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替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所有患者的HBeAg均为阳性,收治时间在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所有患者均给予替定治疗,治疗时间持续48周,并对比分析治疗前、治疗后12周、24周、48周时的HBV-DNA定量、ALT、HBeAg定量、HBeAg阴转率、血清转换率、HBsAg定量;另根据治疗48周时HBeAg阴转与否进行分组,探讨替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和影响因素.结果研究结果显示,治疗时间越长,HBV-DNA定量、HBeAg定量、HBsAg定量一直呈逐渐下降的趋势;治疗48周时,HBeAg阴转组的HBsAg定量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并且与未阴转组相较,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HBeAg阳性患者具有显著的疗效,能有效抑制病毒的活性,且具有较高的HBeAg血清转换率,值得在临床中应用;HBV-DNA的阴转率、HBeAg血清转换率、基因型耐药率是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HBV-DNA的阴转率、HBeAg血清转换率越高,基因型耐药率越低,可以最大程度地抑制病毒的复制,以达到最佳的临床疗效.关键词替定;慢性乙型肝炎;疗效;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R512.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5302(2015)09-0815-01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将利西单抗应用于克罗恩病患者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9月至2021年9月进行研究,在该时段内将我院中收入的80名发生克罗恩病的相关症状的患者进行对比分为两组,组内设置40名患者。对照组内患者在接受治疗时,由医务人员基于患者常规肠内营养支持以及对症治疗,实验组内患者在这一基础上配合应用利西单抗进行治疗,在治疗完成后对两组患者的病情恢复状况进行观察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0.00%,相较于实验组的92.50%来说更低,差异进行对比后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发生状况,但实验组患者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对比统计学意义显著存在(P<0.05)。结论:克罗恩病在临床上的发生因素较为复杂,而在进行患者的临床治疗时,一定要选择一种安全的方式,而在进行患者的治疗时,在常规对症治疗和营养支持的状况下,配合应用利西单抗进行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英夫利西单抗 克罗恩病 疗效分析 治疗方案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的上升,新型口服抗凝药对于预防和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应用价值。新型口服抗凝药包括凝血因子Ⅹ a抑制剂和直接凝血酶抑制剂,前者主要为利伐沙班、阿哌沙班、依度沙班和贝曲沙班,后者代表药物为达群酯,达群酯在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过程中具有无需频繁调整剂量、无需常规监测凝血功能、出血率低等优点。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发表的直接凝血酶抑制剂达群酯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研究进展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为临床规范化使用达群酯提供参考。

  • 标签: 直接凝血酶抑制剂 达比加群酯 临床应用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替定与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4月—2017年5月慢性乙型肝炎患者90例进行随机分组,每组45例,拉米夫定组用拉米夫定治疗;替定组用替定治疗。就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BV-DNA、ALT监测水平和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总有效率、副作用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替定组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拉米夫定组,P<0.05。替定组副作用发生率明显低于拉米夫定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HBV-DNA、ALT监测水平相似,P>0.05;替定组患者治疗后HBV-DNA、ALT监测水平均明显优于拉米夫定组,P<0.05。结论替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优于拉米夫定,可改善患者肝功能,降低HBV-DNA载量,且患者耐受性更好,值得推广。

  • 标签: 替比夫定 拉米夫定 慢性乙型肝炎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过程中,采用替定与拉米夫定药物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接收治疗的1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且两组分别应用替定药物和拉米夫定药物展开治疗,详细记录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随后展开有效分析。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意义(P

  • 标签: 替比夫定 拉米夫定 慢性乙型肝炎
  • 简介:摘要目的乙肝病毒母婴传播已经成为当下关注的热点,本文试图观察分析替定联合乙肝疫苗对该病毒母婴传播的阻断效果。方法将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被诊断为合并乙肝孕妇的100例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使用乙肝疫苗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替定联合乙肝疫苗进行治疗,对比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阻断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所携带的乙肝病毒和两组婴儿的一般资料都无较大差异,患者在治疗后所携带的乙肝病毒有所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婴儿携带乙肝病毒率也低于对照组(p值<0.05)。结论相比于单一的使用乙肝疫苗来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替定联合乙肝疫苗对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效果更好,可以在今后的临床应用中大力推广。

  • 标签: 替比夫定 乙肝疫苗 乙肝病毒 母婴传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达群酯联合丁苯酞治疗轻型缺血性脑卒中(MIS)的效果。方法  以2021.7-2022.7本院收治的120例MIS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达群酯治疗,观察组:联合丁苯酞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33%,高于对照组(88.33%,P

