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金元四大家有关“胃阴”学说的理解为胃阴学说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其中李东垣《脾胃论》中提出:“脾胃内伤,百病由生”,创立了引起后世医家广泛关注的脾胃学说,清代医家叶天士在继承并发展此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了胃阴学说,倡导脾胃分治,重视滋养胃阴。

  • 标签: 胃阴学说 叶天士 金元四大家 甘凉 甘辛 甘温 甘酸 标本兼顾
  • 简介:摘要:中医胃阴学说以《黄帝内经》为发源点,以仲景对其理法方药的研究为基础,由河间学派和金 元四大家继承发展,最终由叶天士确立和进一步发扬。其学术思想在临床辨证和经验总结中不断完善,形 成了独具临证价值的理论体系。本文通过探讨胃阴学说的丰富内涵及各家学术宗旨,从理法方药角度分析

  • 标签: 叶天士 胃阴学说 中医学 脾胃
  • 简介:摘要:探讨利用品管圈活动提高手术物品准备完备率的实践效果,进一步提高手术中工作效率。方法:科室成立以“提高手术中物品准备完备率”为主题的品管圈小组。通过现状调查进行原因分析并制定了相应的对策。结果:通过此次品管圈活动,手术中物品准备完备率得到提高,手术医生对护士配合的满意度得到提高。结论: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对术中备物方面存在的不足进行改善,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和医生、患者对手术室护理的满意度。

  • 标签: 品管圈 手术物品 完备率 满意度
  • 简介:摘要:功能消化不良(FD)一种影响胃肠的慢性、特发性、不伴器质的疾病,已成为我国常见消化类疾病之一,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患者正常工作与生活,其发生发展与情绪有密切联系。通过探讨“七情学说”引起FD的病因病机,为指导临床论治FD提供相应治疗思路。

  • 标签: 七情学说,功能性消化不良,病机,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体质学说应用至中医儿科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中心和诊所儿科收治的10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所有患儿进行体质检查之后,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结合中医体质特点实施改进治疗措施,并总结患儿中医体质特点。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疾病痊愈时间等。结果:观察组治疗效率96.00%高于对照组76.00%,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4.005%,无统计学差异,观察组疾病痊愈时间短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儿科疾病治疗而言,采用中医中药治疗有着较高的安全,体质学说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和指导,提升治疗效率,帮助患儿恢复身体健康。

  • 标签: 体质学说 儿科 中医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太白草医在药物分类方面有“四梁八柱”学说,四梁即太白草药的寒、热、温、凉四种特性,八柱即太白草药“表、风、清、利、气、血、涩、补”八类药物。现将太白草医“四梁八柱”学说介绍与后,供学习研究太白草医理论参考。

  • 标签: 太白草医 四梁八柱 学说
  • 简介:摘要通过对1例反复发作的血栓浅静脉炎的患者历时9年(2007-2015)的治疗观察,使用自拟活血凉血汤为主方,结合运气学说佐以成药,审时审因,综合论治,效果显著.为血栓浅静脉的保守治疗,总结经验.关键词血栓浅静脉炎活血凉血汤运气学说验案中图分类号R54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353-01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体质学说在中医儿科临床中的应用进行观察。方法:选取该院儿科治疗的风寒感冒患儿 84 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与患儿家属进行沟通,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 42 例,观察组口服玉屏风散进行治疗,而对照组则采用感冒冲剂治疗, 7 天为一个疗程,结束之后,对两组患儿发生的咳嗽、发热或者是意识是否清楚等要素进行观察,通过显示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通过对总体有效率进行观察,观察组有效率为 92.87% ( 39/42 ),对照组中患儿有效率为 80.95% ( 34/42 ),通过观察两组患儿之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观察中患儿存在的咳嗽以及发热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通过观察和总结,将儿科临床中应用体质学说,能够更好去了解患病类型以及具体发展情况, 从而用体质学说正确指导儿科疾病的防治。

  • 标签: 体质学说 中医 儿科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 世界上真正医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就是激活人体精气“自疗自愈”的功能,也是人类社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体内大药田。挖掘人体“自疗自愈”这块人体宝藏,造福于人类社会!真正做到治疗疾病:“不吃药、不打针、不手术”;“疗效快、立竿见影、手到病除”。实现人体疾病“自疗自愈”,预防未病,养生健康,颐养天年,长命百岁的夙愿!因此,必须完全破译人体生命的密码!才能成为不治之症的克星。

