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食道癌的CT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12月间90例食道癌患者,对患者进行分类,视作X线组、CT组,每组纳入45例患者。X线组行X线气钡双重造影诊断,CT组行CT诊断,总结归纳两组患者的最终诊断情况。结果经CT诊断,观察组诊断效果更接近预设值,与对照组相比,诊断符合率、诊断敏感性更为理想,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X线气钡双重造影适用于早期食道癌黏膜病变或功能性改变的诊断,CT诊断则适用于中晚期食道癌的术前评估,进而为食道癌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两种诊断方式可联合应用,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食道癌 CT诊断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部位应力性骨折的影像学特点。方法搜集26例应力性骨折患者的X线、CT、MRI资料,分析其影像学表现及其与骨骼生物力学薄弱区的相关性。结果26例中,胫骨14例、6例骶骨翼,跖骨2例、肋骨1例、股骨颈并双侧肋骨多发骨折1例、股骨下段1例、腓骨1例。2例早期应力性骨折X线上表现为较具特征性的“灰色骨皮质征”;修复期骨痂呈球形或不规则形生长,骨膜反应明显,2例可见“双皮质征”;骨折局部愈合,典型表现为“扣征”。CT能清晰显示骨质改变和软组织水肿;MRI上骨痂生长表现为T1低信号,T2稍高信号;骨髓水肿范围较平片及CT所见大,T1低信号,T2高信号;骨折线呈长T1、短T2信号;应力性骨折发生部位有一定特征性,好发于骨骼生物力学上的薄弱区。结论应力性骨折的发生部位及影像学表现均具有一定的特征性,X线平片仍是诊断应力性骨折的首选方法,CT与MRI对于鉴别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 标签: 应力骨折(stress fracture)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部创伤CT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5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6例腹部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66例患者入院后均行B超和CT两种检查方式,将影像检查结果与手术治疗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手术治疗发现,66例腹部创伤患者中,患者术前B超检查结果中有53例与手术所得结果一致,准确率80.30%;CT检查结果中有62例与手术所得结果一致,准确率93.94%。CT检查准确率明显高于B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诊断腹部创伤具有显著意义,可有效反映出患者腹部创伤面积、位置与类别,能保证较高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对制定准确有效的治疗方法起到重要的参考价值,是腹部创伤诊断中值得推广和应用的方法。

  • 标签: 腹部创伤 CT 诊断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用于手术患者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手术患者,随机分组研究组(接受手术室常规护理+心理护理)和对照组(接受手术室常规护理)。研究组和对照组对护士护理满意度及手术前焦虑评分。结果(1)研究组和对照组对护士护理满意度比较有差异(P<0.05)。(2)两组手术前焦虑评分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心理护理可以减轻手术患者术前不安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心理 护理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病的声像图特点与临床意义。方法对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46例子宫腺肌病的超声图像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子宫腺肌症有其典型的声像图特征,子宫弥漫性增大或呈球形增大,肌层回声弥漫性不均,肌壁间可见不均匀低或大小不一无回声,内膜线移位,血流分布紊乱及高搏动指数中等阻力指数的血流频谱。结论超声对于典型子宫腺肌病能准确作出诊断,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子宫腺肌病 超声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钡餐造影在胃癌中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以我院收治的42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分别采用胃镜检查与钡餐造影检查,对两种不同检查方法的价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2例患者在胃镜检查中,诊断准确率为78.6%;而钡餐造影检查准确率为92.9%,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胃癌患者中采用钡餐造影检查,可以取得较好的诊断效果,其准确率较高,可以有效的降低漏诊与误诊现象的发生。

  • 标签: 钡餐造影 胃癌 临床诊断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胰腺脂肪浸润的超声诊断及临床价值。方法从本院选取2014年6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胰腺脂肪浸润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时还设置了100例同期健康检查的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胰腺脂肪浸润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身体检查患者为对照组。总结两组患者血糖、血脂、血压和患者脂肪肝情况。结果研究组血糖异常患者为62例,血脂异常患者为77例,血压异常患者为69例,脂肪肝患者为79例。和对照组相比,组间差异显著,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胰腺脂肪浸润和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之间存在密切联系,使用超声检查,能够有效提示胰腺脂肪浸润,对临床发现隐性患者具有重要帮助。

