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间歇性清洁导尿术(CIC)在神经源膀胱患者中的改进应用观察。方法本文随机抽取了自2012年12月至2014年7月我院康复科和骨科48例神经源膀胱患者,其中24例为试验组,对间歇性清洁导尿术进行了改进应用观察。结果试验组在降低尿路感染和恢复膀胱自主排尿功能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果显示,对间歇性清洁导尿术改进应用于神经源膀胱患者中有比较好的疗效,能够显著提高患者恢复自信心以及自主排尿功能,从而也能减少因为留置导尿而带来的反复尿路感染等并发症,节约大量的费用,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因此该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间歇性清洁导尿 神经源膀胱 技术改进
  • 简介:肾绞痛是门、急诊常见病症,我们观察了肾绞痛时应用曲马多及哌替啶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现报告于下.

  • 标签: 曲马多用于 用于肾 绞痛镇痛
  • 简介: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高压氧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6例,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高压氧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高压氧治疗时间越早,疗效越好。结论:高压氧可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治疗效果,减低伤残率及死亡率。

  • 标签: 高压氧 重型颅脑损伤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的营养方式对高血压脑出血(HICH)术后患者营养的影响。方法:将196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随机分成三组:A组(66例)术后第2d开始肠内营养(EN)支持,术后第2~7d起,联合应用生长激素(GH);B组(61例)术后第2d开始胃肠外营养(TPN)支持;C组(69例)按传统方法鼻饲。测定术后不同时间的多项营养指标。结果: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术后第21d,A组与B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明显高于C组比较(P<0.05);外周总淋巴细胞计数:三组分别在第7d、14d、21d明显高于第0d(P<0.05);血糖:A组和C组,在术后第7、14和21d分别与正常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B组于第7、14和21d均明显高于正常值(P<0.05);谷丙转氨酶:术后第21d,A组与B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A组与C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甘油三酯:A组和C组第7、14和21d与第0d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B组在第21d与第0d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不仅可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的营养状况,而且不引起代谢紊乱。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早期肠内营养 胃肠外营养 传统鼻饲 营养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会阴伤口裂开采用新技巧二次缝合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从2009年8月至2014年8月共发生120例会阴伤口裂开,随机分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行二次缝合,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愈合时间,再次裂开例数方面观察,结果两组在术手术时间、中出血量、愈合时间,再次裂开例数方面差异有显著性(﹤0.05),结论开展此手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效果好,创伤小、易掌握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会阴伤口裂开 二次缝合 新技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两组均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抗生素、早期液体复苏、纠正酸中毒等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结果:治疗组第5d、第10d的APACHEⅡ评分差异明显;治疗组病死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第5d时两组血清TNF-α、CRP、GOT、CK、CK-MB、LDH较入院时均有所降低,且除LDH外,两组其他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第10d时两组仅血清TNF-α及CK有显著差异。结论:血必净能降低病死率,有效地降低促炎因子水平,血必净注射液可有效治疗脓毒症。

  • 标签: 血必净 脓毒症
  • 简介:目的:探讨儿童交通伤害的特点,提高院前急救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急诊收治的80例儿童交通伤害的临床资料,用小儿创伤指数评分法(PTS)对伤情和损伤程度进行评价。结果:1-9岁儿童是伤害事故的主要受害群体(74%),男多于女,尤以1-4岁男童最为严重;致伤方式以抛落和撞击为主(78%)。头部与下肢是最多受到伤害的部位(75%),导致伤害事故的主要车辆是汽车(51%)和摩托车(24%)。PTS评估显示,重伤(PTS〈9)占21%,以机动车撞击行人及自身事故为主。结论:不同致伤条件时儿童交通事故的致伤特点各不相同。性别、年龄、致伤方式、车辆类型、行车速度的不同,其损伤情况各异。针对其特点采取合理的院前急救方法可有效提高救治水平。

  • 标签: 儿童 交通伤害 院前急救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高血压脑干出血患者通过显微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高血压脑干出血患者20例(2012年5月~2015年7月)。分析所有高血压脑干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效果、手术方式及随访情况。结果所有高血压脑干出血患者术后脑干实质内血肿完全清除16例;大部分清除或残留血肿量<2ml的4例。手术后在院内死亡人数3人,经过3~12个月的随访后,患者植物生存的患者有5例;完全残疾、瘫痪的患者有4例;中重度功能障碍的患者有5例;轻度功能障碍的患者3例。结论采用显微手术治疗对高血压脑干出血患者进行选择性手术治疗在临床上可以部分选择性应用。

