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道德判断是道德认知发展的核心研究内容,近年来,对道德判断的研究已经引起广泛的关注。本文通过对道德判断的理论和近几年对道德判断研究的学术论文进行整理与归纳,从研究理论、研究方法和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总结了道德判断的研究的基本情况,并提出了对以往研究的问题和展望。

  • 标签: 道德判断 研究综述 展望
  • 简介:摘要检验医学是利用实验室各种设备,进行健康状态评估,是医学诊断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为了提高检验医务工作者的职业道德精神,要求其充分认识检验工作重要性的同时应遵守医德医风规范,具备医学伦理和保密原则,学习医患沟通技巧,加强检验质量控制,不断提高检验服务质量。

  • 标签: 检验医学 医务工作者 医学伦理
  • 简介:摘要如今疫苗接种已经成为人们预防疾病的重要方式,因此需要保证疫苗接种的安全性,做好疫苗接种的管理工作,使疫苗接种真正发挥其预防疾病方面的作用。

  • 标签: 疫苗接种 安全性 伦理道德
  • 简介:摘要恶性肿瘤是当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恶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是当今医学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从医学伦理的角度分析肿瘤疾病诊疗过程中的若干问题,倡导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遵循医学伦理原则,维护患者合法权益。

  • 标签: 肿瘤 诊疗 伦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检测血清胃蛋白酶原Ⅰ/Ⅱ水平,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来判断检测血清胃蛋白酶原Ⅰ/Ⅱ对胃癌诊断及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确诊的胃癌患者40例为胃癌组,胃良性病变(胃炎、胃溃疡)患者32例为胃良性病变组,选取同期我院健康体检者48例为对照组。测定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水平,对三组受检者的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水平及其比值(PGR)进行总体比较及两两比较。结果胃蛋白酶原Ⅰ在胃癌组分泌最低,其次是胃良性病变组,对照组分泌最高;胃蛋白酶原Ⅱ在胃癌组分泌最高,其次是胃良性病变组,对照组分泌最低。PGR在胃癌患者明显降低。结论胃蛋白酶原水平的检测可以作为早期胃癌的筛查指标,而且胃蛋白酶原水平的检测为无创性检查,患者易于接受,因此可以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肛肠外科手术治疗后对患者私密处护理中心理伦理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于我院行术后心理伦理护理及常规护理措施的肛肠外科的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伦理组),并与同期行常规护理措施的肛肠外科手术患者58例作为常规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对其所在小组护理人员的满意程度以及临床各项指标。结果伦理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疗效评分均高于常规组患者,组间比较显示P<0.05;且伦理组护理满意程度(94.8%)高于常规组(67.2%),组间比较显示P<0.05,证明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肛肠外科术后患者的隐私部位护理中,心理伦理护理较为重要,不仅可加快患者恢复时间及疗效评分,也可提升护患关系,达到和谐满意的医疗过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肛肠外科手术 术后护理 伦理心理
  • 简介:摘要现代临床医学研究工作中涉及到与伦理有关的问题越来越多,医患纠纷也逐渐上升。同时伴随我国整体法制建设的步伐,已经初步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法律伦理体系,但是还存在一定的缺陷。本文首先分析了医学研究中的伦理关系,论述了临床医学研究中的伦理学问题,提出了临床医学研究中的伦理学对策建立共同参与型医患关系、树立人道主义观念、改革司法审查制度和合理道德调适医患关系。

  • 标签: 临床医学研究 伦理学 人道主义观念 医患关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凝血功能检验对判断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择取128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入院之后,均对其凝血功能各项指标进行检测,其中如果患者≥3个指标,比其正常值升高或者降低30%,则归为观察组;反之,则为对照组。最后对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各项指标监测结果和预后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PT、TT、APTT和D-dimer数据变化情况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且观察组患者病残率和病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采用凝血功能检验在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预后判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 标签: 凝血功能检验 心脑血管疾病 预后 价值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传染病护理中的常见伦理冲突表现以及相应的控制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2015年5月我院传染病护理工作中发生伦理冲突的102例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常见伦理冲突表现并探讨相应的控制措施。结果传染病护理中的常见伦理冲突包括有利原则与不伤害义务之间的冲突35例(34.31%)、患者尊重与疾病强制手段之间的冲突35例(34.31%)、个人利益与集体权益之间的冲突32例(31.37%)。结论强化传染病护理人员职业技能再教育培训、贯彻落实人性化管理机制、积极构建道德管理体制可显著降低传染病护理中的常见伦理冲突发生率,为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 标签: 传染病 伦理冲突 控制措施
  • 简介:摘要心理咨询职业不同于往常其他类别的职业类型,由于心理咨询相关职业涉及到咨询人的自身隐私,所以心理咨询职业的伦理意识有着比其他职业更加严苛的标准。就目前国内大多高校而言,许多类别专业均开设了有关于心理咨询方面的课程,例如,医学类别专业、教育学类别专业甚至是经济学类别的专业均有设置,那么在众多高校的众多专业中,不同专业大学生对于心理咨询职业的伦理意识的培养又是如何,这将作为本文的重点内容。

  • 标签: 大学生 心理咨询 职业伦理意识
  • 简介:摘要目的解决乡镇卫生院就诊患者及接诊医生的心理问题。方法分析了某乡镇卫生院就诊患者的焦虑心理、恐惧心理、自卑心理及健康忽视问题。并对接诊医生的求快心理、求廉心理、求知欲望等心理活动进行论述,提出了相应对策。结论解决该问题的伦理学策略如下1开展健康教育普及常见病的医疗保健知识。2坚持知情同意及尊重的原则。3利用科技手段发展远程医疗。

