,与≤75mmHg比较,≥95mmHg脑卒中的患病危险程度增加(OR=2.971,95%CI:1.097-8.050,P〈0.05)。结论MAP可以作为心脑血管事件的独立因素来预测血压控制不良老年高血压患者脑卒中发生的风险。老年高血压患者的MAP建议控制范围与正常成人MAP正常值不同。除MAP外,老年和伴有糖尿病也对脑卒中的患病率有影响。

  • 标签: 高血压 卒中 糖尿病 年龄因素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ACS)患者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plateletvolume,MPV)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测定230例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ACS患者,55例慢性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和91例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对照患者的MPV、血小板压积等实验室检查指标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ACS患者包括非sT段抬高性ACS(nonSTelevatedACS,NSTEACS)亚组135例和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亚组95例。结果ACS组[(10.26±1.19)fL135.(9.79±1.37)fL,P〈0.05;(10.26±1.19)fLvs(9.72±1.40)fL,P〈0.05]及NSTEACS亚组J(10.19±1.24)fLvs.(9.79±1.37)fL,P〈0.05;(10.19±1.24)fL%(9.72±1.40)fL,P〈0.05]和AMI亚组[(10.35±1.11)fL%(9.79±1.37)fL,P〈0.05;(10.35±1.11)fLUS.(9.72±1.40)fL,P〈0.05]的MPV显著高于对照组和s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CS组10.21(0.08)%VS.0.23(0.08)%,P〈0.05;0.21(0.08)%vs.0.24(0.10)%,P〈0.05]、NSTEACS亚组[0.21(0.09)%vs.0.23(0.08)%,P〈0.05;0.21(0.09)%vs.0.24(0.10)%,P〈0.05]及AMI亚组[0.21(0.08)%vs.0.23(0.08)%,P〈0.05;0.21(0.08)%眠0.24(0.10)%,P〈0.05]的血小板压积显著低于对照组和s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CS患者MPV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r=-0.175,P=0.008),与高敏c反应蛋白呈正相关(r=0.181,P=0.008),与左心室射血分数负相关(r=-0.157,P=0.017)。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MPV的预测因素依次是糖尿病、高敏C反应蛋白、左心室射血分数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P〈0.01)。结论ACS患者MPV显著升高,糖尿病、高敏C反应蛋白、左心室射血分数和高密�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血小板 糖尿病 C反应蛋白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 简介:目的探讨和评价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CHD)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北京市门头沟区医院心内科2011年1月~2013年12月住院治疗并且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的患者472例。根据CAG结果将入选病例分为CHD组(n=225例)和对照组(n=247例)。所有患者在CAG前空腹行血液生化检查和血常规检查。比较两组的各项指标,使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评价CHD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在血糖、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同型半胱氨酸(HCY)、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MPV和hsCRP等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吸烟、HCY(OR=1.027,95%CI:1.007—1.046,P=0.007)、MPV(OR=2.024,95%CI:1.597~2.565,P〈0.001)和hs—CRP(OR=1.079,95%CI:1.044~1.115,P〈0.001)是CHD的危险因素。结论平均血小板体积和超敏C反应蛋白对冠心病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标签: 冠心病 平均血小板体积 超敏C反应蛋白 预测价值
  • 简介:高脂血症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不同年龄女性高脂血症发病率不同,而且随着年龄增加两者发病率上升,已成为普遍认识。文对1997~1999年在大亚湾区人民医院等三所医院所有检验血脂的内科住院患者2318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 标签: 高脂血症 年龄 女性 发病特点
  • 简介:目的评价不同年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心脏超声及冠状动脉造影等临床特征。方法选择AMI患者325例,根据年龄分为〈70岁组63例、70~79岁组140例和≥80岁组122例。对各组患者的心脏超声及冠状动脉造影等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与〈70岁组比较,70~79岁组和≥80岁组患者心力衰竭、左心房内径≥39mm、左心室内径≥50mm、LVEF〈50%、冠状动脉狭窄≥70%、再发心肌梗死死亡、心源性死亡的比例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对年龄≥70岁AMI患者进行心脏超声检测,积极加强对危险因素干预,对预防再发心肌梗死,并减少心力衰竭、心房颤动、死亡及改善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心肌梗死 冠状血管造影术 超声心动描记术 冠状动脉狭窄 预后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了解温州地区中青年脑卒中的发病年龄变化,危险因素及病因学的流行现状,为疾控部门制定中青年脑卒中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调查2002年至2007年间在我院脑科中心住院治疗的中青年脑卒中患者的年龄、性别、卒中类型和病因诊断。另统计我院该期间收治的所有脑血管病患者的年龄、性别和卒中类型。分析中青年脑卒中在不同年龄段的患病比例、疾病构成、危险因素及病因诊断。结果收集到符合要求的中青年脑卒中患者共计1740例,同期脑血管病住院患者共计9798例。脑卒中发病年龄集中于62.5±13.3岁,但中青年患者发病年龄有下降趋势;中青年脑卒中男女比为1.63/1;41~50岁的卒中患者逐年增加。年龄为18~50岁的中青年脑卒中不同年龄段疾病构成以脑出血最多见,其次为脑梗死。中青年缺血性卒中危险因素依次为高血压、糖尿病、心瓣膜病、高胆固醇血症、颈动脉狭窄。但40岁以下患者危险因素依次为高血压、心瓣膜病、糖尿病。中青年出血性卒中的病因前三位依次为高血压、动脉瘤、动脉畸形。结论41.50岁是中青年脑卒中的发病高峰期。高血压、糖尿病、心瓣膜病是中青年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高血压、动脉瘤、动脉畸形是中青年出血性卒中的主要病因。

