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近年来,我国致力于打造法治社会以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和社会稳定、快速发展,但是,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家庭暴力却久治不愈,成为了社会普遍关注的大问题,因此,必须借助社会工作的力量对家庭暴力进行干预,最大程度的降低家暴发生率,妥善的解决各类家暴事件,据此,本文浅析社会工作在家庭暴力中的运用。

  • 标签: 社会工作 家庭暴力干预 运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护理干预改善脑梗死患者的心理社会适应状况。方法:将 114例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采用护理干预治疗。结果:经统计实验数据显示,观察组的各项心理社会适应状况评分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 P<0.05),观察组的护理有效率 94.74%要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75.44%( P<0.05)。结论:应用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脑梗死患者的心理社会适应状况,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提升整体的护理工作质量。

  • 标签: 护理干预 心理社会适应状况 脑梗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希望各省加快医改进度,尽快制定药事服务费收费标准,及早有效的落实药事服务费的医改政策。方法对落实药事服务费的政策、意义、必要性和提高公众认可度的方法进行论述。结果与结论促进药事服务费医改政策在全国各级医院尽快落实。

  • 标签: []医改 药事服务费 药事管理 药师素质
  • 简介: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不同的饮食观也在进行着冲击融合。笔者通过《黄帝内经》“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饮食观,结合现代科学研究成果,分析了当前社会饮食结构对我们健康的深层影响,旨在指导人们树立正确的饮食观。

  • 标签: 饮食结构 黄帝内经 健康饮食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研究高危孕妇的社会支持各方面因素对其、焦虑抑郁心理状况的影响,为今后进一步的干预和支持提供依据。材料与方法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住院孕妇一般情况调查表,对2014年9月1日至2015年2月28日在成都市某三甲妇产儿童专科医院产前病房住院的高危保胎孕妇355例进行调查。于孕妇入院48小时内,孕妇自行填写HADS、SSRS及一般情况调查表。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住院高危孕妇焦虑影响的社会支持单因素分析显示,“支持或解决实际问题的帮助的来源于同事”(P=0.009),“过去,在您遇到急难情况时,曾经得到的安慰和关心的来源有于朋友和同事”(P=0.029和P=0.025)对焦虑的发生有影响;对住院高危孕妇抑郁影响的社会支持单因素分析显示,“关系密切,可以得到支持和帮助的朋友数”(P=0.000),“支持或解决实际问题的帮助的来源于家人”(P=0.047),“过去,在您遇到急难情况时,曾经得到的安慰和关心的来源于朋友”(P=0.032),“遇到烦恼的倾诉方式”(P=0.027),“对于团体(如党团组织、宗教组织、工会、学生会等)组织活动”的参与程度(P=0.003)等因素对抑郁的发生有影响。结论社会支持各方面对住院高危孕妇的影响不同,在对焦虑的影响方面,孕妇得到的客观支持影响焦虑的发生,如来自于朋友、同事的帮助、关心和支持;在对抑郁的影响方面,孕妇得到的客观支持以及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对抑郁的发生有影响,建议今后针对孕妇的社会支持进行个体化的评估和指导,通过加强孕妇的社会支持改善住院孕妇的心理状况。

  • 标签: 社会支持 高危孕产妇 焦虑抑郁
  • 简介: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医务社会工作逐渐进入我们的生活中,成为一个职业。由于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很明确的发展模式道路,仍然在发展探索阶段,所以研究医务社会工作发展模式的路径就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论文中以南充市为例子,探究医务社会工作的发展现状以及模式,借鉴先进经验,建设成熟的医务社会工作部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在脑梗死患者中应用护理干预,探究分析患者的心理社会适应状况。方法在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从我院选取6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在对照组中应用常规护理,在观察组中应用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SCL-90自评量表评分较低(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明显较优(P<0.05)。结论在脑梗死患者中应用综合护理,可对患者的心理社会适应状况产生较为显著的影响,临床价值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脑梗死 心理社会适应状况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康复理疗训练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心理社会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98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康复理疗训练,对比两组肢体功能功能与心理社会功能。结果观察组肢体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理社会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康复理疗训练,利于提高肢体功能,改善心理社会功能,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脑卒中偏瘫 康复理疗训练 肢体功能 心理社会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精神分裂患者应用心理护理对康复期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入院就诊顺序将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诊的80例精神分裂患者分成两组,先就诊的40例设成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后入院就诊的40例设为实验组,配合给予心理护理,评价比较两组患者的社会功能。结果实验组社会功能各项指标评分都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精神分裂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加强心理护理,可改善康复期社会功能,作用巨大。