  • 标签: 医患 心理分析 伦理学 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预后中凝血功能检验的价值意义。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共100例,并且检测所有患者在凝血功能方面的各项指标,经检测,当中如果有患者<3个指标,且没有比正常值增加或降低30%,则为对照组;相反就是观察组。其后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的各项指标结果和预后相关性数据来判断凝血功能检验在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预后中价值。结果分析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在凝血功能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经过对比得出,观察组凝血功能各项指标变化、死亡率、病残率均劣于对照组,其差异显著,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中应用凝血功能检验方法,意义重大。其中如果其各项指标变化较小,则预示着患者的预后比较好。

  • 标签: 凝血功能检验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判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凝血功能检验在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预后中的判断价值。方法随机收集本院收治的110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2015年6月—2017年6月为研究时段,进行凝血功能检测,根据检测结果进行分组,试验组至少3项凝血指标在正常值的基础上升高或者降低30%,样本容量57例,反之即为对照组,样本容量55例。比较两组凝血功能检测结果以及病死率。结果对照组入院时、入院后48h、96hTT、APTT、FIB、PT指标对比具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病死率比较,试验组较高,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凝血功能检验可作为评估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应用价值较高,值得借鉴。

  • 标签: 凝血功能 心脑血管疾病 预后 价值
  • 简介:摘要本文对精神病临床护理工作中存在伦理问题和管理对策进行了探讨,并严格遵循临床护理的原则,加强伦理知识教育,提高精神病学伦理伦理管理策略,避免临床护理中出现伦理冲突。研究临床精神病学护理知识,应用到护理实践中,以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建立良好和谐的医患关系,避免发生伦理问题,减少护士与病人之间、医生和病人之间的冲突发生。本文着重从精神科临床护理中存在的伦理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管理策略。

  • 标签: 精神科护理 伦理缺陷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灌肠护理后磁共振(MRI)对直肠癌病人临床分型的判断价值。方法抽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8月收治的经病理确诊为直肠癌的病人3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MRI检测前是否给予灌肠护理操作分组,对30例MRI检测前未给予灌肠护理设作对照组,对30例MRI检测前给予灌肠护理设作观察组,对灌肠前后直肠癌病人检出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MRI诊断直肠癌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诊断直肠癌T1~T2分期、T3期分期、T4期分期、总准确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直肠癌淋巴结转移检测准确度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灌肠护理后磁共振对直肠癌病人临床分型的判断具有重要价值,能用于术前分期,对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可以准确判断,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灌肠护理 磁共振 直肠癌 临床分型 判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滑膜超声造影在判断类风湿性关节炎(RA)活动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3例RA患者病变膝关节髌上囊增生滑膜行超声造影检查,拟合时间-强度曲线,分析时间-强度曲线各参数与RA血清学数据的相关性。结果滑膜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各参数与RA血清学数据间存在良好相关性(P<0.05)。结论滑膜超声造影可为评价RA受累关节疾病活动性提供更多的客观参考依据。

  • 标签: 类风湿性关节炎 滑膜炎 超声造影 时间-强度曲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肌钙蛋白I和脑钠肽对判断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价值。方法选取近几年我院诊断为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定义为研究组,根据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轻度组(Ⅰ~Ⅱ级)和重度组(Ⅲ级和Ⅳ级)。对比(1)两组肌钙蛋白I和脑钠肽水平。(2)两组患者出院后12月内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1)两组肌钙蛋白I和脑钠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研究组和对照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钙蛋白I和脑钠肽联合检测有助于判定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评测患者预后及心功能恶化的一个常有效的指标。

  • 标签: 肌钙蛋白I 脑钠肽 充血性心力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凝血功能检验在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预后中的判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定本院收治的150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为研究时段,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凝血功能,依照检测结果进行分组,观察组至少3项凝血指标在正常值的基础上升高或者降低30%,样本容量72例,反之即为对照组,样本容量78例。比较凝血功能(TT、APTT、FIB、PT)检测结果以及病死率。结果对照组、观察组入院时、入院后2d、4dTT、APTT、FIB、PT指标对比具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病死率比较,观察组较高,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凝血功能检验可作为评估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实用性以及应用价值较高,临床值得借鉴。

  • 标签: 心脑血管疾病 凝血功能 预后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清白介素-6(IL-6)、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变化在脓毒症患者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64例脓毒症患者,依据入院时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II)分为>20分组19例、10~20分组27例,<10分组18例,对所有患者进行28d随访,死亡13例,存活51例。检测对比3组与不同预后患者血清IL-6、NT-proBNP水平,分析血清IL-6、NT-proBNP水平同APACHEI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20分组与10~20分组血清IL-6、NT-proBNP水平均高于<10分组,且>20分组高于10~20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IL-6、NT-proBNP水平及APACHEII评分均高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L-6、NT-proBNP水平同APACHEII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IL-6、NT-proBNP水平与脓毒症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用于脓毒症患者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中。

  • 标签: 脓毒症 IL-6 NT-proBNP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彩超判断子宫内膜厚度在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105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其超声图像下内膜均匀程度、血流指数及子宫内膜厚度进行分析。结果本次研究的105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平均子宫内膜厚度为(4.89±2.58)mm,其中不同疾病患者的子宫内膜平均厚度也有明显差异。子宫内膜癌患者平均子宫内膜厚度大于正常子宫、子宫内膜炎及子宫内膜增生者,数据差异显著(P<0.05)。子宫内膜癌患者与正常子宫、子宫内膜炎及子宫内膜增生者内膜均匀程度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但RI(血流特征)≤0.4的患者比例明显大于正常子宫、子宫内膜炎及子宫内膜增生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彩超判断子宫内膜厚度在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癌中的诊断价值较高,建议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彩超 子宫内膜厚度 绝经后妇女 子宫内膜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