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4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病情在现有妇科临床医疗中属于较难医治的病情,在展开手术之前,必须确保相应位置与状况清晰,这样才能够满足整体手术具备数据参照条件,为手术成功条件搭建更完善的平台。其中,针对临床超声诊断措施,应当采取有效的经验条件确定实际状况,这样才能够确保后续工作开展满足实际病情治疗的需求。本文依据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特性展开分析,确定临床超声分析数据完善,通过实际列举巩固主题,期望为后续病情治理条件提供良好参照。

  • 标签: 子宫内膜 间质肉瘤 超声波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优质护理方法在间质性肺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文选取2017年1月份至2018年1月份来本院进行间质性肺炎治疗的患者共8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43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行优质护理方法。结果并发症发生率对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对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优质护理方法在间质性肺炎中应用具有可行性,护理效果显著,降低了患者并发症发生概率,患者对医院的护理满意度大大提升,应在医院护理工作中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间质性肺炎 优质护理 并发症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皮肌炎合并肺间质损害患者的护理措施和效果。方法:选取我院 2014年 1月 ~2017年 1月收入的 25例皮肌炎合并肺间质损害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征得患者和(或)家属知情同意下对其实施中西医结合护理并对护理效果进行比对观察。结果:护理前 25例皮肌炎合并肺间质损害患者焦虑评分( 68.79±1.41)分、抑郁评分( 69.12±1.50)分,护理后焦虑评分( 50.37±1.23)分、抑郁评分( 49.38±1.2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给予皮肌炎合并肺间质损害患者中西医结合护理有助于消除其负性心理,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皮肌炎 肺间质损害 焦虑评分 抑郁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间质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病征特点和肺功能情况及病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我院对80例间质性肺疾病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根据诊断分成IPF组和非IPF组,对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肺功能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IPF组有25例咳嗽患者,9例呼吸困难患者,3例杵状指,3例爆裂音,非IPF组患者以上症状病例数分别是24例,12例,2例,2例,两组患者病症类型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IPF组爆裂音,柞状指的患者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按照患者的症状、体征、肺功能等特点,可以进行临床间质性肺疾病的诊断,IPF和非IPF都有其特点,不同的特点可以作为临床诊断的依据,让临床治疗更加具有针对性,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间质性肺疾病 病因 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特点及病理特征。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50例胃肠道间质瘤病患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病理和免疫化学检查,总结患者临床症状,分析病理形态学特征及免疫组化表达情况。结果病理形态,胃肠道间质瘤病患其肿瘤细胞多位于粘膜下、浆膜下及肌壁间,其中以梭形细胞为主,少数细胞呈上皮样、梭形/上皮样混合型、类癌瘤/副神经节型。肿瘤危险分级,高危险性12例、中危险性15例、低度及极低危险性23例。免疫组化,CD117阳性率92%(46/50)、CD34阳性率(阳性表达较弱)80%(40/50)、S-100阳性率12%(6/50)、VEGF阳性率68%(34/50)。结论胃肠道间质瘤作为胃肠道间叶组织来源肿瘤医者可综合分析病理组织学特征联合免疫检测结果以科学诊断疾病,以便为医疗工作的正常开展奠定基础。

  • 标签: 胃肠道间质瘤 临床病理特征 免疫组化 检测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派特灵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治疗老年低度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两院2012年1月~2018年1月接收的老年低度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90例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使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治疗,观察组45例,在使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治疗基础上联合派特灵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老年低度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进行治疗时,采取派特灵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对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显著,能够促进患者治疗效果的显著提升,不会引起较大的不良反应,治疗效果和安全性都非常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派特灵 重组人干扰素&alpha 2b栓 老年低度宫颈上皮内瘤变 临床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胃镜联合腹腔镜微创下治疗胃间质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64例胃间质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2例患者均给予常规开放手术,观察组32例患者给予胃镜联合腹腔镜微创治疗,比较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胃间质瘤应用胃镜联合腹腔镜微创下治疗效果显著,具有术中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优势,同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胃镜 腹腔镜微创 胃间质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患者行以中医内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 2014年 12月 -2016年 12月我院收治的 110例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患者,随机将所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 55例患者行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 55例患者行中医内科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氧分压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比较无显著差异,治疗后研究组临床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 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氧分压比较无显著差异,治疗后研究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动脉血氧分压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患者行以中医内科治疗效果显著,不仅可以改善临床症状,还可以改善动脉血气情况,临床价值显著。

  • 标签: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 中医内科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检室血液检验室间质量评价回报结果,旨在提高检验水平。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的的共300个项目间质量血球分析仪、血液分析仪进行分析,并分析WBC、RBC、HB、HCT、PLT等指标检测结果。结果2015年、2016年、2017年检测合格率分别为83.75%、92.5%、98.75%,室间质量检测合格率逐年升高,血液指标检测总符合率为91.25%。结论对室间质量进行评估,对临床检验结果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价值。

