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比较GEMOX方案(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和西他滨单药方案用于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0~1分、可切除胰腺癌辅助化学治疗(化疗)的疗效及安全性,并探索与无病生存(DFS)期和总生存(OS)期相关的独立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03例ECOG评分0~1分的可切除胰腺癌患者,其中68例给予GEMOX方案辅助化疗:西他滨1000mg/m^2以固定速率(FDR)静脉滴注100min,第1天,奥沙利铂85mg/m^2静脉滴注,第2天,每2周重复,共8周期;35例接受西他滨单药化疗:西他滨1000mg/m^2第1、8和15天静脉滴注30min,每28d重复,共6周期。比较2种辅助化疗方案的DFS期、OS期及毒性差异,并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生存分析探讨预后因素。结果:GEMOX组和西他滨单药组的中位DFS期分别为370d和520d(P=0.815),中位OS期分别为803d和888d(P=0.42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种辅助化疗方案的毒性多为Ⅰ、Ⅱ度且易于控制,GEMOX组呕吐(30.8%比10.5%,P=0.019)及外周神经毒性发生率(38.5%比0%,P〈0.001)显著高于吉西他滨单药组;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升高2组发生率相似,分别为47.7%和44.7%,但西他滨单药组Ⅲ度以上ALT/AST升高发生率显著高于GEMOX组(7.9%比0%,P=0.048)。生存分析显示,分化差(P=0.002)、R1切缘(P〈0.001)、淋巴结转移(P=0.028)、术后CA19-9≥90U/mL(P=0.005)及未能完成全部辅助化疗疗程者(P=0.002)中位DFS期显著缩短;而分化差(P=0.001)、R1切缘(P〈0.001)、术后CA19-9≥90U/mL(P=0.003)及未能完成全部疗程者(P=0.001)等因素也预示中位OS期显著缩短。结论:对体力状态良好的胰腺癌患者切除术后,为期4个月的GEMOX方案,与为期6个月的西他滨单药化疗生存获益相似,GEMOX方案可视为辅助化疗的备选方案之一。分化差、R1切缘、术后CA19-9≥90U/mL及未�

  • 标签: 胰腺癌 辅助化疗 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方案 吉西他滨单药 预后指标 体力状态
  • 简介:冠心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最常见、最严重的疾病之一。自1977年Gruentzig在瑞士苏黎世完成第1例经皮冠状动脉腔成形术(pereutaneoustranscoronarycoronaryangioplasty,PTCA)以来,介入治疗已成为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手段,其发展迅速,但PTCA术后再狭窄高达50%,裸金属支架植入术后高达20%~30%,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后仍然达5%~10%,防止再狭窄是提高疗效的关键,再狭窄一直闲扰着临床医师和科研工作者。

  • 标签: 冠状动脉内支架 再狭窄 机制 防治
  • 简介:<正>41例患者45处病变行PTCA+支架术治疗,成功置入Radius支架45个。术后血流TIMI分级为3级。术前、术后即刻、术后3个月和6个月冠脉造影病变狭窄程度分别为(87.4±11.3)%、(8±9.2)%、(49.8±10.7)%和(57.2±12.3)%。冠脉超声显示,术后即刻、3个月和6个月支架横断面积(mm~2)分别为8.25±1.83、9.58±2.59和10.46±2.69(P<0.01)。表明冠状动脉超声检查是研究支架再狭窄

  • 标签: 支架内再狭窄 冠脉造影 支架术 临床应用 横断面积 狭窄程度
  • 简介:由于大气污染和烟草消耗等因素的影响,肺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和哮喘等呼吸道疾病发病率在上升,但是原发于气管、支气管的病变仍然是比较罕见的一类疾病。这类疾病主要包括局灶病变(如恶性或良性气管、支气管肿瘤)[1]和弥漫性病变(如淀粉样变、气管支气管骨化病等)[2]。罕见支气管腔病变疾病发病原因和治疗方式不尽相同,有必要对其进行综述和总结。

  • 标签: 支气管腔内病变 罕见病 支气管肿瘤
  • 简介:目的评价EUS引导下^125Ⅰ粒子植入联合西他滨化疗治疗胰腺癌的临床收益疗效。方法41例不能手术切除的胰腺癌患者按完全随机法分为放射性^125Ⅰ粒子植入联合西他滨化疗组(21例)和单纯西他滨化疗组(20例)。西他滨化疗方案为1000mg/m^2,1次/周,静脉滴注,连用3周,休息1周;联合组在^125Ⅰ粒子植入后1周行化疗。评价临床受益疗效(CBR)。结果^125Ⅰ粒子联合西他滨化疗组临床受益率为57.1%,达到CBR的中位时间为1周,临床受益疗效持续的中位时间为21周;单纯化疗组分别为25%、4周和15周,两组前2项相差非常显著(P〈0.05),而临床受益疗效持续的中位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EUS引导下^125Ⅰ粒子组织间植入联合西他滨化疗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胰腺癌的CBR明显优于单纯西他滨化疗组。