  • 标签: 胰腺脂肪浸润 超声诊断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性疾病对我国老年护理的挑战及我国老年护理的现状,提出用健康管理来系统护理老年病人的健康问题。因地制宜地提出问题、研究问题,探讨适合我国老年护理发展的方向。方法本文通过分析健康管理的现状,老年患者常见的高血压疾病,总结出健康管理在医学界的现实意义,实现对老年疾病实施预防为主的健康管理策略。结果对照组50例老年病患中常规标准护理,干预组进行健康管理,老年慢性病的好转效果明显干预组好过对照组。结论展望我国老年护理的发展,用健康管理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促进老年护理工作质量。

  • 标签: 老年科护理 健康管理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进一步探讨经阴道超声对稽留流产的诊断价值。方法选用频率为5.0~7.5MHZ的阴道探头,38例稽留流产病人排空膀胱后经阴道检查子宫及双侧附件区。结果38例病人子宫均比孕周小、宫内回声大致可分为三种(1)囊状物19例,占50%;(2)类似水泡状胎块型10例,占26%;(3)混合回声团块9例占24%。结论经阴道超声检查对稽留流产的病人可较早确诊胎死宫内,并且可以排除异位妊娠、葡萄胎以及子宫内膜病变等疾病,确诊率高于经腹超声,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 标签: 稽留流产 经阴道超声检查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肺混杂毛玻璃结节的CT诊断价值予以探讨。方法自2015年3月—2017年3月间于本院就诊的肺混杂毛玻璃结节患者中选取112例,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均进行穿刺病理学实验,对患病情况予以诊断;并对所有患者实施多层螺旋CT扫描,据影像表现对其病症与病情予以诊断和评估。结果多层螺旋CT扫描结果显示,112例患者中良性结节者为77例,恶性结节者为35例;其中良性结节患者有21例为炎性病变,27例为血管病变,29例为结核球病变,共75例与病理学实验结果相符,诊断准确率为97.40%;恶性结节患者有15例为支气管肺泡癌,20例为周围性肺癌,共32例与病理学实验结果相符,诊断准确率为96.97%;同时CT表现与肺部结节的性质紧密相关。结论采用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对肺混杂毛玻璃结节病变予以诊断,可有效区分良性与恶性结节病变,其诊断结果与病理学检验结果相符度较高,故而临床诊断价值颇高。

  • 标签: 肺混杂毛玻璃结节 多层螺旋CT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遗留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1月我科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8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我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在护理后第4周后就显著高于对照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可促进脑卒中患者的神经恢复,提高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康复护理 脑卒中 简式Fugl-Meyer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脑电图在癫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估。方法取我院2016年1月份—2017年1月份收治的260例癫痫患者为研究对象,设为实验组;同期取260例非癫痫患者为对象,设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脑电图检查以及动态脑电图检查。分析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诊断情况。结果实验组的动态脑电图检出总异常率较高,与常规脑电图检出总异常率差异性明显,证实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动态脑电图检出总异常率较高,与对照组检出总异常率差异明显,证实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清醒期的病样放电发生率较低,与睡眠期病样放电发生率差异明显,证实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癫痫患者实施动态脑电图检查,便于医师尽早对患者实施诊断,且对与其余疾病鉴别有显著价值

  • 标签: 脑电图 癫痫 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2月-2016年11月接受手术治疗的26例患儿病例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表法将这26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每组均为13例。对照组的患儿采用传统的切腹手术治疗,实验组的患儿则是进行小切口手术治疗。将两组患儿在分别采用不同手术方法之后的恢复情况进行比对分析。结果研究组的患儿在进行小切口手术之后的出血量、手术平均使用时间及患儿术后的住院时间均明显的少于对照组,两组间相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效果相当显著,不仅恢复快、创伤小,并且并发症发生率也较低,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值得在临床手术治疗中广泛应用。

