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49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小肠小淋巴细胞淋巴瘤是一种低度恶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没有特征性的临床表现。目前最常用的分期系统参照Rai分期系统和Binet分期系统。早期患者可以放疗也可以“观察和等待”。晚期患者可选用化疗,年轻、预后差的患者可选择参加自体和异基因干细胞移植的临床研究。SLL的5年总体实际生存率是51%,无瘤生存率是25%。总体中位生存率是7年。

  • 标签: 小肠肿瘤 小淋巴细胞淋巴瘤 Rai分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计数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54例晚期NSCLC临床病理资料,以NLR均值为临界值,将患者分为低NLR组和高NLR组,分析NLR与NSCLC临床病理特征关系及预后的变化。结果NLR与肺癌病理类型、ECOG评分、血小板计数有关(P<0.05),住院死亡组NLR值更高。结论NLR越高,NSCLC患者住院死亡率越高,NLR对判断NSCLC患者的病情危险性及预后有着重要价值。

  • 标签: 非小细胞肺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预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对临床各科住院患者212例进行了末梢血淋巴细胞计数,同时以健康体检者37例作对照,结果表明各科住院患者,不论患何种疾病,其末梢血淋巴细胞数较健康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下降程度以病毒性肝炎为甚;糖尿病患者下降幅度较小。末梢血淋巴细胞计数中、老年患者与年龄无明显关系,主要与病种病情有关;儿童病例与年龄有关。与病种病情亦有关。其它影响末梢血淋巴细胞的因素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淋巴细胞计数 末梢血 临床各科疾病 关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高血压病之间的对应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2016年在本院住院高血压病人368例为观察组,选择2014年门诊诊断高血压病人188例,2014年门诊健康体检血压正常病人624例为对照组一和对照组二,分别采用线性相关系数r比较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收缩压,舒张压,脉压之间的对应关系,采用t检验比较二者之间相关性。结果中性淋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观察组一收缩压和舒张压之间没有相关性,其余各组相关性不大,t检验除观察组出院时中性淋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舒张压相关性不大有统计学意义,P<0.01外,其余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治疗后高血压病正常舒张压之间正相关性不大,高血压发病危险因素不排除慢性炎症因素。

  • 标签: 高血压病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VDLP与VDCLP方案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差异。方法收集我院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分为VDCLP组(采取VDCLP方案)和VDLP组(采取VDLP方案)。对比(1)两组免疫分型、治疗前基础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2)两组治疗疗效。(3)两组化疗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免疫分型、治疗前基础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比较无差异(P>0.05);VDLP组治疗疗效优于VDCLP组,比较有差异(P<0.05);VDLP组化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小于VDCLP组(P<0.05)。结论VDLP方案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疗效优于VDCLP方案,安全性好。

  • 标签: VDLP VDCLP 急淋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毛细支气管炎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情况。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6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按照患儿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症组和重症组,各30例。选择同期在我院健康体检的儿童6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治疗前后各组T淋巴细胞亚群相关指标水平。结果治疗前轻症组和重症组患儿CD3+、CD4+、CD8+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组间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轻症组和重症组患儿CD3+、CD4+、CD8+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存在T淋巴细胞亚群异常,经过有效治疗后可有效纠正指标异常,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可作为该病临床诊疗的依据。

