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医疗卫生机制改革进程的不断提升,药物使用制度也变得更加严格,医院也面临着全面的挑战。医院的财务管理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财务工作的方向与重心也应积极转变,尤其是理财观念。因此,医院成本核算管理工作的质量对于医院提高财务管理水平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主要从医院成本核算管理工作方面进行深入细致地探究,仅供参考。

  • 标签: 医院管理 成本核算 财务管理 策略
  • 简介:如今,电视上相亲节目肆虐,生活中相亲活动泛滥,网络上甚至出现了"虚拟男女友"的服务,这些现象表明社会大众对于择偶非常焦虑。择偶,顾名思义就是选择配偶。作为影响婚姻质量和家庭生活的关键前提,择偶引起了国内外广大学者的关注,对于择偶的研究已经涉及到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经济和法律政治等各个领域,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择偶标准、择偶方式、择偶复制以及相关的信息加工方式等。"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 标签: 择偶标准 执子之手 社会经济地位 婚姻质量 子成 信息加工
  • 简介:摘要护理是以自然科学、行为科学和社会科学为基础的学科,而护理中每天均要碰到的静脉输液不仅是一项护理技术操作,它已经逐步发展成为一门专业的学科,为促进输液治疗更加科学化,使静脉输液的操作方法及标准、特殊治疗给药的方法,以及各种置管的护理及质量控制达到安全可靠、可行特提出探讨,提高静脉治疗的专业水平。

  • 标签: 静脉 输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产程标准下的分娩情况,评价新旧产程标准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990例产妇和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103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行分组对照研究,前者为对照组(旧产程标准),后者为研究组(新产程标准),观察两组产妇的分娩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产妇的第一产程相对更长(P<0.05),自然分娩率相对更高(P<0.05),而产后并发症发生率、胎儿窘迫发生率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相对更低(P<0.05)。两组产妇的第二产程时间、第三产程时间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对照相仿(P>0.05)。结论新产程标准的应用,对于提高分娩安全和保障母婴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 标签: 产程标准 分娩 临床影响
  • 简介:摘要通过对护士职业道德素质与意识的培养来加强自身心理耐受力的培养和积累训练,提高心理防卫能力。

  • 标签: 职业道德 心理健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十八味诃子利尿丸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ThinLayerChromatography,TLC)分析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y,HPLC),分析十八味诃子利尿丸中的红花、小檗皮、没食子酸的含量。结果十八味诃子利尿丸中的红花、小檗皮与对照组药材色谱位置上,可显相同色的斑点,阴性样品无干扰。十八味诃子利尿丸精密度试验、稳定性试验、重复性试验、回收率试验的RSD分别为0.35%、1.4%、0.9%、0.5%。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及准确度,有较好的分离效果,可作为评价十八味诃子利尿丸质量的有效标准

  • 标签: 十八味诃子利尿丸 薄层色谱分析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质量
  • 简介:摘要中医凝聚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在医学领域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肿瘤作为临床中难以治愈的疾病之一,应用中医药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生命质量。伴随着我国医学的发展,积极完善肿瘤的中医药疗效标准逐渐受到医学研究者的关注,并达成共识,将PFS、生活质量、中位生存期与一年生存期作为第一评判标准、第二评判标准与次要评判标准

  • 标签: 中医药 肿瘤 临床疗效 评判标准
  • 简介:摘要自从进入到21世纪以来,我国当前的医药事业发展步伐在不断加快,与此同时,也容易遇到诸多的阻碍性问题,其中的药品质量问题可谓是典型代表,药品质量对于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以及生命安全来讲具有重要影响,此时的药品质量监督管理工作落实则体现出必然性,它是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落实的主体。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药品质量的监督管理及其落实标准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和研究,希望给我国医药行业的未来发展提供相应的指导性作用,以下为详述。

  • 标签: 药品质量 监督管理 标准 探究
  • 简介:摘要目的为建立个性化膏滋质量标准提供探索依据。方法通过我院膏滋的生产进行汇总分析。结论膏滋质量标准和小包装是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可控的。

  • 标签: 膏滋 小包装 出膏量 质量标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对精神科护理风险进行标准化管理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从2015年5月—2016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精神科患者12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在实施护理的过程中对照组没有进行护理风险管理,观察组进行护理风险管理。观察和对比两组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风险事件发生率15.00%,明显高于观察组的3.33%,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58.33%,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5.0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精神科对护理风险进行标准化管理,可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精神科 护理风险 标准化管理 不安全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电图检查应用在右室梗死患者临床诊断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78例右室梗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全部患者都给予心电图检查,回顾性的对全部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本研究中78例右室梗死患者中,经心电图检查显示全部患者都被确诊为右室梗死,其中有21例(26.92%)为右冠闭塞性心肌梗死,有19例(24.36%)为回旋支闭塞性心肌梗死,有例38(42.72%)急性下壁并发右室梗死。结论心电图检查应用在右室梗死患者临床诊断中具备着较高的临床确诊率,可明显提升确诊率,在临床中值得广泛推广与关注。