  • 标签: 临检室 血液检验 室间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乳头样尿路上皮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2例膀胱微乳头样尿路上皮癌患者,分析其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利用光镜和免疫组化染色对其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微乳头尿路上皮癌肿瘤生长方式呈微乳头状,通过光镜肿瘤细胞排列成条索状和巢状,细胞质透明或嗜酸性,细胞核具异型性,核仁明显,可见核分裂象。免疫组化CK20、CK7阳性,p53高表达,p63、EMA、E-cadherin阳性。结论膀胱微乳头样尿路上皮癌是一种低分化癌,易发生血道和淋巴道转移,预后差,其形态学和免疫组化有助于明确诊断。

  • 标签: 膀胱肿瘤 微乳头样尿路上皮癌 病理特点 免疫组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阴道上皮样平滑肌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选取2016年11月到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19例阴道上皮样平滑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分子原位杂交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对其病理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阴道上皮样平滑肌瘤的细胞相对较小,且个头差异不大,呈上皮样,多为卵圆、圆形,细胞多表现为巢片状或簇状,细胞呈透明状,质弱嗜酸。细胞核表现为卵圆或圆形,多位于细胞中央,核分裂2-4个/50HPF,无异性。多数区域可见肿瘤细胞四周无细胞区的胶原变间质出现巨菊形团。肿瘤表面阴道壁出现粘膜坏死或者有溃疡产生。经免疫组织检查,波形、结蛋白、雌激素、孕激素受体、肿瘤细胞hTERT为阳性表达。原位杂交后,EBERs基因呈阴性。结论阴道上皮样平滑肌瘤可归属于良性,经局部手术切除后治愈性较强。其中hTERT为阳性表达表明肿瘤发生因素与端粒酶激活有关联,EBERs基因呈阴性表明其出现可能与EB病毒感染有关联。其中雌激素、孕激素受体表达表明此肿瘤对两者有较高反应,可作为研究方向。

  • 标签: 阴道 上皮样 平滑肌瘤 病理特征
  • 简介:摘要本文回顾性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间质性肺病的研究,以在本单位接受治疗期间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数据来源,鉴别和诊断患者病症,并对患者采用的治疗方法进行分析。

  • 标签: 间质性肺病 分析 治疗 抗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所参加的全国寄生虫形态学间质评误报原因分析,找出对寄生虫形态识别能力的薄弱点,并针对性的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逐步提高对各类寄生虫及其虫卵的识别能力,最大限度的减少漏诊、误诊,为临床对寄生虫疾病的诊治提供准确的诊断信息,为本地区消灭寄生虫病做出应有的贡献。方法对2002~2014年(除2003年和2004年)所参与的全国寄生虫形态学室间质评回报成绩进行回顾分析,利用EXCEL表格对11年的135幅寄生虫图片进行统计整理,分析其误报原因。结果本实验室11年中参评的135幅全国寄生虫形态学室间质评图片中,124幅与参考答案一致,11幅与参考答案不符合,正确率为91.85%误报率为8.15%。结论从事寄生虫形态学的工作人员对各类人体寄生虫及其虫卵形态的鉴别能力不足,尤其对少见、罕见寄生虫及其虫卵形态的识别能力较差,是导致误诊漏诊的主要原因。因此应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熟练掌握各类寄生虫及其虫卵形态特点、生活习性,并结合临床及流行病学资料,逐步提高对各类寄生虫及其虫卵形态的识别能力,才能为临床提供重要的病原学诊断依据。

  • 标签: 寄生虫 室间质评 回顾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微创手术应用于胃间质瘤治疗的临床效果和预后。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胃间质瘤患者70例纳入本次研究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包括32例和38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接受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微创手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时手术相关因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发生1例并发症,对照组患者术后无并发症发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各生活质量评分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手术治疗胃间质瘤,可有效缩短手术住院时间,减少出血量,有利于提高患者术后生命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微创手术 胃间质瘤 效果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间质性肺疾病合并肺栓塞的临床特征。方法观察组为我院25例间质性肺疾病合并肺栓塞患者(2017年10月5日至2018年4月9日),对照组取同期30例单纯肺栓塞患者。两组均予以血气分析、D-二聚体等常规检查,并分析其临床表现。观察两组临床特征、D二聚体、血气分析、肺动脉收缩压及血常规检查情况。结果观察组咳嗽、心悸概率分别为100.00%、48.00%,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下肢浮肿、呼吸困难、胸闷、咯血数据无对比价值,P<0.05;观察组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分别为(60.11±3.85)mmHg、(41.08±2.27)mmHg,与对照组差异较大,P<0.05,其他检查结果无对比价值,P>0.05。结论间质性肺疾病合并肺栓塞可见心悸、咳嗽等表现,血气分析检查显示氧分压显著降低,且与单纯肺栓塞差异较大,临床诊断可作为参考。

