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我国是一个灾难多发的国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种灾难的发生率也逐年上升,随之带来的各种灾难医学与心理危机问题也已上升为世界性的问题,因此,灾难医学与心理危机干预已日趋重要。

  • 标签: 灾难事件 心理危机 心理危机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肿瘤患者是自杀的高危人群,分析肿瘤自杀患者的护理要点,探究心理危机干预在肿瘤自杀患者护理的具体运用。方法收集2011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的11例肿瘤自杀患者样本,探究心理因素在肿瘤患者自杀中的作用和影响,寻求合理的护理措施和应对策略。结果心理因素与肿瘤患者自杀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结论同时为肿瘤患者提供医疗护理和心理护理的双重保障,提供积极全面的心理危机干预,使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尽可能地降低肿瘤患者的自杀率,让肿瘤患者创造生命的奇迹。

  • 标签: 心理危机干预 肿瘤患者 自杀干预
  • 简介:由于生理上的衰老,老年人的思维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日趋下降。若家庭和社会对老年人的关照未能相应加强,他们更容易产生心理危机。冬季老年人的生理调节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降低,更容易出现以下"心理危机"。黄昏心理一些老年人认为,自己已是风烛残年,死亡只不过是早晚的事,

  • 标签: 心理危机 老年人 生活自理能力 心理承受能力 思维能力 调节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面瘫患者应用心理危机干预的影响情况。方法选取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入院时间为2016年12月至2018年3月期间,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30例)和观察组(心理危机干预,30例)。对比护理干预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情况。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SAS(37.15±3.76分以及SDS(41.57±3.52)分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SAS(48.43±4.93)分、SDS(51.94±3.9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面瘫患者,采用心理危机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负性情绪,降低因不良情绪诱发的危机事件发生概率,值得广泛推广应用于临床。

  • 标签: 面瘫 心理危机干预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基于FTS理念护理联合心理危机干预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家庭功能、心理危机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0年9月期间在本院肝胆胰外科就诊的原发性肝癌患者82例,根据护理干预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基于FTS理念护理,n=41)和研究组(基于FTS理念护理联合心理危机干预,n=41)。比较两组家庭功能、心理危机评分。结果 各组干预后家庭功能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家庭功能评分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各组干预后情感、认知以及行为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情感、认知以及行为评分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原发性肝癌患者采取基于FTS理念护理联合心理危机干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家庭功能及心理危机,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FTS理念护理 心理危机干预 家庭功能 原发性肝癌 心理危机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100例归队人员隔离期间心理危机干预效果。方法  选择宝鸡疫情期间,2022年3月至4月于我单行隔离的100例疫情隔离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全部隔离人员均予以心理危机干预,持续干预2周,比较100例疫情隔离人员干预前、干预2周后心理健康[心理健康问卷(PHQ-9)]、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结果  100例隔离人员干预后PHQ-9评分、PSQI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00例疫情隔离人员经心理危机干预后,能够显著减轻其心理压力,维持心理健康,改善睡眠质量。

  • 标签: 疫情隔离人员 心理危机干预 心理健康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大学生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危机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研究,问卷调查其心理状态,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危机干预,比较教育干预前后的不良心理率。结果: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危机干预后的大学生不良心理率低于教育干预前(P

  • 标签: 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危机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危机干预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10月90例住院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护理方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法,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全面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危机事件发生率、抑郁程度以及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危机事件,但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抑郁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够减少护理危机事件发生率,改善患者抑郁程度,并能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心理护理 危机干预 生活质量 抑郁程度
  • 简介:摘 要: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一线的医疗人员、被确诊和隔离的患者、高度警惕的普通大众,都有可能陷入到心理危机,出现心理问题。国家卫生健康委在疫情初期就部署了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互联网 +心理咨询”服务紧急上线,在避免社会情绪失稳、群体心态失衡、个人行为失控中发挥了明显作用。

  • 标签: 互联网 心理危机干预 建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危机心理护理干预对先兆早产孕妇心理状态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2022年1月~2022年12月,选取本中心收治的84例先兆早产孕妇,随机分为常规组与危机组,各组42例。常规组孕妇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危机组孕妇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危机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孕妇的护理效果。结果:与常规组比较,危机组患者干预后的SCL-90评分、CPSS评分显著更低(P

