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实验室采用顶空气相色谱在测定药品中环氯丙烷溶剂残留的实际效果。方法取一定量的所测定药品,加入到特定的顶空瓶之中,以环氯丙烷溶剂为内标,同一浓度条件下,在加热3min、5min、8min、12分钟进行样品测定,每个浓度3个样品加热时间为横坐标,峰面积为纵坐标曲线,在60℃的条件下对其进行加热5min后,取顶空气1ml进气相色谱进行分析。结果经过分析,二氯甲烷和环氯丙烷能够得到较好的分离,并且在顶空条件下,即上述条件下时效果最佳,符合临床实际检测指标的具体要求。结论使用顶空气相色谱在测定药品中环氯丙烷溶剂残留的实际效果显著,该方法简便易行且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可在今后的药品测定工作中进一步推广。

  • 标签: 顶空气相色谱 环氧氯丙烷 溶剂残留 测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空气压缩及驱雾化在急性哮喘发作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19年3月2020年4月接受的200例急性哮喘发作患者为对象,结合不同治疗方式分组,以对照组和研究组为主,前者实施的是空气器压缩泵雾化吸入方式治疗,后者进行的是驱雾化吸入方式治疗,两组治疗后对数据资料总结,评价不同方式的效果。结果:重点分析了两组案例的治疗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人数多于对照组,分别是98例和78例,总有效率高于甲组。研究组不良反应几率低于对照组,2%<18%。结论:针对急性哮喘发作的案例进行驱雾化吸入方式干预,其效果明显,能提升饱和度,患者恢复的比较快,因此值得实施和借鉴。

  • 标签: 急性哮喘发作 空气压缩 氧驱雾化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氧气动雾化吸入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法在小儿哮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最佳雾化方式选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哮喘患儿80例,所有患儿均接受雾化吸入治疗,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40例患儿接受驱动雾化吸入,作为观察组,40例患儿接受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肺部通气功能。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为82.50%,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肺部通气功能各项指标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驱动雾化吸入技术可有效改善哮喘患儿血饱和度水平,对于提高哮喘治疗效果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小儿哮喘 氧驱动雾化 空气压缩泵雾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空气复苏与复苏在新生儿窒息治疗效果。方法:于2021年3月-2023年1月时间段内,选择112例我院接收的新生儿,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以入院时间为划分依据,划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通过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获得研究结果。结果:研究组新生儿进行空气复苏,成功55例,成功率为98.21%,另外1例转为纯氧复苏治疗。对照组纯氧复苏治疗全部成功。两组患儿的脐动脉血气指标结果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患儿分娩5min时的心率对比结果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组患儿的首次呼吸时间与首次啼哭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结果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新生儿窒息采用空气复苏治疗法,可增强治疗效果,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空气复苏 氧复苏 新生儿 窒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空气离子联合负荷呼吸训练对提高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患者肺功能的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期间于我中心康复疗养的20例老年慢阻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例患者入我中心后,了解其临床资料,记录出院时各项肺功能指标。在我中心疗养期间,对20例患者均行空气离子联合负荷呼吸训练。通过电话随访了解这些患者返院复查期间各项肺功能检查结果。对比不同阶段20例患者的肺功能,调查其对训练效果满意度。结果:返院复查时,20例患者FVC、FEV1均大于出院时,P<0.05;其FEV1/FVC高于出院时,P<0.05。20例患者对训练效果总满意率为90.00%。结论:空气离子联合负荷呼吸训练对老年慢阻肺患者肺功能有明显提高作用。

  • 标签: []空气负氧离子 负荷呼吸训练 老年慢阻肺患者 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哮喘患儿应用驱动雾化吸入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70例于我院治疗哮喘的患儿,纳入时间为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均35例。其中参照组应用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实验组通过氧驱动雾化吸入予以治疗,对比2组患儿治疗相关指标及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咳喘缓解时长、呼吸不畅缓解时长、住院时间均短于参照组,与参照组相比,实验组血饱和度较高,实验组哮喘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4.29%)高于参照组(77.14%),两者差异明显(P<0.05)。结论驱动雾化吸入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升患儿血饱和度,缩短患儿各项症状缓解时长,应予以临床推广。

  • 标签: 氧驱动雾化吸入 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 小儿 哮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驱动雾化吸入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疗效和优缺点。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90例小儿哮喘疾病患儿,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依据入院号的单双号分对照组(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和研究组(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各45例,对比两组患儿临床治疗状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疗效率为91.11%,高于对照组的7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血饱和度(SaO2)指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SaO2指数变化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咳嗽胸闷消失时间、反复喘息消失时间、呼吸困难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最大呼气流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最大呼气流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小儿哮喘疾病时可给予驱动雾化吸入或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方式,但驱动雾化治疗的疗效更为理想,且更为安全可靠,临床应用性和推广性较大。

