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通过 护理 人员 F1 语言美、 F2 仪表美、 F3 行为美、 F4 环境美四美的 形象美塑造,使患者对护理 人员信任度增加,促进护患关系和谐, 提升护理工作满意度。提高护士自身的自信度,有效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 标签: 护士 4F 形象美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鼻胆管套取方法与留置时间对患者生理影响的相关因素。方法2019年1月至2019年3月在某医院实施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的116例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X线透视下分别采取导丝套取导丝法及导丝套取尿管法进行鼻胆管口鼻转换。比较两组导丝或尿管进入口咽部及导丝圈的一次成功率及次数、导丝圈套取导丝或尿管的一次成功率及次数、导出鼻胆管的一次成功率及次数、操作时间、刺激程度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研究组62例,导丝进入口咽部的一次成功率93.55%(58/62)、平均置入1.06±0.25次,进入导丝圈的一次成功率95.16%(59/62)、平均置入1.05±0.22 次,一次套取成功率98.39%(61/62)、平均套取1.02±0.13次,导出鼻胆管一次成功率100.00%(62/62),平均操作22.56±4.43s,刺激程度评分1.18±0.43分,并发症发生率9.68%(6/62),包括:恶心6例,呕吐1例,黏膜出血1例。对照组54例,尿管一次置入成功率72.22%(39/54)、平均置入1.35±0.62次,进入导丝圈的一次成功率81.48%(44/54)、平均置入1.22±0.50 次,一次套取成功率87.04%(47/54)、平均套取1.13±0.34次,导出鼻胆管一次成功率96.30%(52/54)、平均导出1.04±0.19次,平均操作52.96±13.60s,刺激程度评分1.44±0.66分,并发症发生率18.52%(10/54),包括:恶心6例,呕吐3例,黏膜出血2例。两组相比,研究组导丝进入咽喉部的置入次数、进入导丝圈的置入次数、套取导丝的次数、操作时间、刺激程度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鼻胆管导出次数低于对照组,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 标签:
  • 简介:系统化整体护理是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核心,将护理临床业务和护理管理的各个环节系统化的工作模式^[1]。这一工作模式,使护理人员的角色由传统的生活照顾和治疗的协助者,发展成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整体护理的实施者。建立新的护士角色,实施新的护理模式,已成为广大护理工作者关注的热点问题。

  • 标签: 系统化整体护理 护士角色 社会医学模式 现代护理观 护理工作者 护理程序
  • 简介:对中层转换理论这个"元理论"的发展过程进行归纳,并对该理论的历史背景、目标、主要的概念以及衍生的一些应用理论进行描述和分析,并报道介绍中层转换理论在刚出院老年患者、心力衰竭患者和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情况,以期对未来中国护理理论的开发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中层转换理论 护理理论 护理应用 乳腺癌心理韧性模型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探讨角色转换教学在妇产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通过对角色转换教学的概念和特点进行介绍,结合妇产科护理教学的特殊性,分析了角色转换教学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促进团队合作以及培养综合素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在妇产科护理教学中推广角色转换教学的建议,以期为提升妇产科护理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参考。

  • 标签: 角色转换教学 妇产科护理 实践能力 团队合作 综合素质
  • 简介:目的探讨患者血液透析过程透析前端输血对透析凝血的影响。方法对14例慢性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重度贫血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方法,分别行常规血液透析(对照组)与常规血液透析并在透析过程中透析前端输血(观察组)各66例次,观察比较两种情况对透析外观凝血标准、透析血室容量下降率的影响。结果血液透析过程中,透析前端输血对透析凝血影响比常规血液透析不输血时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液透析过程,在透析前端输血存在一定的利弊,应根据患者的病情、体外循环促进凝血的因素等选择合适的输血途径。

  • 标签: 血液透析 输血 透析器 血液凝固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总结“ 4F”护理服务 在护理管理工作中的作法,对提升护理管理 工作效果,达到提高护理质量内涵建设的目的。 方法 制定并推行“ 4F”护理 服务岗位规范标准,对新入职护士、专干及护理人员进行培训。 结果 提高了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和综合素质,提高了护理服务满意度,降低了护理投诉率。结论 通过推行“ 4F”护理服务规范标准 , 提升了护理服务质量、规范了护理行为、保障了护理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推动医院优质护理服务的深入开展。

  • 标签: 4F 护理管理 作法 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4F管理对超声引导下介入诊疗患者护理效果及管理质量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6-12月我院超声医学科收治的超声引导下介入诊疗操作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2023年1-6月4F管理实施后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4F管理进行干预,两组各500例。通过比较两组工作效率、护理效果、护理质量以及患者心理状态的差异,来评价4F管理的应用价值。结果 观察组的接诊时间、等候时间、诊疗时间均较对照组有明显缩短(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了医患纠纷发生率和护理风险,护理质量也较对照组整体提高(P<0.05)。且观察组的患者心理状态更良好,整体舒适度有所提升(P<0.05)。结论 将4F管理应用于超声引导下介入诊疗患者的护理中,能够更好地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改善护理效果、提升管理质量,还能及时疏导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舒适度。

