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为了刺激母乳分泌,使母亲有更多的乳汁喂养婴儿,让婴儿吸到营养丰富和免疫力最高的初乳,促进婴儿生长发育,增强婴儿抗病能力,促进母婴感情,促进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①,减少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发生,促进母乳喂养,提高产科质量,提高人口素质,促进人文关怀,在生产后,我们立即帮助产妇和婴儿进行了早接触,早吸吮,早开奶,对促进母乳喂养,收到良好的效果。

  • 标签: 早接触 早吸吮 初乳 母乳喂养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对方剂学清热剂的组方思路进行探讨,包括三种间接除热的方法。

  • 标签: 清热剂 间接清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间接复位技术在骨折微创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诊治的骨折患者118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59例实施常规开放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59例实施间接复位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骨折愈合、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情况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间接复位技术在骨折微创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骨折愈合好、安全性高等优点。

  • 标签: 间接复位技术 骨折 微创治疗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出血性烟雾病患者行颅骨多点钻孔间接血流重建术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总结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神经外科收治的12例采用颅骨多点钻孔间接血流重建术治疗的出血性烟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2例患者,均痊愈出院,随访3~24个月,平均15.3个月,均痊愈,随访期间2例出现头晕,其余均恢复良好。结论颅骨多点钻孔血流重建术是治疗出血性烟雾病的一种有效术式。

  • 标签: 烟雾病 颅骨多点钻孔 间接血流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间接复位技术在骨折微创治疗中的应用技巧。方法针对我院收治的骨折患者74例进行观察(2016年5月至2017年6月),随机分成两组,两组均实施微创治疗,常规组37例骨折患者实施常规复位,治疗组37例骨折患者实施间接复位技术,分析两组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骨折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生活质量评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且治疗组骨折患者治疗后愈合率(94.59%)明显优于常规组骨折患者(78.38%),两组相比χ2=4.1625,P=0.041。结论针对骨折患者实施骨折微创结合间接复位技术治疗的疗效显著,促进患者骨折愈合,提高微创治疗效果。

  • 标签: 间接复位技术 骨折微创治疗 应用技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轻型间接视神经损伤的临床特点,以助对此病的早期诊治。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2月~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轻型间接视神经损伤患者18例(18眼)的临床特点,包括主诉、外伤特点、视力变化、瞳孔及眼底改变、视野、视觉诱发电位、视觉对比敏感度等特点。结果18例患者中13例因初诊时视力下降不明显及眼底检查正常而漏诊,延误治疗,仅5例早期明确诊断,经积极治疗,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对头面部外伤特别是眉弓外侧或前额颞部外伤,伤后视力下降程度不明显,有眼部亮度及色觉异常改变的患者,应进一步检查是否存在相对性瞳孔传入性障碍,并早期作视觉诱发电位、视觉对比敏感度、视野等检查以明确有无视神经的损伤,避免漏诊而延误治疗。

  • 标签: 间接视神经损伤 临床特点 早期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轻型间接视神经损伤的临床特点,以助对此病的早期诊治。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2月~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轻型间接视神经损伤患者18例(18眼)的临床特点,包括主诉、外伤特点、视力变化、瞳孔及眼底改变、视野、视觉诱发电位、视觉对比敏感度等特点。结果18例患者中13例因初诊时视力下降不明显及眼底检查正常而漏诊,延误治疗,仅5例早期明确诊断,经积极治疗,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对头面部外伤特别是眉弓外侧或前额颞部外伤,伤后视力下降程度不明显,有眼部亮度及色觉异常改变的患者,应进一步检查是否存在相对性瞳孔传入性障碍,并早期作视觉诱发电位、视觉对比敏感度、视野等检查以明确有无视神经的损伤,避免漏诊而延误治疗。

  • 标签: 间接视神经损伤 临床特点 早期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口肌训练结合语言认知训练对语言发育迟缓儿童语言康复的作用。方法64例语言发育迟缓儿童,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2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语言认知训练,研究组患儿在常规语言认知训练基础上结合口肌训练。训练时间均为3个月,通过S-S方法对两组患儿在接受治疗前后的语言发育能力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儿均能顺利完成3个月的康复治疗。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结论口肌训练结合语言认知训练可显著提高语言发育迟缓儿童的语言康复疗效。

  • 标签: 儿童 口肌训练 语言认知训练 语言发育迟缓 语言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药湿敷方法治疗接触性皮炎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患处外用中药汤剂(组成马齿苋、黄柏、蒲公英、地肤子、桑叶、生甘草等)冷湿敷,每日早晚各一次。用药一周为一个疗程。结果共治疗观察接触性皮炎109例,经一个疗程治愈91例,经两个疗程治愈18例。治愈率100%。结论采用中药湿敷方法治疗接触性皮炎,临床效果良好,用药安全可靠。

  • 标签: 中药湿敷 接触性皮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角膜接触镜(contactlens,CL)CL直接贴附在角膜的泪液层上,与人眼生理相容,达到视力矫正的目的。与眶架眼镜相比CL有更大的视野,在所有注视方向均能保持光学矫正性能,消除眼镜的三棱镜作用,消除斜向散光,减少双眼视网膜像差,保持更好的双眼视,使用安全、方便、美观,还有一些特殊镜片可满足一些特殊要求。国家药监局将角膜接触镜分为“软性”、“硬性”和“塑形角膜接触镜”三大类。在本论文中我们研究了市面上使用最广泛的软性亲水接触镜的两项检测指标及检测依据。

