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肺结核患者的密切接触人群进行观察,分期其出现肺结核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将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我市疾控中心收录的367例肺结核患者列为研究基础,将患者密切接触列为研究对象,依照我国的规章制度对不满14周岁的接触行PDD(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实验);对超过14周岁行X射线扫描胸部检查,对存在风险进行下一步的痰培养及痰涂片检查。结果:经筛查,与涂阳疾控中心收录的367例肺结核患者存在密切接触的对象共计1089例。结论:在肺结核密接人群中,年龄偏大、高痰菌更容易出现肺结核,故应当加大对该类人群的筛查,以达到早诊断早治疗的目的,完成防控目标。

  • 标签: 涂阳 密接 传染疾病 筛查
  • 简介:内照射治疗是在影像引导下。将核素注射到肿瘤靶区。临床已应用于肝癌、食管癌、胃癌、前列腺癌、脑胶质瘤的治疗,并取得了明显的局部控制效果。晚期肿瘤患者内照射治疗取得好的疗效。离不开护士配合治疗及细致周到的护理。为揭示核素治疗的职业危害、消除护理人员的心理障碍,我们开展了局部注射内照射治疗过程中密切接触的辐射剂量和造血干细胞影响的实验研究,研究护理和其他工作人员所受到的伤害,现报道如下。

  • 标签: ^32P内照射 造血干细胞 密切接触者 实验研 内照射治疗 晚期肿瘤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放射性 ^125I粒子植入术后密切接触的辐射安全及防护。 方法: 2019年 5月 --2019年 12月,本院就放射性 ^125I粒子植入术后密切接触的辐射安全展开相关研究,选取 31名放射性 ^125I粒子植入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术后密切接触,在术后 24h使用袖珍辐射仪监测术后密切接触的辐射剂量,并在不同时间、不同距离进行监测,获取相关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距离 100cm的辐射剂量明显小于距离 30cm( P< 0.05)。术后 100天的辐射剂量明显低于术后 1天、术后 30天、术后 60天( P< 0.05)。不同人群的警戒时间存在明显差异( P< 0.05)。结论:放射性 ^125I粒子植入术后与人接触时,接触必须做好有效的防护措施,如在合理时间内接触接触时采取一定距离,在一定时间后可解除防护措施。

  • 标签: 放射性 ^125I粒子植入术 密切接触 辐射安全 防护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传染性肺结核病人密切接触中结核感染的产生率及防治对策。方法 从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随机选择深圳市疾病防范抑制中心确诊为结核感染的108例病人作为探究对象,均为传染性肺结核病人的密切接触,其中58例将接纳防范性诊治的病人作为观测组,将其他50名未接纳防范性诊治的受试者作为对比组。两组受试者中结核感染产生率等指标的对比分析。结果 涂阳病人的阳性率和强阳性率分别为68.42%和15.79%,而涂阴病人的阳性率分别为46.88%和15.63%。两组的阳性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传染性肺结核 密切接触者 结核感染发病率
  • 简介:摘要:目前呼吸道传染病,已成为全球性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国内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应对,并且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随着疫情进入常态化阶段,人们依然要保持警惕,以防疫情复燃,从对人们身心造成损害。面对突发超常应急事件,人们往往无力应对从而出现一系列的生理、心理、行为的变化。根据防控要求对疫情密切接触进行必要的集中医学观察。其中专业人员介入对医学观察进行心理干预是很重要的。为了科学规范地开展疫情期间心理危机干预,国家卫健委印发了相关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精神科医护人员根据集中隔离点心理援助工作方案开展心理指导和护理工作。本文通过观察心理护理在接受集中医学观察期的密切接触中应用情况,为促进集中医学观察人员心理健康提供临床经验。

  • 标签: 心理护理 呼吸道传染 医学观察期
  • 简介:【摘要】  目的:  调查广州市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筛查现状,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在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广州市胸科医院医一分所门诊确诊的涂阳、培阳肺结核患者300例,将与患者共同居住≥6个月以上的家庭成员作为患者密切接触,共选取648例患者密切接触作为调查对象,调查统计患者密切接触筛查情况,收集密切接触一般资料,运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筛查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组648例患者密切接触中有386例参加筛查检查,筛检率为59.57%;单因素分析,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在年龄、文化程度、居住地、与患者关系、患者痰检结果、家庭收入、结核病态度和是否知晓免费政策、是否接受过相关健康宣教、是否有相关症状等方面筛查率具有显著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文化程度、居住地、患者PPD结果、结核病态度、是否知晓免费政策、是否接受过相关健康宣教和是否有相关症状均是影响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筛查率的独立性因素。结论: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筛查率不高,与其年龄、文化水平、居住地、对疾病的认知和了解等因素密切相关,临床中应该加强对肺结核的宣传教育,鼓励密切接触进行早期筛查,积极进行肺结核防控。