  • 标签: 4F管理 超声介入 护理效果 管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角色转换在手术室护士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本次研究实习生的数量为40名,时间范围2022年9月份至2023年7月份,依据随机的方式分成了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0名,参照组传统的带教模式,实验组提供角色转换的带教模式,分析在手术室护理教学中的效果。结果:实验组轮转生的各项成绩更佳,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士护理教学中,通过角色转换的方式进行带教,可以提高学生的教学成绩,值得提倡。

  • 标签: 角色转换 手术室护士 护理教学
  • 简介:[目的]比较精密输液与普通输液安全性能。[方法]将400例需静脉治疗的住院病人随机分为精密输液组和普通输液组各200例,观察治疗期间两组病人排气成功率、出现回血、针头堵塞、局部皮肤反应等情况。[结果]精密输液组排气成功率明显高于普通输液组(P〈0.01);出现回血、针头堵塞、局部皮肤反应等现象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普通输液组(P〈0.01)。[结论]精密输液可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效率和病人满意度,且保证了输液治疗的安全性。

  • 标签: 精密输液器 普通输液器 安全性能 回血 针头堵塞 皮肤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优质护理在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标本BRAF V600E检测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本院收治的45例行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标本BRAF V600E检测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优质护理。比较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65%,高于对照组的63.64%(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35%,低于对照组的31.82%(P<0.05)。结论 优质护理为患者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和照顾,不仅有助于提高甲状腺结节的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也为患者提供了更好的医疗体验。

  • 标签: 优质护理 甲状腺结节 细针穿刺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分离(转换)性障碍病人护理利用针对性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2019年4月-2020年6月选择我院收治的76例分离(转换)性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病人入院之后进行专业检查,研究中把病人分组,分别利用不同的护理方法,对照组实施普通护理,研究中主要就病人护理之后的疗效情况和心理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病人显效、有效和无效的分别有13例、24例和1例,分别占本组人数的34.21%、63.16%和2.63%,病人焦虑和抑郁评分分别为(38.88±4.23)分和(37.62±5.57)分,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干预措施应用分离(转换)性障碍病人护理中优势明显,值得推广。

  • 标签: 针对性护理 分离(转换)性障碍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V4C ICL术后早期眼压波动情况及舒适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9月行V4C后房型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80例,测量记录不同时段眼压。对眼压高的患者予以局部、全身降眼压药物等处理,对所有患者实行舒适护理模式。结果:所有患者体验良好,术后眼压≥25mmHg的患者为73眼,占45.625%。眼压升高时段:术后1h为27眼,术后2h为25眼,术后4h为13眼,术后6h为4眼,术后12h为3眼,术后24h为1眼。术后1h、2h、4h眼压与术前眼压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时段眼压与术前相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对V4C ICL患者采取舒适护理模式,不仅能够有效缓解患者术后出现眼压升高后紧张焦虑的情绪,而且能够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 标签: V4c 后房型有晶体眼人工晶体 眼压 早期观察 舒适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容积粘度吞咽测试(V-VST)预见性护理对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康复的影响。方法:以2020年07月到2021年07月的时间基准,收集我院10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以及研究主体, 根据动态随机分组法,分成研究组50例, 参照组50例。研究组给予容积-粘度吞咽测试(V-VST)预见性护理, 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以及预后效果。结果:参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研究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标签: 吞咽障碍  容积-粘度吞咽测试  预见性护理  不良反应发生率  预后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V-VST(容积-黏度吞咽测试)结合间歇性管饲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研究期(2021年1月-2021年12月)内,入组观察对象60例,均为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以随机数字法进行分组,对不同组患者分别应用V-VST结合间歇性管饲干预(观察组,n=30)与常规对症干预(对照组,n=30),对比不同干预措施对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作用。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吞咽功能恢复总有效率指标96.67%(29/30)高于对照组患者76.67%(23/30),(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应用V-VST结合间歇性管饲干预,能够帮助患者恢复吞咽功能,安全性好,有效性高,有效改善口腔及咽部的残留,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 标签: V-VST 间歇性管饲 脑卒中 吞咽障碍 功能恢复
  • 简介:折安瓿是护士每同重复多次的操作,因折安瓿导致护士手部受伤的事件时有发生。从2005年9月开始,我科使用自制的笔筒式安瓿折断,受到护上的欢迎,现介绍如下。

  • 标签: 安瓿折断器 制作 护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