  • 标签: 小切口手术 小儿疝气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螺旋CT检查诊断肋骨骨折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80例肋骨骨折患者的X线胸片、螺旋CT平扫、螺旋CT重建检查资料及临床资料,对比三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符合率。结果X线胸片检查诊断符合率82.63%明显低于螺旋CT平扫的94.92%和螺旋CT重建的97.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螺旋CT平扫的诊断符合率与螺旋CT重建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肋骨骨折的诊断中,螺旋CT检查的诊断符合率高,有助于临床医师发现隐匿的骨折,其中螺旋CT重建有助于临床医师正确判断骨折线走行、骨折移位、邻近器官损伤等情况,有助于临床医师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促进患者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螺旋CT 肋骨骨折 符合率 三维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近一年我院收治的50例腹部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给予B超和CT进行诊断,对效果和价值进行分析。结果对甲组和乙组的诊断效果进行分析,实践证明,甲组中19例患者诊断准确,其准确率为76%,乙组中23例患者诊断准确,准确率为92%,乙组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甲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腹部创伤患者采用CT进行诊断,其优势更为明显,准确率较高,能为后续治疗提供有效的依据,进而提升生存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腹部创伤 CT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胆系结石患者应用B超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实验,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245例胆系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诊断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实验组123例和对照组122例。实验组胆系结石患者采用B超进行诊断,而对照组胆系结石患者采用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进行诊断。对比分析两组胆系结石患者的诊断满意度、诊断准确率等情况,以此来具体明晰B超在胆系结石患者诊断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结果本次实验,实验组123例胆系结石患者的诊断满意度(95.93%)、诊断准确率(86.99%)均好于对照组胆系结石患者,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于胆囊在充盈状态时,胆汁与胆囊之间形成良好的反射界面,超声诊断的准确率就大大上升运用B超诊断在胆系结石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能取得更好的诊断效果,不必服用造影剂,操作方便、快捷,改善胆系结石患者的诊断满意度,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胆系结石患者 B超诊断 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食管癌放射诊断的价值。方法随机选择我院收治的疑似早期食管癌患者,共50例,收治时间在2016年7月—2017年3月期间,以此作为本次实验的实验对象,对所有患者均先予以放射方法诊断病症,之后追踪和记录病理结果,以此研究放射方法所得检查结果,并分别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进而分析放射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放射诊断的准确性、灵敏度和特异性数据均高,且结果数据与病理检查数据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期食管癌患者实施放射方法检查,可以有效和准确的诊断出早期食管癌患者,因此,在临床诊断中,应该重视运用放射方法检查的方式,以此加大诊断价值性力度。

  • 标签: 早期 食管癌 放射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CT与MRI应用于脊柱结核诊断的价值进行分析和评价。方法对2014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3例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影像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均先后进行CT、MRI诊断,对比分析诊断结果。结果本组23例患者,病变位为胸椎4例,腰椎14例,胸腰段5例;在CT、MRI的骨质破坏、附件受侵、椎间盘受累及椎旁脓肿等表现检出率上无明显差异(P>0.05);钙化、韧带下播散检出率存在差异(P<0.05)。结论在脊柱结核诊断中,CT、MRI的影像学多样,都有较高诊断价值,两者联合更有助于诊治。

  • 标签: 脊柱结核 CT MRI 影像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孕前优生遗传咨询与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本次研究共对从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孕前检查中心进行孕前咨询、孕前检查的1684例咨询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分析三年来孕前检查率的趋势。结果经统计3年来共有1684例咨询者到我站进行了孕前优生咨询服务,其中1501例咨询者接受了孕前检查,孕前检查率为89.13%;2015年检查率为88.96%,显著的高于2014年的检测率(82.79%)(χ2=3.147,P<0.05);2016年检查率为92.99%,显著的高于2015年的检测率(88.96%)(χ2=2.633,P<0.05);另外,三年间孕前检查率逐渐上升。结论院前咨询与检查对于早期发现和遗传疾病诊断具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孕前优生检查中应给予充分的关注。

  • 标签: 孕前 优生遗传咨询 孕前检查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CT对脑出血的诊断及临床价值。方法将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脑出血纳入本次研究工作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100例脑出血患者的CT检查相关资料以及临床相关资料,并结合患者的出血具体部位、出血情况以及临床预后作分析。结果100例脑出血患者中,73例为基底节区出血,19例为丘脑出血,5例为小脑出血,3例为脑干出血,脑干出血死亡率(33.33%)明显高于基底节区出血死亡率、丘脑出血死亡率、小脑出血死亡率;脑出血>70ml时死亡率(85.70%)明显高于脑出血量<10ml、脑出血量10~40ml、脑出血量41~70ml的死亡率。结论脑出血应用CT检查可以有效诊断出血具体时期、出血具体部位,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 标签: CT 脑出血 诊断 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