  • 标签: 肺结核 密切接触者 筛查 现状 影响因素
  • 简介:血液透析是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替代疗法之一,疾病本身和许多心理社会因素均可影响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肾移植(renaltransplantation)是挽救终末期肾病患者生命的最有效方法,但其在给患者带来了益处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特别是移植肾的排斥反应和免疫移植剂的副作用以及心理社会因素,都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为改善肾病患者的生存质量,本研究对接受以上2种治疗方法的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比较,现报道如下。

  • 标签: 血液透析患者 肾移植受者 质量 心理社会因素 慢性肾功能不全 肾病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妇早期皮肤接触护理对母婴情感互动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6月本院收治的90例分娩产妇,按数字表法分组,参照组(n=45)予以基础护理,实验组(n=45)予以早期皮肤接触护理,观察两组母婴情感互动得分与母乳喂养成功率等。结果:实验组婴儿得分、母亲得分与NCAFS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母乳喂养成功率95.56%高于参照组82.22%(P<0.05)。结论:在分娩产妇的护理中,早期皮肤接触护理有助于改善母婴情感互动,并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率提高。

  • 标签: 早期皮肤接触护理 母婴情感互动 母乳喂养 产妇
  • 简介:美国心理专家威廉通过多年的研究,以铁的事实证明,凡是对金钱利益太能算计的人,实际上都是很不幸的人,甚至是多病和短命的。他们90%以上都患有心理疾病。这些人感觉痛苦的时间和深度也比不善于算计的人多了许多倍。换句话说,他们虽然会算计,但却没有好日子过。威廉根据多年的实践,列出了500道测试题,测试你是否是一个“太能算计”。这些题很有意思,比如:你是否同意把一分钱再分成几份花?你是否认为银行应当和你分利才算公平?你是否梦想别人的钱变成你的?你出门在外是否常想搭个不花钱的顺路车?你是否经常后悔你买来的东西根本不值?你是否常常觉得你在生活中总是处在上当受骗的位置?你是否因为给别人花了钱而变得闷闷不乐?你买东西的时候,是否为了节省一块钱而付出了极大的代价,甚至你自己都认为,你跑的冤枉路太多了……只要你如实地回答这些问题,就能得出你是否是一个“太能算计”。威廉认为,凡是对金钱利益太过于算计的人,那是活得相当辛苦的人,又总是感到不快的人。在这些方面,他有许多宝贵的总结。第一,一个太能算计的人,通常也是一个事事计较的人。无论他表面上多么大方,他的内心深处都不会坦然。算计本身首先已经使人失掉了平静,掉在一事一物的纠缠里。而一...

  • 标签: 永不快乐 算计永不
  • 简介:摘要 : 目的 就如何把首次献血发展为固定献血进行探讨。以近五年来本血站的献血以及献血资料为研究对象。 当今, 临床用血 100% 来自无偿献血。 怎样使无偿献血的工作持续,稳定,健康的进行,更大的发挥血液资源的用途,保证临床用血的需求和安全,是我们血站工作中关键的任务。 要想更好的完成任务,重中之重是发展固定献血人群。方法 采取广告,面对面交流以及电话回访等方式。结果 血站工作人员的优质服务以及自身形象都会对发展固定献血产生重要影响。结论 善于运用沟通和交流的技巧,让献血有一个愉快的经历,有利于使首次献血发展为固定献血,从而扩大和巩固献血队伍。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新生儿护理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近两年来收治的100例足月新生儿,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产科护理,实验组在常规产科护理基础上给予母婴早期皮肤接触。比较两组婴儿在不同时间点的体温、哭闹频率、哭闹持续时间、母乳喂养开始时间和吸吮持续时间。结果实验组新生儿出生时体温(34.21±0.12)与常规组(34.19±0.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新生儿出生后1小时体温为(36.47±0.51)度,2小时体温为(36.51±0.29)度;常规组新生儿出生后1 h体温为(35.18±0.31)度,2 h体温为(35.19±0.26)度;实验组新生儿出生1 h体温为(36.47±0.51)度,出生2 h体温为(36.51±0.29)度,均高于常规组(P<0.05);试验组啼哭次数比常规组少,啼哭持续时间和开始母乳喂养时间比常规组短,吸吮持续时间比常规组长(P<0.05)。结论新生儿护理中早期皮肤接触能有效维持新生儿体温,减少新生儿哭闹频率,缩短新生儿哭闹持续时间,延长母乳喂养时间和吸吮时间。

  • 标签: 早期母婴皮肤接触 新生儿 护理效果 体温 母乳喂养 啼哭
  • 简介:摘要:目的: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在新生儿照护中的作用。方法:本项目拟以早期母婴皮肤接触为出发点,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5月间出生的120例足月儿,用计算机进行随机分配,60例对照组,60例实验组。对照组实行产科常规护理,实验组除常规产程护理外,再加上产妇与新生儿的早期皮肤接触,对两组新生儿的体温,啼哭的次数和时间,开始哺乳时间,吮吸时间等进行了比较。结果:通过对两组新生儿出生时及出生后1、2、4小时的体温变化,得出对照组的体温均比实验组要高。同时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新生儿的哭闹频率较低,哭闹时长较短,吸吮时间较长,各项数据差异有显著性(P