  • 标签: 毛细支气管炎 T淋巴细胞亚群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的变化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COPD患者82例,分为急性加重期组(n=48)和稳定期组(n=34),选取2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各组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C)、淋巴细胞计数(LC)、C反应蛋白(CRP)、IL-10、住院天数,随访并比较NLR高低患者5年生存率。结果稳定期组的WBC、NC、NLR、CRP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急性加重期组进一步升高(P<0.05)。急性加重期患者经过一定时间治疗进入稳定期后,WBC、NC、NLR和CRP水平降低,与急性期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NLR高患者住院天数增加,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NLR低患者(P<0.05)。结论NLR可以作为COPD病程变化及患者预后的指标。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病程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肺结核并冠心病患者T细胞免疫状态与疾病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老年肺结核并冠心病患者50例分为A组、另选择50例健康老年人纳入对照组(B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入选研究对象外周血CD4+CD8+T细胞的表达水平,比较两组免疫状态的动态变化。结果A组CD3+、CD4+及CD8+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下降,CD4+/CD8+比值升高,Ts细胞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体免疫功能失衡与老年肺结核并冠心病的疾病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 标签: 肺结核,冠心病 T淋巴细胞亚群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淋巴细胞免疫治疗对不明原因性不孕不育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对35例不明原因的不孕不育患者运用淋巴细胞皮内注射主动免疫治疗,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免疫治疗后,35例原因不明不孕不育患者中有21例成功妊娠满12周,占60%,封闭抗体转阳性者占88.57%(31例)。结论淋巴细胞免疫治疗原因不明性不孕不育有较可靠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

  • 标签: 淋巴细胞 免疫治疗 原因不明性不孕 封闭抗体
  • 简介:摘要T细胞幼稚淋巴细胞白血病(Tcellprolymphocyticleukaenia,T-PLL)是一种罕见的胸腺后T淋巴细胞肿瘤,主要临床特点为淋巴细胞异常增多,肝脾、淋巴结肿大及浆膜腔积液。T-PLL属成熟T细胞肿瘤,外周血及骨髓以成熟淋巴细胞为主,其临床病程呈侵袭性,对常规化疗反应差,生存期短,因而准确诊断对改善预后极为关键1。本文报告1例以白细胞异常增高、脾大为首发表现的患者1例,结合流式细胞检测诊断为T-PLL,现报道如下。

  • 标签: T细胞幼稚淋巴细胞白血病 流式细胞术 免疫分型
  • 简介:摘要目的对护理干预对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初次化疗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收集2015年2月-2016年10月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初次化疗患儿50例随机分两组。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系统组采用系统化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儿病情控制效果;患儿化疗依从性评分、SAS评分、住院时间、家长满意度评分;患儿化疗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系统组患儿病情控制效果高于常规组,P<0.05;系统组患儿化疗依从性评分、SAS评分、住院时间、家长满意度评分优于常规组,P<0.05;系统组化疗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系统化护理干预对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初次化疗的影响大,可有效减轻患儿焦虑情绪,提高其化疗依从性,减少并发症发生,缩短住院时间,家长对护理服务评价高,值得借鉴。

  • 标签: 护理干预 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初次化疗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采用淋巴细胞免疫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21例,于孕前、孕后采用淋巴细胞皮内注射法进行免疫治疗,观察并分析其妊娠结局。结果失访2例,妊娠者17例,再次流产者2例,胎儿畸形引产1例,治疗成功率82.4%(14/17)。共分娩13例,12例单胎妊娠者新生儿平均体重3700±406.20g,1例双胎妊娠新生儿体重2700g;2800g。顺产8例,剖宫产5例。新生儿均发育正常。结论淋巴细胞免疫治疗有较高的妊娠成功率,并且简单可行、安全,妊娠结局、分娩结局良好。但同时应全面筛查原因,循因施治,才能获得良好的妊娠结局。

  • 标签: 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 免疫治疗 淋巴细胞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艾滋病病毒感染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型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计数仪检测我市1155例HIV感染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型的变化。结果HIV感染者CD4细胞百分数和CD4/CD8比值显著降低,CD8细胞百分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感染者年龄不影响其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V感染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对判断病情和评估疗效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FCM HIV T淋巴细胞亚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血药浓度监测意义。方法选取了从2016年1月到2016年12月进入我院接受ALL治疗的160例患者,将80例低危型患者分为对照组,将80例中、高危型患者分为观察组,对比两种剂量甲氨蝶呤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药浓度与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会增加患者的血药浓度与并发症发生率,在治疗中需要增加患者的解毒次数。

