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克恩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选取2015年1月~12月收治的克恩病患者39例临床治疗方法效果进行分析。结果39例患者经治疗缓解9例,有效2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87%。结论控制急性发作,维持缓解,减少复发,防止并发症。应重视早期治疗,主要以内科药物治疗为主。

  • 标签: 克罗恩病 治疗 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溶栓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0%;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6%。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治疗方法 溶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派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肝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6年4月收治的86例慢性丙肝患者,按随机、双盲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利巴韦林进行基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派欣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干扰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早期应答、完全应答、部分应答以及无应答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慢性丙肝患者的治疗,采用派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疗效确切,具有安全性高,用药方便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派罗欣 慢性丙肝 利巴韦林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应用CT和DR两种影像学检查技术对患有闭合性胸部创伤疾病的患者的病情实施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对比性研究。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手术后最终证实为闭合性胸部创伤疾病的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1例。采用CT技术对对照组患者在手术前实施病情诊断;采用DR技术对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前实施病情诊断。对比两组研究对象术前影像学诊断结果与术后证实结果的符合率、闭合性胸部创伤疾病的漏诊和误诊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闭合性胸部创伤疾病的术前影像学诊断结果与术后证实结果的符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闭合性胸部创伤疾病术前诊断的漏诊率和误诊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应用DR技术对患有闭合性胸部创伤疾病的患者的病情实施诊断的临床价值较高,但仍然有误诊和漏诊的可能,因此建议将DR和CT两种技术联合应用。

  • 标签: CT DR 闭合性胸部创伤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研究甲磺酸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用于颈丛阻滞麻醉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月到2015年4月之间在我院进行诊疗的80名甲状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80名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的40名患者在进行甲磺酸哌卡诊疗和切皮静脉注射的基础上,再使用芬太尼进行麻醉;而对观察组的40名患者采用甲磺酸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的方式进行麻醉,比较这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对照组的40名患者中麻醉效果非常好的有30例,良好的患者有4例,较差的有6例;观察组的40名患者中麻醉效果非常好的有36例,良好的有3例,较差的有1例,观察组患者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个小组之间比较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人员对患者利用甲磺酸哌卡因复合芬太尼行颈丛阻滞麻醉,能够很好地提升患者的麻醉效果,减少并发症以及不良反应的产生,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利用。

  • 标签: 甲磺酸罗哌卡因 复合芬太尼 颈丛阻滞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方式在门诊妥洛特贴剂治疗中起到的辅助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科患儿为研究对象,将所选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儿采取综合性护理方式。结果观察组患儿经治疗及采取综合护理方式之后总有效率得到了显著性改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的护理可以在门诊妥洛特贴剂治疗中起到良好的辅助治疗效果,可显著改善支气管哮喘患儿的预后情况。

  • 标签: 小儿支气管哮喘 妥洛特罗贴剂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哌卡因复合芬太尼在无痛分娩中对母婴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待分娩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观察组患者采用0.1%的哌卡因混合1.5μg/ml芬太尼,以10ml/h行PCEA,对对照组患者仅采用0.2%的哌卡因,以10ml/h行PCEA。一段时间后,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进行比较,发现,观察组患者在器械助产率方面要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P<0.0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脐带血气分析两组差异不明显,两组比较差异,(P>0.05),结果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用于无痛分娩能够明显减轻产妇的疼痛症状,并且,能够降低产妇剖宫产率,降低器械助产率,对产妇和婴儿均无不良影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罗哌卡因 芬太尼 无痛分娩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与实施全程健康在模式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运用,探讨其护理管理的效果与作用。方法将去年在我院接受糖尿病治疗的120例病患,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在同期治疗情况下,对照比主要是进行传统的健康方法,而观察组则是在传统健康方法基础上进行全程健康教育。通过观察与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病患血糖控制情况、病患自我管理情况等。结果观察组的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对糖尿病认识程度都有着明显的提高。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够改善病患的血糖情况,降低病患的痛苦,因而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可以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作为常规化的治疗措施进行推广。

  • 标签: 健康教育模式 糖尿病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芬太尼复合哌卡因硬膜外麻醉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8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1.6ug/ml芬太尼+0.125%哌卡因)和对照组(2.0ug/ml芬太尼+0.125%哌卡因)各40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镇痛前后VAS评分和起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50%显著低于对照组20.00%(P<0.05)。结论1.6ug/ml芬太尼和2.0ug/ml芬太尼复合哌卡因硬膜外麻醉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相当,但1.6ug/ml芬太尼的不良反应更少,临床上可优先选用。