  • 标签: 早期母婴皮肤接触 新生儿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晚断脐配合早接触,早吸吮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0年8月进行顺产分娩的孕妇102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新生儿体重以及产妇分娩后的出血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新生儿短期时间、娩出7天经皮胆红素值、娩出30min新生儿心率、新生儿血氧饱和度对比显示,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晚断脐配合早接触、早吸吮的方式并不会使产后出血量加大,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并且新生儿胆红素的数值也较低,提高产妇母乳喂养的信心。

  • 标签: 晚断脐 早接触 早吸吮 新生儿 自然分娩
  • 简介:摘要:近年来医疗水平的提升,深静脉置管技术广泛应用到临床医疗中,具有创伤小、简便操作、治疗方便的优势得到临床医师及患者的认可,在血液透析、输液、营养支持等方面应用广泛,还能避免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疼痛,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任务。但在临床应用中发现部分患者使用深静脉置管皮肤出现瘙痒、疼痛、红肿等不良现象,调查发现深静脉置管相关接触性皮炎较为常见,是导致血流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同时影响导管整体的使用效果,增加患者治疗不适度,而目前针对上述不良情况已有了对应护理方式,本文对深静脉置管相关接触性皮炎的护理进行分析总结。

  • 标签: 深静脉置管 接触性皮炎 护理进展
  • 简介:【摘要】研究新生儿早期皮肤接触对母婴护理结果的作用。方法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从我院收入中抽取足月新生儿200名,按护理方式分为普通组和实验组两组,每组100例组。是的。以常规产科护理为常规组,实验组在常规妇科喂养的基础上,进行母婴早期皮肤接触。比较两组新生儿在不同时间点开始母乳喂养和哺乳的时间。结果实验组新生儿出生时体温(35.42±0.23)摄氏度与常规组新生儿出生时体温(35.33±0.43摄氏度)无显著差异。实验组新生儿出生后1小时体温为(36.23±0.41)摄氏度,出生后2小时体温为(36.34±0.15)摄氏度,常规组新生儿出生后1小时体温为(35.32±0.29)摄氏度,新生儿2 h体温(35.32-0.17)℃,对照组1 h、2 h的温度明显升高(P

  • 标签: 早期母婴皮肤接触 新生儿 哺乳影响 体温 母乳喂养 哭闹
  • 简介:【摘要】目的 研讨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新生儿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100例足月新生儿,均来源于本院2019年2月-2019年12月期间收入,按护理方式不同分成两组,常规组和试验组,组内分别有50例。常规组采取产科常规护理,试验组在产科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比两组新生儿不同时间点的体温情况、啼哭次数、啼哭持续时间、开始母乳喂养时间以及吸吮持续时间。结果 试验组新生儿出生时体温为(34.21±0.12)摄氏度和常规组新生儿出生时(34.19±0.11)摄氏度没有显著差异,试验组新生儿出生后一小时体温为(36.47±0.51)度、出生后两小时为(36.51±0.29)度、常规组新生儿出生后一小时体温为(35.18±0.31)度、出生后两小时为(35.19±0.26)度、试验组出生后一小时、两小时体温值均高于常规组(P<0.05);试验组啼哭次数比常规组少,啼哭持续时间和开始母乳喂养时间比常规组短,吸吮持续时间比常规组长(P<0.05)。 结论 新生儿护理中采取早期母婴皮肤接触能够有效维持新生儿体温,减少啼哭次数,缩短啼哭持续时间和开始母乳喂养时间,延长吸吮时间。

  • 标签: 早期母婴皮肤接触 新生儿 护理效果 体温 母乳喂养 啼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鼓励早期母婴皮肤接触(袋鼠式护理)对新生儿护理的正面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期间接诊的82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1例在接受常规护理基础上配合袋鼠式护理(护理方案A),视为观察组,其余41例接受常规护理(护理方案B),视为对照组,对比两种护理方案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新生儿夜间睡眠(10.85±0.72)h,夜醒(2.48±0.61)次,腹胀2例,喂养困难1例,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2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鼓励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可以进一步提高新生儿护理效果,建议推广。

  • 标签: 新生儿 早期母婴皮肤接触 睡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新生儿护理中将早期母婴皮肤接触方法进行应用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正常分娩产妇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选取时间为2019年8月——2020年8月,共选取人员70例,将其进行随机分组,一组给予常规护理,为对照组,另一组则给予早期母婴皮肤接触护理,为实验组,对两组产妇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产妇的母乳喂养成功率更高,为94.28%,而且乳汁量评分更高,新生儿的啼哭次数和啼哭持续时间更少,数据差异均较为显著,P

  • 标签: 早期 母婴皮肤接触 新生儿护理效果 影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