  • 标签: 生命 自愈 精气神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以六经症候群学说分解乌梅丸,本方可适应于寒热错杂、虚实兼有的多经症候。凡兼有少阴、太阴、阳明者,均可以使用,可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科等疑难杂病,临床应用较为简便、快捷、准确。

  • 标签: 六经症候群 乌梅丸 厥阴病 伤寒论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医体质辨识学说在养生保健护理中发挥的具体作用。方法:整群截选我院于2019/01~2019/12期间接收的不同体质的咨询养生保健人群共60例,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成员施以常规健康宣教,观察组给予中医体质辨识学说宣教。对两组成员的心理生理变化和健康认知水平进行问卷评估。结果:经过宣教后观察组健康认知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养生保健护理中基于中医体质辨识学说进行健康宣教,能够提高健康认知,效果显著。

  • 标签: 养生保健护理 中医体质辨识学说 健康认知
  • 简介:摘要五行学说作为我国古老的哲学思想,对于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具有重要的帮助。五行学说应用在中医学中完善了中医学的理论,对于诊断治疗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五行学说应用在中医学中不仅能够促进机体的健康,同时对于人体的保健和疾病的预防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应当加强对其应用的研究。

  • 标签: 五行学说 中医学 应用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09-0393-01
  • 简介:摘要:柴胡桂枝干姜汤证首见于《伤寒杂病论》。原文为“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可见仲景对于该证的症状描述颇多,但并未明确提出其病机,因此历代医家对于该证的理解众说纷纭。本文将基于清代著名医家彭子益的“圆运动”学说,将柴胡桂枝干姜汤证的病机归纳为“邪陷少阳,相火上逆,中土不运”。基于“圆运动”学说归纳该证病机,能以动态地思维分析该证的症状和方药组成,有利于在临床中灵活辩证,更好地发挥柴胡桂枝干姜汤的功效。

  • 标签: 柴胡桂枝干姜汤证 彭子益 圆运动 方证分析
  • 简介:摘要:黄帝内经阴阳学说在中医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医对生命本质的认识,阴阳是中医,西医本质区别,是提高中医临床疗效,扩大中医影响力的力量之源,立足于物理,化学,信息工程等基础学科,找到一种方式,一种公式,一个场景,把《黄帝内经》中的阴阳表征出来,显现出来。

  • 标签: 中医,西医,阴阳学说,黄帝内经,基础学科
  • 简介:[摘要] 早泄是临床中最常见的射精功能障碍类疾病,主要表现为射精过快不能自控,且伴有焦虑情绪。结合早泄的临床表现,以枢经学说为基础,我们认为早泄的病因病机可归为君相火旺、肝郁气滞、肾气不固、心虚胆怯。而枢经具有调和阴阳、舒畅气机、布摄真精、宁神娱心之功用,在早泄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中起到重要作用。针刺治疗早泄具有坚实的基础和广阔的前景,但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枢经学说与早泄关系密切且脱胎于经络理论,可以较好的指导临床,具有重要的临证价值。

  • 标签: [] 枢经学说 少阴 少阳 针刺 早泄
  • 简介:中医体质学说在体现个体化的医疗保健思想的同时,也与现代医学三级预防的理念相吻合.军事飞行人员预防保健工作直接影响着飞行人员的健康状况和军队战斗力,将中医体质学说应用于军事飞行人员预防保健工作,对完善航卫体系具有重要的价值.

  • 标签: 中医体质学说 飞行人员 预防保健
  • 简介:摘要:中医学术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开始形成,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医学术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阴阳五行学说对中医学术的形成有较大的影响,既有积极影响也有负面影响。积极影响体现在对中医研究的推动、研究纲领的建立,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理论上的模糊。在中医学术的现代化发展中,保留着阴阳五行学说的整体性以及辩证等特点,同时也将逐渐融入现代医学的研究,形成独特的中医学术。

  • 标签: 阴阳五行学说 中医学术 研究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基于脑肠互动学说探讨疏肝健脾法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C-IBS)重叠功能消化不良(FD)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于南昌市洪都中医院门诊就诊的60例C-IBS重叠F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0,予以莫沙必利分散片治疗)与疏肝健脾法组(n=30,予以疏肝健脾法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血清胃肠肽[ 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5-羟色胺(5-HT)]水平。结果 疏肝健脾法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疏肝健脾法组的SP高于对照组,5-HT、VI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脑肠互动学说的疏肝健脾法治疗C-IBS重叠FD疗效确切,可调节胃肠激素水平。

  • 标签: 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 功能性消化不良 脑肠互动学说 疏肝健脾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