  • 标签: 间质性肺疾病 肺栓塞 临床特征
  • 简介:目的:评价微创手术治疗胃间质瘤的适应证、安全性及远期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67例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诊断为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微创组(n=43)与开腹组(n=24),分析两组临床病理资料、围手术期相关因素、手术适应证及远期预后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两组肿瘤多位于胃底,微创组占60.47%(26/43),开腹组占58.33%(14/24);肿瘤直径平均(4.06±2.28)cm与(3.90±2.82)cm。两组术中出血量[(33.61±23.51)mlvs.(137.08±40.24)ml]、术后住院时间[(7.00±3.38)dvs.(11.87±3.7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微创组无一例中转开腹,术后出现1例胃排空障碍。术后均至少随访1年,中位随访44个月,微创组中1例复发,两组均无死亡病例。结论:微创技术治疗胃间质瘤具有出血少、康复快的优点,胃间质瘤位于贲门口、幽门口等特殊位置时更具优势,与开腹手术相比,对术后远期生存无影响。

  • 标签: 胃间质瘤 腹腔镜检查 剖腹术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腹腔镜治疗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来自我院2012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32例胃肠间质瘤患者,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运用腹腔镜微创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差异。结果在手术时长、手术出血量、术后排便时间、住院时长等指标上,观察组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满意度上,观察组为95%,对照组为7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微创治疗胃肠间质瘤比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减少手术创伤,加快术后恢复,提升患者治疗满意度,适宜广泛推广。

  • 标签: 腹腔镜治疗 胃肠间质瘤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病理及免疫组化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月-2017年6月收治的60例胃肠道间质瘤(GIST)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肉眼观察大体标本特征,镜下观察肿瘤细胞表现及病理特点,采集标本分别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及免疫组化检验,检测标本中瘤细胞(CD117)、i型跨膜糖蛋白分子(CD34)、SMA、Ki67、S100蛋白分子阳性表达。结果肉眼下观察大体标本,可见直径0.7~10.8cm大小肿瘤,其主要位于黏膜基层、下层、肠系膜上及浆膜外。其中低度及极低度危险分级患者肿瘤于消化道内以膨胀性方式进行生长,其边界清晰,无包膜,部分有假包膜,切面质韧,主要呈灰白色,局部呈灰红色;中高度危险分级患者瘤体呈息肉状,质地较软、有出血,存在坏死及囊性病变。镜下观察,肿瘤细胞主要以梭形细胞型为主,其次为上皮样细胞型、混合性细胞型、圆形细胞型。免疫组化分析显示CD117、CD34、SMA、S100、Ki67阳性率分别为91.67%、83.33%、28.33%、36.67%、36.67%,其中CD117、CD34同时阳性表达率71.67%。22例Ki67阳性表达患者中高度、中度、低度、极低度侵袭危险患者分别为8例(72.73%)、6例(40.00%)、7例(25.00%)、1例(16.6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瘤细胞和i型跨膜糖蛋白分子阳性表达可以作为临床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依据,进一步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可以提高判断,对于GIST肿瘤细胞的证实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胃肠道间质瘤 病理 免疫组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普拉洛芬滴眼液联合常规治疗角膜外伤后上皮缺损、水肿的效果。方法选择91例角膜外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45例,观察组给予普拉洛芬滴眼液联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结果观察组角膜创面上皮愈合时间、角膜水肿消退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治疗后自觉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普拉洛芬滴眼液联合常规治疗角膜外伤后上皮缺损、水肿,可促进水肿消退和创面上皮愈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使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液基薄层细胞(TCT)检验筛查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的效果。方法抽取在我院就诊的62例CIN患者,均进行TCT、HPV检验,并经阴道镜下组织学验证,将54例进行TCT检验的患者设为TCT组,50例进行HPV检验的设为HPV组,而两种方法联合检验的48例患者设为联合组,观察三组患者的检验结果。结果经检验后,TCT组患者中有45例显示阳性,其阳性筛查率为83.33%(45/54),HPV组患者有42例显示阳性,其阳性筛查率为84.00%(42/50),两种检验方法的阳性率无明显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而联合组患者中单一阳性共31例,两种检验均为阳性有14例,总阳性率为97.92%(45/48),且与单一检验的TCT组、HPV组相比,其阳性率较高,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CIN筛查中采用TCT、HPV联合检验,可降低误检风险,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宫颈上皮内瘤变 TCT HPV 阳性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