  • 标签: 右室梗死 心电图 诊断标准
  • 简介:摘要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适应社会主义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国家对卫生技术人员实行继续医学教育制度。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应适应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实际需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继续医学教育是继毕业后医学教育之后,以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主的一种终生教育。继续医学教育的目的是使卫生技术人员在整个职业生涯中,保持高尚的职业道德,不断提高专业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提高服务质量,以适应医学科学技术和卫生事业的发展。继续医学教育的对象是完成毕业后医学教育培训或具有中级以上(含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从事卫生技术工作的人员。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是卫生技术人员应享有的权利和应履行的义务。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实行全行业管理。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打破医疗机构的行政隶属关系和所有制界限,充分利用各地区的卫生和医学教育资源,按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总体要求,加强对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规划、组织和领导。全国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是指导、协调和质量监控的组织。继续教育的直接结果是促使医院中受继续教育者医疗熟练程度、医疗技能,医疗所需知识等人力资本存量的增加。继续教育的最终收益表现在两方面。对医院而言,医院内员工医疗绩效和医疗生产率得到提高,进而使医院能够获得更多的利润,在竞争中处于更加有利的地位。对受继续教育者而言,最明显的收益就是可以增加其医疗收入和有关的福利待遇,提高医疗水平。

  • 标签: 医院继续教育 成本效益 分析
  • 简介:摘要当前,计算机信息技术在我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计算机技术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同时也深入到人们的日常工作中,方便人们生活与工作,可以说当代人对计算机的需求超乎想象,已经到了依赖计算机技术的地步。同样在医疗行业中计算机技术蓬勃发展,为医院工作带来了诸多便利,突出的是在医院管理工作中应用显示了其较大的优势,提高管理工作效率与效果。本文主对计算机在医院管理系统中的应用情况进行探讨,涉及的领域包括在医院门诊就诊系统中的应用、在药房药品管理中的应用、在断层技术中的应用、在电子病历中的应用、在人事和资源管理系统中的应用,为完善医院信息系统建设提供合理建议。

  • 标签: 计算机技术 医疗系统 医院管理 应用
  • 简介:摘要随着IT应用的不断发展,医院开始意识到对内部网络计算机终端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的必要性,实施计算机终端安全管理控制,确保医院网络安全,已是当前医院信息安全的一项迫切需求。本文主要讨论医院内部局域网在运行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安全威胁,以及通过使用终端安全管理系统,加强计算机终端的主动防御能力,保障医院网络的安全。?

  • 标签: 医院内网 网络安全 终端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口腔门诊病人流动性大、诊疗环境开放、治疗操作程序繁琐,医务人员经常接触患者的体液血液,是职业暴露的易感人群,需要安全有效的防护措施。方法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采用标准预防,讨论能否有效地做到减少职业暴露,避免院感的发生。结论标准预防能够保证医护人员在诊疗过程中的安全,提高医务人员的防患意识,切断传播途径,降低院感的发生。

  • 标签: 标准预防 职业防护 口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科急诊分级分诊标准的建立以及临床实践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03月~2016年03月收治的就诊患儿122例作为本次对比实验观察对象;观察组61例以及对照组61例就诊患儿对比分组依据为干预模式的不同;观察组临床创建急诊分级分诊标准之后要求患儿进行临床医师的选择;对照组患儿进行临床医师的选择;通过对比患儿的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以突出创建急诊分级分诊标准的临床价值。结果在预诊迎接以及分诊流程等诸多工作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就诊患儿(P<0.05)。结论医院在开展分诊工作的过程中,有效创建急诊分级分诊标准,针对急诊护理服务流程可以做到有效优化,可以将患者临床就医护理满意度显著提高,在将医患关系以及护患关系改善方面也可以发挥显著效果,最终可以将出现医疗风险的概率显著降低。

  • 标签: 儿科 急诊分级分诊标准 实践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实施急诊标准化分诊,提高分诊准确率及患者对急诊分诊标准的认知,保障优质护理服务的切实实行,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依据我院急诊科实际工作中可行的情况结合我国国情及东北地区文化和生活特色,讨论建立根据病情进行分诊的,文字化的分诊标准,并应用于实际临床工作。结果通过对急诊患者实施使用标准化的分诊1年余,并根据工作后反馈的情况不断修改完善该标准,形成了切实可行的标准化分诊制度,实现了急诊分诊工作的优质化、标准化。结论建立了急诊的文字化的、标准化分诊制度,使得分诊有据可循,有理可依。在这个标准下,既为急危重患者提供了最佳的就诊流程,亦使一般患者的就诊得到合理安排,保障了各种患者的利益,减少了医疗纠纷的发生和候诊期间意外情况的发生。提高了急诊患者的优质护理服务,从而,达到了急诊分诊护理工作的“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三好一满意”的效果。

  • 标签: 急诊 标准分诊 优质护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