  • 标签: 达比加群酯 丁苯酞 轻型缺血性脑卒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上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妊娠全程使用替定治疗的疗效及母婴阻断的有效性。方法:我们对 2015年 10 月 -2016年 10 月期间来我院进行就诊治疗的 60例慢性乙型肝炎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按照患者的意愿将这些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并保持这两组患者的数量一致,每组各有 30例患者。我们对实验组采用妊娠全程替定抗病毒治疗,对对照组患者不接受替定抗病毒治疗。之后,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孕期第 12 周、 24 周和分娩前生化、血清学和病毒学,观察两组患者孕期不良反应情况,评价新生儿 HBV 感染情况。结果:经过治疗与治疗后的观察我们发现,实验组 ALT 复常、 HBV DNA 阴转数以及 HBeAg/抗 - HBe 转换数在 12 周、 24 周和分娩前的患者数明显要多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显著(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新生儿 HBsAg 出生 6 个月时和 12 个月时的数量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实验组患者明显少于对照组,二者相比差异显著(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妊娠全程使用替定治疗的疗效及母婴阻断的有效性非常好,能够有效阻断母婴之间的传播,起到了良好的临床疗效,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妊娠 替比夫定 母婴阻断 有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替诺福韦酯和替定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效果,分析两种治疗方式的安全性。方法 筛选辖区医院接受治疗的36例乙肝病毒携带孕妇,纳入时间为2021年9月-2021年12月。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将孕妇分为两组,分别为治疗组A、治疗组B,分别在妊娠24-28周起分别服用替诺福韦酯、替定,服用至分娩结束。比较治疗组A、B阻断成功率,婴儿生长指标和孕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相较于治疗B组,治疗组A乙肝病毒母婴传播阻断成功率更高(P0.05);两组孕妇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显著的不良反应,服药全过程孕妇血磷、血肌酐等指标始终处于正常范围内,具备较高的安全性。结论 替诺福韦酯能够安全有效地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保护婴儿免受乙肝病毒感染,健康成长。

  • 标签: 替诺福韦酯 替比夫定 乙肝病毒 母婴传播
  • 简介:目的分析他克莫司和利昔单抗对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并评估其安全性。方法收集2016年4月至2018年2月在解放军105医院风湿免疫科治疗的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84例。使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他克莫司组和利昔单抗组,每组42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利昔单抗组晨间僵时间、关节疼痛数、关节肿胀数、DAS28评分、ESR均显著低于他克莫司组(P<0.05)。利昔单抗组总缓解率为73.8%(31/42),显著高于他克莫司组的61.9%(26/42)(P<0.05)。他克莫司组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7%(7/42),显著低于利昔单抗组的28.6%(12/42)(P<0.05)。结论他克莫司治疗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缓解率低于利昔单抗组治疗,但是他克莫司组的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利昔单抗组。

  • 标签: 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 他克莫司 英夫利昔单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重度斑块状银屑病患者采用利西单抗的治疗价值。方法:对照组为常规治疗,观察组利西单抗治疗。结果:治疗前2组PASI评分对比P>0.05,治疗后PASI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97.14%,对照组85.71% ,P<0.05;不良反应率观察组为5.71%,对照组为8.57%,P>0.05。结论:对重度斑块状银屑病患者采利西单抗的治疗效果较为满意,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皮损情况,且药物安全性良好。

  • 标签: 重度斑块状银屑病 英夫利西单抗 有效性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探讨阿德福韦酯联合替定治疗慢性病毒性乙肝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收治的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患者52例相关质量资料,分别在不同药物治疗后进行指标统计,最后通过统计学方法比较差异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HBV-DNA的水平的平均值为(5.3±1.3)IU/mL,与治疗前相比获得显著改善(6.2±1.8)IU/mL(P<0.05),并且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改善程度(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替定治疗慢性病毒性乙肝能够显著性改善患者紊乱的免疫系统,彻底清除体内的肝炎病毒,具有更优秀的临床效果。

  • 标签: 阿德福韦酯,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替比夫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安络化纤丸联合替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37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69例、对照组6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替定治疗,观察组联合使用安络化纤丸,两组患者均治疗2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肝纤维化指标、肝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各肝纤维化指标以及肝功能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肝纤维化指标以及肝功能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降低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安络化纤丸联合替定能够有效改善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的肝纤维化进程以及肝功能指标,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 标签: 安络化纤丸 替比夫定 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联合替定对乙肝肝硬化患者疗效和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效果。方法将58例乙肝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常规组29用替定治疗,研究组29例用前列地尔联合替定治疗。结果研究组总体疗效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血清炎性因子各项水平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替定治疗的基础上,为乙肝肝硬化患者联合用前列地尔治疗的效果更为确切,可帮助患者显著改善炎症反应,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 标签: 前列地尔 替比夫定 乙肝肝硬化 疗效 血清炎性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