  • 标签: 高血压 脑干出血 显微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院前心肺复苏(CPR)时早期盲插喉罩通气对复苏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对院前发生心跳呼吸骤停患者460例,根据CPR时对患者建立人工气道的不同措施将其分为3组,A组210例,常规CPR时即盲插喉罩通气;B组40例。常规CPR时即行气管内插管;C组210例,常规CPR时以球囊面罩装置通气,转送至急诊科再行气管内插管,插管延迟时间5~15min。结果:插管所需时间:A组10.4±7.5s;B组96±25.7s;C组52±27.5s;3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01)。一次插管成功率:A组盲探下插入喉罩全部1次成功,成功率100%;B组插管1次成功28例,2次成功9例,3次以上3例,一次插管成功率70%;C组插管1次成功200例,2次成功10例。一次插管成功率95.2%;3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复苏成功率:A组复苏成功41例,成功率19.5%;B组复苏成功1例,成功率2.5.%;C组复苏成功8例,成功率3.8%;A组与B、C组复苏成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B组与C组复苏成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院前心肺复苏时,早期盲插喉罩通气具有操作快捷,可盲探插管且成功率高,能明显提高抢救成功率,而早期气管插管需时长。一次插管成功率较低。不能提高CPR成功率。

  • 标签: 早期 喉罩 气管插管 心跳呼吸骤停 心肺复苏 成功率
  • 简介:目的:探讨冠心病并心房颤动患者凝血系统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前瞻性对比研究,检测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冠心病并心房颤动患者(研究组)30例和同期健康者(对照组)30例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分别为(13.06±1.04)s、(26.96±4.12)s和(12.86±1.13)s、(25.26±3.87)s,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研究组的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分别为(3.34±1.02)g/L、(476±82.1)ug/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63±0.85)g/L、(149±37.6)ug/L,差异明显,P〈0.01。结论:冠心病并心房颤动患者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增高,易并发血栓性栓塞,须积极防治。

  • 标签: 冠心病 心房颤动 凝血酶原时间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纤维蛋白原 D-二聚体
  • 简介:目的:研究血管加压素在院前心肺复苏(CPR)中的疗效。方法:在103例心脏骤停患者中随机分为3组,标准肾上腺素组(A组)38例,血管加压素组(B组)34例,肾上腺素+血管加压素组(C组)31例,各组分别观察自主循环恢复率、24h存活率、出院存活率、脑复苏率、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及复苏后心肌酶变化。结果:B组(44%)、C组(42%)自主循环恢复率明显高于A组(16%),B组(38%)、C组(39%)24h存活率也明显高于A组(13%),C组出院存活率(23%)高于A组(8%)、B组(12%);脑复苏率3组无差异;B组、C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明显短于A组;复苏后心肌酶变化3组无差异。结论:在心肺复苏期间应用血管加压素比用肾上腺素可明显提高自主循环恢复率、24h存活率,缩短自主循环恢复时间,与肾上腺素联合应用还可提高出院存活率。

  • 标签: 心肺复苏 管加压素 肾上腺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不同抑郁程度患者手指再植成活率。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在我院诊治的存有抑郁症状需手指再植患者120例,运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Zung氏抑郁量表,就患者抑郁、焦虑水平实施测量,且分别对S-AI、T-AI量表累加得分及SDS得分予以计算,将其与患者病历信息相结合,采用Epidata4.0完成数据录入,运用SPSS19.0d对数据予以分析,最终对不同抑郁程度患者实施统计分析手指再植成活率予以比较及临床观察。结果经数据统计计算可知,S-AI、SDS及T-AI平均得分分别为(49.15±11.46)分、(52.69±9.58)分和(49.16±11.05)分,本次研究患者当中,中度抑郁及轻度抑郁均具有较高的比例,即分别为25.0%、30.83%。经对断指再植成活实施多因素分析最终结果可知,术后抑郁乃是对再植成活率造成影响的主要危险因素,而其程度高低与手指再植成活率之间呈现出负相关。结论断指再植人群均存在有程度不同的心理抑郁状况,且伴随抑郁程度的加深,其断指再植成活率呈现出下降状况,至此,针对断指再植且存有抑郁患者,需对其抑郁状况给予消除,方可实现手指再植成活率的相应提升。

  • 标签: 手指再植 成活率 抑郁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低温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选取4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及对照组21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低温高容量血液滤过,分别持续监测两组治疗前后的颅内压水平,测量两组0d、1d、3d、5d、7d时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及治疗前后的IL-1,IL-6,TNF-α水平。结果采用低温高容量血液滤过后,观察组的颅内压及NSE水平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2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低温高容量血液滤过后,治疗后的IL-1,IL-6,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低温高容量血液滤过可以有效地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颅内压及炎症介质的水平,保护神经细胞功能。