  • 标签: 精神分裂 心理护理 康复期 社会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将学校-家庭-社会联动模式应用于小学生的肥胖预防干预中,评价应用效果。方法本文调查分析的资料为2015年10月至2017年11月本地区的100名小学生,依据是否接受肥胖预防干预措施开展分组,一组收入50名小学生,参照组未实施肥胖预防干预措施,实验组实施学校-家庭-社会联动模式的肥胖预防干预措施,计算和统计2组小学生干预之前及之后的肥胖人数、肥胖营养知识知晓人数。结果参照组小学生干预之后的肥胖人数对比实验组小学生相关数据,P<0.05,出现数据检测的统计学意义,参照组小学生干预之后的肥胖营养知识知晓人数对比实验组小学生相关数据,P<0.05,出现数据检测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小学生的肥胖预防干预中采取学校-家庭-社会联动模式展示良好效果。

  • 标签: 小学生 肥胖 学校-家庭-社会联动模式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应用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心理社会适应状况的改善效果。方法:本次观察对象为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脑梗死患者 60名患者,随机分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方法治疗脑梗死患者,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结果:研究组患者在恐怖、敌对、精神病、抑郁、焦虑等方面的情况皆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对脑梗死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方法比常规护理方法更有利于患者心理社会适应状况的改善,值得推广。

  • 标签: [ ]脑梗死 综合护理干预 心理社会适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进行社会支持干预对于精神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140例精神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手法进行干预,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手法干预的基础上加以社会支持干预,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使用社会支持评定(socialsupportratingscale,SSRS)量表进行社会支持状况的评估,调查并对比两组患者在进行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变化,P<0.05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的意义。结果干预前实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均无显著差异,不具备统计学的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干预前实验组患者于对照组患者的精力、情感、睡眠、疼痛、社交等评分对比均无显著差异,不具备统计学的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各项评分均显著的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行社会支持干预能够为精神病患者提供社会支持,并有效地改善其生活质量,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社会支持 护理干预 精神病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医学院校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存在缺失,多元文化冲击,思想政治理论课吸引力不够强,社会现实的影响以及大学生自身问题等是其重要原因,需要采取有效对策加以改进。

  • 标签: 医学院校 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简介:摘要大学生一般是成年人,父母没有抚养的责任;大学生要学习,没有自我生存的时间和精力;大学生的户籍已经迁离原籍,无法纳入原来的城市或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因此,大学生的生存权利实际上没有任何制度的保障。深究中国大学生缺乏社会保障的原因,除了家族主义的传统文化影响外,重要的是大学生独立意识缺乏所导致的对社会保障的心理需求的萎缩。而个体生长环境与个体认识,学校生活带来的依赖性,和不能积极投身社会竞争等三方面因素导致了大学生独立意识的缺陷。

  • 标签: 大学生,社会保障,心理需求,独立意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社会功能及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我院收治的64例脑梗死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住院时间自2017年1月-2018年10月,将其按照住院单双号不同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n=32)给予常规内科治疗,观察组(n=32)则在此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治疗,对比两组的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步行速度、步行功能(FAC)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社会功能(OH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应用于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的治疗中,有利于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高患者的步行功能及社会功能,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脑梗死 偏瘫 早期 康复治疗 社会功能 步行功能
  • 简介:摘要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针对各类的疾病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如常见病-糖尿病,关于糖尿病患者心理社会因素的研究已经得到开展,心理和社会因素对患者及其家庭自我管理能力有一定的影响。本次笔者着重探究影响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心理社会因素,促进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综述如下。

  • 标签: 糖尿病 自我管理 心理社会因素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家庭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支持及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从我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间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选取110例进行研究,采取随机抽签的方式进行干预分组,平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5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只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宣教,研究组则在此基础上加入家庭干预,为期1年,于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APGAR)、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及简明精神病量表(N-BPRS)进行治疗评价,并统计1年内的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APGAR、SDSS及N-BPRS评分显示,治疗前并无显著差异,干预后1年,研究组各项评分明显由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患者1年内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家庭干预能够显著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与家庭支持,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且,且能够有效控制复发,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家庭干预 精神分裂症 家庭支持 社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