  • 标签: 中青年 脑卒中 脑梗死 脑出血 危险因素 病因
  • 简介:目的探讨24h平均脉压对高血压病患者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用动态血压监测24h平均收缩压(MSBP)与舒张压(MDBP),它们之差为24h平均脉压(MPP)。根据MPP≥60mmHg或〈60mmHg把207例高血压病患者分成2组,以超声探头测左室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d)、左室舒张末期后壁厚度(LVPW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肌重量指数(LVMI)和左室射血分数(EF)。以协方差分析校正MSBP和MDBP影响后比较两组间左室重构的指标。结果在24h平均脉压≥60mmHg组中,LVDd,IVSd、LVPWd和LVMI均较对照组高(P〈0.05),即使校正了MSBP和MDBP影响后,这种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4h平均脉压增高是导致高血压患者左室重构重要原因之一。

  • 标签: 脉压 高血压 心室复建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高血压患者大动脉弹性的改变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wavevelocity,PWV)自动测量系统测定颈动脉-股动脉PWV作为反映大动脉扩张性的参数.对1392例高血压患者进行了PWV检测,其中男954例,女438例,年龄14~85岁,平均(52.09±12.37)岁.结果1392例高血压患者的研究结果显示PWV随年龄增大(不论男性还是女性)而增加(P<0.0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收缩压和心率是与反映大动脉弹性的PWV关系最为密切的参数(P<0.001).结论长期高血压将导致大动脉扩张性降低,这种改变随年龄增大而加重.年龄、收缩压、心率与高血压患者大动脉扩张性变化关系密切.

  • 标签: 脉搏波速度 高血压 动脉扩张性 血管病变
  • 简介:缺血性卒中发病急性期检测的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plateletvolume,MPV)水平代表了卒中前的MPV水平。因MPV水平与卒中严重程度和临床预后的关系尚存在争议,故有学者对MPV水平与脑梗死灶大小(CT)和卒中后7d、3个月的残死率进行了比较。该研究共纳入52~91岁的患者81例,其中男性患者32例。卒中病因有小血管闭塞(10例)、大血管动脉粥样硬化(10例)、

  • 标签: 急性缺血性卒中 平均血小板体积 临床预后 积水 预示 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胸腔镜微创与常规治疗不同年龄肺大疱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所选病例为我院于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确诊的肺大疱患者120例,按不同年龄段,先将所有患者分为低年龄段组(年龄小于50岁)和高年龄组(年龄大于50岁),再分别将两组患者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胸腔镜微创)和对照组(常规术),比较不同组间治疗情况。结果就各项指标结果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按年龄阶段分组之后,低年龄组患者的各项治疗情况皆优于高年龄组(P<0.05)。结论较之于常规术治疗,胸腔镜微创治疗肺大疱更具优势,而不同年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治疗效果也不同,年龄低于50岁的患者治疗效果相对较好。

  • 标签: 胸腔镜微创 常规手术 肺大疱 不同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