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评价食管内照射支架治疗中晚期食管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经口腔将捆绑式碘-125内照射支架沿超硬导丝推送至病变部位释放.术后每3月复查血常规、免疫指标、胸部CT和食管钡餐摄片检查.结果:10例患者支架均释放到位,患者进食困难症状完全缓解,复查食管钡餐支架通畅,病变段未发现瘘及出血现象.血常规及免疫指标未见明显变化.所有患者全身一般状况明显好转.结论:内照射支架治疗中晚期食管易杀灭肿瘤细胞,控制病变,是安全、有效和可行的,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内照射 支架治疗 患者 钡餐 临床应用价值 中晚期食管癌
  • 简介:食管术后吻合口狭窄是临床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文献报道发生率为0.5%~5.9%。其常见原因为:①术后纤维增生瘢痕性狭窄;②术后吻合口肿瘤复发;③术后吻合口放疗纤维瘢痕性狭窄。以往的治疗手段如再次手术、激光切除术、旁路再造术及橡胶金属材料扩张器扩张术等,但因多种原因效果不太理想。1983年Frimberger首次报道采用金属支架治疗食管狭窄获得成功,近几年相继开展的食管球囊扩张术或金属自膨式食管支架置入术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已成为食管术后吻合口狭窄行之有效的方法。根据临床应用及有关文献报道,现将我院36例病人资料对比分析如下。

  • 标签: 食管癌术后 吻合口狭窄 介入治疗
  • 简介:钡餐造影可以准确地显示食管的病变部位、范围及程度,并可进行放射治疗前后的疗效观察.现将我院自2004~2010年有完整资料的77例食管放疗前后的X线表现报道如下.

  • 标签: 食管肿瘤 放射疗法 放射摄影术
  • 简介:【摘要】综述移动医疗程序(APP)在健康信息支持、症状管理、健康生活方式促进、指导疾病早期预防方面的研究进展,指 出存在缺少医疗专业团队的参与、缺乏循证内容的支撑及科学的评估、监管力度和成效不足等问题,提出应在移动医疗APP 构建、 管理和应用等方面重视。

  • 标签: 乳腺癌 移动医疗 手机应用程序 APP
  • 简介:目的:探讨食管18F-FDGPET/CT显像最大标准摄取值(maximumstandardizeduptakevalue,SUVmax)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食管患者PET/CT显像数据,研究食管原发病灶SUVmax与病灶大小(横径和长度)的相关性、不同长度原发病灶之间SUVmax的差异及原发病灶SUVmax与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的相关性。结果:60例患者食管癌病灶SUVmax与病灶的横径、长度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495,P=0.000;r=0.420,P=0.001)。不同长度病灶间SUVmax比较,<3.0cm与3.0~5.0cm病灶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60,P=0.007),<3.0cm与>5.0cm病灶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36,P=0.005),但3.0~5.0cm与>5.0cm病灶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64,P=0.251)。SUVmax与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无相关性(F=1.256,P=0.293)。结论:食管SUVmax对评价肿瘤原发病灶的大小具有重要价值,但SUVmax无法预测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

  • 标签: 食管癌 PET/CT 18F-FDG
  • 简介:目的评价超声造影在诊断早期乳腺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3个乳腺导管原位癌及28个乳腺导管增生(23个普通型导管增生、5个非典型导管增生)的超声造影征象、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定量参数及造影诊断正确率。结果导管原位癌组与导管增生组病灶超声造影后在形态、边界、大小、周围扭曲穿入血管结构、造影剂分布及造影达峰时间、峰值强度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影诊断正确率分别为87.9%(29/33)和71.4%(20/28)。结论早期乳腺癌病变具有较典型的造影恶性特征,超声造影是提高乳腺癌早期诊断正确率的一个有效手段。

  • 标签: 超声造影 乳腺导管增生 导管原位癌
  • 简介:目的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市胸科医院肺部肿瘤临床医学中心外科2007年6月—2013年3月手术切除明确肺癌并具有CT薄层和三维重建的≤20mm微小结节的161例患者,观察影像学特征与病理类型之间的关系,从影像学角度探索具有侵袭性特征的病理类型的预测临界值。方法特定专家组根据既定的读片顺序分析影像结果,并与病理诊断对照,应用SPSS软件进行χ2、Pearson相关分析,ROC预测临界值。结果高危组与低危组影像学特征存在显著差异,主要表现在结节最大径、密度(磨玻璃密度影中实性病变所占比例)、血供、分叶、毛刺和胸膜凹陷征,其中以结节密度、结节最大径与病理亚型相关性最高。ROC分析显示,结节最大径的临界值为13.50mm,结节密度的临界值为37.5%,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717和0.841。结论最大径和密度可能是判断微小肺癌侵袭性病理类型的预测值。

  • 标签: 肺微小结节 非小细胞肺癌 影像学特征
  • 简介:多房囊性肾细胞癌(MCRCC)是肾癌的一种少见亚型,具有低分期、低分级、预后良好和可手术治愈的特点。但需与肾囊肿、肾癌囊变、多房囊性肾瘤等其他肾囊性病变相鉴别。因此,提高MCRCC的术前影像学诊断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可有效避免术中冷冻对鉴别确诊良恶性的不可靠性。本文对MCRCC的临床和病理特点、影像学表现和鉴别诊断进行综述。