  • 标签: 角膜接触镜 器械安全 检测项 检测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角膜接触镜应用于翼状胬肉切除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科2013年1月~2014年6月在我院眼科就诊接受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带蒂结膜瓣转位移植术的患者100例(128眼),其中28例为双眼,随机分为2组角膜接触镜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64眼)。角膜接触镜组在手术结束时角结膜表面配戴绷带型角膜接触镜,术后3d取下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对照组术后当天包扎术眼,两组术后均给予抗生素滴眼液和促进角膜创面修复眼药水点眼,观察术后患者角膜创面恢复情况及眼部刺激症状。比较术后2h、6h、24h、48h、72h2组患者疼痛程度、术后3d角膜上皮荧光素染色评分及角膜上皮缺损面积的差异,并观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疼痛程度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均为P<0.01);术后3d角膜上皮荧光素染色评分对照组与观察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5);观察组患者角膜上皮缺损面积、角膜上皮愈合时间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随诊2~6个月,观察组术后复发率4%,对照组术后复发率为10%,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92,P<0.05);两组均未见感染、移植片愈合不良、结膜下囊肿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角膜接触镜能加速翼状胬肉术后角膜创面的修复,减轻翼状胬肉切除术后疼痛反应,促进角膜上皮愈合,并能提高医务人员工作效率,值得临床医师推广应用。

  • 标签: 翼状胬肉 带蒂结膜瓣转位移植 角膜接触镜 角膜上皮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直接减压与间接减压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4年8月我院诊断为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患者60例,分为30例直接减压组和30例间接减压组。对比分析直接减压组和间接减压组手术前后椎体高度比、后弓角、椎管占位率以及手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手术后椎体高度比、后弓角、椎管占位率结果比较无差异(P>0.05)。直接减压组和间接减压组手术后并发症(腰背痛、迟发性下肢根性神经痛、下肢麻木无力)发生率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直接减压与间接减压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相近,但是后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少,手术创伤小。

  • 标签: 直接减压 间接减压 胸腰椎 爆裂性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测量楔状缺损患牙的接触,探究因素与楔状缺损形成的关系。方法从30例受检者中选取30颗口内单象限内单颗楔状缺损患牙和30颗同名未患楔状缺损牙分别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应用直接接触测量法及虚拟架分析受检牙干扰的分布。结果实验组患牙的工作侧干扰牙数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口内单象限内单颗牙楔状缺损的发生与干扰有关。

  • 标签: 楔状缺损 虚拟架 工作侧干扰 接触
  • 简介:摘要报告1例野西瓜外敷致接触性皮炎。患者女,42岁。膝关节伸侧红斑、水疱1天就诊。皮肤科检查膝关节伸侧分布水肿性鲜红斑,境界清楚。红斑基础上见约约米粒至黄豆大小水疱,疱壁厚,紧张。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诊断为接触性皮炎。

  • 标签: 接触性皮炎 野西瓜 外敷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并对比常规磁共振与磁共振间接关节造影在肩袖损伤诊断方面的应用结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11月,我院接收诊治的肩袖损伤患者67例作为研究样本,对其实施肩关节镜、常规磁共振与磁共振间接关节造影检查,以肩关节镜检查结果为基准,对比常规磁共振与磁共振间接关节造影方式的检查结果。结果磁共振间接关节造影方式诊断灵敏度及准确度均显著优于常规磁共振方式(P<0.05)。结论常规磁共振与磁共振间接关节造影检查方式均为全层撕裂型肩袖损伤的重要检查方式,检查结果具备准确性及可靠性,在部分撕裂型肩袖损伤方面,磁共振间接关节造影检查方式诊断结果更佳,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及灵敏度。

  • 标签: 磁共振 关节造影 肩袖损伤 对比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苯巴比妥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婴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15例在江苏省泰兴市人民医院住院的婴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55例),治疗组给予苯巴比妥片,5mg/kg/d,分两次口服,联合茵栀黄口服液,5ml/次,每天两次口服。对照组给予茵栀黄口服液,5ml/次,每天两次口服。比较两组胆红素下降速度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治疗组在治疗3天后显效率(21.7%)及有效率(3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三天及一周后血清间接胆红素下降水平较对照组明显(P<0.05),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一周随访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副反应。结论苯巴比妥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婴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安全有效。

  • 标签: 婴儿 高间接胆红素血症 苯巴比妥 茵栀黄口服液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某印刷企业噪声对作业人员的影响,预防和控制噪声的危害,保护劳动者健康。方法收集该印刷企业2015—2017年度连续三年在岗职工的职业健康体检结果,结合作业场所噪声检测结果,综合分析近3年来接触噪声作业人员听力异常情况的发生、发展。结果近三年来的纯音电测听测试结果异常率分别为43.1%、39.3%、1.7%;不同噪声强度的听力异常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该印刷企业应对噪声作业场所采取防护措施,并减少噪声的危害。

  • 标签: 噪声 印刷 听力损失 职业病危害