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9 个结果
  • 简介:在临床很多外科系统手术后患者需做引流管护理,观察引流量,为术后患者的病情判断提供客观依据。因此,在临床准确掌握和记录引流液的量、性质很重要。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发现,在为术后患者的引流管护理过程中,使用通常采用的储液袋,由于塑料软质袋形状不固定,实际容量和储液袋上的刻度相差较大,不能准确记录引流量,达不到为手术后提供观察参考的目的。

  • 标签: 引流瓶 引流管护理 制作 术后患者 临床实践 外科系统
  • 简介:临床上几乎每个住院忠告都需要进行输液治疗,故酒精砂轮是必小可少的,主要用于加药时划割玻璃安瓿,本科近年来利用粪便标本盒门制酒精砂轮,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 标签: 标本盒 砂轮 酒精 粪便 自制 输液治疗
  • 简介:随着医学的发展,新药不断地进入临床使用,有些注射剂剂量小、价格昂贵,在抽吸药液过程中若操作不当可造成浪费、降低药效。为在抽吸小密封药液过程减少浪费,笔者对抽吸药液方法作了改进,经过临床比较实验,改进后抽吸药液方法能有效防止药液浪费,现介绍如下。

  • 标签: 密封瓶 抽吸药液 方法
  • 简介:甲状腺血运丰富,手术后创面或多或少有渗血、渗液,需常规放置引流管将渗出液引出,防止影响呼吸或感染。临床上甲状腺术后的引流装置一般选用硅胶引流管连接300ml容量的负压引流,由于目前医院未采用固定装置固定引流.影响患者生活自理。为此,我们设计并制作了一种新型引流固定带,收到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 标签: 负压引流瓶 固定带 设计 硅胶引流管 甲状腺术后 应用
  • 简介:使用无菌小磨口盛装75%酒精、2%碘酒进行治疗前消毒,一直是医院广泛采用的方法。为保证消毒液的质量,需要定期更换灭菌磨口。2004年6月以前,我院磨口的处理方法是科室用500mg/L的“84”消毒液浸泡,每24h更换1次,高压蒸气灭菌1次/周。经细菌学检测,消毒液染菌量≤100cfu/ml。2004年6月,采用消毒供应室对全院的磨口进行统一的清洗、高压蒸气灭菌。为保证使用的消毒液既符合《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的规定,又节约、环保,我们对磨口的科学更换时间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 标签: 高压蒸气灭菌 更换时间 临床研究 消毒液浸泡 《消毒技术规范》 75%酒精
  • 简介:摘要:如果仅仅依靠医务人员手动更换药瓶,无疑会给医务人员增加很多不必要的工作。另外,由于手工操作的限制,在注射过程中会存在很多安全隐患,输液在由医护人员更换时候出现错误会导致药液流而未及时发现,由于压差,会有血液倒流,对患者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可能会发生严重的医疗事故。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设备的发展,传统手工更换输液耗时费力的工作显然已经不能适应快速的步伐。

  • 标签: 输液瓶 光电检测 重力检测 输液
  • 简介:在临床工作中,蛋白尿是肾脏疾病诊断和预后判断及治疗的重要指标。尿蛋白检测需收集24h尿液,多年来,临床工作中一直用有盖的塑料桶来收集尿液,不仅浪费而且使用不方便。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科自2007年起将使用完的戊二醛消毒液反复清洗后制作成尿桶,用后浸泡消毒,反复冲洗晾干后备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 标签: 戊二醛消毒液 蛋白尿 制作 肾脏疾病诊断 临床工作 预后判断
  • 简介:急诊出诊时在抢救地点或“120”车上,为患者准备的皮肤消毒液一般是用无菌罐盛碘伏溶液,放在出诊箱的某个角落,携带极不方便。因为抢救地点在院外,车上途中颠簸,消毒液容易倒流出来浸渍出诊箱内的其他物品,给救治工作带来困难。为此,我们通过多次试验,总结出一种既能克服上诉困难又经济的方法,现报道如下。

  • 标签: 阿米卡星溶液 皮肤消毒液 再次 喷雾 碘伏溶液 患者准备
  • 简介: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吸氧是一项常规护理操作,而湿化的消毒与清洁乃是预防交叉感染的一个重要环节。湿化长期使用后会在其内壁产生一层碱性水垢,不易清除。我们通常用去污粉或用毛刷刷洗,很难完全清除其内壁的水垢,尤其靠近瓶颈处除垢难度更大,且会留下划痕。2006年1月18日,我们采用绿洁清除湿化瓶内壁的水垢,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湿化瓶 消毒 除垢 临床护理工作 护理操作 交叉感染
  • 简介:为了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笔者通过低穿刺法及相应输液护理管理措施,大大提高了穿刺的成功率及一次穿刺完成输液计划。现报告如下。

