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二胎政策开放后北京市昌平区中医医院高危妊娠妇女分布变化。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2月在北京市昌平区中医医院建档孕妇2561名,其中经产孕妇1576名,分析孕妇分娩方式及年龄,统计高危妊娠发生情况,比较经产孕妇与初产妇高危妊娠分布人群差异。结果经产组孕妇平均分娩年龄、剖宫产率、瘢痕子宫、高危妊娠、流产史超过2次、巨大儿发生率均高于初产孕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孕妇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异常、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盘因素等发生率均高于非高龄孕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产妇高危妊娠群体主要分布于高龄、妊娠并发症、流产次数多、瘢痕子宫及合并胎盘因素的女性,高龄是增加妊娠风险的关键影响因素,必须重视产前筛查,重视经产妇孕期管理,以降低高危妊娠发生率。

  • 标签: 经产妇 高危妊娠 分布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医疗不良事件发生与上报情况差异。方法:随机选取 1500例次住院患者展开不良事件发生情况问卷调查,同时收集医护维度的事件上报数据结合分析,对比不良事件的发生与上报情况的差异。结果:在本次 1493份有效问卷当中,发生有 1次及以上不良事件患者共 147人,各类不良事件总例数 156次,发生率为 10.45%。调查显示本次实际上报率占 59.62%( 93/156)。内、外科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未见显著性差异,外科患者的不良事件上报率显著高于内科患者( P<0.05)。外科患者发生皮肤的不良反应,输液反应,院内感染,插管事件,用药剂量、方法错误的事件发生率相比内科患者显著更高,内科系统收治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较高。结论:对于当前医务工作者的自身认识以及不良事件的发生、上报处理流程还有待进一步的加强,外科应当关注围手术期治疗的各项医护工作,在内科患者的治疗中应当关注药品的用法与配伍方法,把握好各药物的使用指征。

  • 标签: 医疗不良事件 上报情况 差异性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某院于2016年5月~2017年5月期间接诊的3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的病历资料作为观察目标,通过随机方式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为1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对患者用青龙汤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经过治疗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采用青龙汤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肺通气功能,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咳嗽变异性哮喘 临床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观察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表现,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46例为研究对象。观察分析患儿的临床表现与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儿中,被误诊为支气管炎的有27例,误诊支原体肺炎的有12例,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的有7例;所有患儿经临床有效治疗后,显效15例,有效27例,无效4例,治疗期间并未出现药物不良反应,且无任何的并发症,无复发患儿。结论在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时候,需高度重视诊断与治疗的过程,及时诊断,趁早治疗,一旦确诊应采用有效的药物,促进患儿康复。

  • 标签: 小儿咳嗽 变异性哮喘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为哮喘的特殊类型,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中比较常见,发作时患儿多合并咳嗽、气喘、胸闷等症状,危及患儿的生命健康。当前临床用于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方法多样,疗效不同。本文结合相关文献分析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分析。

  • 标签: 小儿 咳嗽变异性哮喘 治疗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的临床表现的观察,研究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疾病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通过我院于2016年1月至2016年10月之间接收治疗的42例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的临床表现选取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法,研究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疾病的有效治疗方法。结果所有患儿中,被误诊为支气管炎的有24例,误诊支原体肺炎的患儿有11例,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有7例;所有患儿经临床有效治疗后,有着显著治疗效果的患儿为15例,有着一般治疗效果的患儿为27例,在治疗期间并未出现药物不良反应,且无任何的并发症,所有患儿都无法复发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疾病的情况出现。结论在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时候,需高度重视诊断与治疗的过程,对于病情要能及时正确诊断,并趁早对患儿进行有效的治疗,确诊后,需要采用有效的药物,来促进患儿康复,并对病情进行临床观察,从而保障治疗效果的持续性。

