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式胃管置入法在急诊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1-7月需置入胃管的129例急诊科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改良式胃管置入组(n=68)和常规置管组(n=61),比较两组患者的一次置管成功率、总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改良式胃管置入组置管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置管组(P〈0.01),一次置管成功率和总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常规置管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置管组(P〈0.05)。结论改良式胃管置入法不仅具有置入成功率高、置入时间短的优点,而且改良式胃管结构简单,置管时操作快捷、方便,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 标签: 胃管 置管 改良 效果
  • 简介:目的评价ICU患者应用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策略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ICU两个护理单元住院患者,单号楼层589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镇痛镇静,双号楼层376例患者为观察组,采用程序化镇痛镇静策略,比较两组患者的镇痛镇静药物使用剂量、谵妄发生率及ICU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镇痛镇静药物的使用剂量、谵妄发生率及ICU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程序化镇痛镇静策略较常规镇痛镇静能使ICU患者取得更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程序化镇痛镇静 效果评价
  • 简介:护理伦理学是我国部分高等护理教育专业的专业限选课,赵杰刚[1]在对我国30所护理本科院校调查显示已有60%的院校开设了护理伦理学专业课程,中央和上海开放大学的护理专业(本科)已将其设置为必修课。随着护理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护理伦理学已逐步涉及到护理学的各个方面。提高教学质量,尝试在护理伦理学教学中引入基于案例的研讨性教学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 标签: 护理伦理学 研讨性教学法 效果
  • 简介:目的:建立社区护理质量控制标准,防范医疗护理风险。方法建立和完善社区护理质量考核标准及评价体系,将标准化社区护理质量控制前后的考核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社区护理质量控制考核和评价标准建立实施后,各项护理质量考核结果均好于标准建立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社区护理质控管理标准的建立与实践,提升了整个社区护理团队的服务能力。

  • 标签: 社区护理 质量控制 标准 应用效果
  • 简介:小组合作即以小组为基本形式进行合作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1].“角色”指处于一定地位的个体依据社会的要求,借助自己的主观能力适应社会环境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相应行为模式.实践教学是将课堂教学的理论知识融合到现实生活中,在实践中巩固知识、加强体验并转化为行为,培养在实际工作情景中解决问题的能力[2].《护理教育学》以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及技巧为目的,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培养其独立探索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综合培养学生的素质.本研究于2013年在《护理教育学》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角色实践”教学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 标签: 小组合作 角色实践 护理教育学 教学方法
  • 简介:目的探讨内科重症监护病房(medicalintensivecareunit,MICU)护士身体约束规范化培训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MICU48名护士进行身体约束规范化培训,比较培训前后护士采用身体约束的情况。结果培训后护士对患者身体约束时长、护理观察记录间隔时间和知情同意签署比培训前有所改善(P〈0.01);培训后护士对患者身体约束数目、患者发生身体约束合并症包括约束肢端水肿加重和皮肤损伤情况比培训前少。结论身体约束规范化培训可以有效减少不必要的身体约束,预防和处理身体约束合并症,保障患者治疗安全,促进患者生理和心理康复。

  • 标签: 约束 身体的 重症监护病房 在职培训 护理
  • 简介:目的评价Braden压疮预防措施钟表在压疮风险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2012年10月~2013年9月在我院住院期间压疮Braden评分≤16分的成人压疮风险患者682例进行观察,2012年10月~2013年3月30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按照《基础护理学》第四版为指导对压疮预防实施常规护理;2013年4月~9月38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以《成人压疮预测和预防实践指南》为依据制作的Braden压疮预防措施钟表实施护理。比较两组压疮风险患者压疮发生率。结果Braden压疮预防措施钟表实施后,压疮风险患者院内获得性压疮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Braden压疮预防措施钟表的应用,可有效降低院内压疮发生率,规范了护士对不同分值压疮风险患者采取的护理措施,该表内容简洁、使用方便,可应用于临床护理。

  • 标签: 压力性溃疡 预防和控制 Braden压疮风险评估量表
  • 简介: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在介入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符合介入治疗标准的患者60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方法实施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健康教育路径模式实施健康教育,比较2组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得分为(9.67±0.36)分高于对照组(9.01±0.39)分,疾病健康认知得分(94.51±2.29)高于对照组(76.50±2.46)。结论健康教育路径应用于介入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能明显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和护理质量。

  • 标签: 心绞痛 不稳定型 健康教育路径 介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