  • 标签: 小儿哮喘 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 氧驱动雾化吸入 疗效
  • 简介:摘要源是保证中心供系统提供高质量氧气的重要因素。医院集中供方式包括氧气钢瓶经汇流排、液氧贮槽流经汽化器、变压吸附制设备三种。本文从购置成本、运行成本、安全性、噪声、纯度等方面对三种方式进行分析,认为液氧供具有明显优越性。

  • 标签: 医院中心供氧系统 氧气钢瓶 液氧 制氧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了解5种市售动态空气消毒器在手术室工作状态下空气消毒的效果。方法选取五个条件基本匹配的手术间,按手术室空间大小配置相应型号的动态空气消毒器,用平板暴露法,在工作时间分别在开机前、开机消毒30分钟、开机消毒60分钟连续现场采样。结果开机前5个手术间菌落数均超标。开机30分钟后,5个手术间菌落数均有所下降,但仍高于200cfu/m^3。开机60分钟后,有2个手术间空气菌落数≤200cfu/m^3,另外3个手术间空气菌落数仍〉200cfu/m^3。结论手术室空气染菌量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动态条件下现场连续性空气采样监测较为科学合理。5种动态空气消毒器在动态条件下现场消毒效果差别明显,提示应重视动态条件下手术室空气质量的监测。

  • 标签: 空气消毒器 动态 手术室 消毒 效果
  • 简介:目的了解室内装修后空气中甲醛污染水平与规律。方法采用甲醛分析仪对某高校部分学生公寓、办公室及居室进行现场空气检测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学生公寓、办公室及居室装修后不同时间室内空气均有不同程度的甲醛污染,与同一房型对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同一房型装修后1年以内组甲醛平均浓度高于1年以上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复杂装修组甲醛平均浓度高于简单装修组,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通风对室内甲醛浓度有一定影响。结论装修造成室内空气严重甲醛污染,且对人体健康造成了一定危害。

  • 标签: 室内空气 污染调查 室内甲醛浓度 甲醛污染 平均浓度 甲醛分析仪
  • 简介:对肠套叠空气灌肠并发肠穿孔的7例进行分析。结果:5例肠穿孔在48小时以内,穿孔压力均在安全压力范围内,其中1例在12kPa以下,5例穿孔部位在结肠肝曲,1例在坏死肠段穿孔;7例病人均术中证实肠套叠较紧,空气灌肠整复困难,尤以回-回-结型为甚;5例行肠穿孔修补术,2例行肠切除术,7例全部治愈。提示行空气灌肠应注意适应证的选择,整复过程呈“波浪式”加压,避免注气过快过猛,同时,外科医生与放射科医生密切合作,可提高整复成功率,防止肠穿孔发生,一旦发生穿孔,应立即手术。

  • 标签: 肠套叠 空气灌肠 肠穿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靶向纳米载体的构建及增治疗实体肿瘤。方法选择2017年8月~2018年8月自己主管的病人中接受治疗的30例肿瘤患者,将他们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15例观察组患者在化疗基础上采用靶向增治疗,1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化疗。结果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后期生活质量做出评分,其中包括了患者的睡眠质量、饮食情况、活动受限程度等各项指标做出评分。统计发现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患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靶向纳米载体的构建及增治疗实体肿瘤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活之质量,改善患者的生活,在化疗的基础上对肿瘤患者加强治疗,值得临床治疗推广。

  • 标签: 靶向纳米氧载体 增氧治疗 实体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围绕驱动雾化吸入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对于小儿哮喘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质量的影响进行探讨分析。方法将我院儿科于2017年1-2018年5月期间收治并确诊为哮喘的58例小儿患者临床资料作为本次临床研究样本,以住院期间所接受的临床治疗手段的差异将样本进行分组,对照组28例,接受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实验组30例,接受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同时两组患儿均接受常规基础临床治疗与护理。在相同周期的临床治疗后,对比两组小儿患者血饱和度平均水平,并对于预后过程中症状改善有效性展开分析。结果经临床对症治疗,两组患儿血饱和度均呈现出一定程度的改善,且实验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94.29±2.45)%>(91.05±2.43)%,P<0.05。预后质量结果显示,实验组患儿症状改善有效性为93.3%(28/30),对照组有效性为71.4%(20/28),P<0.05。结论在小儿哮喘临床治疗过程中,驱动雾化吸入、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儿症状,缓解病情,其中驱动雾化吸入临床治疗效果相对较优,值得深入研究及应用。

  • 标签: 小儿哮喘 氧驱动雾化吸入 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