  • 标签: 颅脑损伤 低温高容量血液滤过 颅内压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服用硫酸吗啡控释片所致尿滁留采用穴位注射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服用硫酸吗啡控释片所致尿潴留患者40例,随机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划分,对照组给予提供独处环境、听流水声、腹部热敷、温热水冲洗会阴等措施,必要时导尿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穴位注射治疗,回顾相关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经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均有好转,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注射治疗硫酸吗啡控释片所致尿潴留的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诱导排尿法。

  • 标签: 穴位注射 硫酸吗啡控释片 尿潴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的患者能否通过亚低温治疗取得明显临床疗效。方法将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131例重度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的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亚低温治疗治疗组(治疗组)和非亚低温治疗组(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观察组患者基础上入院时立即给予5-6天亚低温(32~35℃)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死亡率、神志恢复时间、肺部感染情况等指标。结果治疗组患者死亡率较对照组较低,神志恢复时间较对照组短,肺部感染情况较对照组轻。结论一定时间的亚低温治疗对重度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具有较明显疗效,可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亚低温 重度颅脑损伤 肺部感染
  • 简介:目的:研究速避凝、降纤酶联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50例分为速避凝加降纤酶治疗组、单用降纤酶组、复方丹参组3组分别在治疗5d、10d、25d观察疗效.结果:速避凝加降纤酶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血液流变指标明显降低.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予速避凝加降纤酶治疗疗效肯定,配合速避凝能防止血管再闭塞.

  • 标签: 速避凝 缺血性脑卒中 降纤酶治疗 联合治疗 疗效 临床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纳洛酮与东莨菪碱联合应用佐治小儿重症性肺炎的疗效.方法:在传统治疗基础上,采用"阿托品化"+纳洛酮3天,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6.11%(31/36).结论:联合应用纳洛酮与东莨菪碱佐治小儿重症性肺炎有显著疗效,未见副作用发生.

  • 标签: 新生儿 重症性肺炎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不同时间溶栓治疗对血管再通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AMI患者的溶栓疗效,根据发病后时间溶栓分为0~3h,〉3-6h,〉6~12h三组。结果:三组血管再通率分别为86.96%、74.51%、61.91%。早期治疗(0-6h)组血管再通率(78.38%)与延迟治疗(〉6~12h)组的61.91%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五周病死率、反复心绞痛和反复Ⅱ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AVB)相比,差异显著(P〈0.01)。结论:AMI发病后6h内溶栓治疗,血管再通效果最好,住院病死率最低,但发病时间〉6-12h的溶栓治疗仍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溶栓疗法 尿激酶
  • 简介:目的:观察果糖氯化钠注射液在急危重病救治中作为开放静脉通道的首选液体时对机体内环境变化的影响.方法:把60例急危重病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各30例,A、B组分别使用果糖氯化钠注射液250mL及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观察两组在治疗前后的血钾、血钠、血氯、血糖的变化.结果:两组相比较,血钾、血糖变化无明显差异,血钠、血氯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果糖氯化钠注射液是一种比较合适、安全的注射液,可用于急危重病人开放静脉通道的首选液体,既起到开放静脉通道的作用且可以在其中配伍药物,又为病人提前供能.

  • 标签: 果糖氯化钠 机体内环境 供能
  • 简介:目的:观察氨酚曲马多和双氯芬酸钠治疗常见急性疼痛24h的疗效和安全性,并进行比较.方法:将急诊疼痛患者分为三组,A组38例予氨酚曲马多1片,1片/12h;B组25例予双氯芬酸钠1片,1片/24h;C组32例予氨酚曲马多和双氯芬酸钠联合用药,观察24h,评价疼痛缓解度及疼痛强度.结果:(1)A、B、C组用药后疼痛评分分别为(2.89±1.32)分、(3.56±1.29)分、(2.59±0.67)分;(2)A、B、C组患者和医生满意度分别为55%和63%、52%和48%、59%和66%;(3)A、B、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0%、3.1%,停药后不良反应发生均可消失.结论:氨酚曲马多治疗常见急性疼痛与双氯芬酸钠相比起效快、显效率高;对于中重度疼痛,二者合用起效快,持续镇痛时间长.

  • 标签: 氨酚曲马多片 双氯芬酸钠 中重度急性疼痛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