  • 标签: 先兆早产 危机心理护理 心理状态 分娩结局
  • 简介:2013年7月22日岷县、漳县发生里氏6.6级地震后,甘肃省卫生厅立即成立抗震救灾医学救援指挥部,下设心理危机干预医疗队,负责各医疗队心理干预人员培训及有关知识的宣传。在震后21天内,心理干预医疗队对重点人群共进行了紧急心理危机干预90余场次(8194人次),个别心理辅导617人次,会诊精神疾病患者31人。震后灾民的抑郁、焦虑情绪明显增加,急性应激障碍显著增加。震后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量大,任务艰巨,但甘肃省自身力量薄弱,需要国家的支持。

  • 标签: 岷县、漳县地震 心理危机干预
  • 简介:摘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社会造成严重的危害,波及面广,不仅影响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还对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仅局限于身体上,还会对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本研究将心理危机干预作为研究重点,阐述了心理危机干预的概念,并分析了其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以期提供参考和借鉴。

  • 标签: 心理危机干预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作用
  • 简介:【摘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危害严重,涉及范围广,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及身体健康,随之而来的心理健康问题备受重视。因此,本研究以心理危机干预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重要作用为研究对象,首先阐述了心理危机干预概念,其次对其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 标签: 心理危机干预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重要作用
  • 简介:【摘要】心理危机会造成不同程度应激障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背景下,有效解除一线医务人员心理危机,会使他们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并采取有效措施为临床人员减压,维护其良好的心理状态,以确保持有平和心态做好临床护理服务工作。

  • 标签: 心理危机 心理危机干预技术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对出现心理危机的抗疫成员实施中医特色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0年5月青田县发热集中隔离点抗疫一线抽调的后勤工作组与青田县中医医院医护团队成员75例,对其实施中医情志调节(包含中医情志法、中医八段锦、中医耳穴压豆与中草药疏肝解郁疗法等),评估实施前后成员焦虑抑郁应激反应的改善情况。结果:实施后成员HAMA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与SA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均低于实施前(P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心理危机 中医情志调节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大学生心理危机是指在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情绪波动、压力和困惑等问题,为了及时有效地处理和干预大学生心理危机,集体晤谈成为了一种被广泛采用的心理干预方法。本文从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角度,以广东某学院为例,从建立支持体系、提升人际交流和促进心理成长及应用中的反思四个方面,探讨了集体晤谈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的具体应用方法和效果,目的在于进一步促进集体晤谈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领域的应用,为提供更好的心理健康服务提供参考。

  • 标签: 大学生心理危机 集体晤谈 心理干预 心理成长
  • 简介:摘要:本案例中来访者由于复杂家庭背景和既往抑郁病史,在学期中遇到学习和情绪问题,加上恋情和意外怀孕,引发心理危机心理咨询师基于毕生发展理论,迅速进行危机干预,协同学院和家长,帮助学生渡过难关,规划未来。学生选择休学一年回家结婚生子,然后复学,现已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这是非典型学生心理危机案例,涵盖多领域问题,要求咨询师迅速处理情绪困扰,维护道德和心理平衡,保护学生免受舆论伤害,并从来访者自我发展角度提供建议,解决问题根源。

  • 标签: 重度抑郁 自我发展 危机干预 成全心理
  • 简介:“空巢家庭”悄然增多“空巢家庭”是指无子女共处、只有老年人独自生活的家庭。据了解,在发达国家空巢家庭出现得较早,现在已十分普遍.老年人与子女同住的只占10%-30%。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美国52%的老年人与子女同住,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与子女同住的只占百分之十几。瑞典的独居老人多达40%,即每10位老人中就有4人独居。

  • 标签: 空巢家庭 第二次世界大战 独居老人 无子女 老年人 发达国家
  • 简介:自杀是一种有意识、自愿地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根据自杀发生的情况和过程,一般将自杀分为自杀意念(自杀倾向)、自杀死亡(自杀完成)、自杀未遂(自杀中止)3种形式。自杀意念指有寻死的愿望,但是没有采取任何实际行动;自杀死亡则是采取了有意毁灭自我的行为,并导致了死亡:自杀未遂是指采取了有意毁灭自我的行动,但是由于主观停止自杀、他人救助及时或自杀工具的失能等未导致死亡。从有自杀意念真正发展到以自杀死亡的是少数,而自杀未遂的发生率却是自杀死亡的10~20倍。自杀意念和实施自杀行为都是严重的危机事件,如果给予及时有效的干预,都有可能终止自杀。

  • 标签: 自杀倾向 危机干预 自杀死亡 自杀意念 自杀未遂 自杀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