  • 标签: 患儿,小儿嗽变异性哮喘,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医患双方对医患纠纷预防与处理的态度,为有效预防和处理医患纠纷提供参考。方法2017年1—2月,应用自编问卷,对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等810名医务人员和835名门诊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医患双方公认导致医患纠纷的主要原因包括治疗效果未达到患者的期望、医患对病情和治疗效果认识不一致、医患之间的沟通问题,认同率均>70.0%;对于预防医患纠纷的措施,医务人员认同率较高的是完善相关法律法规(97.8%)、平衡医疗资源(97.3%)等涉及政府、社会层面的宏观措施,而患者认同率较高的是提升医务人员服务态度(92.7%)、改善医务人员沟通技巧(92.5%)等医院方面可操控的措施;在第三方调解、法律仲裁、行政调解、双方协商4种纠纷解决途径中,医务人员首选第三方调解和法律仲裁,但患方则首选双方协商和行政调解。

  • 标签: 医患纠纷 医务人员 患者 预防 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西药结合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等距随机抽样法将我院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8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分为接受西药治疗的对照组及接受中西药结合治疗的观察组各40例,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5%,对照组总有效率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和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药结合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效果确切且安全性高,可作为优选治疗方案推广使用。

  • 标签: 中西药结合 咳嗽变异性哮喘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咳嗽变异性哮喘属于一种特殊的哮喘类型,以慢性咳嗽为主要症状,部分患者仅存在有慢性咳嗽症状。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是婴幼儿时期呼吸系统的常见病,患儿多在夜间或凌晨咳嗽不止,严重影响睡眠和生活质量。目前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法多种多样,本研究特对此类患儿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和临床治疗研究展开总结评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

  • 标签: 小儿 咳嗽变异性哮喘 流行病学 发病机制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中医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0例患者,采取西药治疗,观察组40例患者,采取中医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单项症状变化情况比对照组患者显著改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治疗效果显著,减少患者副作用,安全性高,因此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中医 咳嗽变异性哮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临床中高龄高血压患者中不同年龄分布对血压与血压变异性状况的影响。方法搜集自2016年1月-2017年9月在医院接受住院治疗的高龄高血压患者共有210例,依据全部患者的年龄进行分组,包含60组(年龄范围为60-69岁)、70组(年龄范围为70-79岁)以及80组(年龄范围超过80岁)。然后分别收集并比较三组患者的血压与血压变异性的波动状况。结果80组患者的夜间收缩压、24h收缩压、白日收缩压以及夜间舒张压的血压变异率都比60组和70组的明显增加(P<0.05);三组患者的白日舒张压以及24h舒张压的血压变异率都没有统计学方面的差异(P>0.05)。结论在高龄高血压患者中,年龄越高患者的收缩压以及夜间舒张压的血压变异率越来越高。

  • 标签: 高龄 高血压 波动 血压变异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发病特点和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48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按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析观察两组患儿临床表现与病历资料,对照组展开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儿实行全程护理模式。分析对比两组患儿的相关性。结果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多出现于春季和晚间;对照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70.83%,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效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多出现于春季和晚间,需用常规的药物治疗;在了解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发病特点的基础上,展开全程化的护理模式,对患儿康复具有促进性的作用。

  • 标签: 小儿咳嗽 发病特点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固本止咳颗粒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140例CVA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治疗组予固本止咳颗粒口服,对照组予布地奈德粉吸入剂加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吸入,2组实施相同的护理干预。疗程8周,停药后随访8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停药后8周时的咳嗽症状积分及治疗前后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EOS)、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含量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完成67例,对照组完成66例。2组治疗后咳嗽症状积分、EOS及IgE均显著降低(P<0.01,P<0.05),治疗组咳嗽症状积分降低更明显(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91.04%,复发率9.48%;对照组总有效率83.33%,复发率30.91%。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固本止咳颗粒治疗CVA疗效显著且复发率低,良好的抗炎及抗变态反应作用可能是其治疗机制之一。