  • 标签: 多房囊性肾细胞癌 肾肿瘤 影像 诊断
  • 简介:目的:比较分析胃食管超声造影、胃镜、X线钡餐造影诊断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refluxdisease,GERD)的价值。方法:对50例主诉胃灼痛、反酸、反食、胸背部疼痛等经临床拟诊GERD的患者同时进行胃食管超声造影、胃镜、X线钡餐造影检查,比较3种方法对GERD的检出率和诊断价值。结果:胃食管超声造影检出38例GERD(阳性率76%),未检出12例(阴性率24%);胃镜检出19例GERD(阳性率38%),未检出31例(阴性率62%);X线钡餐造影检出16例GERD(阳性率32%),未检出34例(阴性率68%)。3种方法之间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胃食管超声造影与胃镜、胃食管超声造影与X线钡餐造影比较,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胃食管超声造影可直观、实时显示有无反流,较胃镜、X线钡餐造影诊断GERD更有价值,可作为GERD的筛查手段。

  • 标签: 对比研究 胃食管反流病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99mTc标记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rostatespecificmembraneantigen,PSMA)小分子抑制剂(HYNIC-Glu-Urea-A,简称99mTc-PSMA)SPECT/CT显像探测前列腺癌原发灶和转移灶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初诊12例、经治57例)前列腺癌患者99mTc-PSMASPECT/CT结果,评价全身平面显像结合断层显像检测前列腺癌原发和(或)转移灶的价值,分析99mTc-PSMA阳性率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antigen,PSA)水平和Gleason评分的关系。结果:所有69例患者中,6例根治术后PSA<0.2ng/mL患者为治愈状态,以患者为单位,99mTc-PSMA阳性率77.8%(49/63)。99mTc-PSMA阳性患者PSA水平(中位数25.52ng/mL,范围0.853239ng/mL)明显高于99mTc-PSMA阴性患者PSA水平(中位数0.35ng/mL,范围0.0039.28ng/mL)(P<0.001);在初诊和PSA>1.0ng/mL的复发患者中,阳性率高达97.4%(37/38)。99mTc-PSMA阳性组患者Gleason评分高于阴性组患者(P<0.001)。结论:对于前列腺癌初诊患者和PSA>1.0ng/mL的复发患者,99mTc-PSMASPECT/CT对原发灶和复发转移灶的探测有较高应用价值,可为临床提供重要的治疗决策依据。

  • 标签: 前列腺癌 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GLEASON评分 99mTc-PSMA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 简介:能谱CT是一种具有能谱成像功能的MSCT,通过其特有的能谱扫描及技术特征,可得到病灶的能谱分析图及能谱曲线,开创了多参数、定量分析的新型成像模式,能够客观反映病变的组织特征,对确定病变的组织来源和范围、鉴别诊断等具有研究价值。目前肺癌病理类型及累及的纵隔淋巴结的诊断金标准是组织活检细胞学检查,但其为有创检查。能谱CT通过对能谱曲线及物质定量分析,显著提高对肺癌病理类型、纵隔淋巴结转移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准确性,必将成为诊断与评估肺内肿块及其病理类型的重要方法,值得深入研究。

  • 标签: 能谱CT 肺肿瘤 病理学 纵隔 淋巴结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消化内科门诊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治疗方法以及效果。方法:将近期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胃食管反流病患 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埃索美拉唑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枸橼酸莫沙必利进行治疗。 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治疗效果进行记录并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 96.0%,显著高于对照组 的 70.0%;同时,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8.0%(4/50)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 18.0%(9/50) ,上述两组指标差异均具备 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消化内科门诊 胃食管反流病 治疗方法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通过16例经内窥镜及病理证实为Barrett食管的钡餐检查表现,初步探讨Barrett食管及其并发症放射学检查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Barrett食管的内窥镜和气钡检查的记录及表现,着重探讨气钡检查的X线表现。结果:食管内窥镜和组织学检查全部病例均有炎症改变,其他可见胃食管反流、食管溃疡和食管腺癌。放射学钡餐检查结果:Barrett食管炎4例,Barrett食管溃疡7例,Barrett食管5例。结论:Barrett食管及其并发症至今无明确放射学征象,改进对“Z”线的检查技术和方法,有可能提高其发现率。钡餐发现胃食管反流、食管裂孔疝同时并发食管炎、食管溃疡及食管者均应考虑到本症的可能。

