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研究从精神分裂症超高危人群的社会认知研究探索、精神分裂症超高危人群的社会认知研究进展两个方面对精神分裂症超高危人群的社会认知进行了研究,现综述如下。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超高危人群 社会认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PFNA(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超高龄(80岁以上)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并得到随访的超高龄(80岁以上)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32例,所有患者均在微创操作下使用PFNA进行内固定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PFNA治疗手术时间40~90min,平均55±16.4min;术中出血约50~150ml,平均70±30.9ml。骨折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4.8±1.3个月,无髋内翻及内固定物疲劳断裂的发生,髋关节功能评分优20例,良10例,可2例,优良率93.75%。结论微创PFNA治疗转子间骨折方法简单,固定稳定,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无明显并发症,且骨折愈合时间短,临床疗效满意,创伤小,尤其对超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是值得广泛推广的一种手术方法。

  • 标签: 股骨转子间骨折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内固定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快速康复理念在超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年龄大于或等于85岁股骨转子间骨折行PFNA内固定术的患者资料。将行快速康复理念的4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行传统模式围术期护理的4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早期疼痛减轻、术后4天内下床及术后7天内辅助行走例数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快速康复理念应用于超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能减轻疼痛,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

  • 标签: 股骨转子间骨折 PFNA内固定术快速康复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超高分辨率CT靶扫描对肺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1例肺结节患者分别予以常规与局部CT靶扫描,并采取512矩阵及超高分辨率1024矩阵重建,对比两种方式下患者病灶分叶、毛刺、肿块密度以及邻近胸膜改变情况,并对病灶形态重建和观察局部支气管改变情况。结果两种方式下结节病灶分叶深浅对比存在差异,但通过弧度对比划分分叶深浅并无明显差异;51例动态增强扫描CT值测量两种方式无明显差异;应用超高分辨率CT靶扫描更接近术后病理形态与有助于对恶性肿瘤的定性诊断。结论采取超高分辨率CT靶扫描诊断肺结节,其对肺小结节的立体形态、局部支气管病变的显示较常规高分辨率扫描更清晰,应用该法有助于对肺微小结节与局灶磨玻璃影的定性诊断。

  • 标签: 超高分辨率 CT靶扫描 肺结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表现为肺磨玻璃结节(GGN)的原位腺癌(AIS)与微浸润性腺癌(MIA)的超高分辨率CT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收集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表现为磨玻璃结节的41例AIS与61例的MIA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回顾性分析病灶的形态、密度、边缘以及邻近支气管、血管的影像特征。结果AIS与MIA在最大直径、最大密度以及病灶与支气管关系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综合评价肺磨玻璃结节大小、结节内部密度及邻近支气管改变,对AIS与MIA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 标签: 原位腺癌 微浸润性腺癌 磨玻璃结节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患者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对护理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患者及家属急躁,紧张的心情,要注意防范和解决护理纠纷,维护患者权益,密切护患关系,不断加强病房的安全管理和医护人员的安全意识,探索安全管理措施和对策。本文结合我院外科病房发生的护理纠纷情况进行分析。

  • 标签: 外科病房 护理纠纷 防范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作为医院信息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HIS系统实现全程一体化的运行,通过病人挂号开始,涵盖了就诊、入院、住院、出院结算等一系列全过程.HIS系统的普及和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已经是当前现代化医院必备的计算机系统。

  • 标签: VLAN UPS 容灾系统 SQL Server
  • 简介:摘要输血是临床治疗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一项潜在高风险的工作。虽然我国输血技术发展历经了30多年的临床实践,但由于输血涉及的环节较复杂、技术要求高、潜在风险大,由输血引发的医疗事故也逐年增多。输血安全风险主要表现在血液的采储供每个环节,以及临床用血过程涉及的人为因素不高、设备配置不足、管理薄弱等方面。本文从输血发展历程,以及目前输血存在的安全风险问题,就如何有效防控输血安全等方面查阅了大量的文献和报道,并进行梳理分析,提出几点输血安全防范措施及建议,与同行共同探讨。

  • 标签: 输血发展 输血安全风险 规范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安全管理在骨科护理中的实施方案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在我院骨科诊治的86例患者(实施后),另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在我院诊治的86例患者(实施前),回顾分析实施前后临床资料。结果安全管理实施后,骨科护理满意度及综合质量均得到显著提升,相比于实施前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骨科护理中引入骨科安全管理,可提升护理满意度及综合护理质量,还可有效控制骨科护理服务当中所存在的各种风险隐患。

  • 标签: 骨科 护理安全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老年智能障碍患者住院期间安全隐患及护理安全管理措施。方法用“随机分组法”,将60例老年智能障碍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安全护理,护理疗程结束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事故发生率,以及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事故发生率为6.67%,对照组患者的事故发生率为30.0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值<0.05);观察组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为90.00%,对照组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为63.33%,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值<0.05)。结论对老年智能障碍患者采用全面的安全护理,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的事故发生率,降低患者受伤比例,提高患者的住院安全性,并且提升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因此,非常适合在临床进行推广和使用。

  • 标签: 老年智能障碍患者 住院期间 安全隐患 护理安全 管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本将对我院神经内科患者进行安全教育和管理的过程以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5月来我院进行治疗,并首次诊断为神经内科的患者120例,按照记录的单数与双数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防压疮,和饮食护理等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特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措施。结果两组患者的安全知识分值比较中,观察组患者的入院2周后以及出院时的分值均优于对照组,且P值小于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满意度比较中,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且P值小于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安全教育在护理安全中的作用值得肯定,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安全知识,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同时也可以减少住院时间和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 标签: 安全教育 护理安全 护理安全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了强化安全教育对神经内科患者护理安全管理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神经内科接收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成两组,对其实施不同的护理措施。一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另一组实施安全教育护理干预。结果研究发现,实施了安全教育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护理质量和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强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神经内科患者实施有效的安全教育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满意度,适合大力推广。

  • 标签: 神经内科 安全管理 患者满意度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可能影响急诊护理安全的相关因素,针对性地提出防范对策,提升医院急诊护理管理水平。方法随机选取急诊科60例护理工作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拟的有关急诊护理安全影响因素的调查问卷,分析急诊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评估研究对象对于急诊护理安全及其影响因素的认知情况,综合提出应对急诊护理安全风险的防范对策。结果认为护理安全隐患高风险的环节中,以抢救室和治疗室最高,分别占到71.7%和61.7%。“查对不细致”、“工作紧张致身心疲劳”、“抢救仪器操作年龄差”、“护理操作不熟练”、“护理工作经验不足”是影响急诊护理安全的主要因素,认可的比例分别为76.7%、73.3%、73.3%、70.0%和63.3%。结论医院应从顶层设计角度对急诊护理现状加以优化调整,在总量控制范围内优化人力资源和设施设备,抓好护理人员个体上的心理干预和职业培训,从软硬件和个体-整体层面提升急诊护理安全的防范水平。

  • 标签: 急诊护理 安全 影响因素 措施
  • 简介:摘要随着医院计算机为媒介进行工作已成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医院网络安全面临巨大的挑战,网络安全管理工作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医院要不断的加强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管理,提出相应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策略。

  • 标签: 医院 网络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患者静脉输液安全管理的方法,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经济的输液护理。方法制定输液管理制度,规范操作流程,加强输液安全管理。结果通过对静脉输液患者加强护理安全管理,能够有效杜绝减少输液意外事故的发生,维持有序的临床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论通过提升静脉输液的安全管理,使静脉输液患者得到及时、安全的输液治疗从而减轻患者痛苦。

  • 标签: 静脉输液 安全 护理中图分类号R826.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0-1619-01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