  • 标签: 芬太尼 罗哌卡因 分娩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哌卡因与布比卡因用于剖宫产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在我接受剖宫产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观察组患者采用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麻醉效果与不良反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布比卡因相比,哌卡因用于剖宫产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更为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罗哌卡因 布比卡因 剖宫产手术 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对阿维A联合他扎汀在原发性皮肤淀粉样病变中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调查。方法抽选我院76例原发性皮肤淀粉样改变患者,患者入院后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予以阿维A联合他扎汀以及单纯采用阿维A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疗效显著的24例,对照组15例;观察组患者病情改善的11例,对照组12例;观察组患者评估有效率为92.1%,对照组为71.0%,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阿维A联合他扎汀在原发性皮肤淀粉样病变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更为理想。

  • 标签: 阿维A 他扎罗汀 原发性皮肤淀粉样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就哌卡因与舒芬太尼联合用药对无痛分娩的麻醉效果进行分析及探讨。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6年7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无痛分娩的96例产妇,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48例。实验组予以哌卡因与舒芬太尼联合麻醉;参照组仅予以哌卡因麻醉,比较两组产妇的镇痛效果及产程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的Ⅱ~Ⅲ级疼痛占比显著低于参照组,实验组产妇的各产程时间均短于参照组,经统计P<0.05。结论在无痛分娩中应用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进行麻醉,可有效减轻产妇痛感,还可缩短各产程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罗哌卡因 舒芬太尼 无痛分娩 产程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索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复合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分娩的镇痛效果。方法研究对象我院2014年2月~2015年12月81例分娩产妇。随机分组。低剂量组以5μg舒芬太尼复合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高剂量组以10μg舒芬太尼复合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比较指标(1)疼痛等级;(2)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缩宫素使用率;(3)产妇镇痛起效时间、PCA给药次数、PCA用药量、感觉阻滞平面的差异。结果两组产妇疼痛、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缩宫素使用率、镇痛起效时间、PCA给药次数、感觉阻滞平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PCA用药量低剂量组少于高剂量组,P<0.05。结论5μg舒芬太尼复合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分娩镇痛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 标签: 不同剂量 舒芬太尼 罗哌卡因 腰硬联合麻醉 分娩镇痛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使用哌卡因联合地佐辛进行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需要进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病例78份,将患者随机均分,参照组选择哌卡因进行阻滞,探究组另加地佐辛进行阻滞,对比临床麻醉成效。结果探究组麻醉深度即镇痛、治疗中患者血压情况、血氧饱和度等,麻醉开始发挥作用时长以及维持效用时长都优于参照组,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临床选择哌卡因联合地佐辛进行臂丛神经阻滞,其发挥效用又快又持久,能更好的控制患者生命体征,同时镇痛效果好,有利于手术的开展,推荐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结果影响 罗哌卡因 地佐辛 臂丛神经阻滞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在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行剖宫产手术的患者11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哌卡因)和对照组(布比卡因)各59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麻醉前MAP、HR和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观察组MAP、HR和SpO2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MAP和SpO2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HR显著低于麻醉前(P<0.05),且HR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运动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感觉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哌卡因在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中的效果与布比卡因相当,但哌卡因对产妇循环影响更小,麻醉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腰硬联合麻醉 剖宫产 罗哌卡因 布比卡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替非班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介入治疗的疗效、安全性及临床护理。方法选择50例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的ACS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常规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及肝素等,联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替非班。观察两组患者PCI术后30d的主要不良事件、心肌灌注分级(TIMI)等情况。结果联合组PCI术后TIMI分级Ⅲ级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疗效更佳(P<0.05)。联合组PCI术后30d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ACS患者急诊行PCI介入治疗后采用替非班联合常规内科治疗及护理能有效增加心肌再灌注能力,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

  • 标签: 护理 替罗非班 急性冠脉综合征 介入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大容量哌卡因行突破感法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麻醉效果、并发症、尺神经阻滞不全发生率。方法选择需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病人40例,随机分为A组、B组各20例。A组行突破感法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穿刺术,成功后注药0.3%哌卡因40ml;B组行异感法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穿刺术,成功后注药0.3%哌卡因30ml.观察两组病人的麻醉效果、并发症、尺神经阻滞不全发生率。结果两组的麻醉并发症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A组尺神经阻滞完全,麻醉效果优、操作简便。结论大容量哌卡因行突破感法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尺神经阻滞完全,麻醉效果优,更适用于基层医院。

  • 标签: 容量 肌间沟臂丛 突破感法 异感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腹腔镜胆囊切除和急诊开腹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效果,以探寻一种最理想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5月间笔者单位收治的64例急性胆囊炎且需行手术胆囊除结患者为研究资料;按患者治疗时间顺序分组;腹腔镜组32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开腹组32例,行开腹胆囊切除术。观察两组手术情况及预后。结果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观察指标等优于开腹组(P<0.05);但两组手术时间比较(P>0.05)。结论急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式优势明显高于急诊开腹胆囊切除术式,两者仅在手术时间上相近;因此,急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式所独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的优点也愈发突出,具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腹腔镜 开腹 胆囊切除术 急性胆囊炎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