  • 标签: BARRETT食管 食管气钡造影术 内窥镜
  • 简介:目的:初步探讨能谱CT多参数分析在评估周围型肺腺癌病理分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38例病理诊断为周围型肺腺癌的患者,其中低分化组(A组)12例,中、高分化组(B组)26例,均行宝石能谱CT成像模式的动脉期、静脉期及延迟期增强扫描。利用其多参数分析功能,分别测得3期扫描中病灶ROI的标准化碘浓度(NIC)、能谱曲线斜率及有效原子序数(Eff-Z),并比较各参数间差异。结果:动脉期2组NIC、能谱曲线斜率及Eff-Z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静脉期2组NIC、能谱曲线斜率及Eff-Z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延迟期2组NIC、能谱曲线斜率及Eff-Z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能谱CT多参数分析在评估周围型肺腺癌病理分级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肺肿瘤 腺癌 病理分级
  • 简介:目的分析CT显示胃癌病灶体积、增强前后强化差值、组织分化程度、免疫组化指标与胃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探讨CT征象及病理指标预测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行胃癌根治术患者的术前CT图像,测量CT图像上病变体积、增强前后强化差值,术后评估病变的分化程度,p53、Ki-67、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水平及胃周淋巴结转移情况。按是否有胃周淋巴结转移将患者分为两组,比较转移组与无转移组在CT显示胃癌病灶体积、强化差值及病理指标方面的差异。应用多因素方差分析筛选以上参数中预测胃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因素,并对独立因素与转移淋巴结数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对计量预测因素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选出最佳预测界值。结果36例患者手术证实胃周淋巴结转移,余21例未见淋巴结转移。转移患者病灶的CT体积[(33.0±25.0)cm^3]显著大于无转移患者[(33.0±25.0)cm^3vs.(6.4±4.4)cm^3,P〈0.05],但两者强化差值无显著差异。淋巴结转移患者病变的EGFR阳性率(24/36)明显高于无转移患者(9/21)(P〈0.05),但两者Ki-67和p53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表明,仅有肿瘤体积及分化程度可作为预测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因素(P〈0.05),且肿瘤体积与转移淋巴结数量呈显著正相关,6cm3为肿瘤体积对转移淋巴结的最佳预测界值(灵敏度100.0%,特异度87.5%)。低分化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数也显著高于中分化患者(P〈0.05)。结论CT上胃癌病灶体积及组织分化程度与胃周淋巴结转移具有一定相关性,可能有助于提高对淋巴结转移的预测。

  • 标签: 计算机断层扫描 胃癌 淋巴结转移
  • 简介:目的:回顾性分析食管鳞癌术后复发转移病例的18F-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影像特点,探讨PET/CT监测食管复发转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9年12月—2014年12月食管鳞癌术后于本院行18F-FDGPET/CT检查的病例,对166例有复发和(或)转移的病例分析其复发或转移部位、频数及代谢程度。结果:166例患者中,局部复发45例,80%为吻合口原位复发,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与病灶厚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149例转移病例中,单纯淋巴结转移占72.5%、单纯血行转移占4.7%、混合转移占22.8%。淋巴结转移以纵隔(66.8%)、锁骨上(39.2%)、腹膜后(21.1%)、腹腔(11.4%)为多,少数出现肺门、盆腔、颈部、腋窝、内乳区淋巴结转移。血行转移以骨、肺、肝、胸膜为主,少数伴有肌肉、腹膜、脑、脾、心包、肾上腺转移。PET/CT可检出小于1.0cm的转移淋巴结(57例),淋巴结短径大于等于1.0cm组与小于1.0cm组的SUVmax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UVmax与淋巴结大小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食管鳞癌术后复发以吻合口局部为主,转移以淋巴结为主,少数为血行转移。PET/CT易检出复发转移病灶,在探测小于1.0cm淋巴结转移、非常见部位淋巴结转移、远处血行转移方面独具优势。

  • 标签: 食管癌 术后监测 复发转移 18F-脱氧葡萄糖
  • 简介:肿瘤的异质性无所不在,与肿瘤浸润、耐药和转移正相关。18F-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PET/CT分子影像是研究肿瘤异质性的最佳手段,其纹理分析已成为异质性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其用于头颈部和食管肿瘤研究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和可能解决方法。

  • 标签: 18F-脱氧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 纹理分析 肿瘤异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期间视频录像对ICU病人家属心理安抚的影响。方法:选取于2020年5月至2020年10月由我院接收的160例ICU病人及家属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对照组实施常规ICU护理干预,对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增加视频录像干预,比较两组ICU病人家属心理安抚的作用。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ICU病人家属的焦虑评分和睡眠质量评分显著降低,数据之间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期间视频录像可显著减少ICU病人家属心理焦虑,改善睡眠质量,起到了安抚家属心理的作用。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视频录像 ICU病人 心理安抚
  • 简介:二尖瓣反流(mitralregurgitation,MR)是由于二尖瓣叶、瓣环、乳头肌、腱索等器质性或功能性改变所导致的二尖瓣前后叶吻合不良。目前认为,外科手术仍是二尖瓣反流的标准治疗方法。但由于部分患者高龄且合并其他疾病,导致外科手术风险较高,围术期或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上升。因此,一种微创、高效、安全的导管装置MitraClip系统应运而生,成为这些患者的最佳选择。1主要技术原理MitraClip系统是新近研发的经皮二尖瓣膜修复系统。

  • 标签: 二尖瓣修复术 导管装置 三维超声心动图 二尖瓣反流 二维 食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