  • 标签: 低瓶穿刺法 小儿 头皮静脉输液 护理管理
  • 简介:临床上肾内病房多数患者需收集24h尿液行尿液分析,或者需记录24h尿量以观察疾病变化,为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护理工作。原来临床上采用玻璃材质的有刻度的集尿,加盖一个橡胶的瓶盖来留取24h尿液,并存放在患者的床边,玻璃材质容易打碎,放床边不但容易踢翻又影响病房整洁。我科对原来玻璃集尿进行改良,并制作了床边存放架,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集尿瓶 存放架 制作 改良 应用 尿液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静脉配液中减少西林残余药量的方法与效果。方法:从静脉配液西林中抽选120支列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方法进行静脉配液,统计西林中残余药液量;再选择120支列为实验组,采取新型配药法进行静脉配液,统计西林中残余药液量;对比两种不同配药方法对于减少西林残余药量的效果。结果:实验组西林中平均残余药量为(0.094±0.007)mL/10mL;对照组西林中平均残余药量为(0.315±0.011)mL/10mL;实验组西林中平均残余药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85.677,P

  • 标签: 静脉配液 西林瓶 残余药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静脉配液中减少西林残余药量的方法与效果。方法:从静脉配液西林中抽选120支列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方法进行静脉配液,统计西林中残余药液量;再选择120支列为实验组,采取新型配药法进行静脉配液,统计西林中残余药液量;对比两种不同配药方法对于减少西林残余药量的效果。结果:实验组西林中平均残余药量为(0.094±0.007)mL/10mL;对照组西林中平均残余药量为(0.315±0.011)mL/10mL;实验组西林中平均残余药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85.677,P

  • 标签: 静脉配液 西林瓶 残余药量
  • 简介:临床中,由于一次性吸氧管的普及,整个吸氧管路消毒的重点放在了氧气湿化瓶上。有研究证明,潮湿的氧气湿化为铜绿假单胞菌的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且铜绿假单胞菌易形成生物被膜,促进铜绿假单胞菌在氧气湿化中黏附和寄殖。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的规定,对于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必须每日消毒,用毕终末消毒,干燥保存。

  • 标签: 氧气湿化瓶 终末消毒 悬挂式 铜绿假单胞菌 一次性吸氧管 医院感染管理
  • 简介:目的探讨将集中清洗消毒后的氧气湿化用不同材料进行包装的保存期,为降低医疗成本和延长保存期提供依据。方法将氧气湿化清洗消毒后放入干燥箱烘干,然后分别用全棉布、食用保鲜袋、食用密实袋进行包装.保存于病房治疗室的储物柜内。分别于存放的第7天、第15天、第30天抽取不同包装的样本,做物体表面菌落计数。计算3种包装材料的单个费用。结果食用保鲜袋、食用密实袋包装的氧气湿化分别取样720个,在保存期内物体表面菌落计数为零,布类包装的氧气湿化在第15天、第30天分别有3个和13个样本有菌生长。不同包装材料的包装费用:全棉布0.2元/只,食用保鲜袋0.02元/只,食用密实袋0.06元/只。结论使用食用保鲜袋包装消毒的氧气湿化,既节约成本、延长使用有效期,减轻工作量,又达到无菌目的。

  • 标签: 氧气湿化瓶 包装材料 成本核算 有效期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 盐酸丁卡因胶浆在胃管中的应用及护理 。 方法:本院采用随机抽取的方式将 2018 年 6 月至 2019 年 12 月期间接收的 60 例进行胃管的 患者,并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 30 例。 其中, 对照组使用传统留置胃管的方法,而实验组使用 盐酸丁卡因胶浆 留置胃管的方法,两组均使用相同的护理干预。 结果:数据显示,实验组患者临床有效率为( 91.15 % ),对照组患者临床有效率为( 73.33 % ),组间数据差异具有可比性( P<0.05 )。 结论: 对患者实施 盐酸丁卡因胶浆 联合护理干预措施不仅能够减轻患者胃管后的不适反应,还能够提高患者的临床效率,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盐酸丁卡因胶浆 插胃管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