  • 标签: 胰腺肿瘤 内窥镜超声检查 近距离放射疗法 ^125Ⅰ粒子 吉西他滨
  • 简介:慢性胰腺炎(chronicpancreatitis,CP)是一种进行性的炎症性疾病,以不可逆转的胰腺纤维化损害和胰腺组织破坏为特点,导致上腹部慢性疼痛和、外分泌功能的损害。发病率虽然尚无大规模的临床流行病学资料,但近年来呈不断上升趋势。最近的一项大规模的多中心研究显示,

  • 标签: 慢性胰腺炎 内镜治疗 流行病学资料 炎症性疾病 胰腺纤维化 外分泌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抗抑郁药米氮平对西他滨治疗的胰腺癌移植瘤裸鼠进食量、体重和肿瘤生长的影响。方法24只胰腺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西他滨组(术后第1、4、7、10天腹腔注射西他滨100mg/kg体重)和联用组(西他滨组+米氮平10mg·kg^-1·d^-1灌胃,持续21d),每组8只。术后21d处死裸鼠,比较3组动物体重、进食量、肿瘤体积的变化。结果西他滨组具有显著的抗肿瘤生长作用,但存在显著的胃纳减少和体重降低等不良反应。术后第21天,联用组和西他滨组胰腺癌移植瘤体积无明显差异,抑瘤率分别为69.13%和71.60%(P〉0.05);联用组进食量(3.12±0.11)g、体重(14.68±0.42)g,稍高于吉西他滨组的(2.96±0.14)g和(14.38±0.61)g(P值均〉0.05),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65±0.13)g和(17.46±0.52)g(P值均〈0.05)。结论西他滨化疗具有显著的抗胰腺癌作用,米氮平虽无显著增效作用,但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大剂量西他滨化疔的不良反应。

  • 标签: 胰腺肿瘤 抗抑郁药 药物疗法 联合 米氮平 吉西他滨
  • 简介:胰腺脓肿是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acutepancreatits,SAP)后期最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约为40%~70%,其病死率可达50%[1-3]。外科清创引流术曾是胰腺脓肿惟一的治疗手段,但其创伤大、风险高,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甚至达92%,术后病死率约8%~40%[4-5]。近年来,随着镜技术的发展,因镜治疗创伤小、并发症少、死亡率低等优点,国内外学者开展了镜下穿刺引流术、镜下坏死组织清除术等技术。现就此做一综述。

  • 标签: 重症急性胰腺炎 坏死组织清除术 内镜治疗 胰腺脓肿 并发症发生率 术后病死率
  • 简介:传统消化镜仅能观察胃肠道黏膜表面,确定诊断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造成活检部位欠准确、诊断延迟、镜下治疗不能同步进行,且放大倍数有限。共聚焦激光显微镜(confocallaserendomicroscopy)在传统镜的基础上集成了共聚焦激光显微成像系统,可得到放大1000倍的图像。并可对黏膜进行一定深度的断层扫描成像.实时显示组织细胞的显微结构,有助于镜下作出组织学诊断并指导靶向活检。本文结合文献及作者应用共聚焦激光显微镜的体会。从基本原理、构造、临床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展望等方面对其作一较全面综述。

  • 标签: 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 胃肠道疾病 应用
  • 简介:<正>对照组30例常规用双氢克尿噻、卡托普利、地高辛等治疗。治疗组30例加用参麦注射液(石家庄产,含红参、麦冬提取物)40ml+异舒20mg+5%葡萄糖250ml静滴,1次/天,2周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显效(心功提高2级以上)16例,有效(心功提高1

  • 标签: 异舒吉 参麦注射液 心功 双氢克尿噻 提取物 流动力学
  • 简介:目的观察非替尼联合卡培他滨对复发转移三阴性乳腺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6年6月间于江苏省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经辅助治疗后出现复发转移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41例,根据患者的意愿分为2组,观察组给予非替尼联合卡培他滨治疗共24例;对照组给予卡培他滨单药口服共17例。2组均连续随访12个月,用药直至疾病进展或因毒性不可耐受。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客观有效率(objectiveresponserate,ORR)分别为70.83%(17/24)和35.29%(6/17),疾病控制率(diseasecontrolrate,DCR)分别为91.67%(22,24)和64.71%(11/17),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能耐受。结论非替尼联合卡培他滨治疗复发转移三阴性乳腺癌有一定疗效,不良反应轻,部分患者能获得超过12个月的生存期,值得进一步研究。