  • 标签: 咳嗽变异性哮喘 固本止咳颗粒 中医药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采取苏黄止咳胶囊治疗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病例我们选取了我院在2016年10月--2017年5月这段时期内收治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80例,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是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则采用苏黄止咳胶囊予以治疗。收集80例患儿的治疗资料,对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进行一段时间的治疗之后,我们发现观察组显效17例,有效20例,无效3例,整体有效率是92.5%;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19例,无效11例,整体有效率是72.5%。同时观察组患儿的症状改善时间比对照组短,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苏黄止咳胶囊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有显著疗效且安全。

  • 标签: 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 安全性 苏黄止咳胶囊
  • 简介:摘要目的思考加味小柴胡汤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6年2月至2018年3月本院诊治的4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随机划为甲组20例、乙组20例。其中甲组使用西药治疗,乙组在基础上使用加味小柴胡汤治疗,比较患者总有效率和肺功能指标。结果甲组总有效率为80.00%,乙组则为100.00%,各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乙组PEF、FVC、FEV1等肺功能指标较优于甲组,各数据比较(P<0.05)。即乙组PEF指标为(7.22±1.64)L/s、PVC指标为(2.95±0.37)L、PEV1指标为(3.42±0.17)L,甲组则为(5.16±1.08)L/s、(2.15±0.33)L、(2.77±0.23)L。结论针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以西药治疗为前提,联合加味小柴胡汤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总有效率,还可改善其肺功能指标,可推广。

  • 标签: 加味小柴胡汤 咳嗽变异性哮喘 总有效率 肺功能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讨论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的临床发病特征以及临床护理效果。方法本研究中选择本院2016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118例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当作观察对象,随机的数字法将其分成研究组以及对照组,每组患者为59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方式,而研究组接受全面护理方式。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总满意度为76.27%,而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度为96.61%,观察组的临床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面护理方法应用在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中可获得显著的临床疗效,有利于患者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广泛的关注与应用。

  • 标签: 变异性哮喘 小儿咳嗽 临床护理 发病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射干麻黄汤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8月~2018年1月收治的68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随机分组,根据就诊顺序分组,将68例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选择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射干麻黄汤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与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好转率94.12%,对照组好转率70.59%,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疗效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随访6个月后,观察组复发率2.94%,对照组复发率20.59%,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复发率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射干麻黄汤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疗效理想,而且不易复发,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射干麻黄汤 治疗 咳嗽 变异性哮喘 疗效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肺炎支原体感染和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4月-2017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45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常规组,45例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作为研究组,检测两组患者血清总IgE水平、嗜酸性粒细胞数、MP-IgM数值等情况。结果研究组血清总IgE水平和嗜酸性粒细胞数分别为(182.44±41.37)U/L、(6.62±2.49)*109/L,明显高于常规组的(91.35±52.21)U/L、(3.18±1.28)*109/L,比较两组患者MP-IgM检测结果,研究组阳性例数为15例,阴性例数为30例,阳性率为33.33%,常规组阳性例数为6例,阴性例数为39例,阳性率为13.33%,两组相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体原体感染和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之间有相关性,肺炎支原体感染容易诱发咳嗽变异性哮喘。

  • 标签: 反复呼吸道感染 肺炎体原体感染 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脑卒患者心电图监测与心率变异性分析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6年12月至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脑卒患者动态心电图监测资料及心率变异情况,其中,急性脑卒(脑梗塞与脑出血)患者60例,非心脑血管者患60例,患者发病1周内,利用动态心电图监测患者的实际心电信号,患者24h最快心率与最慢心率,分析并比较患者的24h平均心率,比较患者24h室性、室上性心率失调的实际情况,分析患者心率变异性。结果研究组脑卒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相比,两组在SDNN、rMSSD、PNN50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1,脑梗死及脑出血患者相比较其在SDNN、SDANN、rMSSD及PNN50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动态心电图检查中,急性脑卒患者的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其迷走神经的兴奋性较低,患者交感与副交感间的平衡被打破,其心率变异性降低。

  • 标签: 急性脑卒 动态心电图监测 心率变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