  • 标签: 甲氨蝶呤 ALL 血药浓度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检测微小残留病(minimalresidualdisease,MRD)水平观察51例急性B系淋巴细胞白血病(B-acutelymphoblasticleukemia,B-ALL)患儿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探讨MRD对B-ALL儿童化疗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用前瞻性方法收集2013年8月~2014年6月51例新发B-ALL患儿,在诱导治疗结束时(3天)行MRD检测,根据MRD情况分为3组并动态监测MRD水平(每3~6月),观察3组患儿在随访期内的情况。结果3组患儿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RD≥10~2组与MRD<10~4组复发率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10~4≤MRD<10~2组与MRD<10~4组复发率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D对B-ALL患儿的预后及复发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儿童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前瞻性研究 MRD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烧伤患者的外周T淋巴细胞和白细胞介素产生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烧伤患者36例,将入组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和非干预组两组,并定期监测患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和白细胞介素-2产生能力,观察心理干预是否能改变烧伤患者的免疫功能。结果心理干预后两周、四周及八周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和白细胞介素-2产生能力均有变化(P<0.01),且在两周、四周及八周后白细胞介素质-2(IL-2)产生能力与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一致(P<0.01)。表明心理干预对烧伤患者免疫功能有一定的影响。结论在临床上对烧伤患者启动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促进患者的身体及心理的康复。

  • 标签: 心理干预 烧伤患者 淋巴细胞白细胞介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本地区重型手足口病患二机体免疫功能的改变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重型手足口病患儿110例作为试验组,50例体检正常的儿童作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仪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进行检测,应用免疫比浊法检测IgM、IgG和IgA水平,对两组儿童的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CD3+、CD4+、CD8+、CD4+/CD8+均明显降低(P<0.05),IgM、IgG和IgA水平也显著下降(P<0.05)。结论重症手足口病患儿T细胞亚群浓度下降,免疫球蛋白降低,机体免疫系统发生紊乱,因此及时了解患儿免疫水平的改变,对手足口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有积极意义。

  • 标签: 重症手足口病 T细胞亚群 免疫球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免疫学指标的动态变化以指导临床。方法对72例病脑患儿分别于急性期(病后1-2天)、其中30例结果异常者于临床治愈后(约2周)、仍有异常者10例于病程4周,行腰椎穿刺抽取脑脊液测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率及免疫球蛋白含量进行检测,上述各项指标于治疗前后行自身对照。结果急性期病脑患儿脑脊液CD3+及CD4+百分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CD8+百分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脑脊液免疫球蛋白含量与正常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动态观察2周后,显著性差异仍存在,但较急性期变小;4周后各项指标恢复正常。结论病毒性脑炎的免疫异常在脑脊液表现为细胞免疫异常为主,也可伴有体液免疫异常,并且该免疫指标的完全恢复多在临床治愈之后。

  • 标签: 病毒性脑炎 脑脊液 T 淋巴细胞亚群 免疫球蛋白 动态
  • 简介:摘要口唇疱疹作为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其主要是因为患者发生单纯疱疹病毒感染而起。该病症多因机体出现高热、局部受机械刺激、上呼吸道感染和药物刺激所伴发。患病后患者多表现出唇缘和口角出现小丘疹或红斑,一段时间后会演变成小水疱,接着发生糜烂、结痂。本文回顾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骨髓移植后患者在反复高热,头痛诊断为化脓性脑膜炎后出现口唇疱疹,先后经过金栀洁龈含漱液、明竹欣及阿昔洛韦针剂抗病毒、康复新漱口、丙种球蛋白,地塞米松激素等治疗。患者口唇疱疹痊愈,体温得到控制;总结治疗经验,认为白血病骨髓移植后患者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身体抵抗力差,容易出现感染症状,造成口唇疱疹发生;而提高机体免疫力,指导患者做好口腔护理,有助于避免口唇疱疹发生。

  • 标签: 白血病骨髓移植后 口唇疱疹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