  • 标签: 吉非替尼 卡培他滨 复发转移 三阴性乳腺癌
  • 简介:镜超声检查(endoscopicultrasonography,EUS)的原理与腹部超声相似,其区别只是将微型高频超声探头安装在内镜顶端,进行实时超声扫描。胰腺是腹膜后器官,且与体表距离远、位置深,普通影像学检查对胰腺活检和胰腺疾病微创治疗有一定局限性。由于EUS是将镜插入胃和十二指肠肠腔,经胃壁、十二指肠壁观察邻近胰腺组织,可清晰显示胰腺实质和导管,因此EUS对胰腺疾病的诊断和微创治疗具有一定优势。

  • 标签: 内镜超声检查 胰腺疾病 微创治疗 ULTRASONOGRAPHY 诊断 十二指肠壁
  • 简介:目的比较西他滨动脉灌注化疗和外周静脉化疗治疗中晚期胰腺癌的临床疗效,旨在评估西他滨动脉灌注化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按照纳入标准,43例中晚期胰腺癌患者被纳入研究,其中21例采用动脉灌注化疗(灌注组),22例采用外周静脉化疗(静脉组),两组均采用西他滨为基础联合5-FU化疗。主要评价指标包括临床受益反应、肿瘤客观缓解率和不良反应。结果灌注组的临床受益率为81%,显著高于静脉组的50%(P=0.033);灌注组的疼痛改善率为76.2%,亦显著高于静脉组的45.5%(P=0.039);灌注组的肿瘤客观有效率为33.3%,略高于静脉组的22.7%,相差不显著(P=0.498);两组不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与外周静脉化疗相比,西他滨动脉灌注化疗能显著提高中晚期胰腺癌患者的临床受益率,其不良反应轻微,患者耐受性良好。

  • 标签: 胰腺肿瘤 药物疗法 吉西他滨 动脉灌注
  • 简介:目的探讨奥沙利铂及替奥在原发性肝癌晚期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的应用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晚期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奥沙利铂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替奥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肝功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甲胎蛋白水平、生存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53.33%)显著高于对照组(2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显著改善,甲胎蛋白水平明显降低,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1年、2年的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晚期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联合应用奥沙利铂及替奥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治疗安全性良好,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肝肿瘤 栓塞 奥沙利铂 替吉奥
  • 简介:胰性腹水(pancreaticascites)为由良性胰腺疾病引起的,能够被腹部超声、CT发现的腹腔游离液体。腹水呈渗出液,腹水淀粉酶浓度很高,通常≥1000U/L,并且腹水蛋白浓度〉30g/L。腹水是由于胰液从一个伴有破裂胰管的假性囊肿(43%~80%)或无假性囊肿的破裂胰管处(10%)渗漏引起,但有10%的患者腹水原因不明。慢性胰腺炎患者,胰管旁炎症后的纤维化组织较脆弱,易遭到破坏而导致胰性腹水。除胰液外,胰性腹水似乎还存在一种起因不详的渗出性成分。

  • 标签: 胰性腹水 内镜治疗 胸水 良性胰腺疾病 蛋白浓度 假性囊肿
  • 简介:随着消化镜的普及和发展,特别是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和镜超声(EUS)的应用,使得胰腺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水平在US、CT、MRI等技术的基础上得到了提高。同时,ERCP和EUS相关介入技术的发展,使得获取胰液、胰腺细胞或组织标本成为可能,进行胰腺疾病的病理学、细胞学或分子生物学诊断得以实现。从而提高了胰腺疾病的诊断率和胰腺良恶性疾病的鉴别水平。

  • 标签: 胰腺疾病 疾病诊断 内镜技术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分子生物学诊断 诊断水平
  • 简介:目的探讨非替尼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EGFR基因突变对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26例。对照组患者使用顺铂治疗,研究组患者联合使用顺铂和非替尼治疗。检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个疗程后的癌胚抗原(CEA)以及乳酸脱氢酶(LDH)水平、临床疗效及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检测观察组患者的EGFR基因突变情况,分析基因突变对疗效的影响。结果治疗3个疗程,观察组患者的近期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LDH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皮疹、腹泻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在接受非替尼治疗的26例观察组患者中,9例存在EGFR基因TK区突变,出现突变患者的疗效优于无突变患者(P〈0.05)。结论顺铂和非替尼的联合用药对非小细胞肺癌疗效显著,出现EGFR基因突变的患者能获得更好的疗效。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治疗 吉非替尼 癌胚抗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